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假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假饵.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255691.4 (22)申请日 2016.03.30 (73)专利权人 威海中恒渔具有限公司 地址 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 区香港路-62-1号 (72)发明人 张子亮 梁书鸣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代理人 孟阿妮 (51)Int.Cl. A01K 85/1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假饵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假饵, 包括假饵 本体和鱼钩, 其特征在于。
2、: 假饵本体的端部设置 有硅胶丝; 硅胶丝为多条, 多条硅胶丝的一端均 通过橡胶皮套压制在端部的中心, 另一端为自由 端; 假饵本体为圆柱体, 假饵本体沿端部向尾部 的方向外径逐渐变小; 假饵本体的外表面上均匀 分布有多条凸纹, 假饵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 设置有凹槽; 鱼钩设置在上侧面或下侧面的凹槽 处; 假饵本体的端部和尾部均向上翘起, 尾部的 两个侧面对称开设有多条引流槽。 本实用新型结 构简单、 形态逼真, 泳姿丰富, 能够有效吸引鱼群 的注意, 增加垂钓率; 可以有效防止假饵的鱼钩 被水草挂住, 不易拔出的情况发生。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431674 U。
3、 2016.08.10 CN 205431674 U 1.一种新型假饵, 包括假饵本体(1)和鱼钩(6), 其特征在于: 所述假饵本体(1)的端部 设置有硅胶丝(2); 所述硅胶丝(2)为多条, 多条硅胶丝(2)的一端均通过橡胶皮套(3)压制 在端部的中心, 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假饵本体(1)为圆柱体, 假饵本体(1)沿端部向尾部 (4)的方向外径逐渐变小; 所述假饵本体(1)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条凸纹, 假饵本体(1) 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设置有凹槽(9); 所述鱼钩设置在上侧面或下侧面的凹槽处; 所述假饵本体(1)由软质PVC材料制成; 所述假饵本体(1)的端部和尾部(4)均向上翘 起,。
4、 尾部(4)翘起的角度大于端部翘起的角度; 所述尾部(4)的两个侧面对称开设有多条引 流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假饵, 其特征在于: 所述假饵本体(1)的尾部(4)为扁平的 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假饵, 其特征在于: 所述假饵本体(1)的尾部(4)为燕尾 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假饵, 其特征在于: 所述假饵本体(1)的尾部端面为倾斜 的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假饵, 其特征在于: 所述鱼钩(6)为铅头钩, 铅头钩的钩子 从假饵本体(1)上侧面的凹槽(9)穿出, 铅头钩的铅头(7)设置在假饵本体(1)的端部, 铅头 (7)上设置有鱼线挂环(。
5、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假饵, 其特征在于: 所述鱼钩(6)为曲柄钩, 所述曲柄钩设 置在假饵本体(1)下侧面的凹槽处。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431674 U 2 一种新型假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假饵,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假饵。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市面上的假饵在制作时主要有两个方向的考虑: 要么形态逼真但是结构较为 复杂, 因此制作成本相对较高; 要么为了节约成本, 制作结构简单的假饵, 但是却带来垂钓 率下降、 不能有效吸引鱼群注意的缺点。 此外, 现有假饵的鱼钩在垂钓时容易挂上水草或者 其他物体, 不易拔出, 并且不能根据水流。
6、的变化或者拉线的快慢产生不同的姿态来吸引鱼 群注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假饵。 0004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假饵, 包括假饵 本体和鱼钩, 其特征在于: 假饵本体的端部设置有硅胶丝; 硅胶丝为多条, 多条硅胶丝的一 端均通过橡胶皮套压制在端部的中心, 另一端为自由端; 假饵本体为圆柱体, 假饵本体沿端 部向尾部的方向外径逐渐变小; 假饵本体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条凸纹, 假饵本体的上 侧面和下侧面均设置有凹槽; 鱼钩设置在上侧面或下侧面的凹槽处; 0005 假饵本体由软质PVC材料制成。
7、; 假饵本体的端部和尾部均向上翘起, 尾部翘起的角 度大于端部翘起的角度; 尾部的两个侧面对称开设有多条引流槽。 0006 假饵本体的尾部为扁平的钩形或燕尾形或尾部端面为倾斜的椭圆形。 0007 鱼钩为铅头钩, 铅头钩的钩子从假饵本体的上侧面凹槽穿出, 铅头钩的铅头设置 在假饵本体的端部, 铅头上设置有鱼线挂环。 鱼钩为曲柄钩, 曲柄钩设置在假饵本体的下侧 面凹槽处。 0008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形态逼真, 并且尾部在水里会随着水流不断摆动向前游动, 泳姿丰富, 能够有效吸引鱼群的注意, 增加垂钓率; 此外,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曲柄鱼钩, 可以 有效防止假饵的鱼钩被水草挂住, 不易拔出的情况。
8、发生。 附图说明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0013 图4为本实用新型铅头钩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5为本实用新型曲柄钩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 1、 假饵本体; 2、 硅胶丝; 3、 橡胶皮套; 4、 尾部; 5、 引流槽; 6、 鱼钩; 7、 铅头; 8、 鱼线挂环; 9、 凹槽。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431674 U 3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如图1图。
9、3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假饵本体1和鱼钩6, 假饵本体1的端部设置有硅 胶丝2; 硅胶丝2为多条, 多条硅胶丝2的一端均通过橡胶皮套3压制在端部的中心, 另一端为 自由端; 假饵本体2为圆柱体, 假饵本体1沿端部向尾部4的方向外径逐渐变小; 假饵本体1的 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条凸纹, 假饵本体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设置有凹槽9; 鱼钩设置在 上侧面或下侧面的凹槽处; 0017 假饵本体1的端部和尾部4均向上翘起, 尾部4翘起的角度大于端部翘起的角度; 尾 部4的两个侧面对称开设有多条引流槽5, 引流槽5能够在假饵运动的时候引起水流的分流, 吸引鱼群注意。 本实用新型的假饵本体1由软质PVC材料一。
10、体成型, 在水中形态逼真, 可以有 效吸引鱼群注意, 此外, 本实用新型有的并没有复杂的结构, 例如假饵的头部的形状设计, 鱼眼等, 只是在假饵的端部增加了硅胶丝2, 在水中游动的时候硅胶丝2会配合假饵的动作 进行晃动, 起到了增加假饵的诱捕率的作用, 并且在水中使得假饵的形态也非常优美逼真, 此外, 这种结构的加工方式非常简单方便、 成本低廉, 适合量产, 非常适合推广使用。 0018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假饵本体1的尾部4为扁平的钩形, 采用的是曲柄钩, 这种 尾部设计能够使假饵的尾部不断的旋转, 游动的比较迅速, 能够很容易被鱼群注意到; 如图 5所示, 曲柄钩的钩子从假饵本体1的端。
11、部发出, 最终穿入到假饵本体1的下侧面, 这样不但 能有效防止水草挂钩, 还能起到一定的隐蔽性。 0019 如图2所示, 假饵本体1的尾部端面为倾斜的椭圆形, 这样在水中假饵的摆动会比 较大, 如图3所示, 假饵本体1的尾部4为燕尾形, 这种假饵的尾部在水中会上下摆, 都能达到 增加假饵诱捕率的效果。 0020 如图4所示, 鱼钩6为铅头钩, 铅头钩的钩子从假饵本体1上侧面的凹槽9穿出, 铅头 钩的铅头7设置在假饵本体1的端部, 铅头7上设置有鱼线挂环8, 铅头钩适合抛远, 适合远距 离垂钓。 如图5所示, 鱼钩6为曲柄钩, 曲柄钩设置在假饵本体1下侧面的凹槽处, 这样可以增 加假饵本体1的平。
12、衡性。 0021 本实用新型列举的几种具体形状的假饵和鱼钩的种类, 都可以进行重新组合使 用, 以满足淡水鱼和海水鱼垂钓的特点。 0022 本实用新型的鱼饵主要用于钓取鲈鱼、 石斑鱼、 翘嘴、 鲶鱼、 黑鱼, 下面通过具体垂 钓过程中的一组数据来证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更优。 0023 该实验选取上述的四种鱼各40条(随意选取的体重均为2-10斤), 把选取的鱼放于 100平米的鱼池内, 实验时间为40分钟, 对于五种鱼中的各40条鱼, 测试安装有本实用新型 的鱼饵与未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普通鱼饵的鱼咬饵的数量, 该实验的实验数据如下: 0024 1、 鲈鱼实验: 0025 首先选用安装有本实用新。
13、型的假饵进行实验, 40只鲈鱼有35只咬住了安装本实用 新型的假饵, 咬饵数量占总数的35/40。 0026 其次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 40只鲈鱼中咬饵的数量为27只, 咬饵数量占总数的 27/40; 0027 2、 石斑鱼实验: 0028 首先选用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假饵进行实验, 40只石斑鱼有33只咬住了安装本实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431674 U 4 用新型的假饵, 咬饵数量占总数的33/40。 0029 其次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 40只石斑鱼中咬饵的数量为25只, 咬饵数量占总数 的25/40; 0030 3、 翘嘴实验: 0031 首先选用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
14、假饵进行实验, 40只翘嘴有33只咬住了安装本实用 新型的假饵, 咬饵数量占总数的33/40。 0032 其次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 40只翘嘴中咬饵的数量为24只, 咬饵数量占总数的 24/40; 0033 4、 鲶鱼实验: 0034 首先选用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假饵进行实验, 40只鲶鱼有36只咬住了安装本实用 新型的假饵, 咬饵数量占总数的36/40。 0035 其次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 40只鲶鱼中咬饵的数量为26只, 咬饵数量占总数的 26/40; 0036 5、 黑鱼实验: 0037 首先选用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假饵进行实验, 40只黑鱼有35只咬住了安装本实用 新型的假饵, 咬饵数。
15、量占总数的35/40。 0038 其次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 40只黑鱼中咬饵的数量为25只, 咬饵数量占总数的 25/40; 0039 上述实验数据的列表如下: 0040 0041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 改型、 添加或替换, 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431674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431674 U 6 图3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431674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