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动力机 本发明为一种动力机。是依靠自身力的裂变的连锁反应而产生动力运动。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动力运动中产生。没有动力运动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人类为探寻动力,寻求能源,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1769年英国人赡姆斯·瓦特,根据炉火中壶水蒸汽冲顶壶盖这一自然现象,发明了蒸汽机。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机动力时代。地上有了火车。到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根据液体转化为汽体,体积迅速扩大这一自然现象,发明了内燃机。从此人类进入内燃机动力时代。地上有了汽车、坦克等机动车辆,天上有了飞机。由于人类使用石油,煤为能源,每年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勘探开采。而石油,煤在地下储藏量也逐渐枯竭。
由于人类使用石油,煤为能源。导致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引起“地球暖化”。根据科学家预测:到二十一世纪末,由于地球二氧化碳大量增加,使地球温度平均提高3.5度。导致地球两端冰川融化,海水增长,提高。产生海啸对地球陆地造成毁灭性摧毁。地球温度提高,又导致海水大量蒸发和流动。暴雨和干旱对地球陆地产生毁灭性危害。
近代,人类又把开发水力资源和太阳能推向一个新阶段。但均受自然条件和环境的影响限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奥大利人恩里科·费米,在微观世界运用慢速中子撞击元素铀235,产生核裂变的连锁反应,开端了人类的核能。但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核能的开发均受到一定限制。
千百年来,人类幻想着能有一种机器,不须要任何外力的作用而不停地运动,为人们做功。这就是“永动机”。世界上很多国家很多人,从事过对永动机的探索和研究。有的人甚至付击毕生的精力和财力。但由于他们没能探寻和采用正确的科技方案,无法解脱出能量守恒,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自十七世纪世界伟大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和创立能量守恒学说,对永动机不存在作出了论断。世界各国的物理学,报纸等书藉刊物进行了广泛,大量地宣传。1975年我国的人民日报刊登过永动机不存在的一篇文章。
世界伟大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和创立的能量守恒学说是客观存在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中,是无法改变的。但力的方向是能够改变的,例如在机械运动中,齿轮的圆周力转变成轴向力和径向力。所以我们运用改变力点的力的方向,把多杠杆相互做功的铰链连锁的每个杠杆阻力点一端阻力方向转变成与杠杆另一端动力点动力方向相同。使杠杆三点的力(动力点动力,阻力点阻力,支点压力)的力的方向相同。运用方向相同一致铰键连锁的多杠杆支点压力,构成力的裂变的连锁反应,由连杆机构转变成动力运动。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变动力的性质——从能源动力改变为无能源动力;解决对能源的需求;消除使用石油,煤等为能源而产生对人类和地球造成的危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无能动力机,是根据多杠杆产生相互做功的铰链连锁这一物理现象,运用改变力点的力的方向,把每个杠杆一端阻力点阻力方向,转变成与杠杆另一端动力点动力方向相同,运用方向相同一致铰链连锁的多杠杆支点压力,构成力的裂变的连锁反应。
它是有机体,力的连销反应装置包括弹簧,阻力方向转变机构,连锁反应杆,多杠杆相互做功的铰链连锁反应;连杆机构等组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链条作两物体的铰链连锁。例如使用链条作某物体的铰链,当在链条A点对链条B点物体使用100N力时,链条的每个环节的铰链点就会同时出现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即:B向100N力和A向100N力。如果链条有6个环节的铰链点,就会同时出现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6个B向100N力和6个A向100N力(如图1所示)。
假设当在链条A点对某物体使用100N力时,链条6个环节铰链点同时出现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即:B向100N力和A向100N力转变成方向相同。即6个B向100N力的方向转变成与A向100N力方向相同。就是说当在链条的A点对链条B点物体用100N力时,链条的6个环节的铰链点同时出现方向相同,大小相等的6个B向100N力和6个A向100N力(如图2所示)。因为B向力和A向力方向相同,所以B向100N×6+A向100N×6=1200N力。也就是说当我们在链条的A点使用100N作用力,同时出现1200N方向相同的力,构成力的裂变的连锁反应。
以图1,图2为引证课题:当在一端A点用100N力对另一端物体作用时,如何把图1的每个铰链点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两个力转变成如图2方向相同?如何构成如图2的力的裂变的连锁反应?
根据静力学的理论:作用于刚体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本发明采用改变力点的力的方向技术方案是:把“C”型多杠杆(简称多杠杆)的每个杠杆中间支点孔,套在连锁反应杆小轴上,在每个杠杆阻力点一端伸出一个小轴上,分别各装置一个阻力方向转变机构。将铰链连锁多杠杆的每根柔体带(简称带)的一端固定在每个阻力方向转变机构的带轮孔内;分别各绕机构的带轮和半平缘轮。每根带的另一端与相邻杠杆一端动力点以及装置在机体的弹簧铰链。再用一根带把传动杆和第一杠杆动力点铰链。形成弹簧、多杠杆,传动杆铰链连锁为一体。当连杆机构的凸轮对传动杆循环作用时,使铰链连锁为一体的多杠杆另一端弹簧受力做功;产生多杠杆受力相互做功的铰链连锁反应。由于每根带受力拉紧作用,使每个阻力方向转变机构,将各杠杆阻力点一端阻力方向转变成与杠杆另一端动力点动力方向相同。使每个杠杆三点的力(动力点动力,阻力点阻力,支点压力)的力的方向相同。运用在连锁反应杆方向相同铰链连锁的多杠杆支点压力,构成力的裂变的连锁反应。使装置在机体反应室的轴向孔道的连锁反应杆产生往复直线运动作功,由连杆机构将功转变为动力旋转运动。经曲轴的飞轮将动力输出。
其特别之处在于:多杠杆产生相互做功的铰链连锁反应,把每个杠杆阻力点一端阻力方向转变成与杠杆另一端动力点动力方向相同。在一个力点(阻力点),出现和产生一分为二的两上方向相同的力,即:每个杠杆阻力点本身反向阻力转变的力和拉动相邻杠杆动力点及弹簧的力,均出自于一个力点(阻力点)。也就是说,每个杠杆阻力点本身反向阻力转变的力和拉动相邻杠杆动力点及弹簧的力,合二为一在一个支点(阻力点)。
在运动中,每个杠杆三点的力方向相同一致。运用方向相同铰链连锁的多杠杆支点压力,在连锁反应杆上构成力的裂变的连锁反应运动。
它与现今人类使用的蒸汽机,内燃机等动力机技术相比,本发明是依靠自身力的裂变的连锁反应而产生动力运动。并且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极广,无噪音,无污染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发明的引证课题;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5A-A俯视);
图4是本发明的杠杆阻力点阻力方向转变机构示意图(如何把杠杆阻力点反向阻力转变为正向动力,使杠杆三点的力方向相同?)
图5是本发明的多杠杆相互做功的铰链连锁反应,构成力的裂变的连锁反应示意图。(如何构成力的裂变的连锁反应?)
实施例
参见图3,连锁反应杆(2)在机体(1)的反应室(3)轴向孔道内作往复直线运动,将多杠杆产生相互做功的铰链连锁反应,构成力的裂变的连锁反应转变为功。由销轴(7)铰链联接的连杆(6)和曲轴(4)在曲轴箱(11)内将功转变为动力旋转运动;经曲轴的飞轮(5)将动力输出。
参见图4,将带(23)的一端插入带轮(22)的孔(27)内,用紧定螺钉(26)紧固。带(23)由带轮(22)的C点绕轮槽(29)过D点至E点,绕半平缘轮(32)至H点。带的另一端牵拉固定在弹簧(25)上。当在杠杆(24)的动力点A点向A向用FA3向力时,使杠杆(24)阻力点B点向B向产生一个反向阻力(称理论反向阻力)。在a0角位上,由于杠杆小轴(37)上键(38)的扭矩作用以及“r”型杠杆(40)对半平缘轮(32)的支撑作用,使带(23)产生一个拉紧力FH向力;弹簧产生一个FA4向力。
带(23)由带轮(22)的C点绕轮槽(39)过D点至E点时,由于带(23)的拉紧力FH向力的作用,使带(23)在轮槽(39)内产生一个正压力的摩擦力Ft1向园周力。通过杠杆的小轴(37)上键(38)作扭矩,转变为FB4向力。
带(23)由半平缘轮(32)E点至H点时,由于带(23)的拉紧力FH向力的作用,使带(23)在半平缘轮(32)产生一个与FA3和FB4向力方向相反的压力Q。因半平缘轮(32)下端的平端圆柱体(33)紧固支撑在“r”型杠杆(40)的圆柱孔(36)内,使压力Q通过“r”型杠杆(40)的力臂杆(29)和力臂杆(34),分别插在带轮孔(28)及(35)内,两力臂杆(29)及(34)构成的力偶,对带轮(22)产生一个Ft2向力的转动效应,经键(38)作扭矩转变为FB4向力。
因FB4向力与FA3向力方向相同,导致杠杆中间支点位置孔(30)套在连锁反应杆(2)的小轴(31)定位,使支点O4产生一个FO4向压力。因为FO4向压力是杠杆(24)阻力点B点的FB4向力和动力点A点的FA3向力之和,所以FO4=FB4+FA3。
参见图5,将带(14)、(17)、(20)、(23)的一端用紧定螺钉(26)分别各紧固在带轮(13)、(16)、(19)、(22),并各绕带轮和半平缘轮(32)。带的另一端分别各铰链固定在旁侧相邻杠杆(18)、(21)、(24)动力点A点和弹簧(25)上。带(12)一端与杠杆(15)动力点A点铰链;另一端与装置在转轴(10)上的传动杆(9)铰链。形成弹簧(25),杠杆(15)、(18)、(21)、(24),传动杆(9)铰链连锁为一体。当曲轴(4)作动力旋转运动,装置在曲轴(4)上的凸轮(8)受力旋转,对传动杆(9)循环作用时,使铰链连锁为一体的每根柔体带,每个杠杆以及弹簧(25)产生循环受力。每个杠杆动力点A点向A向产生一个A向力,各分别为FA0,FA1,FA2,FA3弹簧产生一个FA4向力。每个杠杆阻力点B点向B向产生一个反向阻力(称理论反向阻力)。使带受力拉紧产生一个拉紧力FH向力。由于各杠杆阻力点小轴(37)装置有阻力点阻力方向转变机构(带轮,半平缘轮,“r”型杠杆,键)起着职能的转变作用,把每个杠杆阻力点B点的反向阻力,转变成与动力点A点动力方向相同,各分别为FB1,FB2,FB3,FB4向力。因为每个杠杆一端阻力点的FB14向力与杠杆另一端动力点的FAO3向力方向相同。使每个杠杆支点O1、O2、O3、O4的压力:FO1、FO2、FO3、FO4向力在连锁反应杆(2)上方向相同一致。导致在连锁反应杆(2)上构成力的裂变的连锁反应。其力的计算式为FO14=FO1+FO2+FO3+FO4=FB1+FB2+FB3+FB4+FA1+FA2+FA3。构成连锁反应杆(2)在机体(1)的反应室(3)轴向孔道内产生往复直线运动作功,经连杆机构将功转变为动力旋转运动,由曲轴的飞轮将动力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