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饵料投放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鱼饵料投放篓.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866929.8 (22)申请日 2017.12.28 (73)专利权人 任俊仓 地址 241081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龙湖街 道螃蟹矶村石垾组55号 (72)发明人 任俊仓 (51)Int.Cl. A01K 97/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鱼饵料投放篓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牢 固、 使用便捷的一种鱼饵料投放篓, 包括盒盖、 盒 底以及连接在盒盖和盒底之间篓筒机构, 盒盖和 盒底上分别开设有若干通孔, 盒盖的上侧连接。
2、有 挂环, 盒底的周侧通过鱼线连接鱼钩; 篓筒机构 包括内筒体和套设在内筒体外周的外筒体, 且外 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可相对旋转; 内筒体包括第一 上环套和第一下环套, 第一上环套和第一下环套 之间设置有若干直线筋条, 且其中一对直线筋条 之间留有第一开窗; 外筒体包括第二上环套和第 二下环套, 第二上环套和第二下环套之间设置有 若干直线筋条, 且其中一对相邻的直线筋条之间 留有第二开窗; 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通过相对旋 转以实现第一开窗和第二开窗的重合或错位。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8047800 U 2018.11.06 CN 208047800 U 1.一种鱼饵料投放。
3、篓, 其特征在于: 包括盒盖、 盒底以及连接在盒盖和盒底之间篓筒机 构, 所述盒盖和盒底上分别开设有若干通孔, 所述盒盖的上侧连接有挂环, 所述盒底的周侧 通过鱼线连接鱼钩; 所述篓筒机构包括内筒体和套设在内筒体外周的外筒体, 且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可相 对旋转; 所述内筒体包括第一上环套和第一下环套, 所述第一上环套和第一下环套之间设置有 若干直线筋条, 且其中一对直线筋条之间留有第一开窗; 所述外筒体包括第二上环套和第二下环套, 所述第二上环套和第二下环套之间设置有 若干直线筋条, 且其中一对相邻的直线筋条之间留有第二开窗; 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通过相对旋转以实现第一开窗和第二开窗的重合或。
4、错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饵料投放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环套的外侧设置 有圆弧凹槽, 所述第二下环套的内侧设置有凸棱, 所述凸棱可嵌入圆弧凹槽内并且可在圆 弧凹槽来回移动, 凸棱与圆弧凹槽相适配以限制外筒体的旋转位移来实现第一开窗和第二 开窗的重合或错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饵料投放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筒体的腔中设置有铅 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饵料投放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盖的下端周边分布有 2-4个第一弹性卡钩, 所述第一弹性卡钩挂装在所述第一上环套的内侧; 所述盒底的上端周 边分布有2-4个第二弹性卡钩, 所述第二弹性卡钩挂装在所述第。
5、一下环套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饵料投放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盖的周侧通过鱼线连 接有鱼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饵料投放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底的下侧通过鱼线连 接有鱼钩。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047800 U 2 一种鱼饵料投放篓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饵料的容器, 尤其涉及一种鱼饵料投放篓。 背景技术 0002 钓鱼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 主要采用钓杆、 鱼饵进行捕捉鱼类。 其 中, 钓取鲢鳙鱼类时, 通常使用鱼钩篓子放置鱼饵, 传统的鱼钩篓子分上下两部分且为上下 开合的结构, 上下两部分的一边用铰链连。
6、接, 另一边用扣子连接。 在使用过程中, 多次开合 后, 会出现铰链和扣子断裂的情况, 特别是扣子使用几次后, 就因磨损而扣不紧, 导致在使 用过程中篓子会松开, 使得鱼饵大量泄露而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牢固、 使用便捷的 一种鱼饵料投放篓。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饵料投放篓, 包括盒盖、 盒底以及连接在盒盖和盒底之间篓 筒机构, 所述盒盖和盒底上分别开设有若干通孔, 所述盒盖的上侧连接有挂环, 所述盒底的 周侧通过鱼线连接鱼钩; 0005 所述篓筒机构包括内筒体和套设在内筒体外周的外筒体, 且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 可相。
7、对旋转; 0006 所述内筒体包括第一上环套和第一下环套, 所述第一上环套和第一下环套之间设 置有若干直线筋条, 且其中一对直线筋条之间留有第一开窗; 0007 所述外筒体包括第二上环套和第二下环套, 所述第二上环套和第二下环套之间设 置有若干直线筋条, 且其中一对相邻的直线筋条之间留有第二开窗; 0008 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通过相对旋转以实现第一开窗和第二开窗的重合或错 位。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下环套的外侧设置有圆弧凹槽, 所述第二下环套的内侧设置 有凸棱, 所述凸棱可嵌入圆弧凹槽内并且可在圆弧凹槽来回移动, 凸棱与圆弧凹槽相适配 以限制外筒体的旋转位移来实现第一开窗和第二开。
8、窗的重合或错位。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内筒体的腔中设置有铅坠。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盒盖的下端周边分布有2-4个第一弹性卡钩, 所述第一弹性卡钩挂 装在所述第一上环套的内侧; 所述盒底的上端周边分布有2-4个第二弹性卡钩, 所述第二弹 性卡钩挂装在所述第一下环套的内侧。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盒盖的周侧通过鱼线连接有鱼钩。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盒底的下侧通过鱼线连接有鱼钩。 0014 借由上述方案,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5 一、 第一开窗和第二开窗重合或错位, 形成了旋转门结构, 以方便使用者方便快捷 投放饵料, 简单耐用, 不会大量泄露或倾倒饵料; 说 。
9、明 书 1/3 页 3 CN 208047800 U 3 0016 二、 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均设有若干直线筋条, 饵料雾化效果好; 0017 三、 鱼钩通过鱼绳与盒盖和盒底上面的小孔相连接以布设于在篓体的周围, 可提 高上钩率; 0018 四、 配设有铅坠, 能使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饵料投放篓直立在水里, 保持饵料篓始 终在鱼钩上面, 雾化出来的饵料正好落在鱼钩处, 极大的提高上钩率。 0019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手段, 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 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 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
10、用新型一种鱼饵料投放篓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下环套和第二下环套的适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 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以下 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3 参见图1- 2 ,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鱼饵料投放篓, 包括盒盖2、 盒底6 以及连接在盒盖2和盒底6之间篓筒机构, 盒盖2和盒底6上分别开设有若干通孔, 盒盖2的上 侧连接有挂环1, 盒底6的周侧通过鱼线连接有鱼钩, 盒盖的周侧通过鱼线连接有鱼钩22, 盒 底的下侧通过鱼线连接有鱼钩, 以实现鱼钩布设于在篓体的。
11、周围, 可提高上钩率; 篓筒机构 包括内筒体3和套设在内筒体3外周的外筒体4, 且外筒体4和内筒体3之间可相对旋转, 内筒 体的腔中设置有铅坠5; 内筒体3包括第一上环套和第一下环套32, 第一上环套和第一下环 套32之间设置有若干直线筋条, 且其中一对直线筋条之间留有第一开窗31; 外筒体4包括第 二上环套和第二下环套42, 第二上环套和第二下环套42之间设置有若干直线筋条, 且其中 一对相邻的直线筋条之间留有第二开窗41; 外筒体 4和内筒体3之间通过相对旋转以实现 第一开窗31和第二开窗41的重合或错位; 第一开窗31和第二开窗41的重合时, 形成可装料 的投料口, 第一开窗31和第二开。
12、窗41的完全错位时, 投料口关闭, 上饵料很方便, 快捷。 002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饵料投放篓的盒盖2的下端周边分布有3个第一弹性卡钩21, 第一弹性卡钩21挂装在第一上环套的内侧; 盒底6的上端周边分布有 3个第二弹性卡钩61, 第二弹性卡钩61挂装在第一下环套32的内侧。 这种卡挂式装配, 有利于生产上快速组装, 提 高生产效率。 002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饵料投放篓的第一下环套32的外侧设置有圆弧凹槽 33, 第 二下环套42的内侧设置有凸棱43, 凸棱43可嵌入圆弧凹槽33内并且可在圆弧凹槽33来回移 动, 凸棱43与圆弧凹槽33相适配以限制外筒体4的旋转位移来实现第一开窗31和。
13、第二开窗 41的重合或错位。 0026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饵料投放篓的的使用方法: 0027 首先, 转动外筒体4至第一开窗31和第二开窗41重合以打开投料口, 在内筒体3重 装上饵料; 其次, 再反向转动外筒体4, 以使的第一开窗31和第二开窗41完全错位以关闭投 料口, 将盒盖2上侧的挂环1与钓竿相挂装, 即可以垂钓了。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047800 U 4 0028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应当指出, 对于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 干改进和变型, 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047800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8047800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8047800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