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加湿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加湿装置.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661744.1 (22)申请日 2018.05.05 (73)专利权人 天祝天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733000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 县打柴沟镇 (72)发明人 秦汉宇 汪孔兴 黄霖 (51)Int.Cl. A01G 18/69(2018.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加湿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加湿 装置, 包括箱体, 所述箱体为中空结构, 所述箱体 中转动连接有风车轮, 所述箱体的一侧侧壁横向 固定连接有横板。
2、, 且横板的上端侧壁设有鼓风 机, 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贯穿箱体的侧壁设置, 所述箱体的上端侧壁设有水箱, 且水箱的下端侧 壁设有落水管, 所述落水管贯穿箱体的上端侧壁 设置, 且落水管位于风车轮的上方, 所述箱体的 下端侧壁连通设有出水管, 所述箱体远离鼓风机 的侧壁横向设有喷管, 且喷管与箱体连通设置, 所述喷管的两侧侧壁均设有壳体, 所述壳体为中 空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两个挡板之间的距 离来控制喷管喷量的大小, 以满足培养基不同阶 段所需的湿度要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8211036 U 2018.12.11 CN 208211036 U 1.一种食用菌。
3、培养基加湿装置, 包括箱体 (1) ,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 (1) 为中空结构, 所述箱体 (1) 中转动连接有风车轮 (2) , 所述箱体 (1) 的一侧侧壁横向固定连接有横板 (3) , 且横板 (3) 的上端侧壁设有鼓风机 (4) , 所述鼓风机 (4) 的出风口贯穿箱体 (1) 的侧壁设置, 所述箱体 (1) 的上端侧壁设有水箱 (5) , 且水箱 (5) 的下端侧壁设有落水管 (6) , 所述落水管 (6) 贯穿箱体 (1) 的上端侧壁设置, 且落水管 (6) 位于风车轮 (2) 的上方, 所述箱体 (1) 的下端 侧壁连通设有出水管 (7) , 所述箱体 (1) 远离鼓风机 (。
4、4) 的侧壁横向设有喷管 (8) , 且喷管 (8) 与箱体 (1) 连通设置, 所述喷管 (8) 的两侧侧壁均设有壳体 (9) , 所述壳体 (9) 为中空结构, 所 述壳体 (9) 靠近喷管 (8) 的内壁通过转动件 (10) 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螺纹杆 (11) , 且螺纹 杆 (11) 远离转动件 (10) 的一端贯穿壳体 (9) 的侧壁设置, 所述螺纹杆 (11) 的侧壁套设有与 其匹配的螺母 (12) , 且螺母 (12) 的侧壁固定链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一连杆 (13) , 所述第一连 杆 (13) 远离螺母 (12) 的一端竖直固定有挡板 (14) , 且挡板 (14) 贯穿壳体 。
5、(9) 的侧壁并延伸 至喷管 (8) 中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加湿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 (12) 远离 第一连杆 (13) 的侧壁横向固定有第二连杆 (15) , 所述壳体 (9) 靠近第二连杆 (15) 的内壁设 有滑槽 (16) , 且第二连杆 (15) 通过滑块 (17) 与滑槽 (16) 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加湿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 (1) 的下 端侧壁还设有支架 (18) , 且支架 (18) 上设有加压泵 (19) , 所述加压泵 (19) 与出水管 (7) 连通 设置, 且加压泵 (19) 远离出水管 。
6、(7) 的一端通过水管 (20) 与水箱 (5) 连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加湿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 (14) 贯穿 喷管 (8) 的侧壁处嵌设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加湿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车轮 (2) 的 侧壁环绕固定有多个叶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加湿装置, 其特征在于, 位于壳体 (9) 外侧 的所述螺纹杆 (11) 上包裹有海绵保护套。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211036 U 2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加湿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相关技术领域, 尤其。
7、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 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 蕈菌, 是指 能形成大型的肉质 (或胶质) 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 近几十年来, 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 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 菌丝自然传播的 生产方式。 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 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 在食用 菌的生产加工中, 需要对培养基进行培养, 目前工厂都是把培养基放进养菌房中, 而培养基 的生长过程离不开水, 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百分比湿度, 因此养菌房中都安装有加湿 装置, 但现有的加湿装置不仅结构简。
8、单, 加湿效果差, 而且还不能调节加湿的量, 无法满足 不同阶段培养基所需的湿度需求, 影响食用菌的品质, 为此, 我们提出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加 湿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加湿装置不仅结构简单, 加湿效 果差, 而且还不能调节加湿的量, 无法满足不同阶段培养基所需的湿度需求, 影响食用菌的 品质问题, 而提出的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加湿装置。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加湿装置, 包括箱体, 所述箱体为中空结构, 所述箱体中转动连 接有风车轮, 所述箱体的一侧侧壁横向固定连接有。
9、横板, 且横板的上端侧壁设有鼓风机, 所 述鼓风机的出风口贯穿箱体的侧壁设置, 所述箱体的上端侧壁设有水箱, 且水箱的下端侧 壁设有落水管, 所述落水管贯穿箱体的上端侧壁设置, 且落水管位于风车轮的上方, 所述箱 体的下端侧壁连通设有出水管, 所述箱体远离鼓风机的侧壁横向设有喷管, 且喷管与箱体 连通设置, 所述喷管的两侧侧壁均设有壳体, 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 所述壳体靠近喷管的内 壁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螺纹杆, 且螺纹杆远离转动件的一端贯穿壳体的侧壁 设置, 所述螺纹杆的侧壁套设有与其匹配的螺母, 且螺母的侧壁固定链接有横向设置的第 一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远离螺母的一端竖直固定有挡。
10、板, 且挡板贯穿壳体的侧壁并延伸至 喷管中设置。 0006 优选的, 所述螺母远离第一连杆的侧壁横向固定有第二连杆, 所述壳体靠近第二 连杆的内壁设有滑槽, 且第二连杆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0007 优选的, 所述箱体的下端侧壁还设有支架, 且支架上设有加压泵, 所述加压泵与出 水管连通设置, 且加压泵远离出水管的一端通过水管与水箱连通设置。 0008 优选的, 所述挡板贯穿喷管的侧壁处嵌设有密封圈。 0009 优选的, 所述风车轮的侧壁环绕固定有多个叶片。 0010 优选的, 位于壳体外侧的所述螺纹杆上包裹有海绵保护套。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211036 U 3 00。
11、11 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的风车轮将水打成水雾, 然后鼓风机将空气吹向水雾, 这样 能增大水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提高空气的含水量, 从而提高了加湿的效果, 另外通过转动 螺纹杆来调节两个挡板之间的距离, 这样就改变了喷管口径的大小, 实现了调控喷管喷量 的目的, 可满足培养基在不同阶段所需的湿度需求, 以便能更好的生长, 提高食用菌的品 质。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 1箱体、 2风车轮、 3横板、 4鼓风机、 5水箱、 6落水管、 7出水管、 8喷管、 9壳体、 10 转动件、。
12、 11螺纹杆、 12螺母、 13第一连杆、 14挡板、 15第二连杆、 16滑槽、 17滑块、 18支架、 19加 压泵、 20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0016 参照图1-2,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加湿装置, 包括箱体1, 箱体1的下端侧壁还设有支 架18, 且支架18上设有加压泵19, 加压泵19与出水管7连通设置, 且加压泵19远离出水管7的 一端通过水管20与水箱5连通设置, 从落水管6中落下来的水一部分被吹进喷。
13、管8中, 一部分 落到出水管7中, 加压泵19对水进行加压后将其送到水箱5中, 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节约水资 源, 箱体1为中空结构, 箱体1中转动连接有风车轮2, 风车轮2的侧壁环绕固定有多个叶片, 叶片在风车轮2的带动下将水打成水雾, 箱体1的一侧侧壁横向固定连接有横板3, 且横板3 的上端侧壁设有鼓风机4, 鼓风机4的出风口贯穿箱体1的侧壁设置, 箱体1的上端侧壁设有 水箱5, 且水箱5的下端侧壁设有落水管6, 落水管6贯穿箱体1的上端侧壁设置, 且落水管6位 于风车轮2的上方, 箱体1的下端侧壁连通设有出水管7, 箱体1远离鼓风机4的侧壁横向设有 喷管8, 且喷管8与箱体1连通设置, 。
14、喷管8的两侧侧壁均设有壳体9, 壳体9为中空结构, 壳体9 靠近喷管8的内壁通过转动件10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螺纹杆11, 位于壳体9外侧的螺纹杆 11上包裹有海绵保护套, 防止转动螺纹杆11的时候手部被擦伤, 且螺纹杆11远离转动件10 的一端贯穿壳体9的侧壁设置, 螺纹杆11的侧壁套设有与其匹配的螺母12, 螺母12远离第一 连杆13的侧壁横向固定有第二连杆15, 壳体9靠近第二连杆15的内壁设有滑槽16, 且第二连 杆15通过滑块17与滑槽16滑动连接, 由于螺母12通过第二连杆15与滑块17连接, 而滑块17 只能在滑槽16中滑动, 因此螺母12的轴向转动被限制, 这样当螺纹杆11旋转。
15、的时候螺母12 可以带动挡板14移动, 且螺母12的侧壁固定链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一连杆13, 第一连杆13远 离螺母12的一端竖直固定有挡板14, 挡板14贯穿喷管8的侧壁处嵌设有密封圈, 防止水汽透 过贯穿处的缝隙泄漏到壳体9中, 且挡板14贯穿壳体9的侧壁并延伸至喷管8中设置。 0017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 水箱5中的水由落水管6落到箱体1中, 风车轮2转动带动叶片 将水打成水雾, 鼓风机4将空气吹向水雾, 空气与水雾混合, 增大了空气的湿度, 混合水雾后 的空气被鼓风机4吹进喷管8中, 并由喷管8喷出, 从而达到了加湿的作用, 当调节喷管8喷量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21。
16、1036 U 4 的大小时, 转动螺纹杆11, 由于螺母12通过第二连杆15与滑块17连接, 而滑块17只能在滑槽 16中滑动, 因此螺母12的轴向转动被限制, 这样当螺纹杆11旋转的时候螺母12可以带动挡 板14移动, 这样两个挡板14之间的距离就被改变, 从而实现了对喷管8喷量的调节, 以满足 培养基所需的湿度要求。 0018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211036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8211036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8211036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