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提式灭火器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手提式灭火器箱.pdf(1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053623.9 (22)申请日 2018.01.12 (73)专利权人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443002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西坝建 设路1号 (72)发明人 郭锐 (74)专利代理机构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代理人 李登桥 (51)Int.Cl. A62C 8/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手提式灭火器箱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手提式灭火器 箱, 它包括箱体、 箱盖和箱脚, 所述箱盖采用对称 分合式结构。
2、, 并通过限位铰链连接在箱体上; 所 述箱盖的顶部安装有用于其开启和关闭的弹簧 复合提手; 所述箱体的内底部设置有箱体底座, 所述箱体底座上安装有转盘; 所述转盘上放置灭 火器; 所述箱脚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底部。 用于存 放多种形式手提式灭火器, 具有重量轻、 结构简 单、 安全可靠, 节省人力和时间的特点。 解决了现 有上翻盖式灭火器箱存在的检查灭火器工作量 大, 工作效率低, 使用灭火器易伤人, 上盖未锁 定, 小孩误动易受伤等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6页 CN 208130273 U 2018.11.23 CN 208130273 U 1.一种新型手提式灭火器箱, 其特征在。
3、于: 它包括箱体 (1) 、 箱盖 (2) 和箱脚 (3) ,所述箱 盖 (2) 采用对称分合式结构, 并通过限位铰链 (10) 连接在箱体 (1) 上; 所述箱盖 (2) 的顶部安 装有用于其开启和关闭的弹簧复合提手 (4) ; 所述箱体 (1) 的内底部设置有箱体底座 (7) , 所 述箱体底座 (7) 上安装有转盘 (6) ; 所述转盘 (6) 上放置灭火器 (9) ; 所述箱脚 (3) 固定安装在 箱体 (1) 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提式灭火器箱, 其特征在于: 整个灭火器箱采用透 明板材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提式灭火器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
4、箱体底座 (7) 采 用前后对称的凹凸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提式灭火器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盘 (6) 通过螺 栓 (8) 安装在箱体底座 (7) 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提式灭火器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 (1) 底部中 间背墙方向设置斜支撑 (5)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提式灭火器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盘 (6) 采用滚 珠转盘, 能够360度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提式灭火器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脚 (3) 的高度 保证灭火器箱顶部高度H1大于1.2米, 箱体高度H2大于1米。 权 利 要 求 书 1/。
5、1 页 2 CN 208130273 U 2 一种新型手提式灭火器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手提式灭火器箱属于消防器材领域, 适用于存放手提式干粉 灭火器、 手提式CO2灭火器和手提式水基型灭火器等。 背景技术 0002 当今社会, 火灾事故已成为人类日常生活当中危害较大、 发生较频繁的灾害之一。 灭火器作为一种可携式灭火工具, 平时需经常检查, 发生火灾时, 随取随用, 各厂房和商场 都按消防要求进行了配置。 特别是手提式灭火器, 操作简单, 使用范围广, 应用最为广泛。 0003 手提式灭火器箱是专门用于长期固定存放手提式灭火器的箱体。 一般使用薄钢 板、 铝合金等金属材料。
6、制作, 多为上翻盖式结构。 0004 上翻盖式灭火器箱在检查灭火器时, 工作人员需大幅度弯腰或下蹲, 打开上盖, 将 灭火器垂直取出检查, 十分费劲。 当厂房或商场布置灭火器数量较多时, 工作量很大。 当发 生火灾需紧急取用灭火器时, 由于上翻盖式灭火器箱结构紧凑, 且多为钣金制作, 很容易碰 伤或割伤使用人员。 上翻盖式灭火器箱上盖未设置锁定装置, 当小孩误动打开时, 其前挡板 会顺势倒下, 有伤人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手提式灭火器箱, 用于存放多种形式手提式灭火器, 具 有重量轻、 结构简单、 安全可靠, 节省人力和时间的特点。 解决了现有上翻盖式灭火器箱。
7、存 在的检查灭火器工作量大, 工作效率低, 使用灭火器易伤人, 上盖未锁定, 小孩误动易受伤 等问题。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手提式灭 火器箱, 它包括箱体、 箱盖和箱脚, 所述箱盖采用对称分合式结构, 并通过限位铰链连接在 箱体上; 所述箱盖的顶部安装有用于其开启和关闭的弹簧复合提手; 所述箱体的内底部设 置有箱体底座, 所述箱体底座上安装有转盘; 所述转盘上放置灭火器; 所述箱脚固定安装在 箱体的底部。 0007 整个灭火器箱采用透明板材制成。 0008 所述箱体底座采用前后对称的凹凸结构。 0009 所述转盘通过螺栓安装在箱体底座上。。
8、 0010 所述箱体底部中间背墙方向设置斜支撑。 0011 所述转盘采用滚珠转盘, 能够360度旋转。 0012 所述箱脚的高度保证灭火器箱顶部高度H1大于1.2米, 箱体高度H2大于1米。 0013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 1、 灭火器箱采用透明板制作, 结构简单, 重量轻, 可随时观察箱内灭火器状态。 0015 2、 增加箱脚高度, 进而使灭火器箱整体高度增加, 使人员在检查和使用灭火器时 不需要大幅度弯腰、 下蹲, 降低了工作强度。 箱体底部中间背墙方向设置斜支撑, 可有效防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130273 U 3 止因箱体高度增加, 引起的重心不稳,。
9、 易倾倒的问题。 0016 3、 箱体底座采用前后对称、 凹凸结构, 其上通过螺栓安装圆形满珠转盘, 使人员检 查时不需要将灭火器取出便可直接检查, 节省人力和时间。 使用时, 灭火器箱盖打开, 灭火 器把手均已敞开, 取出不顺手时, 可轻松转动把手, 顺利取出, 方便可靠, 不存在安全风险。 0017 4、 箱盖通过限位铰链连接在箱体上, 打开后可保持在一定角度, 关闭时, 顺手操 作。 箱盖采用的弹簧复位提手, 可防止箱盖因误碰而打开。 弹簧复位提手前端为上翘结构, 可使人员在开启和关闭箱盖时, 方便抓手, 不会出现弹簧复位提手压到人员手指的情况, 安 全稳定, 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
1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0020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0021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0022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箱盖张开之后的A-A剖视图。 0023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B剖面图。 0024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C局部放大图。 0025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D局部放大图。 0026 图中: 箱体1、 箱盖2、 箱脚3、 弹簧复合提手4、 斜支撑5、 转盘6、 箱体底座7、 螺栓8、 灭 火器9、 限位铰链10、 挡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
11、028 如图1-7所示, 一种新型手提式灭火器箱, 它包括箱体1、 箱盖2和箱脚3, 所述箱盖2 采用对称分合式结构, 并通过限位铰链10连接在箱体1上; 所述箱盖2的顶部安装有用于其 开启和关闭的弹簧复合提手4; 所述箱体1的内底部设置有箱体底座7, 所述箱体底座7上安 装有转盘6; 所述转盘6上放置灭火器9; 所述箱脚3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底部。 0029 进一步的, 整个灭火器箱采用透明板材制成。 通过透明板可随时观察箱内灭火器 状态。 0030 进一步的, 所述箱体底座7采用前后对称的凹凸结构。 所述转盘6通过螺栓8安装在 箱体底座7上。 所述转盘6采用滚珠转盘, 能够360度旋转。 可。
12、使灭火器定位放置, 灭火器把手 上下错开, 互不影响。 在不大幅度增加箱体容积的基础上, 保证灭火器360度轻松转动, 在使 用和检查时, 方便操作。 0031 进一步的, 所述箱体1底部中间背墙方向设置斜支撑5。 考虑灭火器箱高度增加, 重 心不稳, 一般靠墙布置的特点, 在箱体1底部中间背墙方向设置斜支撑5, 防止其倾倒。 0032 进一步的, 所述箱脚3的高度保证灭火器箱顶部高度H1大于1.2米, 箱体高度H2大 于1米。 使工作人员在检查时, 只需左右转动把手, 便可全方位的看清整个灭火器的状态,不 用将灭火器取出, 节省人力和时间, 提高效率。 0033 进一步的, 为防止箱盖2在开。
13、关过程中相互影响, 在箱盖2前后面对接缝下角采用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130273 U 4 倒圆处理。 为防止灰尘等杂物由倒圆处进入灭火器箱, 在箱体上端前后方向各设一块挡板 11。 0034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和原理: 0035 检查和使用灭火器9时, 通过弹簧复位提手4将箱盖2打开, 限位铰链10使箱盖2保 持在使用人员方便操作的角度。 灭火器9使用和检查结束后, 通过弹簧复位提手4顺手关闭 箱盖2, 操作简单。 箱盖2关闭后, 弹簧复位提手4可相互压紧箱盖2, 防止箱盖2因误碰而打 开。 弹簧复位提手4前端为上翘结构, 使人员在开关箱盖2时, 方便抓手, 不会出现弹簧。
14、复位 提手4压到人员手指的情况。 0036 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 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 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 都落入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130273 U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6 CN 208130273 U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7 CN 208130273 U 7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8 CN 208130273 U 8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9 CN 208130273 U 9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0 CN 208130273 U 10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1 CN 208130273 U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