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电磁加热容器.pdf

  • 上传人:111****11
  • 文档编号:6534750
  • 上传时间:2019-09-01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460.6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843146.1

    申请日:

    20170712

    公开号:

    CN208114509U

    公开日:

    201811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36/04,A47J27/21

    主分类号:

    A47J36/04,A47J27/21

    申请人: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史庭飞,杨剑,龙开银

    地址:

    312017 浙江省绍兴市世纪西街3号

    优先权:

    CN201720843146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洋;黄健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容器,包括:用于盛装待加热物质的非导磁容器本体(10),还包括导磁膜(20)和非金属保护层(30),所述导磁膜(20)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外表面上,所述保护层(30)设置在所述导磁膜(20)背离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一面上。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加热容器,通过在导磁膜(20)的底部设置非金属保护层(30),该保护层(30)与电磁炉之间不产生电磁感应作用,进而在不降低电磁加热容器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防止导磁膜(20)磨损脱落,进而提高了导磁膜(20)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磁加热容器,包括:用于盛装待加热物质的非导磁容器本体(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磁膜(20)和非金属保护层(30),所述导磁膜(20)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外表面上,所述保护层(30)覆盖在所述导磁膜(20)背离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一面上,所述导磁膜(20)包括多个导磁条(210)或多个同心导磁圆环(220),相邻的两个导磁条(210)或相邻的两个同心导磁圆环(220)之间的间隙(40)中填充有第三保护层(3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30)的尺寸大于所述导磁膜(20)的尺寸,所述保护层(30)覆盖在所述导磁膜(20)上,且向所述导磁膜(20)的外缘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条(210)水平间隔排布在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外表面上,所述保护层(30)盖设在每个导磁条(2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膜(20)包括第一导磁条(211)和第二导磁条(212),所述第一导磁条(211)的外露面上包覆有第一保护层(310),所述第二导磁条(212)的外露面上包覆有第二保护层(320),所述第一保护层(310)与所述第二保护层(320)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所述第一保护层(310)与所述第二保护层(320)之间具有间隙(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310)、所述第二保护层(320)和所述第三保护层(33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圆环(220)相互套设,且间隔排布在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外表面上,所述导磁圆环(220)的圆心与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中心重合,每个导磁圆环(220)上盖设有所述保护层(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30)为具有中心通孔的圆片,所述中心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导磁膜(20)中直径最小的导磁圆环(220)的直径,所述保护层(30)的外径大于所述导磁膜(20)中直径最大的导磁圆环(220)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直径;所述保护层(30)盖设在每个导磁圆环(220)上,且所述保护层(30)的圆心与所述导磁圆环(220)的圆心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30)与所述导磁膜(20)粘接,或者,所述保护层(30)喷涂在所述导磁膜(2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30)为陶瓷保护层,或者,所述保护层(30)为玻璃保护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磁炉作为一种洁净的加热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其中电磁炉的加热原理为:通过电子线板组成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锅具底部放置炉面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进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电磁炉加热的原理可以看出,玻璃、陶瓷等非金属容器因不具导磁,无法用电磁炉直接加热。但是,玻璃等非导磁材料作为一种健康的材质,制成的玻璃壶或玻璃锅等容器,由于其美观的外观受到用户的青睐。

    为了使用电磁炉对玻璃等非导磁容器进行加热,现有技术是在非导磁容器中设置一导磁金属片。例如在壶体底部的外表面上设置导磁金属片,使得导磁金属片与电磁炉相互作用,产生热量,以实现对非导磁容器中的物质进行加热。

    但是,现有的非导磁容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导磁金属片容易掉落,进而降低了导磁金属片的使用寿命和非导磁容器的使用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容器,通过在导磁膜底部设置非金属保护层,该非金属保护层可以防止导磁膜磨损脱落,进而提高了导磁膜的使用寿命和电磁加热容器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容器,包括:用于盛装待加热物质的非导磁容器本体,还包括导磁膜和非金属保护层,所述导磁膜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外表面上,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导磁膜背离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一面上。

    如上所述的电磁加热容器,通过在导磁膜的底部设置非金属保护层,该非金属保护层与电磁炉之间不产生电磁感应作用,进而在不降低电磁加热容器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防止导磁膜磨损脱落造成电磁加热容器无法使用的问题。同时,本实施例的保护层还可以防止外界环境对导磁膜的腐蚀破坏,进而提高了导磁膜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提高了电磁加热容器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保护层的尺寸大于所述导磁膜的尺寸,所述保护层覆盖在所述导磁膜上,且向所述导磁膜的外缘延伸。这样可以对导磁膜的边缘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导磁膜的边缘卷边、损坏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膜包括多个导磁条,所述导磁条水平间隔排布在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外表面上,所述保护层盖设在每个导磁条上。这样可以防止导磁膜的面积太大,产生的热能超过容器本体最大可以承受的热能,造成容器本体炸裂的问题。同时,在每个导磁条上盖设有保护层,以实现对每个导磁条的保护,防止导磁条摩擦脱落造成电磁加热容器无法使用的问题产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膜包括第一导磁条和第二导磁条,所述第一导磁条的外露面上包覆有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二导磁条的外露面上包覆有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层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只在导磁条上覆盖保护层,在导磁条之间的间隙中不覆盖导磁条,这样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磁条与所述第二导磁条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第三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和所述第三保护层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导磁条外露面的包覆,进而避免外界环境对导磁条的腐蚀损坏。并且该结构的保护层成型过程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膜包括多个同心导磁圆环,所述导磁圆环相互套设,且间隔排布在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外表面上,所述导磁圆环的圆心与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中心重合,每个导磁圆环上盖设有所述保护层。进而实现对电磁加热容器的均匀加热,提高电磁加热容器的工作效率。同时丰富了电磁加热容器的结构,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为具有中心通孔的圆片,所述中心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导磁膜中直径最小的导磁圆环的直径,所述保护层的外径大于所述导磁膜中直径最大的导磁圆环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直径;所述保护层盖设在每个导磁圆环上,且所述保护层的圆心与所述导磁圆环的圆心重合。

    如上所述的保护层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有效防止导磁圆环脱落。同时,在保护层的中间设置一与最小导磁圆环的直径适配的中心圆孔,可以减少了保护层的用料,进而节省了电磁加热容器的制造成本。

    可选的,所述保护层与所述导磁膜粘接,或者,所述保护层喷涂在所述导磁膜上。上述连接方式简单可靠。

    可选的,所述保护层为陶瓷保护层,或者,所述保护层为玻璃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磁加热容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电磁加热容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磁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容器本体;20—导磁膜;30—保护层;210—导磁条;211—第一导磁条;212—第二导磁条;310—第一保护层;320—第二保护层;330—第三保护层;40—间隙;220—导磁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磁加热容器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磁加热容器包括:用于盛装待加热物质的非导磁容器本体10,还包括导磁膜 20和非金属保护层30,所述导磁膜20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外表面上,所述保护层30设置在所述导磁膜20背离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一面上。

    本实施例的电磁加热容器可以是水壶、茶壶、养生壶、锅具等常用的加热容器。电磁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0,该容器本体10不导磁,其材质可以是玻璃或陶瓷等。

    现有的电磁加热容器在容器本体10的底部设置导磁膜20,但是该导磁膜2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与工作台面或桌面等的反复摩擦,容易导致导磁膜20从容器本体10的底部脱落。而由于导磁膜20较薄,脱落的导磁膜20无法再使用,进而影响了导磁膜20的使用寿命。同时,导磁膜20通常为银等贵金属制成,其成本较高,这样无疑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了电磁加热容器的制造和维修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加热容器通过在导磁膜20上设置一非金属保护层30,以防止导磁膜20与工作台面直接接触摩擦而造成导磁膜20掉落的问题。同时,本实施例的非金属保护层30与电磁炉之间不产生电磁感应作用,不影响导磁膜20的导磁能力,进而在保证不降低电磁加热容器的工作性能的前提下,保护导磁膜20不被磨损。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磁加热容器包括非导磁容器本体10,容器本体10的内腔可以用来盛装待加热物质。容器本体10的底部与电磁炉接触,在容器本体10底部的外表面上设置导磁膜20,当导磁膜20 与电磁炉的工作台面接触时,导磁膜20切割交变磁力线,产生交变的涡流,进而产生热能,并将热能传递给容器本体10,以对容器本体10中的物质加热。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在导磁膜20背离容器底部的一面上设置非金属保护层30,该非金属保护层30具有耐磨、耐高温的特性,可以防止导磁膜20直接与工作台面接触磨损,并且在高温环境下可以有效保护导磁膜20,进而提高了导磁膜20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同时,该保护层30还具有耐腐蚀特性,可以防止导磁膜20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发生腐蚀损坏,例如,当导磁膜20为铁质导磁膜20时,在酸性、潮湿的环境中,铁质导磁膜20容易生锈,影响其使用性能。即本实施例在导磁膜20的外面上覆盖一层保护层30,可以隔绝外界环境对导磁膜20的破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导磁膜20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保证了电磁加热容器的工作可靠性。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保护层30可以是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的陶瓷或玻璃等。

    本实施例对保护层30的厚度不做限制,只要保证保护层30不影响导磁膜20的导磁性,且可以有效保护导磁膜20即可。优选的,保护层30的厚度小于导磁膜20的厚度。

    本实施例的导磁膜20可以印刷在容器本体10的底部,或者,导磁膜20 烧结在容器本体10的底部,或者,导磁膜20喷涂在容器本体10的底部。可选的,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将导磁膜20设置在容器本体10的底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同理,保护层30可以粘接在导磁膜20上,或者,保护层30喷涂在导磁膜20上,可选的,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将保护层30设置在导磁膜20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容器,包括用于盛装待加热物质的非导磁容器本体、导磁膜和非金属保护层,其中导磁膜设置在容器本体底部的外表面上,保护层设置在导磁膜背离容器本体底部的一面上。本实施例的非金属保护层与电磁炉之间不产生电磁感应作用,进而在不降低电磁加热容器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防止导磁膜磨损脱落造成电磁加热容器无法使用的问题。同时,本实施例的保护层还可以防止外界环境对导磁膜的腐蚀破坏,进而提高了导磁膜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提高了电磁加热容器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的保护层30的尺寸大于所述导磁膜20的尺寸,所述保护层30覆盖在所述导磁膜20上,且向所述导磁膜20的外缘延伸。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保护层30覆盖在整个导磁膜20上,为了保证保护层30对导磁膜20的保护,本实施例的保护层30的尺寸大于导磁膜 20的尺寸。这样,当保护层30覆盖在导磁膜20上时,可以保证保护层30 壶盖整个导磁膜20,且保护层30向导磁膜20的边缘伸出,可以对导磁膜20 的边缘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导磁膜20的边缘卷边、损坏的问题。即本实施例通过将保护层30的尺寸设置的大于导磁膜20的尺寸,进而实现保护层30对导磁膜20的全方位保护,提高了导磁膜20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述,保护层30可以向导磁膜20的外缘水平延伸,以防止导磁膜20卷边和磨损。可选的,保护层30向导磁膜20的外缘延伸的方向还可以是朝向容器本体10底部的方向延伸。即保护层30的边缘向容器本体10底部的方向弯折形成折边,将导磁膜20的外缘包裹在折边中,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导磁膜20卷边或磨损的问题,还可以将导磁膜20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防止外界环境腐蚀导磁膜20,进一步提高了对导磁膜20的保护性能,提高了导磁膜20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电磁加热容器的局部剖视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导磁膜20包括多个导磁条210,所述导磁条210水平间隔排布在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外表面上,所述保护层30盖设在每个导磁条210上。

    由于容器本体10通常为玻璃或陶瓷制成,其可以承受的最大温度有效,例如玻璃可以承受的最大温度为200℃左右。当温度过高时,可能炸裂,烫伤用户。而导磁膜20的加热功率与导磁膜20的面积成正比,因此,为了防止容器本体10炸裂,本实施例的导磁膜20覆盖部分容器本体10的底部。这样可以防止导磁膜20的面积太大,产生的热能超过容器本体10最大可以承受的热能,造成容器本体10炸裂的问题。

    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使用多个导磁条210构成导磁膜 20,各导磁条210分别设置在容器本体10底部的外表面上,且相邻的两导磁条210之间具有间隙40。为实现对电磁加热容器的均匀加热,导磁条210可以在容器本体10上等间隔均匀排布。同时,在每个导磁条210上盖设有保护层30,以实现对每个导磁条210的保护,防止导磁条210摩擦脱落造成电磁加热容器无法使用的问题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只在导磁条210上覆盖保护层30,在导磁条210之间的间隙40中不覆盖保护层30,这样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可选的,为了提高对导磁条210侧面的有效保护,本实施例还可以在各导磁条210之间的间隙40中设置保护层30。其中,间隙40中的保护层30的厚度可以低于覆盖在导磁条210上的保护层30的厚度。可选的,为了提高电磁加热容器的平稳性,还可以在各导磁条210之间的间隙40中填满保护层30,使得导磁膜 20上的保护层30与间隙40中的保护层30位于同水平面上。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导磁膜20可以包括第一导磁条211和第二导磁条212,所述第一导磁条211的外露面上包覆有第一保护层310,所述第二导磁条212的外露面上包覆有第二保护层 320,所述第一保护层310与所述第二保护层320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所述第一保护层310与所述第二保护层320之间具有间隙40。

    需要说明的是,导磁膜20可以只包括第一导磁条211和第二导磁条212,可选的,导磁膜20还可以包括除第一导磁条211和第二导磁条212之外的导磁条210,上述第一导磁条211和第二导磁条212只是一种示例,并不是对导磁膜20所包括的导磁条210的一种限制。对应的,保护层30与导磁条210 一一对应。其中,本实施例对导磁条210的形状不同限制,例如可以为矩形条,或者其他形状的导磁条210,其中导磁条210的大小与容器本体10底部的大小适配。

    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示出的是在导磁条210上包覆保护层30,在导磁条210之间的间隙40中未设置保护层30,进而在保证对导磁条210 有效保护前提下,避免了保护层30的浪费,进而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电磁加热容器的制造成本。具体为,在第一导磁条211上覆盖有第一保护层310,在第二导磁条212上覆盖有第二保护层320,其中第一保护层310与第二保护层320之间具有间隙40,即在第一导磁条211与第二导磁条212之间的间隙40中未设置保护层30。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容器本体10的平稳,本实施例的第一保护层310与第二保护层320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这样当容器本体10放置到电磁炉的工作台面上时,第一保护层310和第二保护层320 与电磁炉的工作台面平稳接触,防止第一保护层310与第二保护层320不共面,容器本体10倾斜液体洒出烫伤用户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电磁加热容器的使用安全性。

    参照上述描述,当导磁膜20包括其他的导磁条210时,同样在导磁条 210上包覆保护层30,在各导磁条210之间的间隙40中不设置保护层30,且所有保护层30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即本实施例通过只在导磁条210的外露面上包覆保护层30,使得保护层30在对导磁条210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减少了保护层30的使用量,进而避免了保护层30的浪费,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电磁加热容器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提高电磁加热容器的稳定性,可选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一导磁条211与第二导磁条212之间的间隙40中填充第三保护层330,且第一保护层310、第二保护层320和第三保护层33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即本实施例不仅在导磁条210上包覆保护层30,且在各导磁条210之间的间隙40中填满保护层30,其中,间隙40中保护层30可以包覆导磁条210 的侧边,进而有效地实现对导磁条210外露面的包覆,进而避免外界环境对导磁条210的腐蚀损坏。并且该结构的保护层30成型过程简单,例如,保护层30材料为流态或粉末,在导磁条210以及导磁条210之间的间隙40中喷射保护层30材料,形成保护层30即可。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保护层30为一个整体,例如水平板,在各导磁膜20以及各导磁膜20之间的间隙40上覆盖该保护层30。例如,该保护层30为一玻璃板,直接将该玻璃板盖设在各导磁条210以及各导磁条210之间的间隙40上。本实施例,当保护层30为玻璃板等硬质板时,保护层30与导磁膜20之间的安装方式简单,安装速度快,进而降低了电磁加热容器的生成周期,提高了电磁加热容器的生成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容器,通过将导磁膜设置成多个导磁条,各导磁条水平间隔排布在容器本体底部的外表面上,覆盖容器本体底部的部分表面,防止导磁条传递的热量太高,炸裂容器本体。同时,在每个导磁条上设置保护膜,以实现对导磁条的有效保护,进而提高了导磁条的使用寿命,保证了电磁加热容器工作可靠性。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磁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磁加热容器中的导磁膜20包括多个同心导磁圆环220,所述导磁圆环220相互套设,且间隔排布在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外表面上,所述导磁圆环220的圆心与所述容器本体10底部的中心重合,每个导磁圆环220上设置有所述保护层30。

    具体的,为了提高电磁加热容器受热的均匀性,本实施例的导磁膜20可以是由多个同心导磁圆环220构成,即直径小的导磁圆环220套设在直径大的导磁圆环220套中,且相邻的两导磁圆环220之间具有间隙40。本实施例中由多个同心导磁圆环220构成的导磁膜20位于容器本体10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即导磁圆环220的圆心与容器本体10底部的中心位置重合。并且,在每个导磁圆环220上盖设有保护层30。其中,保护层30可以只覆盖导磁圆环220而不覆盖导磁圆环220之间的间隙40,可选的,还可以是在导磁圆环 220以及导磁圆环220之间的间隙40中均设置保护层30,其具体过程参照上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1和图5,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保护层30 可以为具有中心通孔的圆片,保护层30的中心通孔的直径小于导磁膜20中直径最小的导磁圆环220的直径,保护层30的外径大于导磁膜20中直径最大的导磁圆环220的直径,同时,保护层30的外径小于容器本体10底部的直径。保护层30作为一个整体,盖设在所有导磁圆环220上,即保护层30 盖住所有导磁圆环220且盖住各导磁圆环220之间的间隙40,保护层30的中心通孔与最小的导磁圆环220重合,且保护层30的圆心与导磁圆环220的圆心重合。

    可选的,当本实施例的导磁膜30包括一个导磁圆环220时,保护层30 的外径大于导磁圆环220的外径小于容器本体10底部的直径,保护层30的中心通孔的直径小于该导磁圆环220的内径。

    即本实施例的保护层30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例如将保护层30使用粘贴等方法盖设在各导磁圆环220上,使得该保护层30对各导磁圆环220进行有效保护,防止导磁圆环220脱落。同时,本实施例在保护层30的中间设置一与最小导磁圆环220的直径适配的中心圆孔,可以减少了保护层30的用料,进而节省了电磁加热容器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容器,通过将导磁膜设置成多个同心导磁圆环,各导磁圆环水平间隔排布在容器本体底部的外表面上,覆盖容器本体底部的部分表面,防止导磁条传递的热量太高,炸裂容器本体。同时,在每个导磁圆环上设置保护膜,以实现对导磁圆环的有效保护,进而提高了导磁圆环的使用寿命,保证了电磁加热容器工作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关 键  词:
    电磁 加热 容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电磁加热容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53475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