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电炊具.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6515414
  • 上传时间:2019-08-31
  • 格式:PDF
  • 页数:16
  • 大小:1.11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294200.0

    申请日:

    20180330

    公开号:

    CN108720580A

    公开日:

    201811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27/08,A47J27/00

    主分类号:

    A47J27/08,A47J27/00

    申请人:

    福库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金远永,孙守浩,金承润

    地址:

    韩国庆尚南道梁山市

    优先权:

    KR20170048686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金玲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供容纳食物的内锅安装;盖子,与所述主体的上部连接并开闭,且形成有贯通部;压力转换工具,与所述贯通部连通且保持用于排放所述内锅内蒸气的选择性开闭状态;及压力对应操作工具,与所述贯通部连通,且在封闭所述压力转换工具的压力烹饪模式下根据所述内锅内的压力大小选择性地开闭,从而,所述电炊具可在内锅内部的压力状态下和在非压力状态下分别进行烹饪,以能够改善烹饪质量和使用便利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供容纳食物的内锅安装;盖子,与所述主体的上部连接并开闭,且形成有贯通部;压力转换工具,与所述贯通部连通且保持用于排放所述内锅内蒸气的选择性开闭状态;及压力对应操作工具,与所述贯通部连通,且在封闭所述压力转换工具的压力烹饪模式下根据所述内锅内的压力大小选择性地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转换工具包括:中空圆筒,布置成贯通所述盖子的下面部,且下端部与所述内锅内部连通;及升降塞子部,布置在所述圆筒的上部,并以使所述圆筒的上端部开闭的方式进行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炊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汽盖部,安装在所述盖子或从所述盖子拆除,以便引导所述压力对应操作工具和所述压力转换工具的蒸气排放,并且所述蒸汽盖部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压力转换工具连通的引导空间,在所述蒸汽盖部的上面部形成有与所述引导空间连通的排出孔,并且,在所述蒸汽盖部的上面部设置有塞子结合部,所述塞子结合部从所述中空圆筒的上端部隔开布置且在内部以升降的方式旋转紧固有所述升降塞子部,以便选择性地连通所述圆筒和所述引导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炊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子的上面部一侧形成有安装槽部,所述安装槽部凹陷以供所述蒸汽盖部插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炊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汽盖部的一端部突出设置有由所述安装槽部的一侧边缘约束的结合肋骨,且在所述蒸汽盖部的两侧端部设置有结合弹性片,所述结合弹性片的外面下端部突出设置有结合钩突起,以便卡钩联接在所述安装槽部的两侧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盖部包括:下主体部,在底部形成有与各个所述贯通部相对应的蒸汽流动孔,且沿所述底部的边缘突出设置有隔壁部;上主体部,沿着与所述隔壁部相对应的所述上主体部的下面部形成有供密闭部件安装的密封圈凹槽,以便安装在所述隔壁部的上端部,且所述上主体部的上面部一侧形成有贯通孔;及上盖部,以所述贯通孔相对应的方式形成有所述排出孔,以便覆盖所述上主体部,且与所述下主体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炊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主体部的上面部和所述上主体部的下面部突出设置有多个流速控制肋骨,以便降低容纳于所述引导空间的蒸气的流速。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炊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塞子部的外周突出设置有螺旋形结合突起,在所述塞子结合部的内周形成有与所述结合突起相对应的螺旋形结合槽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炊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塞子部的外周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环形密封槽部,以供密闭部件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炊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筒的下端部安装或拆除形成有多个蒸气贯通孔的圆筒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炊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子的下面部以与突出设置在所述内锅的上端的多个约束突起相对应的方式沿着内周突出设置有卡定突起,以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锁环连接,所述锁环根据旋转角度选择性地约束所述约束突起,且在所述盖子的上面部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锁环联动旋转的手柄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炊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子的上面部安装或拆除蒸汽盖部,所述蒸汽盖部引导所述压力对应操作工具和所述压力转换工具的蒸气排放,且在所述蒸汽盖部的另一端部突出设置有分离防止肋骨,以便在所述锁环的锁定旋转时,卡定在所述手柄部的下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转换工具包括:中空圆筒,布置成贯通所述盖子;及升降塞子部,以使所述圆筒的上端部开闭的方式升降,在所述升降塞子部的上端部连接有操作盖,使得所述操作盖向所述蒸汽盖部的上侧露出并进行旋转操作,且在所述操作盖的外周形成有把手匹配部,所述把手匹配部以与所述手柄部端部的旋转轨迹相对应的方式向径向内侧凹陷,以便在所述锁环的锁定旋转时限定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对应操作工具包括:电磁阀,上端被所述蒸气盖部覆盖,以便向所述引导空间排放蒸气,且根据电信号打开和关闭;及压力锤阀,设置成贯通所述蒸汽盖部的上面部,并具有根据所述内锅内部的蒸气压力进行升降的重量锤。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炊具,更具体而言,涉及可在内锅内部的压力状态下和在非压力状态下分别进行烹饪,从而能够改善烹饪质量和使用便利性的电炊具。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炊具是指在营业所或家庭为了烹饪食物而使用的电饭煲、电压力锅等,且由具有发热部的主体和覆盖所述主体上部的盖子构成。

    并且,所述主体内装有容纳食物的内锅,且所述盖子通过铰链连接到所述主体的一侧而开闭,在所述盖子的下部具有内锅盖,以便密封所述内锅的上端开口。此时,在所述内锅盖的一侧形成有与内锅内部连通的流动孔,所述内锅内部蒸气可以经由所述流动孔流动到设置在所述盖子的压力调节工具。

    具体而言,所述压力调节工具可以包括:电磁阀,电驱动以打开和封闭连接内锅内部和炊具外部的蒸汽排放通道;及压力锤阀,用于将内锅内的压力保持在预定水平。即,当开始烹饪时,可以通过电磁阀关闭蒸汽排出通道来增加内锅的内部压力,且通过压力锤阀将内锅内的压力保持在预定水平。

    然而,现有电炊具通过压力锤的重量压力和蒸汽压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内锅的内部的压力保持在一个设定的压力,从而无法适用或选择适合用户的口味或食物种类的烹饪方法,存在降低烹饪质量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不需要压力的烹饪材料的情况下,存在由于高压而使口感变软的问题。并且,如果用户不喜欢米饭球具有黏性大且耐嚼的口感的压力米饭而喜欢柔软口感的非压力米饭,就需要购买额外的非压力电饭锅来使用,或使用一般锅来进行额外的烹饪。

    因此,在烹饪过程中,与电压力锅的情况相比,通过以预定时间和周期打开电磁阀且减小火力或延长泡胀时间等来提供柔软的口感,但还是没有达到用非压力电饭锅烹制的米饭的味道。

    并且,在烹饪中内锅内部存在压力时,在内锅的高压状态下,由于阻断盖子开放的压力安全装置而无法开放和关闭盖子以确认烹饪状态或再次投入材料,因此,给用户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炊具,其可在内锅内在压力状态下和非压力状态下分别进行烹饪,从而改善烹饪质量和使用便利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供容纳食物的内锅安装;盖子,与所述主体的上部连接并开闭,且形成有贯通部;压力转换工具,与所述贯通部连通且保持用于排放所述内锅内蒸气的选择性开闭状态;及压力对应操作工具,与所述贯通部连通,且在封闭所述压力转换工具的压力烹饪模式下根据所述内锅内的压力大小选择性地开闭。

    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发明,附图表示出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解释发明实质。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炊具的盖子部的平面图。

    图2a及图2b为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炊具中压力转换工具的开闭状态的截面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炊具的蒸汽盖部的透视图。

    图4a、图4b及图4c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炊具的蒸汽盖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5a、图5b及图5c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炊具的压力转换工具的分解透视图。

    图6为示出沿图1的A-B线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显示了其实例。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只要可能,相同的参考数字将在全部附图中使用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炊具的盖子部的平面图,图2a及图2b为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炊具中压力转换工具的开闭状态的截面图。并且,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炊具的蒸汽盖部的透视图,图4a、图4b及图4c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炊具的蒸汽盖部的分解透视图。并且,图5a、图5b及图5c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炊具的压力转换工具的分解透视图,图6为示出沿图1的A-B线截取的截面图。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电炊具100包括主体(图中未示出)、盖子10、压力对应操作工具40、50以及压力转换工具30。

    其中,在所述主体(图中未示出)的内部形成有包括如热板加热器或感应加热装置等加热工具的安装空间,在所述安装空间的内侧安装有容纳食物的内锅(图中未示出)。此时,在所述内锅(图中未示出)的上端边缘以相互隔开的方式布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多个约束突起。

    另一方面,参照图1至图2a,所述盖子10包括内盖子部10b和外盖子部10a,所述内盖子部10b连接到所述主体(图中未示出)的上部并开闭,且设置有各种电气部件和布线,所述外盖子部10a覆盖所述内盖子部10b。此时,在所述内盖子部10b的下面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有锁环13,在所述锁环13的内周以与所述约束突起相对应的方式向径向内侧突出设置有多个卡定突起13a。

    并且,在所述外盖子部10a的上面部另一侧设置有手柄部11,所述手柄部11通过旋转开闭工具19与所述锁环13连接并联动旋转。此时,所述旋转开闭工具19的一侧或另一侧与压力安全装置连接,从而在内锅内部存在残留压力时,可以限定手柄部11或锁环13的旋转,以防止盖子10开放。

    其中,优选地,所述手柄部11以从旋转中心向一侧偏向的方式延伸形成,使得用户能够从远处轻松掌握旋转状态。并且,优选地,偏向延伸的部分的端部11a以与在手柄部11的旋转操作时的旋转轨迹相对应的弧形圆化。

    并且,在所述手柄部11的端部11a布置成朝向所述盖子10的侧面部的解锁旋转角度下,所述卡定突起13a布置在约束突起(图中未示出)之间的空间。由此,所述锁环13和所述内锅(图中未示出)解锁,使得所述盖子10能够开放和关闭。并且,在所述手柄部11的端部11a布置成朝向所述盖子10的一侧端的锁定旋转角度下,所述卡定突起13a被约束突起(图中未示出)的下端卡定,使得所述锁环13和所述内锅(图中未示出)相互锁定。

    另一方面,在所述内盖子部10b的下面部连接有铅板14,且在所述铅板14的下面部可以安装有用于密封所述内锅(图中未示出)的上端开口的内锅盖(图中未示出)。此时,在所述内锅盖(图中未示出)的一侧贯通形成有多个蒸汽流动孔,以便排放内锅内部的蒸汽。并且,在所述铅板14的与所述蒸汽流动孔相对的一侧贯通形成有多个连通孔14a、14b、14c。

    并且,在所述铅板14的上面部设置有控制板15,所述控制板15以一体的形式覆盖各个所述连通孔14a、14b、14c,且贯通形成有与各个所述连通孔14a、14b、14c相对应的安装孔15a、15b、15c。此时,在所述控制板15可以沿着各个所述安装孔15a、15b、15c的边缘延伸形成有安装部15d、15e、15f。并且,所述压力对应操作工具40、50和所述压力转换工具30可以通过所述安装部15d、15e、15f组合到一个部件并被固定支撑。当然,所述控制板15和所述铅板14可以一体形成。

    并且,优选地,在所述外盖子部10a的上面部一侧形成有安装槽部12,所述安装槽部12凹陷以供所述蒸汽盖部20的下端部插入。并且,优选地,在所述安装槽部12的底面以与所述控制板15的安装部15d、15e、15f相对布置的方式形成有贯通部16a、16b、16c。其中,所述贯通部16a、16b、16c可以形成一体连通的结构,但优选设置多个个别的所述贯通部16a、16b、16c。下面将以所述贯通部16a、16b、16c分别独立地布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另一方面,所述压力转换工具30与在所述贯通部16a、16b、16c中与盖子10的另一侧邻接的一个贯通部16a连通,并保持用于排放所述内锅内部的蒸汽的选择性开闭状态。即,所述压力转换工具30被设置成在烹饪过程中持续保持选自开放和封闭中的一个状态。

    并且,所述压力对应操作工具40、50与除了与所述压力转换工具30连通的一个贯通部16a之外的其他贯通部16b、16c连通。此时,所述压力对应操作工具40、50在封闭所述压力转换工具30的压力烹饪模式下根据所述内锅内部的压力大小选择性地开放和关闭。

    其中,所述压力对应操作工具40、50包括:电磁阀50,根据电信号打开和关闭;及压力锤阀40,具有根据所述内锅内部的蒸气压力进行升降的重量锤41。此时,所述压力对应操作工具40、50可以分别布置于在所述贯通部16a、16b、16c中与盖子10的一侧邻接的两个贯通部16b、16c。具体而言,若开放所述压力转换工具30,则可以以在烹饪时持续排放内锅内部蒸汽的非压力烹饪模式进行烹饪。而且,若封闭所述压力转换工具30,则可以以通过所述压力对应操作工具40、50将内锅内部压力保持在预定水平的压力烹饪模式进行烹饪。

    另一方面,参照图1至图3,所述蒸汽盖部20以覆盖设置有所述压力对应操作工具40、50和所述压力转换工具30的所述贯通部16a、16b、16c的大小安装在所述安装槽部12或从所述安装槽部12拆除。此时,优选地,所述蒸汽盖部20沿着所述盖子10的一侧上面部与所述手柄部11邻接布置,且所述蒸汽盖部20的另一侧端部呈圆形,以便在所述手柄部11的旋转操作时不与端部11a的旋转轨迹11b重叠。详细地,所述蒸汽盖部20包括上主体部220和下主体部230,并且,还可包括形成所述上主体部220的上部外观的上盖部210。

    其中,参照图2a至图4a,在所述下主体部230的底部贯通形成有与所述贯通部16a、16b、16c相对应的蒸汽流动孔231a、231b、231c,且沿着所述底部的边缘突出设置有隔壁部232。

    而且,优选地,在所述下主体部230的一端部在上下方向以相互隔开的方式突出设置有组装肋骨233和结合肋骨237。并且,优选地,在所述下主体部230的两侧部设置有组装弹性片236,所述组装弹性片236的外面上端突出设置有组装钩突起236a。详细地,所述下主体部230被插入到所述安装槽部12,使得所述结合肋骨237被插入到突出设置在所述安装槽部12的一侧边缘的约束台阶12a的下部并被约束。此时,所述贯通部16a、16b、16c和各个所述蒸汽流动孔231a、231b、231c可以相互排列布置。

    并且,设置在所述安装槽部12的另一侧的第一贯通部16a和第二贯通部16b设有管状密封部件17a、17b。此时,所述管状密封部件17a、17b的上端部被插入到所述下主体部230的第一蒸汽流动孔231a和第二蒸汽流动孔231b的内周。由此,可以密封所述贯通部16a、16b和所述蒸汽流动孔231a、231b之间。并且,设置在所述下主体部230的底部一侧的第三蒸汽流动孔231c的边缘突出设置有補助隔壁部238。

    另一方面,参照图1至图4b,在所述上主体部220中与所述隔壁部232相对应的下面外围部形成有密封圈凹槽222,以供密闭部件222a安装。其中,所述上主体部220以使所述隔壁部232的上端部插入到密封圈凹槽222的方式安装在下主体部230的上部,使得通过所述密闭部件222a密封密封圈凹槽222和隔壁部232之间。此时,所述上主体部220的下面部和所述下主体部230的底部之间通过所述隔壁部232相互隔开布置。并且,所述補助隔壁部238紧贴于贯通形成在所述上主体部220的一侧的压力锤贯通孔227的下端边缘,使得在所述補助隔壁部238的外面和所述隔壁部232的内面之间形成引导空间k。

    并且,在所述上主体部220的上面部的所述压力锤贯通孔227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引导空间k连通的多个贯通孔221。

    另一方面,参照图3至图4c,所述上盖部210被设置成覆盖所述上主体部220的上面部。并且,在上面部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压力锤贯通孔227相对应的压力锤露出孔218和与所述贯通孔221相对应的排出孔211。

    并且,在所述上盖部210的一端部形成有肋骨插入孔214,所述肋骨插入孔214供突出设置在所述下主体部230的一端的组装肋骨233插入,且在所述上盖部210的两侧内面形成有钩卡定凹槽216,所述钩卡定凹槽216与组装钩突起236a卡定。此时,所述上主体部220安装在所述下主体部230的上部。

    其中,在以使所述组装肋骨233插入到所述肋骨插入孔214的方式,所述上盖部210覆盖所述上主体部220的上部的状态下,组装钩突起236a被弹性插入到钩卡定凹槽216。从而,下主体部230、上主体部220、上盖部210可以一体连接。

    并且,优选地,在所述上主体部220的两侧端部设置有结合弹性片225,所述结合弹性片225的外面下端部突出设置有结合钩突起225a。详细地,在将所述下主体部230、上主体部220、上盖部210一体组装之后,将下主体部230的结合肋骨237插入到所述安装槽部12的约束台阶12a下部,然后向安装槽部12处对上盖部210进行加压。

    此时,参照图6,所述结合钩突起225a卡定在突出设置于所述安装槽部12的两侧边缘的结合台阶12b,使得蒸汽盖部20能够安装在所述安装槽部12。

    其中,若所述结合钩突起225a通过钩结合在所述结合台阶12b的下端,则设置在所述结合钩突起225a上部的加压突起225b安装在所述结合台阶12b的上端并露出到外部。并且,若向内侧对加压突起225b进行加压来使钩突起225a从结合台阶12b的下端脱离,则可以分离所述蒸汽盖部20。

    并且,优选地,在所述上主体部220的另一端部突出设置有分离防止肋骨224。此时,在所述手柄部11的端部11a布置成朝向所述盖子10的一侧端的锁定旋转角度下,所述分离防止肋骨224具有与所述手柄部11的下端11c重叠的长度。

    从而,在锁定所述盖子10的手柄部11的锁定旋转角度下,分离防止肋骨224卡定在手柄部11的下端11c,以便能够防止蒸汽盖部20的分离。并且,若手柄部11以解锁旋转角度旋转并从分离防止肋骨224的上侧脱离,则可以分离所述蒸汽盖部20。

    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贯通部16b可以设置有电磁阀50,所述电磁阀50可以沿着管状密封部件17b的内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蒸汽流动孔231b。此时,所述电磁阀50的上部由所述上主体部220覆盖,从所述电磁阀50排放的蒸汽可以向所述引导空间k流动。

    其中,所述下主体部230的底部上面和所述上主体部220的下面部突出设置有多个流速控制肋骨235、226。并且,向所述引导空间k流动的蒸汽与流速控制肋骨235、226碰撞而流速下降的状态下,可以经过所述贯通孔221和排出孔211排出到蒸汽盖部20的外部。

    并且,优选地,在所述第三贯通部16c可以设置有压力锤阀40,所述压力锤阀40以沿着所述第三蒸汽流动孔231c和所述压力锤贯通孔227的内部贯通所述蒸汽盖部20的方式设置。

    此时,向所述压力锤阀40流动的蒸汽沿着重量锤41下部排放来与所述補助隔壁部238的内面碰撞,在流速下降的状态下,沿着所述压力锤贯通孔227和所述压力锤阀40之间的空间排放到外部。

    另一方面,参照图2a至图5a,所述压力转换工具30以贯通所述盖子10的下面部的方式布置,使得所述压力转换工具30的下端部与所述内锅内部连通。并且,所述压力转换工具30包括中空圆筒330,所述中空圆筒330的上端部与所述引导空间k连通。而且,所述压力转换工具30包括升降塞子部320,所述升降塞子部320以布置在所述圆筒330的上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蒸汽盖部20或从所述蒸汽盖部20拆除,且以开闭所述圆筒330的上端部的方式进行升降。

    详细地,所述中空圆筒330被设置成使得所述中空圆筒330的下端部331在固定于控制板15的安装部15d的状态下贯通铅板14的连通孔14a。其中,参照图2a至图5c,优选地,向所述铅板14的下部露出的所述中空圆筒330的下端部331与形成有多个蒸气贯通孔341的圆筒盖340连接。

    而且,在所述圆筒盖340的内周上端形成供封闭部件342a安装的密封台阶342。此时,在所述圆筒盖340的内周和所述圆筒330的下端部331外周形成相互对应的螺纹。其中,若所述圆筒盖340旋转紧固在所述圆筒330的下端部331,则在所述圆筒330下部外周的支撑台阶333和所述圆筒盖340的密封台阶342之间,所述封闭部件342a压缩在所述连通孔14a的边缘。由此,可以密封所述连通孔14a和所述圆筒330之间。

    其中,所述圆筒盖340可以与所述内锅盖(图中未示出)的蒸汽流动孔相对布置,内锅内部的蒸汽可以经过所述蒸汽流动孔和蒸气贯通孔341流动到圆筒330的中空。此时,优选地,所述圆筒330的中空具有足够使在烹饪时发生的所有蒸汽排放并在内锅内部没有发生压力的大小的断面积。

    并且,所述圆筒330的上端部经过所述第一贯通部16a布置在引导空间k的内部,且沿着管状密封部件17a的内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蒸汽流动孔231a。此时,优选地,在所述圆筒330的上端部外周形成环形密封槽部332,所述环形密封槽部332凹陷以供突出设置在所述管状密封部件17a的内周的密封突起17c插入。

    而且,参照图2a至图5b,在所述上主体部220的与所述第一蒸汽流动孔231a相对的部分设置有塞子结合部223。其中,所述塞子结合部223以与所述升降塞子部320的断面积相对应的大小贯通形成在从与所述第一蒸汽流动孔231a连接的圆筒330的上端部隔开布置的所述上主体部220的上面部另一侧。此时,在所述塞子结合部223组装有所述升降塞子部320,若所述蒸汽盖部20组装在所述盖子10,则所述升降塞子部320可以与所述圆筒330的上端部相对布置。

    并且,在所述升降塞子部320的外周突出设置有螺旋形结合突起321,在塞子结合部223的内周形成有与所述结合突起321相对应的螺旋形结合槽部223a。由此,所述升降塞子部320可以以旋转紧固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塞子结合部223或从所述塞子结合部223拆除,且在所述塞子结合部223的内部沿上下方向进行升降。

    并且,所述升降塞子部320具有与所述圆筒330的中空内径相对应的外径,在所述升降塞子部320的外周下端形成有环形密封槽部322,所述环形密封槽部322向径向内侧凹陷以供密闭部件323安装。此时,如图2a所示,在所述升降塞子部320下降时,所述升降塞子部320的下端部被插入到所述圆筒330的中空内部。其中,若所述升降塞子部320下降,则可以通过密闭部件323密封所述圆筒330和所述升降塞子部320之间。

    并且,在图2b中,若所述升降塞子部320上升,则所述圆筒330的上端部开放,通过所述圆筒330的上端部和所述塞子结合部223之间的空间可以使所述圆筒330的中空和所述引导空间k相互连通。此时,从内锅内部沿着圆筒330的中空流动的蒸汽可以经过所述引导空间k和所述排出孔211排放到外部。

    其中,若所述圆筒330的上端部封闭,则内锅内部的蒸汽压力被转换成根据电磁阀50和压力锤阀40的开放和关闭而控制的压力烹饪模式。而且,若所述圆筒330的上端部开放,则内锅内部的蒸汽可以被转换成沿着引导空间k持续排放的非压力烹饪模式。

    如上所述,在非压力烹饪模式时,沿着所述圆筒330的中空流动的蒸汽经由所述引导空间k减速的状态下被排放。由此,能够预防由于高温蒸汽快速释放而可能产生的灼伤等安全事故,而且,在排放蒸汽时,可以降低噪音,且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并且,在烹饪过程中,通过所述圆筒330的中空散落或溢出的食物被收集在引导空间k中,并且不会泄漏到电炊具的外部,因此能够达到更卫生的使用效果。

    进而,参照图2b至图6,所述蒸汽盖部20通过使用结合钩突起225a的钩结合方式容易安装在盖子10或从盖子10拆除,因此易于进行如清洗等维护。与此同时,通过在钩结合时被约束台阶12a约束的结合肋骨237和在手柄部11的锁定时被手柄部11的下端11c约束的分离防止肋骨224可以更稳定固定。

    从而,在压力烹饪模式下,内锅内部的压力被施加到升降塞子部320,使得蒸汽盖部20从盖子10分离且通过升降塞子部320密封的圆筒330开放。由此,可以将如高温蒸汽喷出或内部食物的飞散排放等安全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优选地,所述下主体部230的底部越向一侧越向下倾斜,在所述底部的一侧形成有排放槽部234,所述排放槽部234凹陷形成以便贯通所述補助隔壁部238。此时,所述排放槽部234被设置成从所述底部的一侧端部朝着所述補助隔壁部238向下倾斜,且与所述補助隔壁部238连接的另一侧端形成有开口孔234a,从而能够与第三蒸汽流动孔231c连通。

    详细地,在非压力烹饪模式下,通过圆筒330的中空与蒸汽一起排出的米汤或异物等沿着所述底部的向下倾斜被收集到所述排放槽部234侧。而且,米汤或异物等沿着所述排放槽部234的向下倾斜穿过开口孔234a并通过第三蒸汽流动孔231c被排放。

    从而,能够防止所述流速控制肋骨226、235之间的狭窄间隙或排出孔211等被异物堵塞,因此可以稳定保持蒸汽的减压排放性能。并且,可以防止蒸汽排放到除了排出孔211之外的部分,从而能够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参照图2a至图3,优选地,在所述升降塞子部320的上端突出设置有切断突起324,在所述切断突起324连接有操作盖310,使得所述操作盖310向所述上主体部220的上部露出。在此,在所述操作盖310的中心部形成有凹陷部315,在所述凹陷部315的内部贯通形成有与所述切断突起324相对应的形状的切断结合孔313。

    其中,穿过所述切断结合孔313的切断突起324的上面部与具有大于所述切断结合孔313的断面积的面积的头部的螺丝构件连接,从而,所述操作盖310和所述升降塞子部320可以相连接。并且,优选地,所述凹陷部315的上端由收尾部件314覆盖,以便防止所述切断结合孔313和所述螺丝构件的上端部向外露出。此时,通过旋转操作所述操作盖310,所述升降塞子部320可以联动旋转并沿着塞子结合部223的内周进行升降。

    并且,参照图1至图2a,优选地,所述操作盖310在相互对向的外周另一侧和一侧具有把手匹配部311a、311b。其中,在手柄部11的锁定旋转时,所述操作盖310与端部11a邻接布置。而且,在所述手柄部11的锁定旋转时,若另一侧把手匹配部311a以与端部11a相对的标准角度旋转,则所述圆筒330的上端部封闭,以被转换成压力烹饪模式。并且,若一侧把手匹配部311b以所述标准角度旋转,则所述圆筒330的上端部开放,以能够被转换成非压力烹饪模式。

    此时,所述把手匹配部311a、311b以与所述手柄部11的端部11a的旋转轨迹11b相对应的方式向径向内侧凹陷形成,以便具有与所述手柄部11的圆形端部11a匹配的形状。

    并且,优选地,除了所述把手匹配部311a、311b之外的所述操作盖310的剩余外周部分316以与所述手柄部11的端部11a的旋转轨迹11b重叠的方式设置。其中,在所述圆筒330的开闭过程中,所述操作盖310与所述升降塞子部320一起进行升降。因此,优选地,所述把手匹配部311a、311b的上下方向厚度被设定为,使得在为转换烹饪模式而使操作盖310升降时,所述手柄部11的端部11a不从定位的高度范围完全脱离。

    由此,若所述手柄部11以解锁旋转角度旋转并从所述操作盖310隔开布置,则所述操作盖310能够自由旋转。并且,通过将所述把手匹配部311a、311b中一个以所述标准角度旋转来可以选择压力烹饪模式或非压力烹饪模式。

    并且,在选择烹饪模式之后,若所述手柄部11以锁定旋转角度旋转,则手柄部11的端部11a可以与位于所述标准角度的把手匹配部311a、311b匹配。与此同时,若所述手柄部11以锁定旋转角度旋转,则操作盖310的剩余外周部分316被手柄部11的端部11a卡定,从而所述操作盖310的旋转受到限定。即,仅在所述手柄部11解锁时,可以进行所述操作盖310的旋转和据此的烹饪模式的转换,而在所述手柄部11锁定时,无法进行烹饪模式的转换。

    由此,在压力烹饪模式下,可以防止由于用户的误操作引起的操作盖310的旋转和据此的压力转换工具30的开放。因此,可以预防由于内锅内部的高压蒸汽沿着圆筒330被排放而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或烹饪质量的下降。

    并且,在手柄部11的解锁状态下,可以通过将所述操作盖310旋转来容易转换用于不需要压力的烹饪的非压力烹饪模式和如压力烹饪等需要高压的烹饪的压力烹饪模式。

    由此,可以通过一个装置自由使用各种烹饪法,且由于可以压力米所特有的耐嚼的口感和非压力米所特有的柔软口感等根据用户的口味进行烹饪,因此可以改善产品的兼容性和烹饪质量。进而,在非压力烹饪模式下,由于压力安全装置不驱动而可以自由开放和关闭盖子10,使得在烹饪中可以简单地进一步投入材料或确认烹饪状态,以能够改善产品的使用便利性。

    并且,在操作盖310没有正确旋转以使所述圆筒330的上端部开放或封闭的状态下,手柄部11的端部11a被操作盖310的剩余外周部分316卡定,导致手柄部11无法进行锁定旋转。由此,用户可以容易识别在未选择压力烹饪模式和非压力烹饪模式中一个模式的状态,因此能够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

    其中,在所述两侧把手匹配部311a、311b之间可以形成有为在操作盖310的旋转操作时的便宜性的握槽部312a、312b。此时,优选地,所述握槽部312a、312b通过将操作盖310的外周中一部分向径向内侧凹陷而形成,以便保持沿着所述操作盖310的外周下部与所述手柄部11的端部11a的旋转轨迹11b重叠的部分316。

    如上所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前提下,能够由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实施变形,且这种变形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关 键  词:
    炊具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电炊具.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51541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