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富有机硒大米的生产方法,属于农业施肥和农艺技术领 域。
技术背景
大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以大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 50%。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达2996万公顷,分布区域辽阔。由于粮食压力等 历史原因,我国水稻生产过去以高产为目标,对稻米量元素含量的重视程度 较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对外贸易的发展,水稻的富微量元素 技术开发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硒,元素符号Se,是一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的活性中心.具有抗癌、抗衰老(抗氧化)和提高人体免疫力、拮 抗重金属等生物学特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为50-200微 克。但现在我国成人的日硒摄入量仅有26-32微克,因此,硒营养不良的情 况在我国普遍存在。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球有40多个国家属于低硒或 缺硒地区。食物链中的硒主要来源于土壤,不同地区土壤中硒含量分布不均 匀的。我国有72%的县(市)低硒或缺硒,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 四川等严重缺硒地区有克山病、大骨节病发生,一些癌症高发区(如江苏启 东市)也属低硒区。依据局部贫硒土壤线索实施和开展针对性的富硒工作, 优化食物链中的硒含量水平是农业生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农产品中的硒分为无机硒和有机硒两大类。无机硒包括硒酸盐、亚硒酸 盐、硒化物等。对人体和动物来说,无机硒吸收效果差,风险大,使用不当 极易造成硒中毒;有机硒包括硒蛋白、硒代氨基酸、硒多糖等等,相对无机 硒更易于吸收利用,无毒性,更适合补硒的要求。富硒农产品是人体补充硒 元素有效途径,因此,农产品硒营养强化技术是科学家们研究开发并付诸实 际生产的热点领域。水稻在居民饮食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其硒含量水平对全 民硒营养状况有很大的决定意义。目前国内富有机硒大米生产方式主要有以 下几种:
一种是在水稻灌浆期喷施无机硒溶液,使水稻快速吸收无机硒从而达到 富硒水平。如中国专利CN1608435A。该方法中富硒营养剂技术含量低,实 施方式较为复杂,需喷施5~6次,而且最终大米中无机硒残留量很大,由 于无机硒吸收前必须先与肠道中的有机配体结合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而肠 道中存在着多种元素与硒竞争有限配体,不利于人体吸收利用,而且无机硒 对机体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二是在天然富硒地区种植富集能力较强的水稻,此方法可生产出比普通 大米硒含量更高的大米。但由于富硒地区土壤硒含量存在地域差异,无法对 大米中硒含量进行定量控制,有可能超过国家限量标准。存在地域局限和不 稳定性,不利于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
三是在水稻分蘖期追施富硒肥料,如中国专利CN101791081A。此方法 可以保证大米达到富硒标准,无无机硒残留,提高大米有机硒含量。但因为 水稻特殊的水田种植方式,在稻田灌水和放水操作过程中容易导致硒肥的流 失,降低硒肥利用率,而且流失的硒容易增加土壤和水体环境中硒的负担, 长期使用易导致硒污染。本发明因此而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富有机硒大米的方法,用此方法生产的大米硒含量 为50~300μg/kg,其中有机硒含量≥80%。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产富有机硒大米的方法,所述富有机硒大米按照正常大米培育的 方法进行种植,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插秧前使用富硒营养剂对水稻秧 苗进行蘸根处理,再插秧至大田中;通过常规水稻种植方法进行种植,收获 富有机硒稻谷,加工得到富有机硒大米的步骤;所述富硒营养剂包括有效施 用量的含硒物质和硫酸钾。
优选的,所述富硒营养剂中硒含量为5~100mg/kg。
优选的,所述富硒营养剂中硒含量为20~80mg/kg。
优选的,所述富硒营养剂中含硒物质选自硒酸盐、亚硒酸盐、硒代氨基 酸、硒蛋白、硒多肽、酵母硒、硒化卡拉胶和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的一种或两 种以上的任意混合。
优选的,所述富硒营养剂通过如下方法进行配制:将田土与浓度为0.3% 的硫酸钾溶液混合形成泥浆,以泥浆作为基质,加入含硒物质混匀得到富硒 营养剂。
优选的,所述富硒营养剂的用量按照每亩大田使用5kg田土的用量进行 计算得到。
优选的,所述蘸根处理步骤包括在秧苗起秧后,将秧苗根部在富硒营养 剂中浸蘸3~5次,浸蘸时使秧苗根部完全浸入富硒营养剂的步骤;蘸根处理 后按照常规水稻插秧操作,将浸蘸处理后秧苗移栽至大田。
本发明所述生产富有机硒大米的方法是,在水稻育秧完成,秧苗起秧之 后,用富硒营养剂对水稻秧苗进行蘸跟处理,再插秧至大田中。通过常规水 稻种植管理收获富有机硒稻谷,并加工得到富有机硒大米。具体的生产步骤 如下:
(1)挖取配制用土,晾干碾碎,拣出作物根部、残留茎叶、石块等杂 物,过筛待用。
(2)配制0.3%的硫酸钾溶液。
(3)按照每亩5kg土用量,用适量的硫酸钾溶液配制泥浆基质。
(4)称取一定重量的含硒物质加入泥浆基质中,边加边搅拌,使两充 分混合均匀,得到含硒量为5~100mg/kg的富硒营养剂。
(5)秧苗起秧后,在富硒营养剂中上下浸蘸3~5次,注意要使秧苗根 部完全浸入富硒营养剂,之后按照常规水稻插秧操作,将处理后秧苗移栽至 大田。
(6)按照普通水稻大田种植模式管理,直到最后收获稻谷,并加工后 获得富有机硒大米。
本发明所述蘸根用富硒营养剂,是以田土与0.3%的硫酸钾溶液配置的 泥浆作为基质,与含硒物质混合并充分搅拌均匀制得。
所述的含硒物质是指含硒无机化合物(硒酸盐、亚硒酸盐等)、含硒有 机化合物(硒代氨基酸、硒蛋白)、其他含硒制剂(酵母硒、硒化卡拉胶) 或者含硒肥料如纳米硒植物营养剂(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 XGP001A)。也可以是上述含硒物质以任意比例混合。
本发明所述水稻蘸根用富硒营养剂中,硒含量为5~100mg/kg。作为优 选,所述水稻蘸根用富硒营养剂中硒含量为20~80mg/kg。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依据GB5009.93-2010的检验方法,按照本发明生产的大米硒含量为 50~300μg/kg,较普通大米提高2~10倍,有机硒占比≥80%,达到富有机 硒大米的标准。
2、本发明摒弃了传统的叶面喷施技术,采用更加安全的根部吸收,相 比之下本发明生产的富有机硒大米中的硒不会以无机残留态存在。无机硒向 有机硒转化率大幅度提高。相对于无机硒,有机形态的硒安全性更高,无毒 副作用,更易于人体吸收和利用。
3、本发明提供的生产富有机硒大米的过程,操作简便,降低了农民的 劳动强度和用工成本。水稻秧苗根系表面有较为发达的铁系膜系统,主要成 分为铁的氧化物,其对富硒营养剂中的硒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在蘸根过程中 可将硒吸附固定到根系表面,从而在水稻成长过程中提供充足的硒源。使水 稻从幼苗开始就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并积累硒,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通过 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硒,积累和转化周期更长,含量更稳定,有机硒比例更 高,达到80%以上。最终收获时得到质量稳定的富有机硒大米。
4、本发明与插秧后追施硒营养剂相比,所添加的富硒营养剂位于水稻 根际的土壤中,能与水稻根充分接触并被吸附或吸收,大幅度提高硒营养剂 的吸收利用率。不仅降低了投入成本,而且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硒的量很小, 对环境中硒的几乎没有影响,是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的生产方法。
5、富硒营养剂中的钾肥可促进水稻秧苗生长,培育壮秧。其硫酸根可 与根系周围的植物有效硒形成竞争吸收,调节硒的释放和植物吸收速率,保 证水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不断的吸收有效硒释放并供给植物吸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 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作进一步调整,未说明的实施条件 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硒含量测定方法按GB 5009.93-2010《食品中硒的测 定》,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硒含量。
实施例1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用水配制硒浓 度为5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营养剂中浸沾后插入 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为42.8μg/kg。
实施例2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用0.3%的硫 酸钾溶液配制硒浓度为5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营 养剂中浸沾后插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为 61.9μg/kg。
实施例3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无机硒盐,与0.3%的硫酸钾溶液 配制硒浓度为5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营养剂中浸 沾后插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为52.7 μg/kg。
实施例4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酵母硒,与0.3%的硫酸钾溶液配 制硒浓度为5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营养剂中浸沾 后插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为50.3μg/kg。
实施例5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用水配制硒浓 度为10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营养剂中浸沾后插 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为53.7μg/kg。
实施例6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用0.3%的硫 酸钾溶液配制硒浓度为10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 营养剂中浸沾后插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 为79.4μg/kg。
实施例7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无机硒盐与0.3%的硫酸钾溶液配 制硒浓度为10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营养剂中浸 沾后插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为65.3 μg/kg。
实施例8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酵母硒与0.3%的硫酸钾溶液配制 硒浓度为10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营养剂中浸沾 后插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为63.7μg/kg。
实施例9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用水配制硒浓 度为20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营养剂中浸沾后插 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为56.2μg/kg。
实施例10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用0.3%的硫 酸钾溶液配制硒浓度为20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 营养剂中浸沾后插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 为97.5μg/kg。
实施例11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无机硒盐与0.3%的硫酸钾溶液配 制硒浓度为20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营养剂中浸 沾后插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为68.0 μg/kg。
实施例12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酵母硒与0.3%的硫酸钾溶液配制 硒浓度为20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营养剂中浸沾 后插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为67.6μg/kg。
实施例13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用水配制硒浓 度40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营养剂中浸沾后插入 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为83μg/kg。
实施例14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用0.3%的硫 酸钾溶液配制硒浓度为40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 营养剂中浸沾后插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 为147μg/kg。
实施例15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无机硒盐与0.3%的硫酸钾溶液配 制硒浓度为40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营养剂中浸 沾后插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为79.3 μg/kg 。
实施例16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酵母硒与0.3%的硫酸钾溶液配制 硒浓度为40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营养剂中浸沾 后插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为76.4μg/kg。
实施例17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用水配制硒浓 度为80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营养剂中浸沾后插 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为123μg/kg。
实施例18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用0.3%的硫 酸钾溶液配制硒浓度为80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 营养剂中浸沾后插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 为253μg/kg。
实施例19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无机硒盐与0.3%的硫酸钾溶液配 制硒浓度为80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营养剂中浸 沾后插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为74.2 μg/kg。
实施例20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用水配制硒浓 度100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营养剂中浸沾后插入 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为157μg/kg。
实施例21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用0.3%的硫 酸钾溶液配制硒浓度为100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 营养剂中浸沾后插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 为291μg/kg。
实施例22
于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插秧时,用无机硒盐与0.3%的硫酸钾溶液配 制硒浓度为100ppm的富硒营养剂,水稻插秧前,将秧苗在富硒营养剂中浸 沾后插入田间。之后正常田间管理收获水稻后,检测大米硒含量为80.4 μg/kg。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 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