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896863.X (22)申请日 2018.08.08 (71)申请人 安徽华享中药凉茶有限公司 地址 236600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新富泰 路南侧 (72)发明人 李连伟 (51)Int.Cl. A23F 3/3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 原料按 重量份组成: 蜂蜜30-40份、 茵陈20-30份、 蒺藜 15-22份、 防风15-20份、 柴胡10-18份、 甘草5-9 。
2、份、 黄芪10-14份、 白术15-20份、 党参15-23份、 薄 荷10-13份、 薏仁15-20份、 茯苓15-19份、 益母草 15-21份、 猪苓18-23份。 有效起到祛湿健脾的效 果, 主要依赖肝肾两脏, 肝虚则情志不遂, 气郁化 火, 肾虚则开阖不利, 膀胱气化失司, 水湿停滞, 形成水肿, 水为阴邪, 得阳始化, 因此, 还选用白 术、 党参用以健脾养胃, 从而利水通便, 使肾清源 便通, 并辅以蜂蜜、 薏仁助肠胃润滑, 增强通便化 食之效, 最后配茯苓、 益母草, 用以开窍提神, 从 而由神养形, 更加神情怡然, 肝肾得以畅行, 诸药 合用, 共奏益气化瘀, 温阳利水, 解。
3、疲养神, 祛湿 健脾之功。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8740228 A 2018.11.06 CN 108740228 A 1.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 其特征在于, 按重量份数, 包括: 蜂蜜30-40份、 茵陈20-30份、 蒺藜15-22份、 防风15-20份、 柴胡10-18份、 甘草5-9份、 黄芪10-14份、 白术15-20份、 党参15- 23份、 薄荷10-13份、 薏仁15-20份、 茯苓15-19份、 益母草15-21份、 猪苓18-2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 其特征在于, 按重量份数, 蜂蜜30-40 份、 茵陈20份、 蒺藜15份。
4、、 防风15份、 柴胡10份、 甘草5份、 黄芪10份、 白术15份、 党参15份、 薄 荷10份、 薏仁15份、 茯苓15份、 益母草15份、 猪苓1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 其特征在于, 按重量份数, 蜂蜜30-40 份、 茵陈30份、 蒺藜22份、 防风20份、 柴胡18份、 甘草9份、 黄芪14份、 白术20份、 党参23份、 薄 荷13份、 薏仁20份、 茯苓19份、 益母草21份、 猪苓2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 其特征在于, 按重量份数, 蜂蜜30-40 份、 茵陈24份、 蒺藜18份、 防风17份、 柴胡15份、 甘草8份。
5、、 黄芪13份、 白术17份、 党参21份、 薄 荷12份、 薏仁19份、 茯苓17份、 益母草18份、 猪苓21份。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祛湿健脾的凉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 步骤: a按上述重量份比例将茵陈、 防风、 甘草、 白术、 薏仁、 益母草切碎呈30-50mm3大小的碎片 进行混合, 置入加热容器中, 并加3000-3500重量份的清水煮沸, 煮沸后用文火加热3-5小 时; b按上述重量份比例将蒺藜、 柴胡、 黄芪、 党参、 薄荷加入容器中, 并加2000重量份的清 水, 温度控制在40-55摄氏度之间泡发20-30分钟, 加热至煮沸后60-80分钟; 。
6、c按上述重量份比例将薄荷、 猪苓加入容器中, 温度控制在70-85摄氏度之间, 继续加热 10-15分钟; d停止加热, 将等温度自然冷却到25-40摄氏度之间时, 将上述三种药液混合, 按上述重 量份比例将蜂蜜加入容器中并搅拌均匀; e完全冷却后, 用滤网去药渣, 静置1-2小时, 取其上清液体。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740228 A 2 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凉茶饮料领域, 具体是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凉茶是传统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 广东凉茶是中国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 凉 茶是将药性寒凉。
7、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 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 或 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凉茶“既不凉、 也不是茶“。 它是广东、 香港、 澳门地区 民间常用复方或单味土产草药煎熬而成的饮料, 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 饮料喝, 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 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凉茶是人们根据当 地的气候、 水土特征, 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 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 以中草药 为原料, 食用、 总结出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 生津止渴、 祛火除湿等功效的饮料。 它有特定的 术语指导人们日常饮用, 既无剂量限制, 也无需医生指导名录。 发明内容 0003。
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及其制备方法,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 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 蜂蜜30-40份、 茵陈20-30份、 蒺 藜15-22份、 防风15-20份、 柴胡10-18份、 甘草5-9份、 黄芪10-14份、 白术15-20份、 党参15-23 份、 薄荷10-13份、 薏仁15-20份、 茯苓15-19份、 益母草15-21份、 猪苓18-23份。 0006 所述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0007 a按上述重量份比例将茵陈、 防风、 甘草、 白术。
9、、 薏仁、 益母草切碎呈30-50mm3大小 的碎片进行混合, 置入加热容器中, 并加3000-3500重量份的清水煮沸, 煮沸后用文火加热 3-5小时; 0008 b按上述重量份比例将蒺藜、 柴胡、 黄芪、 党参、 薄荷加入容器中, 并加2000重量份 的清水, 温度控制在40-55摄氏度之间泡发20-30分钟, 加热至煮沸后60-80分钟; 0009 c按上述重量份比例将薄荷、 猪苓加入容器中, 温度控制在70-85摄氏度之间, 继续 加热10-15分钟; 0010 d停止加热, 将等温度自然冷却到25-40摄氏度之间时, 将上述三种药液混合, 按上 述重量份比例将蜂蜜加入容器中并搅拌均匀。
10、; 0011 e完全冷却后, 用滤网去药渣, 静置1-2小时, 取其上清液体。 0012 下面通过部分原材料成分的药理性质及在本技术方案中的应用原理等对本发明 作相关说明。 0013 甘草: 味甘, 性平; 具有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的功 效。 在本技术方案中, 主要利用甘草 “调和诸药” 的功效, 使得不同药性的多种中草药能有机 结合, 不相冲, 以防发生药性相抵的现象。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8740228 A 3 0014 薄荷: 味辛, 性凉; 具有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的功效。 是在本技 术方案中的主要辅助成分之。
11、一。 0015 党参: 性凉, 味甘、 微苦; 具有补气养阴, 清热生津的功效。 是在本技术方案中的主 要辅助成分之一。 0016 黄芪: 辛, 微寒; 具有清热解毒, 利尿通淋的功效。 是在本技术方案中的主要辅助成 分之一。 0017 柴胡: 性甘, 寒; 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是在本技术方案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有效起到祛湿健脾的效果, 主要依赖肝肾 两脏, 肝虚则情志不遂, 气郁化火, 肾虚则开阖不利, 膀胱气化失司, 水湿停滞, 形成水肿, 水 为阴邪, 得阳始化, 因此, 采用益肾之源, 以消阴翳的方法, 本发明选用茵陈、 蒺藜用以益肾。
12、 养血, 专司益气培本, 促进血液循环, 且能利水, 并选用防风、 甘草用以养肝降火, 从而降火 以暖下元, 再以柴胡补心益肾, 黄芪抗疲养神更助补肾养心之效, 还选用白术、 党参用以健 脾养胃, 从而利水通便, 使肾清源便通, 并辅以蜂蜜、 薏仁助肠胃润滑, 增强通便化食之效, 最后配茯苓、 益母草, 用以开窍提神, 从而由神养形, 更加神情怡然, 肝肾得以畅行, 诸药合 用, 共奏益气化瘀, 温阳利水, 解疲养神, 祛湿健脾之功。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 而不是全。
13、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 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 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 实施例1 0021 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如下, 按重量份数, 蜂蜜30-40份、 茵陈20份、 蒺藜15份、 防风 15份、 柴胡10份、 甘草5份、 黄芪10份、 白术15份、 党参15份、 薄荷10份、 薏仁15份、 茯苓15份、 益母草15份、 猪苓18份。 0022 所述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0023 a按上述重量份比例将茵陈、 防风、 甘草、 白术、 薏仁、 益母草切碎呈50mm3大小的碎 片进行混合, 置入加热容器中,。
14、 并加3500重量份的清水煮沸, 煮沸后用文火加热5小时; 0024 b按上述重量份比例将蒺藜、 柴胡、 黄芪、 党参、 薄荷加入容器中, 并加2000重量份 的清水, 温度控制在55摄氏度之间泡发30分钟, 加热至煮沸后80分钟; 0025 c按上述重量份比例将薄荷、 猪苓加入容器中, 温度控制在85摄氏度之间, 继续加 热15分钟; 0026 d停止加热, 将等温度自然冷却到40摄氏度之间时, 将上述三种药液混合, 按上述 重量份比例将蜂蜜加入容器中并搅拌均匀; 0027 e完全冷却后, 用滤网去药渣, 静置2小时, 取其上清液体。 0028 实施例2 0029 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如下, 。
15、按重量份数, 蜂蜜30-40份、 茵陈30份、 蒺藜22份、 防风 20份、 柴胡18份、 甘草9份、 黄芪14份、 白术20份、 党参23份、 薄荷13份、 薏仁20份、 茯苓19份、 益母草21份、 猪苓23份。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8740228 A 4 0030 所述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0031 a按上述重量份比例将茵陈、 防风、 甘草、 白术、 薏仁、 益母草切碎呈30mm3大小的碎 片进行混合, 置入加热容器中, 并加3000重量份的清水煮沸, 煮沸后用文火加热3小时; 0032 b按上述重量份比例将蒺藜、 柴胡、 黄芪、 党参、 薄荷加入容。
16、器中, 并加2000重量份 的清水, 温度控制在40摄氏度之间泡发20分钟, 加热至煮沸后60分钟; 0033 c按上述重量份比例将薄荷、 猪苓加入容器中, 温度控制在70摄氏度之间, 继续加 热10分钟; 0034 d停止加热, 将等温度自然冷却到25摄氏度之间时, 将上述三种药液混合, 按上述 重量份比例将蜂蜜加入容器中并搅拌均匀; 0035 e完全冷却后, 用滤网去药渣, 静置1小时, 取其上清液体。 0036 实施例3 0037 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如下, 按重量份数, 蜂蜜30-40份、 茵陈24份、 蒺藜18份、 防风 17份、 柴胡15份、 甘草8份、 黄芪13份、 白术17份、 。
17、党参21份、 薄荷12份、 薏仁19份、 茯苓17份、 益母草18份、 猪苓21份。 0038 所述一种祛湿健脾的凉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0039 a按上述重量份比例将茵陈、 防风、 甘草、 白术、 薏仁、 益母草切碎呈40mm3大小的碎 片进行混合, 置入加热容器中, 并加3250重量份的清水煮沸, 煮沸后用文火加热4小时; 0040 b按上述重量份比例将蒺藜、 柴胡、 黄芪、 党参、 薄荷加入容器中, 并加2000重量份 的清水, 温度控制在47摄氏度之间泡发25分钟, 加热至煮沸后70分钟; 0041 c按上述重量份比例将薄荷、 猪苓加入容器中, 温度控制在78摄氏度之间, 继续加 。
18、热13分钟; 0042 d停止加热, 将等温度自然冷却到33摄氏度之间时, 将上述三种药液混合, 按上述 重量份比例将蜂蜜加入容器中并搅拌均匀; 0043 e完全冷却后, 用滤网去药渣, 静置1小时, 取其上清液体。 0044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且在 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 因此, 无论 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 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 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0045 此外,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8740228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