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6060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18 CN 103860609 A (21)申请号 201210535281.1 (22)申请日 2012.12.12 A61K 36/13(2006.01) A61K 8/97(2006.01) A61P 35/00(2006.01) A23L 1/29(2006.01) A61K 127/00(2006.01) A61K 135/00(2006.01) (71)申请人 丁再发 地址 中国台湾新北市 申请人 郑锦荣 陈清贵 (72)发明人 丁再发 郑锦荣 陈清贵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
2、任 公司 11021 代理人 周长兴 (54) 发明名称 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包括 : 取 白醇、 红豆杉原枝及红豆叶为原料, 并依序以重量 比611的相对比例来加以均匀混合调制, 即 可制成红豆杉原素 ; 其中, 该白醇是以红豆杉枝、 红豆杉叶、 米、 糖及原梅为原料。本发明主要是利 用红豆杉、 叶为原料, 并分别经由发酵、 冰冻及蒸 馏的程序, 制造出低成本、 高纯度的红豆杉原素, 进而广泛地使用于各种医学药品、 化妆保养品及 保健食品的原料。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
3、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60609 A CN 103860609 A 1/1 页 2 1. 一种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 : 取白醇、 红豆杉原枝及红豆叶为原 料, 并依序以重量比 6 1 1 的相对比例来加以均匀混合, 即可制成红豆杉原素, 其中 : 该白醇, 是以红豆杉枝、 红豆杉叶、 米、 糖及原梅为原料, 且以特定比例加以混合, 并经 由发酵程序、 冰冻程序及蒸馏程序所制成 ; 该红豆杉枝原料, 是以红豆杉枝与水为原料, 且以特定比例来加以混合, 并经由发酵、 蒸馏的程序所制成 ; 。
4、该红豆杉叶原料, 是以红豆杉叶与水为原料, 且以特定比例来加以混合, 并经由发酵、 蒸馏的程序所制成。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白醇是以红豆杉枝、 红豆 杉叶、 米、 糖及原梅为原料, 并依序以重量比 2 1 2 4 7 的相对比例来加以均匀混 合, 再加入适量的发粉, 并进行 6 个月的发酵过程, 即可成为发酵原料。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该发酵原料置于摄氏零 下 25 度, 并进行 15 天的冰冻过程, 即可成为冰冻发酵原料。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冰冻发酵原料。
5、再经由蒸 馏过程, 取得酒精浓度为 23 度的白醇。 5. 如权利要求 1 或 4 所述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红豆杉枝原料, 是以 红豆杉枝与水为原料, 并以重量比 1 1 的相对比例来加以混合, 再加入适量的发粉, 并进 行 30 天的发酵过程, 即可成为发酵原料。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该发酵原料, 以重量比 40 1 的浓缩比例来进行蒸馏过程, 即可取得红豆杉枝原料。 7. 如权利要求 1 或 4 所述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红豆杉叶原料, 是以 红豆杉叶与水为原料, 并以重量比 1 2 的相对比例来加以均匀混。
6、合, 再加入适量的发粉, 并进行 30 天的发酵过程, 即可成为发酵原料。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发酵原料, 以重量比 30 1 的浓缩比例来进行蒸馏过程, 即可取得红豆杉叶原料。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白醇是以红豆杉原枝、 红 豆叶、 米、 糖及原梅为原料, 并依序以重量比 2 1 2 4 7 的相对比例来加以均匀混 合, 再加入适量的发粉, 并进行 6 个月的发酵过程, 即可成为发酵原料, 将该发酵原料置于 摄氏零下 25 度, 并进行 15 天的冰冻过程, 即可成为冰冻发酵原料, 将该冰冻发酵原料再经。
7、 由蒸馏过程, 来取得酒精浓度为 23 度的白醇 ; 该红豆杉枝原料, 是以红豆杉枝与水为原料, 并以重量比11的相对比例来加以均匀 混合, 再加入适量的发粉, 并进行 30 天的发酵过程, 即可成为发酵原料, 将该发酵原料, 以 重量比 40 1 的浓缩比例来进行蒸馏过程, 即可取得红豆杉枝原料 ; 该红豆杉叶原料, 是以红豆杉叶与水为原料, 并以重量比12的相对比例来加以均匀 混合, 再加入适量的发粉, 并进行 30 天的发酵过程, 即可成为发酵原料, 将该发酵原料, 以 重量比 30 1 的浓缩比例来进行蒸馏过程, 即可取得红豆杉叶原料。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60609 A。
8、 2 1/4 页 3 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为一种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尤其指一种利用红豆杉枝、 叶为原料的红豆 杉原素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多年来经各国学术单位与研究机构的实验、 研究及期刊论文的发表, 均已相继确 认由红豆杉所提的物质中, 确实具有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发展或转移的功效, 并可增强人体 的抗癌能力, 同时还能提高人体循环和代谢功能来达到预防癌症的作用, 且已在相关医学 临床及治疗各种癌症上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0003 然, 一般要从红豆杉中来提取所需的物质, 需要繁复、 耗时的提取、 粹炼的制造程 序, 其制程中, 亦需搭配使用多部昂贵的仪。
9、器、 器材或设备, 且需要红豆杉的根、 茎、 皮、 叶来 做为原料使用, 但红豆杉一经去除树皮后, 会造成红豆杉的死亡 ; 故红豆杉也因为其具有极 高的医学药用价值而被大量的开采或是遭到人为恶意的盗砍、 盗伐, 进而造成红豆杉的大 量减少, 甚至可能遭到濒临灭绝的威胁。 0004 因此, 为免破坏、 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且能有效的取用红豆杉, 产业界及学术界确 实急需一套有效的改良制程来降低红豆杉的提取、 制造成本, 进而来提供高纯度、 低成本的 相关产制品, 且能兼顾、 确保红豆杉的永续生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以避免破坏、 消耗大量的森林 资源。
10、且能有效的取用红豆杉, 进而来提供高纯度、 低成本的相关产制品。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是 : 0007 取白醇、 红豆杉原枝及红豆叶为原料, 并依序以重量比 6 1 1 的相对比例来加 以均匀混合, 即可制成红豆杉原素, 其中 : 0008 该白醇, 是以红豆杉枝、 红豆杉叶、 米、 糖及原梅为原料, 且以特定比例加以混合, 并经由发酵程序、 冰冻程序及蒸馏程序所制成 ; 0009 该红豆杉枝原料, 是以红豆杉枝与水为原料, 且以特定比例来加以混合, 并经由发 酵、 蒸馏的程序所制成 ; 0010 该红豆杉叶原料, 是以红豆杉叶与水为原料, 且以特定比例来。
11、加以混合, 并经由发 酵、 蒸馏的程序所制成。 0011 所述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其中该白醇是以红豆杉枝、 红豆杉叶、 米、 糖及原梅 为原料, 并依序以重量比 2 1 2 4 7 的相对比例来加以均匀混合, 再加入适量的发 粉, 并进行 6 个月的发酵过程, 即可成为发酵原料。 0012 所述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其中将该发酵原料置于摄氏零下25度, 并进行15天 的冰冻过程, 即可成为冰冻发酵原料。 0013 所述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其中该冰冻发酵原料再经由蒸馏过程, 取得酒精浓 说 明 书 CN 103860609 A 3 2/4 页 4 度为 23 度的白醇。 0014 所述。
12、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其中该红豆杉枝原料, 是以红豆杉枝与水为原料, 并 以重量比 1 1 的相对比例来加以混合, 再加入适量的发粉, 并进行 30 天的发酵过程, 即可 成为发酵原料。 0015 所述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其中将该发酵原料, 以重量比 40 1 的浓缩比例来 进行蒸馏过程, 即可取得红豆杉枝原料。 0016 所述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其中该红豆杉叶原料, 是以红豆杉叶与水为原料, 并 以重量比 1 2 的相对比例来加以均匀混合, 再加入适量的发粉, 并进行 30 天的发酵过程, 即可成为发酵原料。 0017 所述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其中该发酵原料, 以重量比 30 。
13、1 的浓缩比例来进 行蒸馏过程, 即可取得红豆杉叶原料。 0018 所述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其中该白醇是以红豆杉原枝、 红豆叶、 米、 糖及原梅 为原料, 并依序以重量比 2 1 2 4 7 的相对比例来加以均匀混合, 再加入适量的发 粉, 并进行 6 个月的发酵过程, 即可成为发酵原料, 将该发酵原料置于摄氏零下 25 度, 并进 行 15 天的冰冻过程, 即可成为冰冻发酵原料, 将该冰冻发酵原料再经由蒸馏过程, 来取得 酒精浓度为 23 度的白醇 ; 0019 该红豆杉枝原料, 是以红豆杉枝与水为原料, 并以重量比 1 1 的相对比例来加 以均匀混合, 再加入适量的发粉, 并进行 30。
14、 天的发酵过程, 即可成为发酵原料, 将该发酵原 料, 以重量比 40 1 的浓缩比例来进行蒸馏过程, 即可取得红豆杉枝原料 ; 0020 该红豆杉叶原料, 是以红豆杉叶与水为原料, 并以重量比 1 2 的相对比例来加 以均匀混合, 再加入适量的发粉, 并进行 30 天的发酵过程, 即可成为发酵原料, 将该发酵原 料, 以重量比 30 1 的浓缩比例来进行蒸馏过程, 即可取得红豆杉叶原料。 0021 本发明主要是利用红豆杉枝、 叶为原料, 并分别经由发酵、 冰冻及蒸馏的程序来制 成红豆杉原素。 该制造方法仅取用红豆杉的枝、 叶来做为原料使用, 而不需另取其树皮及树 根为原料, 因此并无碍于红豆。
15、杉的存活与生长 ; 再者, 于制备过程中亦无需如传统工艺上需 要使用多部昂贵的仪器、 器材或设备, 即可制造出低成本、 高纯度的红豆杉原素, 并可广泛 地使用于各种医学药品、 化妆保养品及保健食品的原料。 附图说明 0022 图 1 为白醇制备过程的流程图。 0023 图 2 为红豆杉枝原料制备过程的流程图。 0024 图 3 为红豆杉叶原料制备过程的流程图。 0025 附图中标号部份说明 : 0026 11、 21、 31 发酵程序 ; 12 冰冻程序 ; 13、 22、 32 蒸馏程序。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本发明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中未作特殊说明时, 其比例均指重量比, 本发明的 方。
16、法包括 : 0028 取白醇、 红豆杉原枝及红豆叶为原料, 并依序以 6 1 1 的相对比例来加以均匀 说 明 书 CN 103860609 A 4 3/4 页 5 混合调制, 即可制成红豆杉原素 ; 其中, 该白醇, 是以红豆杉枝、 红豆杉叶、 米、 糖及原梅为原 料 ; 该红豆杉枝原料, 则是以红豆杉枝与水为原料, 该红豆杉叶原料, 则是以红豆杉叶与水 为原料。 0029 为能对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以下仅以一具体实施例, 且佐以 附图做详细说明。 0030 实施例一 0031 请参阅图 1 至图 3 所示, 本发明的红豆杉原素制造方法, 包括 : 0032 取白醇、 。
17、红豆杉原枝及红豆叶为原料, 并依序以 6 1 1 的相对比例来加以均匀 混合, 即可制成红豆杉原素。 0033 该白醇, 是以红豆杉枝、 红豆杉叶、 米、 糖及原梅为原料, 且以特定比例来加以混 合, 并经由发酵、 冰冻及蒸馏的程序所制成, 其制程步骤如下 : 0034 步骤一 : 发酵程序 11 0035 以红豆杉枝、 红豆杉叶、 米、 糖及原梅为原料, 并依序以 2 1 2 4 7 的相对 比例来加以均匀混合, 再加入适量的发粉 ( 本发明的发粉以白米为最佳 ), 并进行 6 个月的 发酵过程, 即可成为发酵原料。 0036 步骤二 : 冰冻程序 12 0037 将该发酵原料置于摄氏零下2。
18、5度, 并进行15天的冰冻过程, 即可成为冰冻发酵原 料。 0038 步骤三 : 蒸馏程序 13 0039 将该冰冻发酵原料再经由蒸馏过程, 来取得酒精浓度为 23 度的白醇。 0040 该红豆杉枝原料, 是以红豆杉枝与水为原料, 且以特定比例来加以混合, 并经由发 酵、 蒸馏的程序所制成, 其制程步骤如下 : 0041 步骤一 : 发酵程序 21 0042 以红豆杉枝与水为原料, 并以11的相对比例来加以均匀混合, 再加入适量的发 粉 ( 本发明的发粉以白米为最佳 ), 并进行 30 天的发酵过程, 即可成为发酵原料。 0043 步骤二 : 蒸馏程序 22 0044 将该发酵原料, 以 40。
19、 1 的浓缩比例来进行蒸馏过程, 即可取得红豆杉枝原料。 0045 该红豆杉叶原料, 是以红豆杉叶与水为原料, 且以特定比例来加以混合, 并经由发 酵、 蒸馏的程序所制成, 其制程步骤如下 : 0046 步骤一 : 发酵程序 31 0047 以红豆杉叶与水为原料, 并以12的相对比例来加以均匀混合, 再加入适量的发 粉 ( 本发明的发粉以白米为最佳 ), 并进行 30 天的发酵过程, 即可成为发酵原料。 0048 步骤二 : 蒸馏程序 32 0049 将该发酵原料, 以 30 1 的浓缩比例来进行蒸馏过程, 即可取得红豆杉叶原料。 0050 本发明主要是由取用红豆杉的枝、 叶, 并分别经由发酵。
20、、 冰冻及蒸馏的程序, 来制 成红豆杉原素, 而无需另取其树皮及树根为原料, 因此并无碍于红豆杉的存活与生长, 再 者, 于制备过程中亦无需如传统制程上需要使用多部昂贵的仪器、 器材或设备的购入成本, 且可大幅改善传统工艺上为耗时、 繁复的红豆杉提取制造流程, 进而可制造出低成本、 高纯 度的红豆杉原素, 以广泛地使用于各种医学药品、 化妆保养品及保健食品的原料。 说 明 书 CN 103860609 A 5 4/4 页 6 0051 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 并非限制本发明, 因此, 本领域技术 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仍不脱本发明的精神。 说 明 书 CN 103860609 A 6 1/3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0609 A 7 2/3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0609 A 8 3/3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0609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