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新型假饵.pdf

  • 上传人:t****
  • 文档编号:6512273
  • 上传时间:2019-08-31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648.7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255691.4

    申请日:

    20160330

    公开号:

    CN205431674U

    公开日:

    201608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85/16

    主分类号:

    A01K85/16

    申请人:

    威海中恒渔具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子亮,梁书鸣

    地址:

    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香港路-62-1号

    优先权:

    CN201620255691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孟阿妮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假饵,包括假饵本体和鱼钩,其特征在于:假饵本体的端部设置有硅胶丝;硅胶丝为多条,多条硅胶丝的一端均通过橡胶皮套压制在端部的中心,另一端为自由端;假饵本体为圆柱体,假饵本体沿端部向尾部的方向外径逐渐变小;假饵本体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条凸纹,假饵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设置有凹槽;鱼钩设置在上侧面或下侧面的凹槽处;假饵本体的端部和尾部均向上翘起,尾部的两个侧面对称开设有多条引流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形态逼真,泳姿丰富,能够有效吸引鱼群的注意,增加垂钓率;可以有效防止假饵的鱼钩被水草挂住,不易拔出的情况发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假饵,包括假饵本体(1)和鱼钩(6),其特征在于:所述假饵本体(1)的端部设置有硅胶丝(2);所述硅胶丝(2)为多条,多条硅胶丝(2)的一端均通过橡胶皮套(3)压制在端部的中心,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假饵本体(1)为圆柱体,假饵本体(1)沿端部向尾部(4)的方向外径逐渐变小;所述假饵本体(1)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条凸纹,假饵本体(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设置有凹槽(9);所述鱼钩设置在上侧面或下侧面的凹槽处;所述假饵本体(1)由软质PVC材料制成;所述假饵本体(1)的端部和尾部(4)均向上翘起,尾部(4)翘起的角度大于端部翘起的角度;所述尾部(4)的两个侧面对称开设有多条引流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假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假饵本体(1)的尾部(4)为扁平的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假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假饵本体(1)的尾部(4)为燕尾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假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假饵本体(1)的尾部端面为倾斜的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假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钩(6)为铅头钩,铅头钩的钩子从假饵本体(1)上侧面的凹槽(9)穿出,铅头钩的铅头(7)设置在假饵本体(1)的端部,铅头(7)上设置有鱼线挂环(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假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钩(6)为曲柄钩,所述曲柄钩设置在假饵本体(1)下侧面的凹槽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假饵,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假饵。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假饵在制作时主要有两个方向的考虑:要么形态逼真但是结 构较为复杂,因此制作成本相对较高;要么为了节约成本,制作结构简单的假 饵,但是却带来垂钓率下降、不能有效吸引鱼群注意的缺点。此外,现有假饵 的鱼钩在垂钓时容易挂上水草或者其他物体,不易拔出,并且不能根据水流的 变化或者拉线的快慢产生不同的姿态来吸引鱼群注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假饵。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假饵, 包括假饵本体和鱼钩,其特征在于:假饵本体的端部设置有硅胶丝;硅胶丝为 多条,多条硅胶丝的一端均通过橡胶皮套压制在端部的中心,另一端为自由 端;假饵本体为圆柱体,假饵本体沿端部向尾部的方向外径逐渐变小;假饵本 体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条凸纹,假饵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设置有凹 槽;鱼钩设置在上侧面或下侧面的凹槽处;

    假饵本体由软质PVC材料制成;假饵本体的端部和尾部均向上翘起,尾部 翘起的角度大于端部翘起的角度;尾部的两个侧面对称开设有多条引流槽。

    假饵本体的尾部为扁平的钩形或燕尾形或尾部端面为倾斜的椭圆形。

    鱼钩为铅头钩,铅头钩的钩子从假饵本体的上侧面凹槽穿出,铅头钩的铅 头设置在假饵本体的端部,铅头上设置有鱼线挂环。鱼钩为曲柄钩,曲柄钩设 置在假饵本体的下侧面凹槽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形态逼真,并且尾部在水里会随着水流不断摆动向 前游动,泳姿丰富,能够有效吸引鱼群的注意,增加垂钓率;此外,本实用新 型设置了曲柄鱼钩,可以有效防止假饵的鱼钩被水草挂住,不易拔出的情况发 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铅头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曲柄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假饵本体;2、硅胶丝;3、橡胶皮套;4、尾部;5、引流槽; 6、鱼钩;7、铅头;8、鱼线挂环;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假饵本体1和鱼钩6,假饵本体1的端部 设置有硅胶丝2;硅胶丝2为多条,多条硅胶丝2的一端均通过橡胶皮套3压制在 端部的中心,另一端为自由端;假饵本体2为圆柱体,假饵本体1沿端部向尾部 4的方向外径逐渐变小;假饵本体1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条凸纹,假饵本体 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设置有凹槽9;鱼钩设置在上侧面或下侧面的凹槽处;

    假饵本体1的端部和尾部4均向上翘起,尾部4翘起的角度大于端部翘起的 角度;尾部4的两个侧面对称开设有多条引流槽5,引流槽5能够在假饵运动的 时候引起水流的分流,吸引鱼群注意。本实用新型的假饵本体1由软质PVC材料 一体成型,在水中形态逼真,可以有效吸引鱼群注意,此外,本实用新型有的 并没有复杂的结构,例如假饵的头部的形状设计,鱼眼等,只是在假饵的端部 增加了硅胶丝2,在水中游动的时候硅胶丝2会配合假饵的动作进行晃动,起到 了增加假饵的诱捕率的作用,并且在水中使得假饵的形态也非常优美逼真,此 外,这种结构的加工方式非常简单方便、成本低廉,适合量产,非常适合推广 使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假饵本体1的尾部4为扁平的钩形,采用的是曲柄 钩,这种尾部设计能够使假饵的尾部不断的旋转,游动的比较迅速,能够很容 易被鱼群注意到;如图5所示,曲柄钩的钩子从假饵本体1的端部发出,最终穿 入到假饵本体1的下侧面,这样不但能有效防止水草挂钩,还能起到一定的隐 蔽性。

    如图2所示,假饵本体1的尾部端面为倾斜的椭圆形,这样在水中假饵的摆 动会比较大,如图3所示,假饵本体1的尾部4为燕尾形,这种假饵的尾部在水 中会上下摆,都能达到增加假饵诱捕率的效果。

    如图4所示,鱼钩6为铅头钩,铅头钩的钩子从假饵本体1上侧面的凹槽9穿 出,铅头钩的铅头7设置在假饵本体1的端部,铅头7上设置有鱼线挂环8,铅头 钩适合抛远,适合远距离垂钓。如图5所示,鱼钩6为曲柄钩,曲柄钩设置在假 饵本体1下侧面的凹槽处,这样可以增加假饵本体1的平衡性。

    本实用新型列举的几种具体形状的假饵和鱼钩的种类,都可以进行重新组 合使用,以满足淡水鱼和海水鱼垂钓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鱼饵主要用于钓取鲈鱼、石斑鱼、翘嘴、鲶鱼、黑鱼,下面 通过具体垂钓过程中的一组数据来证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更优。

    该实验选取上述的四种鱼各40条(随意选取的体重均为2-10斤),把选取 的鱼放于100平米的鱼池内,实验时间为40分钟,对于五种鱼中的各40条鱼, 测试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鱼饵与未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普通鱼饵的鱼咬饵的数 量,该实验的实验数据如下:

    1、鲈鱼实验:

    首先选用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假饵进行实验,40只鲈鱼有35只咬住了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假饵,咬饵数量占总数的35/40。

    其次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40只鲈鱼中咬饵的数量为27只,咬饵数量占 总数的27/40;

    2、石斑鱼实验:

    首先选用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假饵进行实验,40只石斑鱼有33只咬住了安 装本实用新型的假饵,咬饵数量占总数的33/40。

    其次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40只石斑鱼中咬饵的数量为25只,咬饵数量 占总数的25/40;

    3、翘嘴实验:

    首先选用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假饵进行实验,40只翘嘴有33只咬住了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假饵,咬饵数量占总数的33/40。

    其次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40只翘嘴中咬饵的数量为24只,咬饵数量占 总数的24/40;

    4、鲶鱼实验:

    首先选用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假饵进行实验,40只鲶鱼有36只咬住了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假饵,咬饵数量占总数的36/40。

    其次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40只鲶鱼中咬饵的数量为26只,咬饵数量占 总数的26/40;

    5、黑鱼实验:

    首先选用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假饵进行实验,40只黑鱼有35只咬住了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假饵,咬饵数量占总数的35/40。

    其次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40只黑鱼中咬饵的数量为25只,咬饵数量占 总数的25/40;

    上述实验数据的列表如下: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 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 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新型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新型假饵.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51227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