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因中风导致口歪眼斜的中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因中风导致口歪眼斜的中药组合物.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321629.X (22)申请日 2017.05.10 (71)申请人 洛阳士雄聚元医疗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 地址 471023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大 道788号院三层南面 (72)发明人 吕灿辉 王雯丽 (51)Int.Cl. A61K 36/8988(2006.01) A61K 9/20(2006.01) A61P 25/02(2006.01) A61P 9/10(2006.01) A61K 31/045(2006.01) A61K 33/28(2006.01)。
2、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因中风导致口歪眼斜的中药组合 物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因中风导致口歪眼斜 的中药组合物。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由以下原料 药制成: 天麻, 川芎, 桑白皮, 杜仲, 槐角, 灵仙, 党 参, 防风, 何首乌, 蔓荆子, 五味子, 苦参, 木香, 麝 香, 朱砂, 冰片, 麻黄膏。 本药针对脑血栓、 脑梗 塞、 脑出血引发的中风后遗症, 如口歪眼斜, 言语 不清、 流涎, 采用息风止痉, 平肝阳, 活血祛瘀, 益 气生津, 祛风通络的方法, 达到缓解和治愈的目 的, 疗效显著, 纯中药制剂, 不含化工成分, 不含 任何激素, 无毒, 无副作用, 服用方便,。
3、 易于吸收, 见效快, 价格低廉。 经临床应用观察证实, 具有高 效、 长效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CN 108853361 A 2018.11.23 CN 108853361 A 1.一种治疗因中风导致口歪眼斜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以下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 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因中风导致口歪眼斜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 征在于: 第一步: 将天麻, 川芎, 桑白皮, 杜仲, 槐角, 灵仙, 党参, 防风, 何首乌, 蔓荆子, 五味子, 苦参, 木香, 麝香, 朱砂, 冰片研磨为细粉过120目筛。 第二步: 将上述细末与麻黄膏混合在一起, 用药杵捣击数千次。
4、至两者充分混合。 每两分 为10丸, 每丸5克。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853361 A 2 一种治疗因中风导致口歪眼斜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 涉及一种治疗因中风导致口歪眼斜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中风发病急、 复发率高、 致残率高, 是威胁人类健 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中风发作时突然昏倒、 失去意识, 约有80的患者会出现视感障碍、 肩 关节脱位、 半身不遂、 头痛、 麻木、 语言不清等后遗症, 口歪眼斜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 出现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 患者中风后损伤了支配面部肌肉的神经出现了损。
5、伤所致。 患者不仅 身体上承受痛苦, 心理上更背负有自卑感, 不愿与人接触。 0003 现代医学针对该症状所采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脑部血管溶栓、 抗凝, 及早恢复神 经功能的锻炼。 在急性期治疗采用脱水剂、 抗血小板聚集药、 钙拮抗剂、 血管扩张剂、 血栓溶 解剂等, 在恢复期采用促进神经代谢药物, 如脑复康, 胞二磷胆碱, 脑活素, r-氨酪酸, 辅酶 Q10, 维生素B类, 维生素E等, 在早期恢复治疗中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该症状难以根治, 恢 复周期长, 患者往往无法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用, 症状甚至伴随终生。 0004 中医认为五类中风都可导致患者口歪眼斜。 肝阳暴亢、 风火上扰证: 半身。
6、不遂、 口 舌歪斜, 舌强语蹇或不语, 偏身麻木, 眩晕头痛, 面红目赤, 口苦咽干, 心烦易怒, 尿赤便干, 舌质红或红绛, 舌苔薄黄, 脉弦有力, 需镇肝熄风; 风痰瘀血、 痹阻脉络: 半身不遂, 口舌歪 斜, 舌强言蹇或不语, 偏身麻木, 头晕目眩、 舌质暗淡, 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弦滑, 需化痰通 络; 痰热腑实、 风痰上扰: 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舌强言蹇或不语, 偏身麻木, 腹胀, 便干便秘, 头晕目眩, 咯痰或痰多, 舌质暗红或暗淡, 苔黄或黄腻, 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需化痰通 腑; 气虚血瘀: 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言语蹇涩或不语, 偏身麻木, 面色既白, 气短乏力,。
7、 口流 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 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 细缓或细弦, 需益气 活血; 阴虚风动: 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舌强言蹇或不语, 偏身麻木, 烦躁失眠, 眩晕耳鸣, 手 足心热, 舌质红绛或暗红, 少苔或无苔, 脉细弦或细弦数, 需滋阴熄风。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以上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因中风导致口歪眼斜的中药组合物, 针对脑 血栓、 脑梗塞、 脑出血引发的中风后遗症, 如口歪眼斜, 言语不清、 流涎, 采用息风止痉, 平肝 阳, 活血祛瘀, 益气生津, 祛风通络的方法, 达到缓解和治愈的目的, 具有效果稳定, 费用低, 无痛苦, 无毒副作用。
8、, 调理周身, 长效的优点。 0006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因中风导致口歪眼斜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 在于以下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8853361 A 3 0007 所述的一种治疗因中风导致口歪眼斜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0008 第一步: 将天麻, 川芎, 桑白皮, 杜仲, 槐角, 灵仙, 党参, 防风, 何首乌, 蔓荆子, 五味 子, 苦参, 木香, 麝香, 朱砂, 冰片研磨为细粉过120目筛。 0009 第二步: 将上述细末与麻黄膏混合在一起, 用药杵捣击数千次至两者充分混合。 每 两混合物分为10丸, 每丸5克。 0。
9、010 各原料药药效如下: 0011 天麻, 别名赤箭、 离母、 鬼督邮、 神草、 独摇芝、 赤箭脂、 定风草、 合离草、 独摇、 自动 草、 水洋芋。 具有息风止痉, 平肝阳, 祛风通络的功效。 主治急慢惊风, 抽搐拘挛, 眩晕, 头痛, 半身不遂, 肢麻, 风湿痹痛。 味甘、 辛, 性平。 归肝经。 0012 川芎, 别名山鞠穷、 芎藭、 香果、 胡藭、 马衔、 芎藭、 雀脑芎、 京芎、 贯芎、 抚芎、 台芎、 西芎。 具有活血祛瘀, 行气开郁, 祛风止痛的功效。 主治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 产后瘀滞腥痛, 癥瘕肿块, 胸胁疼痛, 头痛眩晕, 风寒湿痹, 跌打损伤, 痈疽疮疡。 味辛, 性。
10、温。 归肝经、 胆经、 心包经。 0013 桑白皮, 别名桑根白皮、 白桑皮桑桑皮、 根皮、 桑皮。 具有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的功 效。 主治肺热喘痰, 水饮停肺, 胀满喘急, 水肿, 脚气, 小便不利。 味甘、 辛, 性寒。 归肺、 脾经。 0014 杜仲, 别名思仙、 思仲、 木绵、 檰、 石思仙、 扯丝皮、 丝连皮、 玉丝皮、 丝棉皮。 具有补 肝肾, 强筋骨, 安胎的功效。 主治腰脊酸疼, 足膝痿弱, 小便余沥, 阴下湿痒, 胎漏欲堕, 胎动 不安, 高血压。 味甘、 微辛, 性温。 归肝, 肾经。 0015 槐角, 别名槐实、 槐子、 槐豆、 天豆、 槐连豆。 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止。
11、血的功效。 主治 肠热便血、 痔肿出血、 肝热头痛、 眩晕目赤。 味苦, 性寒。 归肝、 大肠经。 0016 灵仙, 别名黑脚威灵仙、 能消、 铁脚威灵仙、 黑骨头、 威灵仙。 具有祛风除湿, 通络止 痛的功效。 主治风湿痹痛, 肢体麻木, 筋脉拘挛, 屈伸不利, 脚气肿痛, 疟疾, 骨哽咽喉。 味辛、 咸、 微苦, 性温。 归膀胱经, 肝经。 0017 党参, 上党人参、 防风党参、 黄参、 防党参、 上党参、 狮头参、 中灵草。 具有健脾补肺, 益气生津的功效。 主治脾胃虚弱, 食少便溏, 四肢乏力, 肺虚喘咳, 气短自汗, 气微两亏诸证。 味甘, 性平。 归脾、 肺经。 0018 防风,。
12、 别名铜芸、 茴芸、 茴草、 百枝、 闾根、 百蜚、 屏风、 风肉。 具有祛风解表, 胜湿止 痛, 解痉, 止痒的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 头痛身痛, 风湿痹痛, 骨节酸痛, 腹痛泄泻, 肠风下血, 破伤风, 风疹瘙痒, 疮疡初起。 味辛、 甘, 性微温。 归膀胱、 肺、 脾经。 0019 何首乌, 别名首乌、 地精、 赤敛、 陈知白、 红内消、 马肝石、 疮帚、 山奴、 山哥、 山伯、 山 翁、 山精、 夜交藤根、 黄花污根、 血娃娃、 小独根、 田猪头、 铁称陀、 赤首乌、 山首乌、 药首乌、 何 相公。 具有养血滋阴, 润肠通便, 截疟, 祛风, 解毒的功效。 主治血虚头昏目眩, 心悸, 。
13、失眠, 肝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8853361 A 4 肾阴虚之腰膝酸软, 须发早白, 耳鸣, 遗精, 肠燥便秘, 久疟体虚, 风疹瘙痒, 疮痈, 瘰疬, 痔 疮。 味苦、 甘、 涩, 性微温。 归肝、 肾经。 0020 蔓荆子, 别名蔓荆实、 荆子、 万荆子、 蔓青子。 具有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的功效。 主治 外感风热, 头昏头痛, 偏头痛, 牙龈肿痛, 目赤肿痛多泪, 目睛内痛, 昏暗不明, 湿痹拘挛。 味 辛、 苦, 性微寒。 归肝、 胃、 膀胱经。 0021 苦参, 别名苦骨、 川参、 凤凰爪、 牛参、 地骨、 野槐根、 山槐根、 地参。 具有清热燥湿, 祛风杀虫的功。
14、效。 主治湿热泻痢, 肠风便血, 黄疸, 小便不利, 水肿, 带下, 阴痒, 疥癣, 麻风, 皮肤瘙痒, 湿毒疮疡。 味苦, 性寒。 归肝、 肾、 大肠、 小肠经。 0022 五味子, 别名玄及、 会及、 五梅子、 山花椒。 具有收敛固涩, 益气生津, 宁心安神的功 效。 主治咳嗽虚喘, 梦遗滑精, 尿颇遗尿, 久泻不止, 自汗盗汗, 津伤口渴, 心悸失眠。 味酸, 性 温。 归肺、 肾经。 0023 木香, 别名蜜香、 青木香、 五香、 五木香、 南木香、 广木香。 具有行气止痛, 调中导滞 的功效。 主治胞胁胀满足, 脘腹胀痛, 哎吐泄泻, 痢疾后重, 泻痢后重、 食积不消、 不思饮食。 。
15、味辛、 苦, 性温。 归肺、 肝、 脾经。 0024 麝香, 别名元寸香、 麝脐香、 生香、 遗香、 心结香、 当门子、 四味臭、 臭子、 脐香、 腊子、 香脐子。 具有开窍醒神, 活血散结, 止痛消肿。 主治热病宰昏, 中风痰厥, 气郁暴厥, 中恶昏 迷, 血瘀经闭, 症瘕积聚, 心腹急痛, 跌打损伤, 痹痛麻木, 痈疽恶疮, 喉痹, 口疮, 牙疳, 脓耳。 味辛, 性温。 归心、 脾、 肝经。 0025 冰片, 别名龙脑、 龙脑香、 脑子、 冰片、 片脑、 冰片脑、 梅花脑、 天然冰片、 老梅片、 梅 片。 具有通诸窍, 散郁火, 去翳明目, 消肿止痛的功效。 主治中风口噤, 热病神昏, 。
16、惊痫痰迷, 气闭耳聋, 喉痹, 口疮, 中耳炎, 痈肿, 痔疮, 目亦翳膜, 蛲虫病。 味辛、 苦, 性凉。 归心、 肺经。 0026 朱砂, 别名丹粟、 丹砂、 朱丹、 赤丹、 汞沙、 真朱、 光明砂、 辰砂。 具有镇心安神, 清热 解毒, 明目的功效。 主治癫狂, 惊悸, 心烦, 失眠症, 眩晕, 目昏, 肿毒, 疮疡。 味甘, 微寒。 归心 经。 0027 麻黄膏, 以麻黄、 白附子、 川乌头、 川芩、 川当归、 何首乌、 防风、 荆芥穗、 白术制成。 具有祛风除痹的功效。 主治中风、 痹症、 面瘫。 0028 本发明的治疗临床观察如下: 0029 (一)一般资料 0030 患者91例,。
17、 男性66例, 女性25例。 0031 (二)诊断标准 0032 口歪眼斜是中风后产生的后遗症, 诊断时首先判断患者是否因脑梗塞、 脑出血造 成中风, 并伴有偏瘫、 神识昏蒙, 言语謇涩或不语, 偏身感觉异常, 口舌歪斜, 头痛, 眩晕, 瞳 神变化, 饮水发呛, 目偏不瞬, 共济失调。 排除因病毒感染造成的面部神经瘫痪。 0033 (三)治疗方法 0034 第一步: 将天麻, 川芎, 桑白皮, 杜仲, 槐角, 灵仙, 党参, 防风, 何首乌, 蔓荆子, 五味 子, 苦参, 木香, 麝香, 朱砂, 冰片研磨为细粉过120目筛。 0035 第二步: 将上述细末与麻黄膏混合在一起, 用药杵捣击数千。
18、次至两者充分混合。 每 两分为10丸, 每丸5克。 0036 每日一次, 以温酒为引, 服后卧于床上以被覆盖至发汗为止, 体质虚弱可进补药,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8853361 A 5 需注意避风。 0037 (四)疗效评定标准 0038 治愈: 临床症状消失。 0039 好转: 口歪眼斜症状明显改善。 0040 无效: 症状无明显改善。 0041 (五)治疗效果 0042 临床治愈24例, 占26; 好转56例, 占61; 无效11例, 占13, 无效患者存在病史 较长、 年龄较大的特点, 多数病史在10年以上, 已错过最佳恢复期。 总有效率87。 可通过6- 12个疗程的。
19、用药基本达到缓解和治愈的目的。 004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药针对脑血栓、 脑梗塞、 脑出血引发的中风后遗症, 如口 歪眼斜, 言语不清、 流涎, 采用息风止痉, 平肝阳, 活血祛瘀, 益气生津, 祛风通络的方法, 达 到缓解和治愈的目的, 疗效显著, 纯中药制剂, 不含化工成分, 不含任何激素, 无毒, 无副作 用, 服用方便, 易于吸收, 见效快, 价格低廉。 经临床应用观察证实, 具有高效、 长效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实施例1 0045 (一)一种治疗因中风导致口歪眼斜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以下各原料药的重 量分别为: 0046 (二)制备方法 0047 第一步: 。
20、将天麻, 川芎, 桑白皮, 杜仲, 槐角, 灵仙, 党参, 防风, 何首乌, 蔓荆子, 五味 子, 苦参, 木香, 麝香, 朱砂, 冰片研磨为细粉过120目筛。 0048 第二步: 将上述细末与麻黄膏混合在一起, 用药杵捣击数千次至两者充分混合。 每 两分为10丸, 每丸5克。 0049 典型实施例 0050 胡某, 男, 48岁, 河南郑州人。 因工作需要长期应酬, 高血压史6年。 某日大量饮酒后 入睡, 早晨发现眼斜现象, 嘴角歪在一测。 经诊断为轻微脑梗引起的后遗症, 服用康复类药 物后有所改善但症状仍较为明显, 因此选择保守治疗。 中医诊断: 患者神清, 身体偏胖, 精神 较差, 困乏。
21、, 头倾视深, 口角向左侧歪斜, 口中流口水,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 属气虚血瘀, 中 风引起的口歪眼斜。 服用本药四个疗程后, 眼斜症状明显改善, 但口歪仍较明显, 续服四个 疗程后口歪正传改善, 仅大笑时能察觉, 继续服用两个疗程后, 诸症状均消失。 三个月后随 访, 患者恢复如初。 0051 雷某, 男, 62岁, 陕西渭南人。 突发右侧肢体屈伸不利, 伴说话出现障碍, 言语不清,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8853361 A 6 口歪。 CT显示: 左侧颞叶, 顶叶脑梗塞, 经过治疗后患者虽脱离生命危险, 但右侧肢体屈伸不 利, 言语不清障碍等症状无明显改善。 中医诊。
22、断: 患者头脑清醒, 形体微胖, 精神还可, 周身 无力, 头倾斜视, , 右侧上、 下肢体屈伸不利, 口角向右侧歪斜, 口中流口水较多, 舌质淡, 苔 薄白。 服用本药六个疗程后, 口歪症状消失, 基本能正常说话。 继续服用六个疗程, 除右侧 上、 下肢体屈伸不利有一定改善外, 其他诸症均恢复如初。 0052 赵某, 男, 72岁, 河南南阳人。 高血压史两年, 110/170mmHg, 常感眩晕头痛, 耳鸣面 赤, 腰腿酸软, 突发口眼歪斜。 查体: 口角流涎, 说话不利, 伴左侧肢体屈伸不利, 舌体不自主 颤动, 经查为轻微脑梗, 服用溶栓药有所改善, 但后遗症未有改观。 中医诊断: 舌质红, 苔黄 腻, 脉弦细数, 阴虚阳亢风动之征, 舌苔黄腻, 为痰热内蕴之候。 服用本药四个疗程后患者基 本上能正常说话, 口角流涎, 舌体歪斜颤动有所改善, 继续服用三个疗程, 口歪已恢复正常, 左侧肢体屈伸改善, 但仍有眼斜现象, 目前仍在治疗中。 0053 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和临床资料作了详细说明,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 上述实施例, 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 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 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如膏剂、 片剂、 口服液等, 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8853361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