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装置.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6518379
  • 上传时间:2019-08-31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554.2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1052930.6

    申请日:

    20180910

    公开号:

    CN109005930A

    公开日:

    201812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D82/00,A01D82/02

    主分类号:

    A01D82/00,A01D82/02

    申请人:

    张振洋

    发明人:

    张振洋

    地址:

    330045 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志敏大道江西农业大学

    优先权:

    CN201811052930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壳体、行走轮、扬起滚轮、出料斗、驱动电机、皮带、旋转轴、支撑板、切刀、碾压模块、传送模块,所述切刀的右侧设有传送模块;所述切刀的左侧设有碾压模块;本发明通过在切刀的右侧设置一号皮带线和二号皮带线,且二号皮带线的右端通过一号气缸的动作实现上下摆动,进而实现二号皮带线的右端将秸秆压住,一方面可以节省投放秸秆的人员,另一方面保证了人员不与设备直接接触,提高了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同时,通过一号皮带线和二号皮带线的配合转动,能够将秸秆均速地传送到切刀处进行切碎,保证了秸秆切碎后的大小统一,且大小可控制,进而增大了设备的适用范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壳体(1)、行走轮(11)、扬起滚轮(12)、出料斗(13),所述壳体(1)下方设有行走轮(11),壳体(1)左端外壁设有出料斗(13),壳体(1)空腔内左端设有扬起滚轮(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机(2)、皮带、旋转轴(3)、支撑板(4)、切刀(41)、碾压模块(5)、传送模块(6),所述壳体(1)中部设有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支撑板(4)的中部;所述支撑板(4)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旋转轴(3)的右端的圆柱面上固定连接一组切刀(41),旋转轴(3)的左端固定连接带轮,旋转轴(3)上的带轮与驱动电机(2)的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上端面上;所述切刀(41)的右侧设有传送模块(6);所述传送模块(6)用于将壳体(1)外部的秸秆自动输送到壳体(1)内的切刀(41)处;所述切刀(41)的左侧设有碾压模块(5);所述碾压模块(5)用于将切碎后的秸秆进行碾压;其中,所述的传送模块(6)包括一号皮带线(61)、二号皮带线(62)、一号钢丝绳(63)、滑轮(64)、一号气缸(65);所述的一号皮带线(61)水平设置,一号皮带线(61)的带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侧壁上,一号皮带线(61)的皮带上均匀设置一组弧形凸起,一号皮带线(61)的上方设有二号皮带线(62);所述二号皮带线(62)包括一号带轮(621)、二号带轮(622)、三号带轮(623)、皮带、一号连接板(624)、二号连接板(625)、四号带轮(626)、三号连接板(627);所述一号带轮(621)和二号带轮(622)设置在一条水平线上,一号带轮(621)和二号带轮(622)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侧壁上;所述二号带轮(622)与三号带轮(623)之间通过一号连接板(624)连接,二号带轮(622)与四号带轮(626)之间通过二号连接板(625)连接;所述一号皮带线(61)的皮带包裹在一号带轮(621)、二号带轮(622)、三号带轮(623)的外表面,二号皮带线(62)的皮带上均匀设置一组弧形凸起;所述四号带轮(626)的圆柱面与皮带的外侧表面接触,四号带轮(626)的圆柱面上均匀设置一组圆弧凹槽;所述三号带轮(623)的转轴上转动连接三号连接板(627)的下端;所述三号连接板(627)的上端与一号钢丝绳(63)的一端连接;所述一号钢丝绳(63)的另一端与一号气缸(65)的缸杆端部连接,一号钢丝绳(63)的中部与滑轮(64)接触配合;所述滑轮(64)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顶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41)与二号皮带线(62)之间设有弹性板(42);所述弹性板(42)中部铰接在支柱(43)的下端,弹性板(42)的右端与支柱(43)的中部之间设有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41)的尖端靠近支柱(43)的一侧端面上镶嵌一块强力磁铁,切刀(41)的右侧设有摆动板(44);所述摆动板(44)的上端靠近切刀(41)一侧的端面上镶嵌一块强力磁铁,摆动板(44)的下端固定连接阶梯轴(45)的左端;所述阶梯轴(45)的右端转动连接在支柱(43)中部的安装孔内,阶梯轴(45)上的圆弧面上固定连接二号钢丝绳(46)的一端;所述二号钢丝绳(46)的另一端连接在弹性板(42)的左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压模块(5)包括电缸(51)、二号气缸(52)、一号碾压辊(53)、二号碾压辊(54)、四号连接板(55),所述电缸(51)的缸体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顶板上,电缸(51)的缸杆通过连接支座转动连接在一号碾压辊(53)的转轴上;所述二号气缸(52)设置在电缸(51)的右侧,二号气缸(52)的缸体铰接在壳体(1)的顶板上,二号气缸(52)的缸杆通过连接支座转动连接在二号碾压辊(54)的转轴上;所述一号碾压辊(53)与二号碾压辊(54)之间通过四号连接板(5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2)的左侧设有凸轮(21);所述凸轮(21)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2)的转轴的端部,凸轮(21)的下方设有气囊(22);所述气囊(22)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顶板上,气囊(22)的出气孔通过气管连接在二号气缸(52)的缸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碾压辊(53)与二号碾压辊(54)之间设有摩擦块(551);所述摩擦块(551)的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四号连接板(55)上,摩擦块(551)的左端与一号碾压辊(53)的表面接触,摩擦块(551)的右端与二号碾压辊(54)的表面接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果实收获完成后的工作是将农田中的秸秆拔除,为后期作物的种植做好准备。如:棉秆或玉米秆,传统的方式是通过人工拔除,拔除的秸秆就地放置于农田,进行野外焚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国家正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并以此达到减少污染和改良农田土壤的目的。目前国内与此配套的农机极少,由于秸杆量大,农民要实施秸杆粉粹还田需要人工粉碎,再洒回田里,费时费力,根据使用的工具不同粉碎效果还有差距;以造成很多地方农民不愿意进行秸杆还田。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5104886497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底板、支撑装置、刮板装置、传送带装置、滚轮装置及粉碎装置,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支撑台、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固定板、第一支架及第一横杆,粉碎装置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三框体、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粉碎齿、第三滚轮及第二粉碎齿,刮板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第一斜杆、刮板及第二斜杆,传送带装置包括垫块、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转轮及传送带,滚轮装置包括第三支架、圆轮、凸块、竖杆及水平杆,第三支架呈L型,第三支架的一端与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三支架的另一端竖直向下。

    该技术方案能够对秸秆等农业物进行充分的粉碎,减少垃圾的产生及焚烧秸秆,但是该装置中在进行投放秸秆后,需要人员支撑着秸秆的另一端,一方面增大了人员投入,另一方面人员距离设备内的碾压辊太近,不能保证人员的绝对安全;该装置不能精确的将秸秆进行粉碎,且粉碎后的秸秆大小不可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装置,通过在切刀的右侧设置一号皮带线和二号皮带线,且二号皮带线的右端通过一号气缸的动作实现上下摆动,进而实现二号皮带线的右端将秸秆压住,一方面可以节省投放秸秆的人员,另一方面保证了人员不与设备直接接触,提高了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同时,通过一号皮带线和二号皮带线的配合转动,能够将秸秆均速地传送到切刀处进行切碎,保证了秸秆切碎后的大小统一,且大小可控制,进而增大了设备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壳体、行走轮、扬起滚轮、出料斗,所述壳体下方设有行走轮,壳体左端外壁设有出料斗,壳体空腔内左端设有扬起滚轮;还包括驱动电机、皮带、旋转轴、支撑板、切刀、碾压模块、传送模块,所述壳体中部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支撑板的中部;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旋转轴的右端的圆柱面上固定连接一组切刀,旋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带轮,旋转轴上的带轮与驱动电机的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壳体的上端面上;所述切刀的右侧设有传送模块;所述传送模块用于将壳体外部的秸秆自动输送到壳体内的切刀处;所述切刀的左侧设有碾压模块;所述碾压模块用于将切碎后的秸秆进行碾压;其中,所述的传送模块包括一号皮带线、二号皮带线、一号钢丝绳、滑轮、一号气缸;所述的一号皮带线水平设置,一号皮带线的带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的侧壁上,一号皮带线的皮带上均匀设置一组弧形凸起,一号皮带线的上方设有二号皮带线;所述二号皮带线包括一号带轮、二号带轮、三号带轮、皮带、一号连接板、二号连接板、四号带轮、三号连接板;所述一号带轮和二号带轮设置在一条水平线上,一号带轮和二号带轮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的侧壁上;所述二号带轮与三号带轮之间通过一号连接板连接,二号带轮与四号带轮之间通过二号连接板连接;所述一号皮带线的皮带包裹在一号带轮、二号带轮、三号带轮的外表面,二号皮带线的皮带上均匀设置一组弧形凸起;所述四号带轮的圆柱面与皮带的外侧表面接触,四号带轮的圆柱面上均匀设置一组圆弧凹槽;所述三号带轮的转轴上转动连接三号连接板的下端;所述三号连接板的上端与一号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一号钢丝绳的另一端与一号气缸的缸杆端部连接,一号钢丝绳的中部与滑轮接触配合;所述滑轮固定连接在壳体的顶板上;工作时,人工将秸秆的一端送入一号皮带线与二号皮带线之间,一号皮带线与二号皮带线之间设置的传感器感应到有秸秆放入,控制器控制气缸伸出,进而二号皮带线右端的三号带轮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同时一号连接板右端向下摆动,进而实现将秸秆的一端压住,通过一号皮带线和二号皮带线的配合转动,将秸秆均速地传送到切刀处进行切碎,驱动电机通过皮带和带轮带动切刀高速转动,进而对传送模块输送过来的秸秆进行切碎,切碎后的秸秆通过碾压模块进行碾碎,碾碎后的秸秆颗粒通过扬起滚轮扬起后,再从出料斗中飘洒在田地里;通过二号皮带线的右端将秸秆压住一方面可以节省投放秸秆的人员,另一方面保证了人员不与设备直接接触,提高了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同时,通过一号皮带线和二号皮带线的配合转动,能够将秸秆均速地传送到切刀处进行切碎,保证了秸秆切碎后的大小统一,且大小可控制,进而增大了设备的适用范围。

    优选的,所述切刀与二号皮带线之间设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中部铰接在支柱的下端,弹性板的右端与支柱的中部之间设有弹簧;工作时,二号皮带线在转动的过程中,二号皮带线上的弧形凸起间断性的挤压弹性板,使得弹性板不断的抖动,使得弹性板在对秸秆进行导向的同时,对秸秆进行拍打,使得秸秆均匀的分布,进而使得的切刀的切削力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切刀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切刀的尖端靠近支柱的一侧端面上镶嵌一块强力磁铁,切刀的右侧设有摆动板;所述摆动板的上端靠近切刀一侧的端面上镶嵌一块强力磁铁,摆动板的下端固定连接阶梯轴的左端;所述阶梯轴的右端转动连接在支柱中部的安装孔内,阶梯轴上的圆弧面上固定连接二号钢丝绳的一端;所述二号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在弹性板的左端;工作时,切刀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进而对秸秆进行切削,当驱动电机的转速提高时,切刀上的强力磁铁吸引摆动板上的强力磁铁的频率加快,进而使得摆动板摆动的角度增加,进而摆动板带动阶梯轴转动一定角度,阶梯轴绕卷二号钢丝绳,进而通过二号钢丝绳将弹性板的左端向上拉起,使得弹性板下方通过的秸秆数量增大,从而实现切刀的转速与进人切刀处的秸秆的数量成比例,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碾压模块包括电缸、二号气缸、一号碾压辊、二号碾压辊、四号连接板,所述电缸的缸体固定连接在壳体的顶板上,电缸的缸杆通过连接支座转动连接在一号碾压辊的转轴上;所述二号气缸设置在电缸的右侧,二号气缸的缸体铰接在壳体的顶板上,二号气缸的缸杆通过连接支座转动连接在二号碾压辊的转轴上;所述一号碾压辊与二号碾压辊之间通过四号连接板连接;工作时,通过电缸能够实现控制一号碾压辊与壳体底板之间的间距,进而控制了碾压后的秸秆颗粒的大小,进而适应不同的农作物秸秆以及秸秆粉碎后的用途,使得设备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左侧设有凸轮;所述凸轮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的转轴的端部,凸轮的下方设有气囊;所述气囊固定连接在壳体的顶板上,气囊的出气孔通过气管连接在二号气缸的缸体上;工作时,驱动电机带动凸轮转动,凸轮在转动的过程中间断性的挤压气囊,气囊中被压缩的气体推动二号气缸不断的伸出和缩回,进而带动下方的二号碾压辊上下运动,进而实现对秸秆进行不断的拍打,为一号碾压辊的碾压做好准备,同时防止秸秆因为无法进入二号碾压辊底部而导致堆积,进而提高了碾压效果,同时提高了碾压效率。

    优选的,所述一号碾压辊与二号碾压辊之间设有摩擦块;所述摩擦块的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四号连接板上,摩擦块的左端与一号碾压辊的表面接触,摩擦块的右端与二号碾压辊的表面接触;工作时,一号碾压辊在碾压时为顺时针转动,进而一号碾压辊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摩擦块的左端向下摆动,进而摩擦块围绕转轴摆动,使得摩擦块的右端贴紧二号碾压辊的表面,进而实现对二号碾压辊表面粘附的秸秆碎屑进行清理,保证了碾压辊表面的洁净,进而提高了碾压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在切刀的右侧设置一号皮带线和二号皮带线,且二号皮带线的右端通过一号气缸的动作实现上下摆动,进而实现二号皮带线的右端将秸秆压住,一方面可以节省投放秸秆的人员,另一方面保证了人员不与设备直接接触,提高了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同时,通过一号皮带线和二号皮带线的配合转动,能够将秸秆均速地传送到切刀处进行切碎,保证了秸秆切碎后的大小统一,且大小可控制,进而增大了设备的适用范围。

    2.本发明通过在切刀的尖端靠近支柱的一侧端面上镶嵌一块强力磁铁,在切刀的右侧设有摆动板,同时在摆动板的上端靠近切刀一侧的端面上镶嵌一块强力磁铁,摆动板的下端固定连接阶梯轴的左端,在阶梯轴上的圆弧面上固定连接二号钢丝绳的一端,实现切刀的转速与进人切刀处的秸秆的数量成比例,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3.本发明通过在驱动电机的左侧设有凸轮,凸轮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的转轴的端部,凸轮的下方设有气囊,气囊中被压缩的气体推动二号气缸不断的伸出和缩回,进而实现对秸秆进行不断的拍打,为一号碾压辊的碾压做好准备,同时防止秸秆因为无法进入二号碾压辊底部而导致堆积,进而提高了碾压效果,同时提高了碾压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中:壳体1、行走轮11、扬起滚轮12、出料斗13、驱动电机2、凸轮21、气囊22、旋转轴3、支撑板4、切刀41、弹性板42、支柱43、摆动板44、阶梯轴45、二号钢丝绳46、碾压模块5、电缸51、二号气缸52、一号碾压辊53、二号碾压辊54、四号连接板55、摩擦块551、传送模块6、一号皮带线61、二号皮带线62、一号带轮621、二号带轮622、三号带轮623、一号连接板624、二号连接板625、四号带轮626、三号连接板627、一号钢丝绳63、滑轮64、一号气缸6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壳体1、行走轮11、扬起滚轮12、出料斗13,所述壳体1下方设有行走轮11,壳体1左端外壁设有出料斗13,壳体1空腔内左端设有扬起滚轮12;还包括驱动电机2、皮带、旋转轴3、支撑板4、切刀41、碾压模块5、传送模块6,所述壳体1中部设有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支撑板4的中部;所述支撑板4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旋转轴3的右端的圆柱面上固定连接一组切刀41,旋转轴3的左端固定连接带轮,旋转轴3上的带轮与驱动电机2的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上端面上;所述切刀41的右侧设有传送模块6;所述传送模块6用于将壳体1外部的秸秆自动输送到壳体1内的切刀41处;所述切刀41的左侧设有碾压模块5;所述碾压模块5用于将切碎后的秸秆进行碾压;其中,所述的传送模块6包括一号皮带线61、二号皮带线62、一号钢丝绳63、滑轮64、一号气缸65;所述的一号皮带线61水平设置,一号皮带线61的带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侧壁上,一号皮带线61的皮带上均匀设置一组弧形凸起,一号皮带线61的上方设有二号皮带线62;所述二号皮带线62包括一号带轮621、二号带轮622、三号带轮623、皮带、一号连接板624、二号连接板625、四号带轮626、三号连接板627;所述一号带轮621和二号带轮622设置在一条水平线上,一号带轮621和二号带轮622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侧壁上;所述二号带轮622与三号带轮623之间通过一号连接板624连接,二号带轮622与四号带轮626之间通过二号连接板625连接;所述一号皮带线61的皮带包裹在一号带轮621、二号带轮622、三号带轮623的外表面,二号皮带线62的皮带上均匀设置一组弧形凸起;所述四号带轮626的圆柱面与皮带的外侧表面接触,四号带轮626的圆柱面上均匀设置一组圆弧凹槽;所述三号带轮623的转轴上转动连接三号连接板627的下端;所述三号连接板627的上端与一号钢丝绳63的一端连接;所述一号钢丝绳63的另一端与一号气缸65的缸杆端部连接,一号钢丝绳63的中部与滑轮64接触配合;所述滑轮64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顶板上;工作时,人工将秸秆的一端送入一号皮带线61与二号皮带线62之间,一号皮带线61与二号皮带线62之间设置的传感器感应到有秸秆放入,控制器控制气缸伸出,进而二号皮带线62右端的三号带轮623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同时一号连接板624右端向下摆动,进而实现将秸秆的一端压住,通过一号皮带线61和二号皮带线62的配合转动,将秸秆均速地传送到切刀41处进行切碎,驱动电机2通过皮带和带轮带动切刀41高速转动,进而对传送模块6输送过来的秸秆进行切碎,切碎后的秸秆通过碾压模块5进行碾碎,碾碎后的秸秆颗粒通过扬起滚轮12扬起后,再从出料斗13中飘洒在田地里;通过二号皮带线62的右端将秸秆压住一方面可以节省投放秸秆的人员,另一方面保证了人员不与设备直接接触,提高了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同时,通过一号皮带线61和二号皮带线62的配合转动,能够将秸秆均速地传送到切刀41处进行切碎,保证了秸秆切碎后的大小统一,且大小可控制,进而增大了设备的适用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切刀41与二号皮带线62之间设有弹性板42;所述弹性板42中部铰接在支柱43的下端,弹性板42的右端与支柱43的中部之间设有弹簧;工作时,二号皮带线62在转动的过程中,二号皮带线62上的弧形凸起间断性的挤压弹性板42,使得弹性板42不断的抖动,使得弹性板42在对秸秆进行导向的同时,对秸秆进行拍打,使得秸秆均匀的分布,进而使得的切刀41的切削力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切刀41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切刀41的尖端靠近支柱43的一侧端面上镶嵌一块强力磁铁,切刀41的右侧设有摆动板44;所述摆动板44的上端靠近切刀41一侧的端面上镶嵌一块强力磁铁,摆动板44的下端固定连接阶梯轴45的左端;所述阶梯轴45的右端转动连接在支柱43中部的安装孔内,阶梯轴45上的圆弧面上固定连接二号钢丝绳46的一端;所述二号钢丝绳46的另一端连接在弹性板42的左端;工作时,切刀41在驱动电机2的带动下转动,进而对秸秆进行切削,当驱动电机2的转速提高时,切刀41上的强力磁铁吸引摆动板44上的强力磁铁的频率加快,进而使得摆动板44摆动的角度增加,进而摆动板44带动阶梯轴45转动一定角度,阶梯轴45绕卷二号钢丝绳46,进而通过二号钢丝绳46将弹性板42的左端向上拉起,使得弹性板42下方通过的秸秆数量增大,从而实现切刀41的转速与进人切刀41处的秸秆的数量成比例,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碾压模块5包括电缸51、二号气缸52、一号碾压辊53、二号碾压辊54、四号连接板55,所述电缸51的缸体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顶板上,电缸51的缸杆通过连接支座转动连接在一号碾压辊53的转轴上;所述二号气缸52设置在电缸51的右侧,二号气缸52的缸体铰接在壳体1的顶板上,二号气缸52的缸杆通过连接支座转动连接在二号碾压辊54的转轴上;所述一号碾压辊53与二号碾压辊54之间通过四号连接板55连接;工作时,通过电缸51能够实现控制一号碾压辊53与壳体1底板之间的间距,进而控制了碾压后的秸秆颗粒的大小,进而适应不同的农作物秸秆以及秸秆粉碎后的用途,使得设备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驱动电机2的左侧设有凸轮21;所述凸轮21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2的转轴的端部,凸轮21的下方设有气囊22;所述气囊22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顶板上,气囊22的出气孔通过气管连接在二号气缸52的缸体上;工作时,驱动电机2带动凸轮21转动,凸轮21在转动的过程中间断性的挤压气囊22,气囊22中被压缩的气体推动二号气缸52不断的伸出和缩回,进而带动下方的二号碾压辊54上下运动,进而实现对秸秆进行不断的拍打,为一号碾压辊53的碾压做好准备,同时防止秸秆因为无法进入二号碾压辊54底部而导致堆积,进而提高了碾压效果,同时提高了碾压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一号碾压辊53与二号碾压辊54之间设有摩擦块551;所述摩擦块551的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四号连接板55上,摩擦块551的左端与一号碾压辊53的表面接触,摩擦块551的右端与二号碾压辊54的表面接触;工作时,一号碾压辊53在碾压时为顺时针转动,进而一号碾压辊53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摩擦块551的左端向下摆动,进而摩擦块551围绕转轴摆动,使得摩擦块551的右端贴紧二号碾压辊54的表面,进而实现对二号碾压辊54表面粘附的秸秆碎屑进行清理,保证了碾压辊表面的洁净,进而提高了碾压效果。

    工作时,人工将秸秆的一端送入一号皮带线61与二号皮带线62之间,一号皮带线61与二号皮带线62之间设置的传感器感应到有秸秆放入,控制器控制气缸伸出,进而二号皮带线62右端的三号带轮623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同时一号连接板624右端向下摆动,进而实现将秸秆的一端压住,通过一号皮带线61和二号皮带线62的配合转动,将秸秆均速地传送到切刀41处进行切碎,驱动电机2通过皮带和带轮带动切刀41高速转动,进而对传送模块6输送过来的秸秆进行切碎,切碎后的秸秆通过碾压模块5进行碾碎,碾碎后的秸秆颗粒通过扬起滚轮12扬起后,再从出料斗13中飘洒在田地里;二号皮带线62在转动的过程中,二号皮带线62上的弧形凸起间断性的挤压弹性板42,使得弹性板42不断的抖动,使得弹性板42在对秸秆进行导向的同时,对秸秆进行拍打,使得秸秆均匀的分布,进而使得的切刀41的切削力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切刀41的使用寿命;切刀41在驱动电机2的带动下转动,进而对秸秆进行切削,当驱动电机2的转速提高时,切刀41上的强力磁铁吸引摆动板44上的强力磁铁的频率加快,进而使得摆动板44摆动的角度增加,进而摆动板44带动阶梯轴45转动一定角度,阶梯轴45绕卷二号钢丝绳46,进而通过二号钢丝绳46将弹性板42的左端向上拉起,使得弹性板42下方通过的秸秆数量增大,从而实现切刀41的转速与进人切刀41处的秸秆的数量成比例,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驱动电机2带动凸轮21转动,凸轮21在转动的过程中间断性的挤压气囊22,气囊22中被压缩的气体推动二号气缸52不断的伸出和缩回,进而带动下方的二号碾压辊54上下运动,进而实现对秸秆进行不断的拍打,为一号碾压辊53的碾压做好准备,同时防止秸秆因为无法进入二号碾压辊54底部而导致堆积,进而提高了碾压效果,同时提高了碾压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关 键  词:
    一种 农作物 秸秆 粉碎 还田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51837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