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及生产方法和用途.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6538917
  • 上传时间:2019-09-01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493.6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83138.X

    申请日:

    20130828

    公开号:

    CN103432159A

    公开日:

    2013121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1/765,A61P11/02,A61P37/08,A61K31/722

    主分类号:

    A61K31/765,A61P11/02,A61P37/08,A61K31/722

    申请人:

    武汉大正高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兆刚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东一产业园光谷消费电子工业园壹期3号厂房

    优先权:

    CN201310383138A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唐正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及生产方法和用途,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由各组份按重量份计组成:壳聚糖盐酸盐1~6份,甘油1~15份,丙二醇1~10份,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1~7份,对羟基苯甲酸丙脂0.05~0.2份,对羟基苯甲酸乙脂0.05~0.2份,纯化水45~75份,将壳聚糖盐酸盐加入部分纯化水中溶解、过滤得溶液A;将甘油、丙二醇、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对羟基苯甲酸丙脂、对羟基苯甲酸乙脂混匀加热得溶液B,将溶液A、溶液B搅匀,加余下纯化水,调pH值5.5~6.5,调节渗透压为等渗,灭菌,包装而得。本发明的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具有能修复鼻腔粘膜纤毛系统功能,治疗过敏性鼻炎、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等症,也可用于鼻腔日常清洁消毒护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其特征在于:由壳聚糖盐酸盐、甘油、丙二醇、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对羟基苯甲酸丙脂、对羟基苯甲酸乙脂、纯化水组成,上述各组份按重量份计,壳聚糖盐酸盐1~6份,甘油1~15份,丙二醇1~10份,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1~7份,对羟基苯甲酸丙脂0.05~0.2份,对羟基苯甲酸乙脂0.05~0.2份,纯化水45~75份,将壳聚糖盐酸盐加入部分纯化水中溶解、过滤得溶液A;将甘油、丙二醇、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对羟基苯甲酸丙脂、对羟基苯甲酸乙脂混匀加热得溶液B,将溶液A、溶液B搅匀,加余下纯化水,调pH值5.5~6.5,调节渗透压为等渗,灭菌,包装得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的生产方法,各组份按重量份计,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1)将1~6份壳聚糖盐酸盐加入部分纯化水中溶解、过滤,滤液为溶液A备用;(2)将1~15份甘油、1~10份丙二醇、1~7份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0.05~0.2份对羟基苯甲酸丙脂、0.05~0.2份对羟基苯甲酸乙脂加在一起,混匀、加热、使溶化得溶液B;(3)将溶液A、溶液B搅匀,加余下的纯化水,调节pH值为5.5~6.5,调节渗透压为等渗,灭菌,包装得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溶液A、溶液B在70~80℃下充分搅匀,调节pH值为5.5~6.5,调节渗透压为等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在制备治疗过敏性鼻炎、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的药物中的用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在制备修复鼻腔粘膜纤毛系统功能的药物中的用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在制备于鼻腔日常清洁消毒护理的药物中的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及生产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空气中充满各种微粒,包括细菌、病毒、花粉、虫螨、尘埃以及粒径更小的pM2.5,这些微粒直径大小不等,从0.02μm~400μm。直径大于10μm的,可以被鼻腔鼻毛阻挡与过滤,直径小于2μm者,可通过鼻腔进入下呼吸道。有些微粒物质,经过腺样体或其他淋巴组织时,可激发免疫系统反应,出现过敏反应。这些微粒中直径大的可以被“口罩”、“鼻毛”过滤去除,但更多的小微径的微粒,通过“口罩”、“鼻毛”是无法消除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中的微粒、过敏源无处不在,戴口罩既不方便,也不能完全去除,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患者,我国每年以10万级增加。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版)明确指出“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首选原则。 

    空气中微粒带负电荷,因此可以通过电荷吸附消除空气中的微粒,保护人体不受微粒侵害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无其他副反应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及生产方法和用途,将本发明的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涂抹或喷涂在鼻腔,在鼻腔粘膜表面形成一层带正电荷的膜,能有效吸附空气微粒,降低致敏原浓度,让致敏人群不暴露在致敏源下,同时还能修复鼻腔粘膜纤毛系统功能,治疗过敏性鼻炎、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等症,也可用于鼻腔日常清洁消毒护理。 

    一种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其特征在于:由壳聚糖盐酸盐、甘油、丙二醇、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对羟基苯甲酸丙脂、对羟基苯甲酸乙脂、纯化水组成,上述各组份按重量份计, 

    壳聚糖盐酸盐1~6份,甘油1~15份,丙二醇1~10份,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1~7份,对羟基苯甲酸丙脂0.05~0.2份,对羟基苯甲酸乙脂0.05~0.2份,纯化水45~75份,将壳聚糖盐酸盐加入部分纯化水中溶解、过滤得溶液A;将甘油、丙二醇、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对 羟基苯甲酸丙脂、对羟基苯甲酸乙脂混匀加热得溶液B,将溶液A、溶液B搅匀,加余下纯化水,调pH值5.5~6.5,调节渗透压为等渗,灭菌,包装得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 

    所述的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的生产方法,各组份按重量份计,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1~6份壳聚糖盐酸盐加入部分纯化水中溶解、过滤,滤液为溶液A备用; 

    (2)将1~15份甘油、1~10份丙二醇、1~7份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0.05~0.2份对羟基苯甲酸丙脂、0.05~0.2份对羟基苯甲酸乙脂加在一起,混匀、加热、使溶化得溶液B; 

    (3)将溶液A、溶液B搅匀,加余下的纯化水,调节pH值为5.5~6.5,调节渗透压为等渗,灭菌,包装得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 

    步骤(3)中的溶液A、溶液B在70~80℃下充分搅匀,调节pH值为5.5~6.5,调节渗透压为等渗。 

    所述的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在制备治疗过敏性鼻炎、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的药物中的用途。 

    所述的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在制备修复鼻腔粘膜纤毛系统功能的药物中的用途。 

    所述的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在制备于鼻腔日常清洁消毒护理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进步: 

    1、本发明的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运用电荷吸附微粒,是一种物理方法,避免激素、抗过敏,减血管充血剂等药物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药物依赖性及药物的副反应。 

    2、避免了“口罩”、“鼻腔栓塞”等过滤方法对“呼气通量”的影响。 

    3、使用方便且隐形,不影响使用者的工作、生活、学习、社交等。 

    4、成人、儿童、婴幼儿均可使用。 

    5、本发明的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既可用制备鼻腔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的药物,也可用于制备鼻腔日常卫生消毒、护理的药物。 

    附图说明

    图1为症状轻重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表1是本发明实施例1至4所用原料及配比,本发明各成份均从市场购买得到。 

    表1  各实施例所用原料及配比(单位:Kg) 

    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的生产方法,将表1中各组份及用量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壳聚糖盐酸盐加入部分纯化水溶解、过滤,得滤液为溶液A备用。 

    (2)将甘油、丙二醇、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对羟基苯甲酸丙脂、对羟基苯甲酸乙脂成份加在一起,混匀、加热、使溶化,得溶液B。 

    (3)将溶液A、溶液B在70~80℃下充分搅匀,加余下的纯化水,调节pH值为5.5~6.5,调节渗透压为等渗,灭菌,包装得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 

    “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的检测报告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酸碱度 pH5.6 pH5.7 pH6.0 pH6.2 渗透压 290mosmol/kg 291mosmol/kg 292mosmol/kg 293mosmol/kg 吸附性 阳性 阳性 阳性 阳性 抑菌性 抑菌率≥75% 抑菌率≥85% 抑菌率≥90% 抑菌率≥95% 细胞毒性 无 无 无 无 刺激性 无 无 无 无 致敏性 无 无 无 无

    [0032]  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临床试验及结果 

    一、临床试验方法: 

    本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有2家医院、120名患者参加(每家医院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试验组30例)用“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每次每鼻腔1-2喷,每天4次,早晨起床时用1次,中午用1次,下午用1次,晚上睡觉时用1次,疗程2周。B组(对照组30例)用“鼻用过敏原阻隔剂”(乳膏),将乳膏抹在2侧鼻腔内,每次每鼻孔抹长度为0.5cm的乳膏,每天4次,早晨起床时用1次,中午用1次,下午用1次,晚上睡觉时用1次,疗程2周。A、B两组同时备用“开瑞坦片(10mg/片)”。将A、B组的产品标签去掉,用相同的外包装盒包装,根据随机码表在包装盒上贴随机码。病人按入选标准入选后随机给药。试验完成后解码,将A、B两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鼻腔过敏原阻隔凝胶对过敏性鼻炎及鼻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二、选择对象范围(包括必要时对照组的选择),选择对象数量及选择理由: 

    根据(《指南》09版)的分类与分度原则,为了便于疗效观察和满足统计学处理的要求,选择持续性、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试验组)30例,B组(对照组)30例。两家医院共120例。 

    1、受试者入选标准:(试验前,受试者必需满足项下所有要求,方可入组) 

    (1)16--60岁,性别不限; 

    (2)具有鼻塞、喷嚏、清涕、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h以上; 

    (3)鼻炎症状发作持续时间≥4d/周,且≥连续4周; 

    (4)鼻炎症状发作时对生活质量(包括睡眠、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影响; 

    (5)皮肤点刺试验至少1种呈阳性; 

    (6)签署知情同意书。 

    2、受试者排除标准:(试验前,受试者满足以下任意一项,不可入组) 

    (1)怀孕; 

    (2)心脏病; 

    (3)用其他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已停药但少于7d者; 

    (4)全身应用激素;使用ACE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 

    (5)甲状腺机能亢进; 

    (6)病毒性传染病(肝炎、艾滋病); 

    (7)严重的被完全控制的内科疾病;近六个月有过中风; 

    (8)癌症;无法说明的体重减轻>2kg/周; 

    (9)正在参与另一临床研究。 

    3、受试者剔除标准:(试验中,受试者满足以下任意一项,退出本临床研究) 

    (1)出现严重或持续性过敏反应者; 

    (2)受试者要求退出临床试验者; 

    (3)研究者认为不宜继续参加本临床试验研究者。 

    4、选择对象数量及选择理由: 

    本试验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的设计。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t检验或χ2检验。按两组均值t检验来计算,当α=0.05、把握度β=0.2,样本标准差S=1,允许误差δ=1计算,双侧检验所需病例数为17例,考虑脱落病例,应实际完成30例,即试验组、对照组各完成30例,共计60例病例。 

    三、临床性能的评价方法和统计处理方法: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治疗前后的总体症状和鼻部分类症状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cm的标尺,标有l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和“l00”,“0”表示无症状,“l00”代表症状明显或严重,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让病人在标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痛苦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用尺量其长度,按每1mm计1分,记录长度并作评价,以“0~20mm”为“无”,“20~40mm”为“轻度”,“40~100mm”为“中重度”,如图1所示。 

    1、计分方法:按每1mm计1分,每服1片“开瑞坦片(10mg/片)” 计1分。 

    2、治疗前评价:试验完成后解码,将A、B两组性别、年龄、治疗前的总体症状和鼻部分类症状分别进行均值双侧t检验。取α=0.05水平,若P≥0.05,则两组分值无显著性差异;若P<0.05,则两组分值是有显著性差异;若P<0.01,则两组分值有极显著性差异。 

    3、治疗后评价:A与B组分数的均值进行双侧t检验。取α=0.05水平,若P<0.05,则两组分值是有显著性差异;若P<0.01,则两组分值有极显著性差异。 

    4、不良反应评价:分别计算A、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两两比较进行χ2检验,取α=0.05水平,若P<0.05,则两组分值是有显著性差异;若P<0.01,则两组分值有极显著性差异。 

    四、临床试验结果 

    “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与已上市销售、医院正在使用的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安全有效。 

    关 键  词:
    鼻腔 空气 微粒 阻隔 生产 方法 用途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鼻腔空气微粒阻隔剂及生产方法和用途.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53891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