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一种艾草组培苗的生产方法.pdf

  • 上传人:v****
  • 文档编号:6533668
  • 上传时间:2019-09-01
  • 格式:PDF
  • 页数:4
  • 大小:245.9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604106.1

    申请日:

    20160728

    公开号:

    CN106172002A

    公开日:

    201612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H4/00

    主分类号:

    A01H4/00

    申请人:

    莫明鑫

    发明人:

    莫明鑫,邓小健

    地址:

    5303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横州镇槎江路121号

    优先权:

    CN201610604106A

    专利代理机构:

    南宁市来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来光业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艾草组培苗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外植体的建立;外植体处理;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和移栽步骤。本发明的艾草组培苗生产方法具有成苗量多,繁殖系数高的优点,比传统的广西地区艾草种植方法能够提高成活率15‑20%,能够在短期内快速繁殖大量野艾草,具有成活率高,生长迅速,能够快速实现规模化种植和生产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艾草组培苗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①外植体的建立:选择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生长的野艾草,在其叶片长至收获时,取无病虫害侵染的艾草嫩茎作为外植体;②外植体处理:步骤①得到的外植体先用无菌水冲洗4-5次,沥干水,再用75%的酒精浸泡30S,最后置于0.1%的升汞溶液中消毒5-10min,再用无菌水冲洗4-5次,处理完毕后,晾干备用;③初代培养:将步骤②处理过的茎段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初代培养基,初代培养基成分为:MS+NAA1.2mg/L+GA0.5mg/L+6-BA3.0mg/L+糖蜜15g/L,培养基pH6.3;光照强度2000Lux,培养温度23±2℃,培养时间22±2天;④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成的试管苗剪成具2个生长点的茎段后,继续进行继代培养,培养基成分为:N6+IAA0.1mg/L+蔗糖20g/L;培养温度25±2℃,光照时间22h/d,培养基pH5.8-6.0;每25天扩繁一次试管苗;⑤生根培养:待步骤④扩繁的试管苗取出,转入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成分为:1/4MS+IBA0.2mg/L+6-BA0.02mg/L+15%糖蜜;光照强度为3000Lux,培养温度25±2℃,培养至25天,根长至3-5cm,苗长高3cm时出瓶;⑥炼苗:选择健壮、半木质化的试管苗出瓶移栽在泥炭土:椰糠配比为1:3的营养基质中,保持空气湿度50-60%,光照8000lux;⑦移栽:炼苗15天后移到露天培养,建立艾草组培苗生产基地。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艾草组培苗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艾草(Artemisia argyi)属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生态效应,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青睐。尽管艾蒿是一种分布较为广泛、数量较多的植物,但由于每年端午节人们大量的拔取,使很多地区的艾蒿已经濒危灭绝。王艳等对艾蒿进行了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培养的研究,已建立起艾蒿的无性系,获得的试管苗容易移栽、移植成活,但却存在着试管苗繁殖速度较慢等问题;同时发明人用上述方法对广西地区的野生艾草组织培养繁殖多次,并未获得成功,这可能与野艾草当地的生活环境有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地区气候湿润多雨,野生艾蒿生长迅速,发明人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野生艾蒿尽心了详细研究,发现其虽然与北方大多数地区的野生艾蒿外形大致类似,但其生长条件却与之不同,这可能与南北方气候、土质不同有关。众所周知,目前保护野生艾蒿资源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课题,不仅因为其作为药用植物有巨大的潜在价值,更因为其繁殖条件苛刻,在不同地域均有不同的生长繁殖条件。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是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并在培养基中培养离体植物组织的技术,它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促进优良遗传材料的快速繁殖;(2)脱毒良种苗的培养和无病毒苗的大量繁殖;(3)特殊育种材料的快速繁殖;(4)基因工程植株的快速繁殖;(5)离体保存种质的快速繁殖。研究南宁地区的野生艾蒿组培生长条件,对于保护广西地区野生艾蒿资源,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建立起起无性再生系,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艾草组培苗的生产方法,旨在解决目前广西地区艾草只能自然种植,不能无性繁殖的问题;从而达到保护野艾草资源,使其优良性状得以保持并最终得到有效利用,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艾草组培苗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外植体的建立:选择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里建镇生长的野艾草,在其叶片长至收获时,取无病虫害侵染的艾草嫩茎作为外植体;

    ②外植体处理:步骤①得到的外植体先用无菌水冲洗4-5次,沥干水,再用75%的酒精浸泡30S,最后置于0.1%的升汞溶液中消毒5-10min,再用无菌水冲洗4-5 次,处理完毕后,晾干备用;

    ③初代培养:将步骤②处理过的茎段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初代培养基,初代培养基成分为:MS+NAA1.2mg/L+GA3 0.5mg/L+6-BA3.0mg/L+糖蜜15g/L,培养基pH6.3;光照强度2000Lux,培养温度23±2℃,培养时间22±2天;

    ④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成的试管苗剪成具2个生长点的茎段后,继续进行继代培养,培养基成分为:N6+IAA0.1mg/L+蔗糖20g/L;培养温度25±2℃,光照时间22h/d,培养基pH5.8-6.0;每25天扩繁一次试管苗;

    ⑤生根培养:待步骤④扩繁的试管苗取出,转入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成分为:1/4MS+IBA0.2mg/L+6-BA 0.02mg/L+15%糖蜜;光照强度为3000Lux,培养温度25±2℃,培养至25 天,根长至3-5cm,苗长高3cm时出瓶;

    ⑥炼苗:选择健壮、半木质化的试管苗出瓶移栽在泥炭土:椰糠配比为1:3 的营养基质中,保持空气湿度50-60%,光照8000lux;

    ⑦移栽:炼苗15天后移到露天培养,建立艾草组培苗生产基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发明具有成苗量多,繁殖系数高的优点,比传统的广西地区艾草种植方法能够提高成活率15-20%,能够在短期内快速繁殖大量野艾草。

    二、采用合理化炼苗措施,使艾草在出瓶后能够迅速适应露地环境,成活率高,生长迅速,能够快速实现规模化种植和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广西地区野生艾草为组培繁殖对象,所开发的组培苗生产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①外植体的建立:选择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里建镇生长的野艾草,在其叶片长至收获时,取无病虫害侵染的艾草嫩茎作为外植体;

    ②外植体处理:步骤①得到的外植体先用无菌水冲洗4-5次,沥干水,再用75%的酒精浸泡30S,最后置于0.1%的升汞溶液中消毒5-10min,再用无菌水冲洗4-5 次,处理完毕后,晾干备用;

    ③初代培养:将步骤②处理过的茎段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初代培养基,初代培养基成分为:MS+NAA1.2mg/L+GA3 0.5mg/L+6-BA3.0mg/L+糖蜜15g/L,培养基pH6.3;光照强度2000Lux,培养温度23±2℃,培养时间22±2天;

    ④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成的试管苗剪成具2个生长点的茎段后,继续进行继代培养,培养基成分为:N6+IAA0.1mg/L+蔗糖20g/L;培养温度25±2℃,光照时间22h/d,培养基pH5.8-6.0;每25天扩繁一次试管苗;

    ⑤生根培养:待步骤④扩繁的试管苗取出,转入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成分为:1/4MS+IBA0.2mg/L+6-BA 0.02mg/L+15%糖蜜;光照强度为3000Lux,培养温度25±2℃,培养至25 天,根长至3-5cm,苗长高3cm时出瓶;

    ⑥炼苗:选择健壮、半木质化的试管苗出瓶移栽在泥炭土:椰糠配比为1:3 的营养基质中,保持空气湿度50-60%,光照8000lux;

    ⑦移栽:炼苗15天后移到露天培养,建立艾草组培苗生产基地。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艾草组培苗生产的方法具有成苗量多,繁殖系数高的优点,比传统的广西地区艾草种植方法能够提高成活率15-20%,能够在短期内快速繁殖大量野艾草,具有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叶子宽大,能够快速实现规模化种植和生产的特点。

    关 键  词:
    一种 艾草 组培苗 生产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艾草组培苗的生产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53366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