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一种将稻壳应用于草菇工厂化栽培中的方法.pdf

  • 上传人:r5
  • 文档编号:6513721
  • 上传时间:2019-08-31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777.2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828523.3

    申请日:

    20180725

    公开号:

    CN108901595A

    公开日:

    201811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8/00,A01G18/20

    主分类号:

    A01G18/00,A01G18/20

    申请人: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发明人:

    曲玲,任鹏飞,万鲁长,任海霞,郭惠东,李国生

    地址: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北路202号

    优先权:

    CN201810828523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江莉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稻壳应用于草菇工厂化栽培中的方法。该方法中栽培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杏鲍菇菌渣70‑80、稻壳15‑25、石灰3‑6。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以杏鲍菇菌渣作为原料,先将杏鲍菇菌渣粉碎;(2)在粉碎后的杏鲍菇菌渣中加入稻壳、石灰,混合均匀;得栽培料;(3)将栽培料输送至草菇菇床,自然升温后保持48h;(4)通冷气后播种,培养料内草菇菌丝开始生长。本发明创造性的将稻壳与杏鲍菇菌渣石灰混合,作为草菇栽培料,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冲洗方式所带来的水资源浪费以及污染地下水的缺陷,而且也避免了冲洗过程中所带来的栽培料中营养成分的损失这一缺陷。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将稻壳应用于草菇工厂化栽培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栽培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杏鲍菇菌渣70-80稻壳15-25石灰3-6。 2.一种将稻壳应用于草菇工厂化栽培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栽培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杏鲍菇菌渣75稻壳20石灰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稻壳应用于草菇工厂化栽培中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以杏鲍菇菌渣作为原料,先将杏鲍菇菌渣粉碎;(2)在粉碎后的杏鲍菇菌渣中加入稻壳、石灰,混合均匀;得栽培料;粉碎后的杏鲍菇菌渣为70-80份,稻壳为15-25份,石灰为3-6份;(3)将栽培料输送至草菇菇床,待栽培料自然升温65-75℃后,保持48h;(4)通冷气至栽培料的温度降至30-35℃后播种,播种后将栽培料的料温控制在30-40℃,培养料内草菇菌丝开始生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将稻壳应用于草菇工厂化栽培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杏鲍菇菌渣粉碎至粒径为3-5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将稻壳应用于草菇工厂化栽培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杏鲍菇菌渣的水分含量为30~40%。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将稻壳应用于草菇工厂化栽培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稻壳的水分含量为10~1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稻壳应用于草菇栽培中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栽培主要原材料有木屑、玉米芯、甘蔗渣、棉子壳、麸皮、米糠、豆粕等。配方含氮量一般1.2%~1.8%,在菌丝生长与子实体形成过程中,培养料中大量的氮素被菌丝吸收并转化为菌丝体蛋白,进入营养生殖阶段后,一部分氮素又被转移至子实体中。培养料中氮素总量减少了,但杏鲍菇在整个生长周期中不断新陈代谢产生CO2与水释放到空气中,培养料中的碳素、氢素、氧素等同样减少。因此栽培结束的菌渣含氮量依然较高,是非常适宜栽培草菇的原材料。杏鲍菇菌渣中甘蔗渣含量较高且木屑与玉米芯含量较小的配方更适宜栽培草菇,这种配方产量稳定,病害较少。菌渣中如细木屑含量较高的配方,孔隙度较小,发酵后培养料容易板结,产量不稳定。菌渣中粗木屑含量较高的配方,不适宜栽培草菇。

    另外,采用杏鲍菇栽培草菇的过程中,杏鲍菇菌渣经过发酵,培养料容易板结,通气性较差,抑制草菇菌丝生长,引起鬼伞等杂菌发生,影响草菇出菇、甚至不出菇。利用杏鲍菇菌渣与稻壳按比例混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是因为稻壳的存在为培养料提供了较好的孔隙度,有利于栽培过程中菌丝充分吸收培养料水分和养分;出菇期减少鬼伞发生。

    由于食用菌菌渣自身含水量较高,预湿过程需水量较小,而其他原材料预湿时需要大量的水,传统方法中在栽培草菇时用大量的水冲洗,不仅消耗大量的水,而且冲洗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水,造成环境污染。

    CN107950294A公开了一种香菇种植基质的处理方法,所述的香菇种植基质包括以下质量组份的原料:果蒲碎壳20-30份、稻壳10-20份、木屑30-40份、麸皮10-15份、腐植酸6-10份、硫酸镁0.5-1份、石膏0.5-1份、多糖1-1.5份。所述的处理方法为:首先将果蒲碎壳、稻壳及木屑中喷洒氢氧化钙水溶液搅拌均匀,水料比为1:2,覆膜堆放发酵3~5天;然后将发酵物料与麸皮、腐植酸、硫酸镁、石膏、多糖混合均匀,喷水搅拌均匀,水料比为3:5,堆放发酵2~3天,即可。以上方法也采用了水冲洗的方法,以上方法的缺点是:

    (1)增加人力、物力、浪费水资源、污染地下水;

    (2)喷水过程中冲洗掉了原料内的营养,原料营养成分(碳氮比);

    (3)不适合草菇生长发育;

    (4)菌渣通气性差,不利于菌丝发菌;

    (5)原料透气性差,出菇期间大量氨气得不到释放,鬼伞发生率高;

    (6)产量低、效益低。

    因此,需要针对上述方法的缺陷进行改进,发明一种能克服传统方法中冲洗的方式所带来的水资源浪费及污染地下水、原料营养成分损耗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草菇的栽培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在草菇栽培菌渣中加入稻壳,以代替传统的冲洗方式,在给草菇提供适宜的透气性环境的同时,不会导致营养成分由于水冲洗所流失,而且还减少了水的用量,节约了成本。

    本发明“将稻壳应用于草菇栽培中的方法”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的:

    该方法中,栽培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杏鲍菇菌渣70-80,稻壳15-25,石灰3-6。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栽培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杏鲍菇菌渣75,稻壳20,石灰5。

    将稻壳应用于草菇工厂化栽培中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以杏鲍菇菌渣作为原料,先将杏鲍菇菌渣粉碎;

    (2)在粉碎后的杏鲍菇菌渣中加入稻壳、石灰,混合均匀;得栽培料;

    粉碎后的杏鲍菇菌渣为70-80份,稻壳为15-25份,石灰为3-6份;

    (3)将栽培料输送至草菇菇床,待栽培料自然升温65-75℃后,保持48h;

    (4)通冷气至栽培料的温度降至30-35℃后播种,播种后将栽培料的料温控制在30-40℃,培养料内草菇菌丝开始生长。

    步骤(1)中,将杏鲍菇菌渣粉碎至3-5mm。

    杏鲍菇菌渣的水分含量为30~40%。

    稻壳的水分含量为10~15%,稻壳选择干燥无霉变的颗粒。

    本发明人发现,背景技术中的草菇栽培方法的缺点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草菇工厂化栽培生产工艺流程造成的;

    (2)草菇工厂化栽培配方不合适造成的;

    因此,本发明人从草菇栽培料的配方及方法两方面进行改进;

    本发明人的思路是,(1)原料选择上,选择细木屑含量低的菌渣作为栽培料,因为细木屑含量较高,孔隙度较小,发酵后培养料容易板结,产量不稳定,而杏鲍菇菌渣中甘蔗渣含量较高且木屑与玉米芯含量较小,发酵后培养料不易板结,能保持产量稳定;

    (2)将传统的喷水冲洗的方式以添加稻壳的方法来替代,不仅节省了水资源,避免了地下水污染,而且也避免了水冲洗过程中栽培料中营养成分的损失。

    本发明使用廉价的农业废弃物,解决农业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使之变废为宝,满足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可利用的需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创造性的将稻壳与杏鲍菇菌渣石灰混合,作为草菇栽培料,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冲洗方式所带来的水资源浪费以及污染地下水的缺陷,而且也避免了冲洗过程中所带来的栽培料中营养成分的损失这一缺陷。和传统的栽培方式相比较,本发明所提供的栽培料及栽培方法使草菇菌渣通气性好,有利于菌丝发菌,鬼伞发生率低,而且草菇产量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草菇生长状态图;

    图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草菇生长状态放大图;

    图3和图4分别为不同批次的草菇生长状态图;图3、4中的条件与对比例1相接近;

    图5为实施例2中草菇生长状态图;

    图6为实施例3中草菇生长状态图;

    图7为实施例3中草菇生长状态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将稻壳应用于草菇工厂化栽培中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以杏鲍菇菌渣作为原料,先将杏鲍菇菌渣粉碎至粒径为5mm左右,大约为黄豆粒大小;

    (2)在粉碎后的杏鲍菇菌渣中加入稻壳、石灰,混合均匀;得栽培料;

    其中,粉碎后的杏鲍菇菌渣为75份,稻壳为20份,石灰为5份;其中杏鲍菇菌渣的含水量为35%左右,稻壳的含水量为12%;

    (3)将栽培料输送至草菇菇床,待栽培料自然升温70℃后,保持48h;

    (4)通冷气至栽培料的温度降至32℃左右后播种,播种后将栽培料的料温控制在35℃左右,培养料内草菇菌丝开始生长。

    对比例1

    采用传统的方法对草菇生产,具体的方法如下:

    以同一批栽培原料杏鲍菇菌渣为例,杏鲍菇菌渣27500千克左右,每天冲洗5~6遍,冲洗一遍耗时1.5小时,整体冲洗需耗时2天,冲洗时用水管对着栽培

    料冲洗,耗水量约为50吨;

    成本:水量+人工费(2天),50吨水共计费用:200元;人工费用为:400元;共计:600元;

    冲洗前杏鲍菇菌渣含氮量为1.40,冲洗后杏鲍菇菌渣含氮量为0.88;

    含氮量的检测方法是:GB NY/T2419-2013

    表1 实施例1的栽培方法与对比例1中的传统方法栽培比较表

    注:菌丝长势“+”增加,表示菌丝长势好。

    表2 实施例1、对比例1-12的条件如下:

    对比例2-12中,除了原料与实施例1不同,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均相同。

    表3 实施例1与各对比例中所栽培的草菇营养成分比对表

    生物转化率的计算公式如下:生物转化率=鲜菇重/干料重×100%

    表4 实施例1与各对比例中所栽培的草菇生长速度比对表

    注:“+”到“++++”表示逐渐增加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将稻壳与杏鲍菇菌渣石灰混合,作为草菇栽培料,增加原料的通气性,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饱满、生长周期短、成熟快,出菇期减少鬼伞发生,产量高,经营养成分测定粗蛋白、镁、锌、铁、钾等均比其他配方都明显要高。

    附图3、4中的鬼伞发生率较高,附图3、4和对比例1的条件相接近,均是仅仅以杏鲍菇菌渣和石灰为原料的条件下栽培的草菇,分析其原因,极有可能是未加入稻壳,原料的透气性较差,从而发生的鬼伞现象。

    背景技术中的对比文件CN107950294A中披露,香菇种植基质包括以下质量组份的原料:果蒲碎壳20-30份、稻壳10-20份、木屑30-40份、麸皮10-15份、腐植酸6-10份、硫酸镁0.5-1份、石膏0.5-1份、多糖1-1.5份;其种植基质的原料较多,而本发明中,仅仅采用了三种原料“杏鲍菇菌渣、稻壳、石灰”,控制上述三种原料的含水量以及调整其用量,就能使其既能够为草菇的生长提供其所需的营养,又能够为草菇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条件,使其处于合适的透气环境中,避免鬼伞的发生以及其它杂菌的污染,同时和传统的水冲洗方法相比,无须利用水资源节约了成本,而且还避免了由于水冲洗所导致的营养成分随水流失这一缺陷。相对于传统方法和背景技术中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原料简单易得,成本低廉,解决了长期以来让发明人头疼的鬼伞发生率高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具有显著的进步。

    关于本发明的配方及方法,本发明人做了大量的实验,从本发明人所试验的各对比例来看,即便是调整其中一种原料的含量或者是改变其中的一种原料,有可能导致的就是草菇的生物转化率、粗蛋白以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或者是会对草菇生长中的菌丝浓密度、子实体长成天数或者是生长周期、单菇重等指标产生明显的影响。可见,本发明的配方及方法是最合适于草菇生长的。

    虽然本发明的配方是常见原料,但是由于不同的食用菌对于营养成分的需求以及生长条件的要求是不同的,关于本发明的配方是否适合于草菇的生长以及为草菇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这是未知的,上述的配方是本发明人付出了大量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验证所得到的,是具有创新性的。

    实施例2

    一种将稻壳应用于草菇工厂化栽培中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以杏鲍菇菌渣作为原料,先将杏鲍菇菌渣粉碎;

    (2)在粉碎后的杏鲍菇菌渣中加入稻壳、石灰,混合均匀;得栽培料;

    其中,粉碎后的杏鲍菇菌渣为70份,稻壳为15份,石灰为3份;其中杏鲍菇菌渣的含水量为30%左右,稻壳的含水量为10%左右;

    (3)将栽培料输送至草菇菇床,待栽培料自然升温70℃后,保持48h;

    (4)通冷气至栽培料的温度降至30℃左右后播种,播种后将栽培料的料温控制在30℃左右,培养料内草菇菌丝开始生长。

    附图5为实施例2的草菇生产实物照片,从附图5中可以看出,草菇的形态大小比较均一,并且没有鬼伞等现象发生,草菇的长势良好。

    实施例3

    一种将稻壳应用于草菇工厂化栽培中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以杏鲍菇菌渣作为原料,先将杏鲍菇菌渣粉碎;

    (2)在粉碎后的杏鲍菇菌渣中加入稻壳、石灰,混合均匀;得栽培料;

    其中,粉碎后的杏鲍菇菌渣为80份,稻壳为25份,石灰为6份;其中杏鲍菇菌渣的含水量为40%左右,稻壳的含水量为15%;

    (3)将栽培料输送至草菇菇床,待栽培料自然升温75℃后,保持48h;

    (4)通冷气至栽培料的温度降至35℃左右后播种,播种后将栽培料的料温控制在40℃左右,培养料内草菇菌丝开始生长。

    附图6为实施例3的草菇生产实物照片,附图7为实施例3中草菇生产情况放大图,从附图6、7中可以看出,草菇的形态大小比较均一且无畸形菇出现,并且没有鬼伞等现象发生,草菇的长势良好,这说明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及栽培料,草菇生长过程中所处的生产环境透气性好,通风条件佳,氮素营养适中,湿度及酸碱度适宜,不会导致鬼伞的发生。

    关 键  词:
    一种 稻壳 应用于 草菇 工厂 栽培 中的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将稻壳应用于草菇工厂化栽培中的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51372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