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落蔓方法以及植株落蔓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株落蔓方法以及植株落蔓系统.pdf(1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544824.3 (22)申请日 2018.05.31 (71)申请人 深圳春沐源控股有限公司 地址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 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 (入驻深圳市 前海商务秘书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刘敏德 严斌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智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584 代理人 张婧 (51)Int.Cl. A01G 9/12(2006.01) A01G 22/05(2018.01) (54)发明名称 植株落蔓方法以及植株落蔓系统 (5。
2、7)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农业种植领域, 公开了一 种植株落蔓方法以及植株落蔓系统。 本发明中, 植株落蔓方法包括: 在植株栽培垄两侧的地面上 设置支撑架, 支撑架包括支持枝; 将植株分为两 组, 将一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 垄一侧的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将另一组植株靠近 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另一侧的支撑架 的支持枝上, 并使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环绕栽 培垄排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株落蔓方法以 及植株落蔓系统能够保证植株的果实不贴地, 同 时还能减轻大棚承重, 提升大棚安全性。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108811946 A 2018.11.16 CN 。
3、108811946 A 1.一种植株落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在植株栽培垄两侧的地面上设置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持枝; 将植株分为两组, 将一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一侧的所述支撑架的 支持枝上, 将另一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另一侧的所述支撑架的支持枝 上, 并使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环绕所述栽培垄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株落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植株分为两组, 将一组植 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一侧的所述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将另一组植株靠近地 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另一侧的所述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并使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 环绕所。
4、述栽培垄排布时, 将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距离地面高度30cm至40cm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株落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植株分为两组, 将一组植 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一侧的所述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将另一组植株靠近地 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另一侧的所述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并使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 环绕所述栽培垄排布时, 在每个所述支撑架的支持枝上架设5至11棵植株藤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株落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植株分为两组, 将一组植 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一侧的所述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将另一组植株靠近地 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另。
5、一侧的所述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并使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 环绕所述栽培垄排布时, 将每棵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7至11个所述支撑架的支持枝 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株落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植株分为两组, 将一组植 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一侧的所述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将另一组植株靠近地 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另一侧的所述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并使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 环绕所述栽培垄排布时, 沿着所述栽培垄将第奇数棵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一侧所述 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将第偶数棵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另一侧所述支撑架的支持枝 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株落蔓方法。
6、,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沿着所述栽培垄将第奇数棵 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一侧所述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将第偶数棵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 架设在另一侧所述支撑架的支持枝上时, 将靠近所述栽培垄端部的植株的藤蔓沿着顺时针 方向绕过所述栽培垄的端部并环绕所述栽培垄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株落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沿着所述栽培垄将第奇数棵 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一侧所述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将第偶数棵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 架设在另一侧所述支撑架的支持枝上时, 使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生长方向均沿顺时针方 向环绕所述植株栽培垄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株落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植株栽培。
7、垄两侧的地面上设置 支撑架, 具体为: 在栽培垄两侧的地面上按照70cm的间隔设置多个支撑架。 9.一种植株落蔓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生长线, 设置在植株上方, 用于系吊蔓绳; 吊蔓绳, 悬挂在生长线上, 用于固定植株顶部的藤蔓; 支撑架, 设置在植株栽培垄两侧的地面上, 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持枝, 所述植株栽培垄一 侧的所述支撑架的支持枝用于架设部分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 所述植株栽培垄另一侧的所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8811946 A 2 述支撑架的支持枝用于架设其余部分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植株落蔓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包括。
8、固定在地面上 的支撑杆, 所述支持枝固定在所述支撑杆顶端, 所述支撑杆为竹竿, 所述支持枝为铁丝。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8811946 A 3 植株落蔓方法以及植株落蔓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农业种植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植株落蔓方法以及植株落蔓系 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种植者采用温室大棚技术进行种植, 植株(以樱桃番 茄为例)在大棚里长季节栽培, 通常可以长到7-8米, 周年栽培, 甚至可以达到10米。 由于大 棚天沟高一般只有2.5-3.5米, 实际顶部生长线2米左右, 为了满足生长需要, 一定要采用落 蔓栽培。 0。
9、003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 通常情况下, 当作物生长点长到顶部生长线的时候, 下部的 果穗刚开始成熟, 下部果穗离地距离5-10cm, 为了满足作物长季节生长的需要, 需要开始落 蔓, 落蔓后, 果穗上的绝大多数尚未成熟的果实会贴到地面, 等到果实真正达到采收标准 时, 这些贴地的果实由于转色差等原因, 不能成为有效的商品果。 0004 针对上述问题, 现有技术中, 一般会采用落蔓夹将即将采收的果实的藤蔓夹在吊 蔓绳上, 具体地, 当植株生长点超过生长线20cm时, 进行落蔓, 将靠近生长点处的落蔓夹松 开同时将植株下降45-50cm并平移到相邻落蔓绳上, 落下蔓后用落蔓夹夹住植株底部茎蔓 。
10、以达到果穗离地的目的, 该落蔓夹一端固定在落蔓绳上、 另一端夹在即将采收果穗的上部 的茎秆上。 这样最接近地面的两穗果实能够完全离地, 而由地面向上的第三穗及以上的果 实则自动通过上部的落蔓夹悬挂在空中。 这种操作的缺点是, 在实际操作中, 如果番茄产量 过高, 番茄植株重量大, 落蔓夹会因承重过大而自动脱落, 果穗自然落地, 达不到应有的、 避 免果实贴地的效果。 此外, 落蔓夹同时夹持植株茎秆和落蔓绳, 对顶部生长线, 尤其是对整 个大棚的承重来说,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株落蔓方法以及植株落蔓系统, 能够保证 植株的果实不贴地, 同时。
11、还能减轻大棚承重, 提升大棚安全性。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植株落蔓方法, 包括: 0007 在植株栽培垄两侧的地面上设置支撑架, 支撑架包括支持枝; 0008 将植株分为两组, 将一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一侧的支撑架的 支持枝上, 将另一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另一侧的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并使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环绕栽培垄排布。 0009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植株落蔓系统, 包括: 0010 生长线, 设置在植株上方, 用于系吊蔓绳; 0011 吊蔓绳, 悬挂在生长线上, 用于固定植株顶部的藤蔓; 0012 支撑架, 设置。
12、在植株栽培垄两侧的地面上, 支撑架包括支持枝, 植株栽培垄一侧的 支撑架的支持枝用于架设部分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 植株栽培垄另一侧的支撑架的支持枝 说 明 书 1/6 页 4 CN 108811946 A 4 用于架设其余部分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 0013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 在落蔓的过程中, 可以将靠近地面的藤蔓 架设在植株栽培垄两侧的地面上的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支撑架的支持枝可以支撑起靠近地 面的藤蔓上结的果实, 保证植株底部的果实不贴地, 同时, 由于支撑架设置在栽培垄两侧的 地面上而支撑靠近地面的果实重量, 大棚只需承受部分植株及果实的重量, 可以大大减轻 大棚的承重,。
13、 避免大棚受力过大而产生安全隐患, 提升大棚的安全性。 0014 另外, 将植株分为两组, 将一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一侧的支 撑架的支持枝上, 将另一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另一侧的支撑架的支持 枝上, 并使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环绕栽培垄排布时, 将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距离 地面高度30cm至40cm处。 根据大棚内植株藤蔓的生长和分布规律, 靠近地面的藤蔓距离地 面高度在此范围内, 既能保证植株果实不贴地, 还能保证植株藤蔓能够缓和的架设在支撑 架的支持枝上, 避免折断植株藤蔓。 0015 另外, 将植株分为两组, 将一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一侧。
14、的支 撑架的支持枝上, 将另一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另一侧的支撑架的支持 枝上, 并使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环绕栽培垄排布时, 在每个支撑架上的支持枝上架设5至 11棵植株藤蔓。 0016 另外, 将植株分为两组, 将一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一侧的支 撑架的支持枝上, 将另一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另一侧的支撑架的支持 枝上, 并使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环绕栽培垄排布时, 将每棵植株靠近地面的植株藤蔓架 设在7至11个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0017 另外, 将植株分为两组, 将一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一侧的支 撑架的支持枝上, 将另一组植株靠近地。
15、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另一侧的支撑架的支持 枝上, 并使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环绕栽培垄排布时, 沿着栽培垄将第奇数棵植株靠近地 面的藤蔓架设在一侧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将第偶数棵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另一侧支 撑架的支持枝上。 将植株藤蔓分别按奇数棵和偶数棵排布在栽培垄两侧的支撑架的支持枝 上, 可以使得大棚内植株藤蔓排列有序、 均匀, 同时可以避免架设在支撑架的支持枝上的植 株藤蔓过多以减轻支撑架的受力, 避免支撑架承重过大而损坏。 0018 另外, 沿着栽培垄将第奇数棵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一侧支撑架的支持枝 上、 将第偶数棵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另一侧支撑架的支持枝上时, 将靠近栽。
16、培垄端 部的植株的藤蔓沿着顺时针方向绕过栽培垄的端部并环绕栽培垄排列。 0019 另外, 沿着栽培垄将第奇数棵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一侧支撑架的支持枝 上、 将第偶数棵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另一侧支撑架的支持枝上时, 使各植株靠近地 面的藤蔓生长方向均沿顺时针方向环绕植株栽培垄排列。 0020 另外, 在植株栽培垄两侧的地面上设置支撑架, 具体为: 在栽培垄两侧的地面上按 照70cm的间隔设置多个支撑架。 0021 另外, 支撑架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撑杆, 支持枝固定在支撑杆顶端, 支撑杆为竹 竿, 支持枝为铁丝。 由于铁丝和竹竿价格低廉, 因此, 可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2。
17、/6 页 5 CN 108811946 A 5 0022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 这些示例性说 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 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 除 非有特别申明, 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23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植株落蔓方法的流程图; 0024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植株落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植株落蔓系统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植株落蔓系统的支撑架的支持枝的结构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18、、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 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 然而,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本发明各实施方 式中,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 但是, 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 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 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28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植株落蔓方法, 包括: 在植株栽培垄两侧的地面 上设置支撑架, 支撑架包括支持枝; 将植株分为两组, 将一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 株栽培垄一侧的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将另一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另一 侧的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并使各植株。
19、靠近地面的藤蔓环绕栽培垄排布。 本实施方式在落蔓 的过程中, 可以将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两侧的地面上的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支撑架的支持枝可以支撑起靠近地面的藤蔓上结的果实, 可以保证植株下部的果实不贴 地, 同时, 由于支撑架设置在栽培垄两侧的地面上, 对靠近地面的果实进行支撑, 大棚只需 承受植株茎秆的重量, 因此, 可以减轻大棚的承受, 避免安全隐患, 使得大棚的安全性好。 0029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植株落蔓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 以下内容仅为方 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 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0030 本实施方式的流程如图1所示, 具体包括: 0031 步骤S101:。
20、 在植株栽培垄两侧的地面上设置支撑架, 支撑架包括支持枝。 0032 在步骤S101中, 由于植株为单行定植, 可以理解的是, 栽培垄的两侧是指种植行方 向左右两侧, 也就是沿着与植株在栽培垄中排布方向平行的两侧, 具体的, 在植株的栽培垄 两侧25-30cm处设置两排支撑架, 该两排支撑架所在的直线段与栽培垄平行, 且支撑架所在 的直线段比栽培垄的长度短40-60cm(沿着支撑架所在的直线段延伸方向, 两侧各短20- 30cm)。 0033 步骤S102: 将植株分为两组, 将一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一侧 的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将另一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另一侧的。
21、支撑架的 支持枝上, 并使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环绕栽培垄排布。 0034 在步骤S102中, 具体地, 在植株上方2m左右, 在种植行方向左右两侧15-25厘米悬 挂两生长线, 将部分植株悬挂一侧生长线, 将其余部分植株悬挂另一侧生长线, 将部分植株 的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一侧的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将其余部分植株靠近地面 的藤蔓架设在植株栽培垄另一侧的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并使各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环绕栽 培垄排布。 说 明 书 3/6 页 6 CN 108811946 A 6 0035 本实施方式中, 具体地, 可以沿着栽培垄将第奇数棵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 一侧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
22、将第偶数棵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另一侧支撑架的支持枝 上。 0036 也就是说, 第一、 三、 五棵奇数位置的植株悬挂一侧生长线, 第二、 四、 六 棵偶数位置的植株悬挂另一侧生长线, 沿着栽培垄将第奇数棵植株(第一、 三、 五 棵)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一侧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将第偶数棵(第二、 四、 六棵) 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另一侧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0037 可以理解的是, 将植株藤蔓分别按奇数棵和偶数棵排布在栽培垄两侧的支撑架的 支持枝上, 可以使得大棚内植株藤蔓排列有序, 同时可以避免架设在支撑架上的植株藤蔓 过多以减轻支撑架的承受, 避免支撑架承重过大而损坏。 0038 具体。
23、地, 沿着栽培垄将第奇数棵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一侧支撑架的支持枝 上、 将第偶数棵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另一侧支撑架的支持枝上时, 可以将靠近栽培 垄端部的植株的藤蔓沿着顺时针方向绕过栽培垄的端部并环绕栽培垄排列。 0039 也就是说, 靠近栽培垄端部的第二、 四、 六棵植株的靠近地面的藤蔓绕过栽培垄的 端部架设到架设第一、 三、 五棵植株的藤蔓的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靠近栽培垄端部的倒数第 一、 三、 五棵植株绕过栽培垄的端部架设到架设倒数第二、 四、 六棵植株的藤蔓的支撑架的 支持枝上。 0040 进一步地, 沿着栽培垄将第奇数棵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一侧支撑架的支持 枝上、 将第偶。
24、数棵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另一侧支撑架的支持枝上时, 可以使各植株 靠近地面的藤蔓生长方向均沿顺时针方向环绕植株栽培垄排列。 0041 也就是说, 不止靠近栽培垄端部的植株按照顺时针方向环绕栽培垄, 其他植株也 是按照顺时针方向环绕栽培垄, 如此, 可以进一步使得大棚内植株藤蔓排列有序, 使得大棚 内植株管理起来更加简单方便。 0042 由上可知, 当作物生长点靠近顶部生长线时, 开始落蔓, 植株茎秆的落蔓方向为单 行顺时针旋转落蔓, 第一棵植株向第三棵植株方向落蔓, 第三棵植株向第五棵植株方向, 以 此类推, 倒数第二棵植株向倒数第四棵植株方向落蔓, 倒数第四棵植株向倒数第六棵植株 方向,。
25、 以此类推, 该行首端次序为偶数和末端次序为奇数的三棵绕圈在该行的另一侧支撑 架上落蔓, 以此类推, 最后整行落蔓形成一个弧形内循环。 落蔓时, 凡是贴地的藤蔓都搁置 在支撑架的支持枝内。 0043 以番茄为例, 现有技术中, 常规的落蔓方法为: 把植株从绳上解下来, 打掉下部的 老叶, 轻轻将植株扭到同一附近植株的位置再重新吊蔓。 此过程中, 要注意的是, 落蔓要有 秩序地朝同一方向, 逐步盘绕于栽培垄两侧。 盘绕茎蔓时, 要随着茎蔓的自然弯度使茎蔓打 弯, 不要强行打弯或反向打弯, 避免扭裂或折断茎蔓。 但要注意一次落蔓的高度在30cm左右 即可, 每株保持20片叶以上, 株高维持在距吊蔓。
26、绳所用生长线25厘米左右。 同时要注意前排 植株茎的顶端不能超过后排, 以免遮光。 这种落蔓方式适合大番茄, 大番茄果串短, 即将采 收的果实不容易着地, 而且即使着地, 对果实商品性要求不高的关系不大, 小番茄栽培, 这 样落蔓, 即将成熟还没采收的番茄容易着地, 影响商品性。 0044 而本发明中上述单行顺时针旋转落蔓法, 将植株分为第奇数棵和第偶数棵两组植 株, 分别进行落蔓, 并且将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架设在支撑架的支持枝上, 可以避免果实贴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108811946 A 7 地, 可以适用于小番茄等各类植株, 应用更广泛。 0045 本实施方式中, 具体地,。
27、 可以将靠近地面的植株藤蔓架设在距离地面高度30cm至 40cm处。 0046 可以理解的是, 根据大棚内植株藤蔓的生长和分布规律, 靠近地面的藤蔓距离地 面高度在此范围内, 既保证了植株果实不贴地, 同时保证了植株藤蔓能够缓和的架设在支 撑架的支持枝上, 避免折断植株藤蔓。 0047 本实施方式中, 可以在栽培垄两侧的地面上按照70cm的间隔设置多个支撑架。 0048 可以理解的是, 若支撑架分布过密, 需要制作的支撑架数量较多, 因此成本较高; 若支撑架分布过疏, 由于每个支撑架可以承受的重量有限(通常2kg至3kg), 会造成支撑架 承重过大而损坏支撑架, 根据植株藤蔓的生长和分布规律,。
28、 70cm的设置间隔可以保证支撑 架在承重范围内能稳定的支撑植株藤蔓, 同时, 还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支撑架个数, 从而减少 成本。 0049 本实施方式中, 可以在每个支撑架的支持枝上架设5至11棵植株藤蔓。 0050 由于植株藤蔓可以长到7m至10m, 根据上述支撑架按照70cm的间隔设置以及每个 支撑架可以承重2kg至3kg, 因此, 植株长到7m时, 每个支撑架的支持枝上可以架设5至9棵植 株藤蔓, 当植株长到10m时, 每个支撑架的支持枝最多可以架设11棵植株藤蔓, 也就是说, 藤 蔓长度位于7m到10m之间时, 每个支撑架的支持枝可以架设5至11棵植株藤蔓。 0051 本实施方式中, 。
29、可以将每棵植株靠近地面的植株藤蔓架设在7至11个支撑架的支 持枝上。 0052 可以理解的是, 藤蔓长度为7m至10m的植株, 有2m的藤蔓通过落蔓夹夹在吊蔓绳 上, 有5m至8m的植株藤蔓垂下来需要支撑架的支持枝架设, 由于支撑架的间隔为0.7m, 因 此, 每棵植株藤蔓需要7至11个支撑架的支持枝架设。 0053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植株落蔓系统100, 如图2所示, 包括: 生长线11, 设置在植株上方, 用于系吊蔓绳12; 吊蔓绳12, 悬挂在生长线11上, 用于固定植株顶部的藤 蔓; 支撑架13, 设置在植株栽培垄两侧的地面20上, 支撑架13包括支持枝132, 植株栽培垄一。
30、 侧的支撑架13的支持枝132用于架设部分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 植株栽培垄另一侧的支撑 架的支持枝用于架设其余部分植株靠近地面的藤蔓。 0054 具体地, 如图3所示, 支撑架13包括固定在地面20上的支撑杆131, 支持枝132固定 在支撑杆131的顶端, 支撑杆131为竹竿, 支持枝132为铁丝。 由于支撑架131为竹竿, 支持枝 132为铁丝, 有铁丝和竹竿即可组成支撑架13, 由于铁丝和竹竿价格低廉, 因此, 可以降低成 本。 0055 优选地, 本实施方式中, 竹竿直径为1.4至1.7cm, 竹竿长度为75至80cm。 如果竹竿 过细, 导致支撑架支撑不了番茄茎蔓的重量, 造成竹竿倾。
31、斜甚至倒塌, 达不到支撑的目的。 如果竹竿过粗, 一方面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插入土中更费力, 耗工。 同时, 竹竿长度是根据果 穗离地高度加上竹竿插入土壤内的深度之和设计, 如果竹竿较短, 一方面不能插入土壤足 够深度, 竹竿受力易倾斜, 达不到支撑作用; 另一方面满足插入深度, 地上部分高度不够, 则 起不到把果穗离地的效果。 如果竹竿过长, 除了成本提高, 更容易导致茎蔓不能缓和地把茎 蔓放到铁丝钩中, 容易折断茎蔓。 竹竿一头插在土壤里, 优选低, 插入深度为25-30cm, 露出 地面高度为45-50cm。 露出地面的一端用直径为2.8mm铁丝加工成一个 型钩, 把 型钩的尾 说 明 。
32、书 5/6 页 8 CN 108811946 A 8 部插入竹竿上部空心处, 每次落蔓时, 把倾斜的茎秆落在 型钩中, 这样即将成熟的果串完 全悬挂在空中, 不触地, 直至采收结束。 0056 现有技术中, 有些大棚采用直径为5至6mm的钢筋定制的M型支架, 平均每隔0.7m设 置一个, 每亩需要支架680个, 按每个支架8元计算, 每亩地需要一次性投入5440元。 虽然支 架可以连续使用多年, 但由于一次性投入过大, 对于大面积栽培的基地不太适用。 0057 而本发明中, 2.8mm铁丝2元一米, 一米可加工成5个, 2.5m长竹竿0.75元一根, 一根 可加工成3个支撑点, 0.7米一个支。
33、撑点, 双行插需要1270点, 单个0.65元, 亩需825.5元, 另 加铁丝加工费及竹竿截断费350元, 因此, 挂钩加竹竿成本每亩约1200元, 同样, 竹竿可以使 用三年, 挂钩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0058 因此,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施方式成本更低, 适用于简易大棚, 适合大面积生产。 0059 如图3和4所示, 支撑架13的支撑杆为竹竿, 支持枝为铁丝, 0060 本实施方式中, 支持枝13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弯折部1321和第二弯折部1322, 第 一弯折部1321嵌入支撑杆131内, 第二弯折部1322用于承托植株藤蔓以防止果实贴地。 0061 需要说明的是, 支撑杆131。
34、设置有尖端部1310, 以方便插入地面以下, 从而使得固 定效果较好。 0062 可以理解的是, 第一弯折部1321和第二弯折部1322在同一平面内。 0063 其中, 第一弯折部132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部1321a和第一弧形部1321b, 第 二弯折部1322包括与第一弧形部1321b相连的第二竖直部1322a、 与第二竖直部1322a相连 的第二弧形部1322b以及与第二弧形部1322b相连的倾斜部1322c。 0064 本实施方式中, 第一弧形部1321b的半径小于第二弧形部1322b的半径, 第一竖直 部1321a的长度小于第二竖直部1322a的长度, 倾斜部1322c沿第一竖直。
35、部1321a延伸方向的 投影小于第一竖直部1321a的长度, 倾斜部1322c沿第一竖直部1321a延伸方向的投影长度 加上第一竖直部1321a的长度大于第二竖直部1322a的长度。 0065 通过图3和图4可以看出, 支撑杆131插入地面的深度为25cm, 露出地面的高度为 50cm, 第一竖直部1321a的长度为70mm, 第一弧形部1321b为半圆, 半径为5mm, 第二竖直部 1322a的长度为74.41mm, 第二弧形部1322b为半圆, 半径为45mm, 倾斜部1322c沿着第一竖直 部1321a延伸方向的长度为62.54mm, 第一弧形部1321b的中心到倾斜部1322c远离第二。
36、弧形 部1322b一端的水平距离为101.25mm。 0066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 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实施方式互 相配合实施。 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 在第二实施 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 为了减少重复, 这里不再赘 述。 相应地, 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0067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而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 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108811946 A 9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10 CN 108811946 A 10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11 CN 108811946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