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加热容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加热容器.pdf(1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843146.1 (22)申请日 2017.07.12 (73)专利权人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 司 地址 312017 浙江省绍兴市世纪西街3号 (72)发明人 史庭飞 杨剑 龙开银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张洋 黄健 (51)Int.Cl. A47J 36/04(2006.01) A47J 27/21(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电磁加热容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容器, 包。
2、括: 用于盛装待加热物质的非导磁容器本体(10), 还 包括导磁膜(20)和非金属保护层(30), 所述导磁 膜(20)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外表面 上, 所述保护层(30)设置在所述导磁膜(20)背离 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一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 电磁加热容器, 通过在导磁膜(20)的底部设置非 金属保护层(30), 该保护层(30)与电磁炉之间不 产生电磁感应作用, 进而在不降低电磁加热容器 工作性能的前提下, 可以防止导磁膜(20)磨损脱 落, 进而提高了导磁膜(20)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 靠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4页 CN 208114509 U 2018.。
3、11.20 CN 208114509 U 1.一种电磁加热容器, 包括: 用于盛装待加热物质的非导磁容器本体(10), 其特征在 于, 还包括导磁膜(20)和非金属保护层(30), 所述导磁膜(20)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10)底 部的外表面上, 所述保护层(30)覆盖在所述导磁膜(20)背离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一面 上, 所述导磁膜(20)包括多个导磁条(210)或多个同心导磁圆环(220), 相邻的两个导磁条 (210)或相邻的两个同心导磁圆环(220)之间的间隙(40)中填充有第三保护层(3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层(30)的尺寸大于所。
4、述 导磁膜(20)的尺寸, 所述保护层(30)覆盖在所述导磁膜(20)上, 且向所述导磁膜(20)的外 缘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磁条(210)水平间隔排布 在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外表面上, 所述保护层(30)盖设在每个导磁条(2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磁膜(20)包括第一导磁条 (211)和第二导磁条(212), 所述第一导磁条(211)的外露面上包覆有第一保护层(310), 所 述第二导磁条(212)的外露面上包覆有第二保护层(320), 所述第一保护层(310)与所述第 二保护层(320)位。
5、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所述第一保护层(310)与所述第二保护层(320)之间 具有间隙(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加热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护层(310)、 所述第二 保护层(320)和所述第三保护层(33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磁圆环(220)相互套设, 且 间隔排布在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外表面上, 所述导磁圆环(220)的圆心与所述容器本 体(10)底部的中心重合, 每个导磁圆环(220)上盖设有所述保护层(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加热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层(30)为具有中心通孔 。
6、的圆片, 所述中心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导磁膜(20)中直径最小的导磁圆环(220)的直径, 所 述保护层(30)的外径大于所述导磁膜(20) 中直径最大的导磁圆环(220)的直径, 且小于所 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直径; 所述保护层(30)盖设在每个导磁圆环(220)上, 且所述保护层(30)的圆心与所述导磁 圆环(220)的圆心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层(30)与所述 导磁膜(20)粘接, 或者, 所述保护层(30)喷涂在所述导磁膜(2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加热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层(30)为陶瓷保护层, 或者。
7、, 所述保护层(30)为玻璃保护层。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114509 U 2 电磁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磁炉作为一种洁净的加热源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欢迎。 其中电磁炉的加热原理为: 通过电子线板组成交变磁场, 当用含铁质锅具底 部放置炉面时, 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 进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 流), 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 分子互相碰撞、 摩擦而产生热能。 从电磁炉加热的 原理可以看出, 玻璃、 陶瓷等非金属容。
8、器因不具导磁, 无法用电磁炉直接加热。 但是, 玻璃等 非导磁材料作为一种健康的材质, 制成的玻璃壶或玻璃锅等容器, 由于其美观的外观受到 用户的青睐。 0003 为了使用电磁炉对玻璃等非导磁容器进行加热, 现有技术是在非导磁容器中设置 一导磁金属片。 例如在壶体底部的外表面上设置导磁金属片, 使得导磁金属片与电磁炉相 互作用, 产生热量, 以实现对非导磁容器中的物质进行加热。 0004 但是, 现有的非导磁容器, 在使用的过程中导磁金属片容易掉落, 进而降低了导磁 金属片的使用寿命和非导磁容器的使用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
9、热容器, 通过 在导磁膜底部设置非金属保护层, 该非金属保护层可以防止导磁膜磨损脱落, 进而提高了 导磁膜的使用寿命和电磁加热容器的可靠性。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容器, 包括: 用于盛装待加热物质的非导磁容器本 体, 还包括导磁膜和非金属保护层, 所述导磁膜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外表面上, 所述 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导磁膜背离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一面上。 0007 如上所述的电磁加热容器, 通过在导磁膜的底部设置非金属保护层, 该非金属保 护层与电磁炉之间不产生电磁感应作用, 进而在不降低电磁加热容器工作性能的前提下, 可以防止导磁膜磨损脱落造成电磁加热容器无法使用的问题。 同时,。
10、 本实施例的保护层还 可以防止外界环境对导磁膜的腐蚀破坏, 进而提高了导磁膜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提高 了电磁加热容器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 0008 可选的, 所述保护层的尺寸大于所述导磁膜的尺寸, 所述保护层覆盖在所述导磁 膜上, 且向所述导磁膜的外缘延伸。 这样可以对导磁膜的边缘起到保护作用, 防止导磁膜的 边缘卷边、 损坏的问题。 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 所述导磁膜包括多个导磁条, 所述导磁条水平间隔 排布在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外表面上, 所述保护层盖设在每个导磁条上。 这样可以防止导 磁膜的面积太大, 产生的热能超过容器本体最大可以承受的热能, 造成容器本体炸裂的问 题。。
11、 同时, 在每个导磁条上盖设有保护层, 以实现对每个导磁条的保护, 防止导磁条摩擦脱 说 明 书 1/7 页 3 CN 208114509 U 3 落造成电磁加热容器无法使用的问题产生。 00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 所述导磁膜包括第一导磁条和第二导磁条, 所述第 一导磁条的外露面上包覆有第一保护层, 所述第二导磁条的外露面上包覆有第二保护层, 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层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 层之间具有间隙。 这样只在导磁条上覆盖保护层, 在导磁条之间的间隙中不覆盖导磁条, 这 样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0011 可选的, 所述第一导磁条与所述第二导磁条。
12、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第三保护层, 所 述第一保护层、 所述第二保护层和所述第三保护层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这样可以有效地实 现对导磁条外露面的包覆, 进而避免外界环境对导磁条的腐蚀损坏。 并且该结构的保护层 成型过程简单。 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 所述导磁膜包括多个同心导磁圆环, 所述导磁圆 环相互套设, 且间隔排布在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外表面上, 所述导磁圆环的圆心与所述容 器本体底部的中心重合, 每个导磁圆环上盖设有所述保护层。 进而实现对电磁加热容器的 均匀加热, 提高电磁加热容器的工作效率。 同时丰富了电磁加热容器的结构, 为用户提供更 多的选择。 0013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
13、一实施例中, 所述保护层为具有中心通孔的圆片, 所述中心通 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导磁膜中直径最小的导磁圆环的直径, 所述保护层的外径大于所述导磁 膜中直径最大的导磁圆环的直径, 且小于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直径; 所述保护层盖设在每 个导磁圆环上, 且所述保护层的圆心与所述导磁圆环的圆心重合。 0014 如上所述的保护层的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 可以有效防止导磁圆环脱落。 同时, 在 保护层的中间设置一与最小导磁圆环的直径适配的中心圆孔, 可以减少了保护层的用料, 进而节省了电磁加热容器的制造成本。 0015 可选的, 所述保护层与所述导磁膜粘接, 或者, 所述保护层喷涂在所述导磁膜上。 上述连接方式。
14、简单可靠。 0016 可选的, 所述保护层为陶瓷保护层, 或者, 所述保护层为玻璃保护层。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 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图1所示的电磁加热容器的局部放大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图3所示的电磁加热容器的局部剖视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磁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 附图标记说明: 0024 10容器本体; 20导磁膜; 30。
15、保护层; 210导磁条; 211第一导磁条; 212 第二导磁条; 310第一保护层; 320第二保护层; 330第三保护层; 40间隙; 220导磁 圆环。 说 明 书 2/7 页 4 CN 208114509 U 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 电磁加热容器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实施例的电磁加热容器包括: 用于盛装待 加热物质的非导磁容器本体10, 还包括导磁膜 20和非金属保护层30, 所述导磁膜20设置在 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外表面上, 所述保护层30设置在所述导磁膜20背离所述容器本体10 底部。
16、的一面上。 0026 本实施例的电磁加热容器可以是水壶、 茶壶、 养生壶、 锅具等常用的加热容器。 电 磁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0, 该容器本体10不导磁, 其材质可以是玻璃或陶瓷等。 0027 现有的电磁加热容器在容器本体10的底部设置导磁膜20, 但是该导磁膜20在实际 使用过程中, 由于其与工作台面或桌面等的反复摩擦, 容易导致导磁膜20从容器本体10的 底部脱落。 而由于导磁膜20较薄, 脱落的导磁膜20无法再使用, 进而影响了导磁膜20的使用 寿命。 同时, 导磁膜20通常为银等贵金属制成, 其成本较高, 这样无疑造成资源的浪费, 增加 了电磁加热容器的制造和维修成本。 0028 为。
17、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加热容器通过在导磁膜20上设置一非 金属保护层30, 以防止导磁膜20与工作台面直接接触摩擦而造成导磁膜20掉落的问题。 同 时, 本实施例的非金属保护层30与电磁炉之间不产生电磁感应作用, 不影响导磁膜20的导 磁能力, 进而在保证不降低电磁加热容器的工作性能的前提下, 保护导磁膜20不被磨损。 0029 具体的, 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实施例的电磁加热容器包括非导磁容器本体10, 容器 本体10的内腔可以用来盛装待加热物质。 容器本体10的底部与电磁炉接触, 在容器本体10 底部的外表面上设置导磁膜20, 当导磁膜20 与电磁炉的工作台面接触时, 导磁。
18、膜20切割交 变磁力线, 产生交变的涡流, 进而产生热能, 并将热能传递给容器本体10, 以对容器本体10 中的物质加热。 进一步的, 本实施例在导磁膜20背离容器底部的一面上设置非金属保护层 30, 该非金属保护层30具有耐磨、 耐高温的特性, 可以防止导磁膜20直接与工作台面接触磨 损, 并且在高温环境下可以有效保护导磁膜20, 进而提高了导磁膜20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 能。 0030 同时, 该保护层30还具有耐腐蚀特性, 可以防止导磁膜20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发 生腐蚀损坏, 例如, 当导磁膜20为铁质导磁膜20时, 在酸性、 潮湿的环境中, 铁质导磁膜20容 易生锈, 影响其使用性能。 。
19、即本实施例在导磁膜20的外面上覆盖一层保护层30, 可以隔绝外 界环境对导磁膜20的破坏,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导磁膜20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保证了电 磁加热容器的工作可靠性。 0031 可选的, 本实施例的保护层30可以是耐磨、 耐高温、 耐腐蚀的陶瓷或玻璃等。 0032 本实施例对保护层30的厚度不做限制, 只要保证保护层30不影响导磁膜20的导磁 性, 且可以有效保护导磁膜20即可。 优选的, 保护层30的厚度小于导磁膜20的厚度。 0033 本实施例的导磁膜20可以印刷在容器本体10的底部, 或者, 导磁膜20 烧结在容器 本体10的底部, 或者, 导磁膜20喷涂在容器本体10的底部。。
20、 可选的, 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 将导磁膜20设置在容器本体10的底部, 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同 理, 保护层30可以粘接在导磁膜20上, 或者, 保护层30喷涂在导磁膜20上, 可选的, 还可以使 用其他的方法将保护层30设置在导磁膜20上。 说 明 书 3/7 页 5 CN 208114509 U 5 003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容器, 包括用于盛装待加热物质的非导磁容器本体、 导磁膜和非金属保护层, 其中导磁膜设置在容器本体底部的外表面上, 保护层设置在导磁 膜背离容器本体底部的一面上。 本实施例的非金属保护层与电磁炉之间不产生电磁感应作 用, 进而在不。
21、降低电磁加热容器工作性能的前提下, 可以防止导磁膜磨损脱落造成电磁加 热容器无法使用的问题。 同时, 本实施例的保护层还可以防止外界环境对导磁膜的腐蚀破 坏, 进而提高了导磁膜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提高了电磁加热容器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 0035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本实施例的保 护层30的尺寸大于所述导磁膜20的尺寸, 所述保护层30覆盖在所述导磁膜20上, 且向所述 导磁膜20的外缘延伸。 0036 具体的, 如图1和图2所示, 保护层30覆盖在整个导磁膜20上, 为了保证保护层30对 导磁膜20的保护, 本实施例的保护层30的尺寸大于导磁膜 。
22、20的尺寸。 这样, 当保护层30覆 盖在导磁膜20上时, 可以保证保护层30 壶盖整个导磁膜20, 且保护层30向导磁膜20的边缘 伸出, 可以对导磁膜20 的边缘起到保护作用, 防止导磁膜20的边缘卷边、 损坏的问题。 即本 实施例通过将保护层30的尺寸设置的大于导磁膜20的尺寸, 进而实现保护层30对导磁膜20 的全方位保护, 提高了导磁膜20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 0037 在本实施例中, 如图2所述, 保护层30可以向导磁膜20的外缘水平延伸, 以防止导 磁膜20卷边和磨损。 可选的, 保护层30向导磁膜20的外缘延伸的方向还可以是朝向容器本 体10底部的方向延伸。 即保护层30的。
23、边缘向容器本体10底部的方向弯折形成折边, 将导磁 膜20的外缘包裹在折边中, 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导磁膜20卷边或磨损的问题, 还可以将导磁 膜20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 防止外界环境腐蚀导磁膜20, 进一步提高了对导磁膜20的保护 性能, 提高了导磁膜20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0038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 电磁加热容器的局部剖视图。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如图3和图4所示, 本实施例的导磁膜 20包括多个导磁条210, 所述导磁条210水平间隔排布在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外表面上, 所述保护层30盖设在每个导磁条210上。 0039 由。
24、于容器本体10通常为玻璃或陶瓷制成, 其可以承受的最大温度有效, 例如玻璃 可以承受的最大温度为200左右。 当温度过高时, 可能炸裂, 烫伤用户。 而导磁膜20的加热 功率与导磁膜20的面积成正比, 因此, 为了防止容器本体10炸裂, 本实施例的导磁膜20覆盖 部分容器本体10的底部。 这样可以防止导磁膜20的面积太大, 产生的热能超过容器本体10 最大可以承受的热能, 造成容器本体10炸裂的问题。 0040 具体的, 如图3和图4所示, 本实施例使用多个导磁条210构成导磁膜 20, 各导磁条 210分别设置在容器本体10底部的外表面上, 且相邻的两导磁条210之间具有间隙40。 为实 现。
25、对电磁加热容器的均匀加热, 导磁条210可以在容器本体10上等间隔均匀排布。 同时, 在 每个导磁条210上盖设有保护层30, 以实现对每个导磁条210的保护, 防止导磁条210摩擦脱 落造成电磁加热容器无法使用的问题产生。 0041 在本实施例中, 可以只在导磁条210上覆盖保护层30, 在导磁条210之间的间隙40 中不覆盖保护层30, 这样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可选的, 为了提高对导磁条210侧面的有效 保护, 本实施例还可以在各导磁条210之间的间隙40中设置保护层30。 其中, 间隙40中的保 护层30的厚度可以低于覆盖在导磁条210上的保护层30的厚度。 可选的, 为了提高电磁加热。
26、 说 明 书 4/7 页 6 CN 208114509 U 6 容器的平稳性, 还可以在各导磁条210之间的间隙40中填满保护层30, 使得导磁膜 20上的 保护层30与间隙40中的保护层30位于同水平面上。 0042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如图3和图4所示, 导磁膜20可以包括第一 导磁条211和第二导磁条212, 所述第一导磁条211的外露面上包覆有第一保护层310, 所述 第二导磁条212的外露面上包覆有第二保护层 320, 所述第一保护层310与所述第二保护层 320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所述第一保护层310与所述第二保护层320之间具有间隙40。 0043 需要说明的是。
27、, 导磁膜20可以只包括第一导磁条211和第二导磁条212, 可选的, 导 磁膜20还可以包括除第一导磁条211和第二导磁条212之外的导磁条210, 上述第一导磁条 211和第二导磁条212只是一种示例, 并不是对导磁膜20所包括的导磁条210的一种限制。 对 应的, 保护层30与导磁条210 一一对应。 其中, 本实施例对导磁条210的形状不同限制, 例如 可以为矩形条, 或者其他形状的导磁条210, 其中导磁条210的大小与容器本体10底部的大 小适配。 0044 具体的, 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示出的是在导磁条210上包覆保护层30, 在导磁条 210之间的间隙40中未设置保护层30,。
28、 进而在保证对导磁条210 有效保护前提下, 避免了保 护层30的浪费, 进而节约了能源, 降低了电磁加热容器的制造成本。 具体为, 在第一导磁条 211上覆盖有第一保护层310, 在第二导磁条212上覆盖有第二保护层320, 其中第一保护层 310与第二保护层320之间具有间隙40, 即在第一导磁条211与第二导磁条212之间的间隙40 中未设置保护层30。 需要说明的是, 为了保证容器本体10的平稳, 本实施例的第一保护层 310与第二保护层320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这样当容器本体10放置到电磁炉的工作台面上 时, 第一保护层310和第二保护层320 与电磁炉的工作台面平稳接触, 防止第。
29、一保护层310 与第二保护层320不共面, 容器本体10倾斜液体洒出烫伤用户的问题, 进而提高了电磁加热 容器的使用安全性。 0045 参照上述描述, 当导磁膜20包括其他的导磁条210时, 同样在导磁条 210上包覆保 护层30, 在各导磁条210之间的间隙40中不设置保护层30, 且所有保护层30处于同一个水平 面上。 0046 即本实施例通过只在导磁条210的外露面上包覆保护层30, 使得保护层30在对导 磁条210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 减少了保护层30的使用量, 进而避免了保护层30的浪费, 节 约了能源, 降低了电磁加热容器的生产成本。 0047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30、 为了提高电磁加热容器的稳定性, 可选 的, 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在第一导磁条211与第二导磁条212之间的间隙40中填充第三保护 层330, 且第一保护层310、 第二保护层320和第三保护层33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0048 即本实施例不仅在导磁条210上包覆保护层30, 且在各导磁条210之间的间隙40中 填满保护层30, 其中, 间隙40中保护层30可以包覆导磁条210 的侧边, 进而有效地实现对导 磁条210外露面的包覆, 进而避免外界环境对导磁条210的腐蚀损坏。 并且该结构的保护层 30成型过程简单, 例如, 保护层30材料为流态或粉末, 在导磁条210以及导磁条210之间的间。
31、 隙40中喷射保护层30材料, 形成保护层30即可。 0049 可选的,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的保护层 30为一个整体, 例如水平板, 在各导磁膜20以及各导磁膜20之间的间隙40上覆盖该保护层 30。 例如, 该保护层30为一玻璃板, 直接将该玻璃板盖设在各导磁条210以及各导磁条210之 说 明 书 5/7 页 7 CN 208114509 U 7 间的间隙40上。 本实施例, 当保护层30为玻璃板等硬质板时, 保护层30与导磁膜20之间的安 装方式简单, 安装速度快, 进而降低了电磁加热容器的生成周期, 提高了电磁加热容器的生 成效率。 0050 。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容器, 通过将导磁膜设置成多个导磁条, 各导磁条水 平间隔排布在容器本体底部的外表面上, 覆盖容器本体底部的部分表面, 防止导磁条传递 的热量太高, 炸裂容器本体。 同时, 在每个导磁条上设置保护膜, 以实现对导磁条的有效保 护, 进而提高了导磁条的使用寿命, 保证了电磁加热容器工作可靠性。 005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磁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实施例的 基础上, 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的电磁加热容器中的导磁膜20包括多个同心导磁圆环220, 所 述导磁圆环220相互套设, 且间隔排布在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外表面上, 所述导磁圆环 220的圆心与所。
33、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中心重合, 每个导磁圆环220上设置有所述保护层30。 0052 具体的, 为了提高电磁加热容器受热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的导磁膜20可以是由多 个同心导磁圆环220构成, 即直径小的导磁圆环220套设在直径大的导磁圆环220套中, 且相 邻的两导磁圆环220之间具有间隙40。 本实施例中由多个同心导磁圆环220构成的导磁膜20 位于容器本体10底部的中心位置处, 即导磁圆环220的圆心与容器本体10底部的中心位置 重合。 并且, 在每个导磁圆环220上盖设有保护层30。 其中, 保护层30可以只覆盖导磁圆环 220而不覆盖导磁圆环220之间的间隙40, 可选的, 还可以是在。
34、导磁圆环 220以及导磁圆环 220之间的间隙40中均设置保护层30, 其具体过程参照上述实施例所述, 在此不再赘述。 0053 参照图1和图5,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上述保护层30 可以为具有 中心通孔的圆片, 保护层30的中心通孔的直径小于导磁膜20中直径最小的导磁圆环220的 直径, 保护层30的外径大于导磁膜20中直径最大的导磁圆环220的直径, 同时, 保护层30的 外径小于容器本体10底部的直径。 保护层30作为一个整体, 盖设在所有导磁圆环220上, 即 保护层30 盖住所有导磁圆环220且盖住各导磁圆环220之间的间隙40, 保护层30的中心通 孔与最小的导磁圆。
35、环220重合, 且保护层30的圆心与导磁圆环220的圆心重合。 0054 可选的, 当本实施例的导磁膜30包括一个导磁圆环220时, 保护层30 的外径大于 导磁圆环220的外径小于容器本体10底部的直径, 保护层30的中心通孔的直径小于该导磁 圆环220的内径。 0055 即本实施例的保护层30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 例如将保护层30使用粘贴等方法盖 设在各导磁圆环220上, 使得该保护层30对各导磁圆环220进行有效保护, 防止导磁圆环220 脱落。 同时, 本实施例在保护层30的中间设置一与最小导磁圆环220的直径适配的中心圆 孔, 可以减少了保护层30的用料, 进而节省了电磁加热容器的。
36、制造成本。 005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容器, 通过将导磁膜设置成多个同心导磁圆环, 各导 磁圆环水平间隔排布在容器本体底部的外表面上, 覆盖容器本体底部的部分表面, 防止导 磁条传递的热量太高, 炸裂容器本体。 同时, 在每个导磁圆环上设置保护膜, 以实现对导磁 圆环的有效保护, 进而提高了导磁圆环的使用寿命, 保证了电磁加热容器工作可靠性。 0057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而非 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 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 说 明 书 6/7 页 8 CN 208114509 U 8 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说 明 书 7/7 页 9 CN 208114509 U 9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10 CN 208114509 U 10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11 CN 208114509 U 11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2 CN 208114509 U 12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3 CN 208114509 U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