《一种新型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创治疗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创治疗的装置.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3340680 B (45)授权公告日 2015.01.28 CN 103340680 B (21)申请号 201310302469.6 (22)申请日 2013.07.18 A61B 17/42(2006.01) (73)专利权人 东南大学 地址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 凤仪路 4 号 (72)发明人 倪中华 易红 顾兴中 臧波 巨小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32249 代理人 杨晓玲 (54) 发明名称 一种新型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创治疗的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 创。
2、治疗的装置, 包括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和配套 置入器, 所述的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压缩后装载 在外管的前端内腔中并位于中管的前侧。所述的 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包括隔离器、 取出装置。所 述的配套置入器包括外管、 中管、 锁紧螺帽、 支撑 套、 前端密封圈、 前手柄、 尾端密封圈、 锁紧螺栓和 后手柄, 所述的中管的长度大于外管, 所述的中管 前侧部分套设在外管内, 后侧部分露置在外管外 ; 所述中管的后侧部分依次穿过支撑套、 前端密封 圈、 尾端密封圈和锁紧螺栓。使用时, 向后移动前 手柄, 使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脱离外管并恢复原 形。本发明可以用于防治宫腔、 宫颈管粘连, 操作 更加安全、 微创、 。
3、简捷。 (51)Int.Cl. 审查员 王维霞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3340680 B CN 103340680 B 1/2 页 2 1. 一种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创治疗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包括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 (10) 和配套置入器 (20) ; 所述的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10)包括隔离器(11)、 取出装置(12), 所述的隔离器(11) 为具备形状记忆功能的软材质的网状编织结构, 所述的隔离器 (11) 的表面覆有一层医用 硅胶膜。
4、, 所述的取出装置 (12) 设置在隔离器 (11) 的尾端 ; 所述的配套置入器 (20) 包括外管 (21)、 推头 (22)、 中管 (23)、 锁紧螺帽 (24)、 支撑套 (25)、 前端密封圈(26)、 前手柄(27)、 尾端密封圈(28)、 锁紧螺栓(29)和后手柄(30) ; 所述 的中管 (23) 的长度大于外管 (21), 所述的中管 (23) 前侧部分套设在外管 (21) 内, 后侧部 分露置在外管 (21) 外, 初始状态下, 外管 (21) 的前端突出中管 (23) 的前端一定的距离 ; 所述中管 (23) 的后侧部分依次穿过支撑套 (25)、 前端密封圈 (26)、。
5、 前手柄 (27) 尾端 密封圈 (28) 和锁紧螺栓 (29) ; 所述的锁紧螺栓 (29) 的外螺纹与前手柄 (27) 的后端螺纹 连接, 所述尾端密封圈 (28) 的前后两侧面分别接触前手柄 (27) 和锁紧螺栓 (29) 之间, 尾 端密封圈 (28) 受挤压后锁紧中管 (23) ; 所述的前手柄 (27) 的前端内腔中套接有支撑套 (25), 所述前手柄 (27) 和支撑套 (25) 之间通过前端密封圈 (26) 密封, 所述的前手柄 (27) 的前端的通过锁紧螺帽 (24) 与外管 (21) 的后端连接 ; 所述的后手柄 (30) 与中管 (23) 的 后端连接 ; 初始状态下, 。
6、所述的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 (10) 压缩后装载在外管 (21) 的前端内腔中 并位于中管 (23) 的前侧 ; 使用时, 向后移动前手柄 (27), 使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 (10) 脱离 外管 (21) 并恢复原形。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创治疗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的隔离器 (11) 的形状为倒三角体型形。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创治疗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的隔离器 (11) 的形状为带下端圆柱体的倒三角体型形。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创治疗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隔。
7、离器 (11) 的倒三角体上端向内凹陷, 在所述凹陷面上设置有开口 ; 所述隔离器 (11) 的倒三角体两腰为圆弧形。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创治疗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的隔离器 (11) 所采用的材料为镍钛合金。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创治疗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的取出装置 (12) 为回收丝或者回收鞘管。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创治疗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的外管 (21) 和中管 (23) 的材料均为聚四氟乙烯。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创治疗。
8、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的中管 (23) 的前端端口连接有推头 (22) ; 初始状态下, 所述的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 (10) 压缩后装载在外管 (21) 的前端内腔中并位于推头 (22) 的前侧。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创治疗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的外管 (21) 上设有刻度标识, 其刻度起始于外管 (21) 的前端, 终止于外管 (21) 与锁紧螺 帽 (24) 连接处。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创治疗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40680 B 2 2/2 页 3 的中管 (。
9、23) 上设有刻度标识, 其刻度起始于中管 (23) 与后手柄 (30) 连接处, 且刻度总长 度为 10cm。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40680 B 3 1/4 页 4 一种新型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创治疗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一种妇科用宫腔粘连治疗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用于预防宫腔粘连 微创治疗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宫腔粘连是由于宫腔内膜受损后形成部分或全部粘连的病理现象。 宫腔粘连通常 可致下腹坠痛、 月经量过少, 严重粘连可引起闭经。若粘连封闭部分宫腔, 易发生流产、 早 产、 异位妊娠、 胎死宫内、 胎盘植入、 胎盘粘连及不孕。同时, 由于子宫颈管炎。
10、症及子宫手术 对于子宫颈造成创伤, 也会引发子宫颈管粘连。 0003 目前对于宫腔粘连主要采取手术分离的方式治疗, 由于术后宫腔内膜生长缓慢, 极容易造成再次粘连。 为了解决再次粘连问题, 目前主要采用术后宫腔置入节育环 (多为宫 形环) 。但是由于节育环不能完全覆盖宫腔创面, 使术后防止再粘连的发生效果不佳, 节育 器由于其本身的材质 (多为铜合金) 还有出血、 感染、 腹痛、 腰痛等副作用, 而且易与宫腔创 面粘连, 需要重新放置新的节育环, 有的患者需要重复手术三到四次。 增加治疗成本的同时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痛苦和精神压力, 甚至会因子宫多次遭受创伤而导致终身不孕等严 重后果。而对于。
11、子宫颈管粘连, 则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 发明内容 0004 发明目的 :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用于预防宫腔 粘连微创治疗的装置, 可以用于预防治疗宫腔、 宫颈管粘连, 操作更加安全、 微创、 简便。 0005 技术方案 :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 0006 一种新型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创治疗的装置, 包括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和配套置 入器 ; 所述的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包括隔离器、 取出装置, 所述的隔离器为具备形状记忆 功能的软材质的网状编织袋结构, 所述的隔离器的表面覆有一层医用硅胶膜, 所述的取出 装置设置在隔离器的尾端 ; 所述的配套置入。
12、器包括外管、 中管、 锁紧螺帽、 支撑套、 前端密封 圈、 前手柄、 尾端密封圈、 锁紧螺栓和后手柄 ; 所述的中管的长度大于外管, 所述的中管前侧 部分套设在外管内, 后侧部分露置在外管外, 初始状态下, 外管的前端突出中管的前端一定 的距离 ; 所述中管的后侧部分依次穿过支撑套、 前端密封圈、 尾端密封圈和锁紧螺栓 ; 所述 的锁紧螺栓的外螺纹与前手柄的后端螺纹连接, 所述尾端密封圈的前后两侧面分别接触前 手柄和锁紧螺栓之间, 尾端密封圈受挤压后锁紧中管 ; 所述的前手柄的前端内腔中套接有 支撑套, 所述前手柄和支撑套之间通过前端封闭圈密封, 所述的前手柄的前端的通过锁紧 螺帽与外管的后端。
13、连接 ; 所述的后手柄与中管的后端连接 ; 初始状态下, 所述的覆膜丝编 网状隔离器压缩后装载在外管的前端内腔中并位于中管的前侧 ; 使用时, 向后移动前手柄, 使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脱离外管并恢复原形。 0007 所述的配套置入器推进到宫腔的相应位置, 外管向后运动, 使得覆膜丝编网状隔 离器滞留在宫腔内, 由于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是具备形状记忆功能的软材质的网状编织结 说 明 书 CN 103340680 B 4 2/4 页 5 构, 处于宫腔内, 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由压缩状态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倒三角体型形, 将宫腔 扩开, 可以预防和治疗宫腔粘连的病症。 0008 更进一步的, 所述的隔离器的。
14、形状为倒三角体型形。所述的隔离器的形状还可以 为带下端圆柱体的倒三角体型形 ; 所述的隔离器 11 的倒三角体上端向内凹陷, 在所述凹陷 面上设置有开口 ; 所述隔离器 11 的倒三角体两腰为圆弧形 ; 所述的隔离器所采用的材料为 镍钛合金。隔离器的形状为倒三角体型形可以预防宫腔粘连, 隔离器的形状为带下端圆柱 体的倒三角体型, 还可以用于预防子宫颈粘连。在所述的隔离器 11 的倒三角体上端向内凹 陷, 在所述凹陷面上设置有开口, 上端开口则有利于子宫内积液及内膜脱落物的排除, 采用 圆弧形的开口和圆弧形的两腰设计, 避免所述隔离器在工作期间及取出过程中对子宫内膜 和子宫颈管造成损伤, 采用镍。
15、钛合金为材料做成的隔离器, 具备良好的柔顺性及形状恢复 率。 0009 更进一步的, 所述的取出装置为回收丝或者回收鞘管, 方便隔离器的回收。 0010 更进一步的, 所述的外管和中管的材料均为聚四氟乙烯, 以适应不同的子宫屈位, 避免矫直子宫体。 0011 更进一步的, 所述的中管的前端端口连接有推头 ; 初始状态下, 所述的覆膜丝编网 状隔离器压缩后装载在外管的前端内腔中并位于推头的前侧。 推头可以增加中管对覆膜丝 编网状隔离器推送效果。 0012 更进一步的, 所述的外管上设有刻度标识, 其刻度起始于外管的前端, 终止于外管 与锁紧螺帽连接处, 可以测出配套置入器进入人体子宫腔的长度, 。
16、避免过度推入。 所述的中 管上设有刻度标识, 其刻度起始于中管与后手柄连接处, 且刻度总长度为 10cm, 可以测出配 套置入器中管的推送距离。 0013 有益效果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创治疗的装置, 通过装置的 结构设计, 及中管与外管上的刻度标识, 向后移动外管, 使得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滞留在宫 腔中, 扩张成宫腔形状, 达到预防的效果, 安全性很高 ; 且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只需要将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送入宫腔一次, 即可达到预防的效果, 且取出方便。 大大减轻 了患者的痛苦和降低了治疗成本。 附图说明 0014 附图 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5。
17、 附图 2 为本发明配套置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 附图 3 为本发明倒三角体型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 4 为本发明带下端圆柱体的倒三角体型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 5 为本发明回收丝与隔离器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20 如附图 1 所示, 一种新型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创治疗的装置, 包括覆膜丝编网状 隔离器 10 和配套置入器 20。 0021 如附图 3 所示, 所述的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 10 包括隔离器 11、 取出装置 12, 所述 说 明 书 CN 103340680 B 5。
18、 3/4 页 6 的隔离器 11 为具备形状记忆功能的软材质的网状编织结构且具备良好的生物学相容性。 所述的隔离器 11 的网状结构, 采用不同的编织头数、 丝径、 导程的组合, 以达到合适的支撑 力与柔顺性, 具有良好的柔顺性及形状恢复率, 使其能够压缩变形装载入所述配套置入器 20 的外管 21 中和进入宫腔内恢复原形。所述的隔离器 11 上端倒三角体的宽度、 高度以及 整体尺寸, 参考了子宫解剖学尺寸设计。本发明所述隔离器 11 采用的优选材料为镍钛合 金, 镍钛合金材料的形状记忆功能主要体现在 : 在室温 37情况下, 对隔离器 11 进行宫腔 外形定型, 当隔离器 11 进入人体子宫。
19、腔中, 在人体体温环境下, 恢复至原来定型尺寸, 达到 完全隔离子宫各壁的目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也能实现类似镍钛合金的效果。为避免隔离 器 11 丝材嵌入新生内膜, 隔离器 11 表面覆上一层医用硅胶膜。所述的隔离器 11 的倒三角 体上端向内凹陷, 在所述凹陷面上设置有开口, 上端开口有利于子宫内积液及内膜脱落物 的排除 ; 上端开口为圆弧形且内收, 隔离器 11 的倒三角体两腰为圆弧形, 采用圆弧形的上 端开口和圆弧形两腰设计, 避免所述隔离器 11 在工作期间及取出过程中对子宫内膜和子 宫颈管造成损伤。所述的取出装置 12 设置在倒三角体隔离器 11 的尾部开口端, 所述的取 出装置 1。
20、2 为回收丝或者回收鞘管, 如附图 5 所示, 所述的回收丝每间隔一个网格穿入或穿 出连在隔离器 10 的尾部开口端, 所述的回收丝 12 为不可吸收的手术缝合线。治疗结束时, 采用取出装置 12 取出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 10。 0022 如附图 4 所示, 所述的隔离器 11 的形状还可以是带下端圆柱体的倒三角体型, 比 没有此圆柱体的隔离器 11 多了预防子宫颈粘连的治疗效果。所述隔离器 11 下端圆柱体的 直径与长度的确定参照于人体子宫颈的解剖学尺寸。 0023 所述的配套置入器20包括外管21、 推头22、 中管23、 锁紧螺帽24、 支撑套25、 前端 密封圈 26、 前手柄 27、。
21、 尾端密封圈 28、 锁紧螺栓 29 和后手柄 30 ; 所述的中管 23 的长度大于 外管 21, 所述的中管 23 前侧部分套设在外管 21 内, 后侧部分露置在外管 21 外, 初始状态 下, 外管 21 的前端突出中管 23 的前端一定的距离 ; 0024 所述中管 23 的后侧部分依次穿过支撑套 25、 前端密封圈 26、 尾端密封圈 28 和锁 紧螺栓 29 ; 所述的锁紧螺栓 29 的外螺纹与前手柄 27 的后端螺纹连接, 所述尾端密封圈 28 的前后两侧面分别接触前手柄 27 和锁紧螺栓 29 之间, 尾端密封圈 28 受挤压后锁紧中管 23 ; 所述的前手柄 27 的前端内腔。
22、中套接有支撑套 25, 所述前手柄 27 和支撑套 25 之间通过 前端封闭圈 26 密封, 所述的前手柄 27 的前端的通过锁紧螺帽 24 与外管 21 的后端连接 ; 所 述的后手柄 30 与中管 23 的后端连接 ; 所述的中管 23 的前端端口连接有推头 22 ; 初始状态 下, 所述的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 10 压缩后装载在外管 21 的前端内腔中并位于推头 22 的前 侧。 0025 初始状态下, 所述的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 10 压缩后装载在外管 21 的前端内腔中 并位于中管23的前侧 ; 使用时, 向后移动前手柄27, 使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10脱离外管21 并恢复原形。 0026。
23、 所述的外管 21 上设有刻度标识, 其刻度起始于外管 21 的前端, 终止于外管 21 与 锁紧螺帽 24 连接处, 可以测出配套置入器 20 进入人体子宫腔的长度, 避免过度推入 ; 所 述的中管 23 上设有刻度标识, 其刻度起始于中管 23 与后手柄 30 连接处, 且刻度总长度为 10cm, 可以测出配套置入器 20 中管 23 的推送距离。 0027 所述的外管 21 和中管 23 的材料均为聚四氟乙烯, 以增加所述配套置入器 20 柔顺 说 明 书 CN 103340680 B 6 4/4 页 7 性, 适应不同的子宫屈位, 避免矫直子宫体。所述的外管 21 和中管 23 的材料。
24、还可以采用能 实现本发明功能的其他材料, 如不锈钢、 聚乙烯。 0028 本装置工作时, 将所述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 10 压缩后装载入配套置入器 20, 推送 中管 23 与所述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 10 接触, 旋紧锁紧螺栓 29, 锁紧中管 23, 使外管 21 与 中管 23 之间不能相对运动。将本发明装置在外管 21 上标识刻度的指导下, 将外管 21 伸入 子宫腔。保持后手柄 30 不动的情况下, 旋松锁紧螺栓 29, 缓慢退送前手柄 27, 结合所述覆 膜丝编网状隔离器 10 的长度及中管 23 上的刻度标识, 保证所述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 10 完 全从外管 21 中脱离, 且滞留在。
25、宫腔内, 停止退送前手柄 27, 此时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 10 恢 复到原来的形状, 把宫腔扩张开, 达到治疗的目的。此时将配套置入器 20 整体退出人体。 0029 待治疗效果达到后, 通过取出装置 12 将所述覆膜丝编网状隔离器 10 从子宫腔内 取出。 003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340680 B 7 1/2 页 8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40680 B 8 2/2 页 9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40680 B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