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饵输送抛洒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鱼饵输送抛洒装置.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512635.3 (22)申请日 2018.04.12 (73)专利权人 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 星光大街1688号 (72)发明人 毛智琳 章沈强 周士林 彭铭广 刘文兵 柳中泉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3246 代理人 赵卫康 (51)Int.Cl. A01K 61/80(2017.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鱼饵输送抛洒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喂鱼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为 。
2、一种鱼饵输送抛洒装置, 包括用于输送鱼饵子粒 的高压气管, 所述高压气管的输入端连接至一高 压气泵, 所述高压气管的输出端连接至抛洒机构 上, 所述抛洒机构包括与所述高压气管的输出端 相连通的抛洒底座上, 所述抛洒底座内具有供鱼 饵子粒通行的内腔, 所述抛洒底座具有与所述内 腔相通并用于与所述高压气管连接住的进料管 口部以及与所述内腔相通并开口朝上的出料管 口部, 所述出料管口部处安装有将所述出料管口 部的管口盖住的抛洒球头盖, 所述抛洒球头盖内 具有与所述进料管口部连通的过渡腔室, 所述抛 洒球头盖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渡腔室连通并通向 外部环境的抛洒口, 鱼饵喂养范围大又喂养效果 好。 权利要求。
3、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CN 208129230 U 2018.11.23 CN 208129230 U 1.一种鱼饵输送抛洒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用于输送鱼饵子粒的高压气管 (1) , 所述 高压气管 (1) 的输入端连接至一高压气泵, 所述高压气管 (1) 的输出端连接至抛洒机构上, 所述抛洒机构包括与所述高压气管 (1) 的输出端相连通的抛洒底座 (2) 上, 所述抛洒底座 (2) 内具有供鱼饵子粒通行的内腔 (20) , 所述抛洒底座 (2) 具有与所述内腔 (20) 相通并用于 与所述高压气管 (1) 连接住的进料管口部 (21) 以及与所述内腔 (20) 相通并开口朝上的。
4、出料 管口部 (22) , 所述出料管口部 (22) 处安装有将所述出料管口部 (22) 的管口盖住的抛洒球头 盖 (3) , 所述抛洒球头盖 (3) 内具有与所述进料管口部 (21) 连通的过渡腔室 (30) , 所述抛洒 球头盖 (3) 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渡腔室 (30) 连通并通向外部环境的抛洒口 (31)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饵输送抛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腔 (20) 中设置有 供鱼饵子粒向上升起的导流板 (20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饵输送抛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板 (200) 包括 环形板 (201) 以及所述环形板 (201) 的内圈。
5、边沿一体连接有的向上延伸的筒形引导板 (202)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饵输送抛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板 (201) 的两 侧板面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筒形引导板 (202) 的延伸方向均相交并形成10-80度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饵输送抛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抛洒底座 (2) 的下 部一体连接有加强座 (4) , 所述加强座 (4) 上安装有向斜下方延伸的支撑杆 (51) , 所述支撑 杆 (51) 的下部安装有浮球 (52)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鱼饵输送抛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座 (4) 的底部 安装有电机 (6) , 所述电机。
6、 (6) 的电机轴 (60) 向上延伸穿过加强座 (4) 和抛洒底座 (2) , 所述 电机轴 (60) 的靠其头部的至少一段还穿过环形板 (201) 的内圈并套设于所述筒形引导板 (202) 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鱼饵输送抛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轴 (60) 的头部 连接至所述抛洒球头盖 (3) 顶部的中心部位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鱼饵输送抛洒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鱼饵输送抛洒装置具 有三根所述支撑杆 (51) , 每根所述支撑杆 (51) 的上下两端之间的位置均连接有一根向三根 所述支撑杆 (51) 包围的空间的中心区域横向延伸的横向拉杆 (53) , 。
7、三根所述横向拉杆 (53) 背对各自连接的支撑杆 (51) 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饵输送抛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抛洒球头盖 (3) 的 侧部具有四个前后左右方向排布的抛洒口 (31) , 所述抛洒口 (31) 的开口边沿由上下设置的 第一圆弧段 (311) 和第二圆弧段 (312) 拼接而成, 所述第一圆弧段 (311) 的半径大于所述第 二圆弧段 (312) 的半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饵输送抛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抛洒球头盖 (3) 位 于所述抛洒口 (31) 的位置还安装有与所述抛洒口 (31) 相连通并向斜上方延伸的抛洒导向 管 (。
8、32) 。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129230 U 2 一种鱼饵输送抛洒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喂鱼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鱼饵输送抛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喂鱼设备种类繁多, 特别是在鱼塘养殖的运用中, 已经广泛使用, 而取代了 人工喂养的不便利性, 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提升养殖效率、 养殖效果, 也减少了很多安全隐 患, 如公开号为206866383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淡水鱼塘喂鱼器, 主要涉及喂鱼设备领 域。 包括空心筒, 空心筒顶端设储料盒, 空心筒底部设转盘、 主电机, 空心筒上分别设通孔和 与通孔相适应的U型孔, U型孔与。
9、通孔之间设挡板, 挡板一端设推动杆, 空心筒侧壁上设过料 口, 空心筒的内侧壁上设引料板, 空心筒的外侧壁上设与空心筒连通的抛洒管, 空心筒外水 平设支撑板, 支撑板上设两个支撑块, 两个支撑块上均设压力传感器, 支撑块之间设丝杠, 丝杠上设丝母, 丝母与推动杆之间设连接杆, 丝杠一端连接驱动电机, 驱动电机上电连接单 片机, 单片机电连接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益效果: 能够方便的向淡水鱼塘中抛洒鱼食, 又如公开号为10616566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喂鱼装置, 包括震动装置、 鱼食斗、 活 动支架、 轨道、 驱动控制器、 驱动电机及驱动装置, 所述震动装置安装在活动支架的顶部, 所。
10、 述鱼食斗相隔顶间距挂在活动支架上, 且与驱动控制器连接, 所述鱼塘两侧轨道内均设驱 动装置, 且与支架两端连接, 所述驱动控制器与驱动电机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与驱动装置连 接, 控制活动支架运动, 上述这两种设备就能提高喂养的效率, 但是, 还是存在不足, 例如喂 养的范围不够大、 鱼饵子粒容易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饵喂养范围大又喂养效果好的鱼饵输送抛洒装 置。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鱼饵输送抛洒 装置, 包括用于输送鱼饵子粒的高压气管, 所述高压气管的输入端连接至一高压气泵, 所述 高压气管的输出端连。
11、接至抛洒机构上, 所述抛洒机构包括与所述高压气管的输出端相连通 的抛洒底座上, 所述抛洒底座内具有供鱼饵子粒通行的内腔, 所述抛洒底座具有与所述内 腔相通并用于与所述高压气管连接住的进料管口部以及与所述内腔相通并开口朝上的出 料管口部, 所述出料管口部处安装有将所述出料管口部的管口盖住的抛洒球头盖, 所述抛 洒球头盖内具有与所述进料管口部连通的过渡腔室, 所述抛洒球头盖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渡 腔室连通并通向外部环境的抛洒口。 0005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所述内腔中设置有供鱼饵子粒向上升起的导流板。 0006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所述导流板包括环形板以及所述环形板的内圈边沿一 体连接有。
12、的向上延伸的筒形引导板。 0007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所述环形板的两侧板面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筒形引导板 的延伸方向均相交并形成10-80度的夹角。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8129230 U 3 0008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所述抛洒底座的下部一体连接有加强座, 所述加强座 上安装有向斜下方延伸的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的下部安装有浮球。 0009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所述加强座的底部安装有电机, 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向 上延伸穿过加强座和抛洒底座, 所述电机轴的靠其头部的至少一段还穿过环形板的内圈并 套设于所述筒形引导板内。 0010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所述电。
13、机轴的头部连接至所述抛洒球头盖顶部的中心 部位内。 0011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该鱼饵输送抛洒装置具有三根所述支撑杆, 每根所述 支撑杆的上下两端之间的位置均连接有一根向三根所述支撑杆包围的空间的中心区域横 向延伸的横向拉杆, 三根所述横向拉杆背对各自连接的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0012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所述抛洒球头盖的侧部具有四个前后左右方向排布的 抛洒口, 所述抛洒口的开口边沿由上下设置的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拼接而成, 所述第 一圆弧段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半径。 0013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所述抛洒球头盖位于所述抛洒口的位置还安装有与所 述抛洒口相连通。
14、并向斜上方延伸的抛洒导向管。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鱼饵输送抛洒装置可以极大提升鱼饵喂养的范 围, 效率更高, 可以在大型养殖鱼塘中很好地使用, 当然通过气压的控制, 使得喂养范围的 大小能够根据养殖需求进行更加合理的调整; 鱼饵子粒在整个输送喂养过程中, 受损程度 能减少, 保证喂养的鱼饵子粒的完整性, 提升喂养的效果, 而且通过进一步的设计后, 喂养 区域的鱼饵喂养量也能更好地控制。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另一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抛洒装置上半部分中抛洒机构部位剖开后的立体。
15、结构 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抛洒底座和加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图4剖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抛洒球头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8为图7剖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抛洒球头盖装有抛洒导向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1、 高压气管, 2、 抛洒底座, 20、 内腔, 21、 进料管口部, 22、 出料管口部, 3、 抛洒球头 盖, 30、 过渡腔室, 31、 抛洒口, 200、 导流板, 201、 环形板, 202、 筒形。
16、引导板, 4、 加强座, 51、 支 撑杆, 52、 浮球, 6、 电机, 60、 电机轴, 53、 横向拉杆, 311、 第一圆弧段, 312、 第二圆弧段, 32、 抛 洒导向管, 71、 托板, 72、 紧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 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8129230 U 4 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 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6 实施例, 如图1-9所示, 一种鱼饵输送抛洒装置, 包括用于输送鱼饵子粒。
17、的高压气 管1, 所述高压气管1的输入端连接至一高压气泵, 所述高压气管1的输出端连接至抛洒机构 上, 所述抛洒机构包括与所述高压气管1的输出端相连通的抛洒底座2上, 所述抛洒底座2内 具有供鱼饵子粒通行的内腔20, 所述抛洒底座2具有与所述内腔20相通并用于与所述高压 气管1连接住的进料管口部21以及与所述内腔20相通并开口朝上的出料管口部22, 所述出 料管口部22处安装有将所述出料管口部22的管口盖住的抛洒球头盖3, 所述抛洒球头盖3内 具有与所述进料管口部21连通的过渡腔室30, 所述抛洒球头盖3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渡腔室 30连通并通向外部环境的抛洒口31。 高压气管1可以选择塑胶管。 。
18、喂养过程中, 鱼饵子粒不 断加入高压气管中或者加入高压气泵中, 则鱼饵子粒在高压气泵高压气体作用下就会在高 压气管1中向前行进并进入到抛洒机构, 首先, 鱼饵子粒会通过进料管口部21进入到抛洒底 座2的内腔20中, 然后, 通过出料管口部22进入到抛洒球头盖3的过渡腔室30, 随后, 就经过 抛洒口31会被向外抛洒至外部环境的养殖场所相应的喂养区域内, 整个过程的鱼饵子粒的 运动过程主要就是靠高压气泵的高压气体提供动力。 另外, 关于高压气管1在抛洒底座2上 的安装结构进一步优化: 抛洒底座2的进料管口部21的管口下部的位置一体连接有向斜下 方延伸的形成具有半圆形槽的托板71, 高压气管1头部。
19、的一部分插入到进料管口部21内而 靠进料管口部21外侧的部分就由托板71承托住, 然后, 再用两块月牙形的紧固板72从上向 下抵住高压气管1位于托板71部分的靠其上部的部分, 紧固板72与托板71之间通过螺栓进 行固定连接住以完成高压气管1在抛洒底座2上的安装固定。 0027 而在内腔20中进行结构更加优化的设计: 所述内腔20中设置有供鱼饵子粒向上升 起的导流板200。 导流板200的设计使得鱼饵子粒的上升过程有很好的导向, 而不是在内腔 20中由高压气体的左右而混乱运动导致的鱼饵破碎、 能量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 所以导流 板200的设计进一步优化结构, 可以降低能耗, 提升喂养效果。 再进。
20、一步, 所述导流板200包 括环形板201以及所述环形板201的内圈边沿一体连接有的向上延伸的筒形引导板202, 使 得鱼饵子粒可以顺着筒形引导板202的筒形的外壁向上升起, 本申请中一体连接可以采用 一体成型、 一体铸造等工艺实现。 更进一步, 所述环形板201的两侧板面的所在平面与所述 筒形引导板202的延伸方向均相交并形成10-80度的夹角, 使得筒形引导板202是在上下方 向基本保持竖直状的, 而环形板201则是处于倾斜的状态, 使得环形板201在内腔20中有很 好的支撑效果并能更好地使得筒形引导板202发挥导流的作用。 0028 在此基础上, 进行结构的优化: 所述抛洒底座2的下部一。
21、体连接有加强座4, 所述加 强座4上安装有向斜下方延伸的支撑杆51, 所述支撑杆51的下部安装有浮球52。 加强座4可 以设计成圆台形或者类似圆台形的形状, 且加强座4内可以开设同样是呈圆台形或者圆台 形的内部空腔, 然后, 支撑杆51优选固定安装在加强座4的环形的侧面上。 进一步优化, 所述 加强座4的底部安装有电机6, 所述电机6的电机轴60向上延伸穿过加强座4和抛洒底座2, 所 述电机轴60的靠其头部的至少一段还穿过环形板201的内圈并套设于所述筒形引导板202 内; 所述电机轴60的头部连接至所述抛洒球头盖3顶部的中心部位内, 该优化使得电机轴60 可以带动抛洒球头盖3进行转动, 使得。
22、鱼饵子粒抛洒的效果更好, 抛洒球头盖3的中心部位 设置一条供电机轴60的头部放入的上下贯通的通道并在通道的顶部设置密封塞并将密封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8129230 U 5 塞和电机轴60的头部进行锁紧固定以实现电机轴60与抛洒球头盖3固定, 而且电机轴60的 一段套设在筒形引导板202内可以进一步将筒形引导板202固定在所述电机轴60上, 使得导 流板200也能跟着电机轴60转动, 使得鱼饵子粒在内腔20中有更好地均匀分布并提升导流 的效果, 但是这种导流板200也跟着电机轴60转动的结构并不是常规的选择, 因为这种结构 可能会导致鱼饵子粒有一定的破损, 这种结构设计适合鱼。
23、饵子粒喂养均匀度要求特别高而 其他喂养要求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使用, 效果会比较好, 电机轴60优选向上穿过加强座4的中 心区域和抛洒底座2的中心区域, 而高压气管1的输出端的输出方向与环形板201的倾斜方 向尽量保持一致, 偏差最好不要超过30度以上, 则鱼饵子粒可以更好地顺着环形板201到达 筒形引导板202的筒形外壁上并更好地向上升起, 所以高压气管1靠输出端的部分优选安装 在抛洒底座2的斜下方并呈同样呈倾斜状。 0029 接着, 关于整体的支撑部分, 可以进一步作如下的优化: 该鱼饵输送抛洒装置具有 三根所述支撑杆51, 每根所述支撑杆51的上下两端之间的位置均连接有一根向三根所述支 撑杆。
24、51包围的空间的中心区域横向延伸的横向拉杆53, 三根所述横向拉杆53背对各自连接 的支撑杆51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三根所述支撑杆51可以设置形成一个三棱锥的三条棱的分 布结构, 而三根所述支撑杆51包围形成的结构通过靠其包围空间内的三个横向拉杆53的连 接得到有效的内部支撑, 而这三根相应的横向拉杆53呈人字形的分布。 0030 而对抛洒球头盖3的进一步结构设计: 所述抛洒球头盖3的侧部具有四个前后左右 方向排布的抛洒口31, 所述抛洒口31的开口边沿由上下设置的第一圆弧段311和第二圆弧 段312拼接而成, 所述第一圆弧段311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弧段312的半径。 抛洒球头盖3 也可以设。
25、计成圆台形或者类似圆台形的形状, 而且内部的过渡腔室30可以设计成类似于圆 台形的空间结构, 而抛洒口31即开设在盖的侧部的壁面上, 第一圆弧段311的开口朝下, 第 二圆弧段312的开口朝上, 且第一圆弧段311两端分别和第二圆弧段312两端分别拼接住, 第 一圆弧段311的长度优选设计成第二圆弧段312的长度的四倍以上。 更进一步, 所述抛洒球 头盖3位于所述抛洒口31的位置还安装有与所述抛洒口31相连通并向斜上方延伸的抛洒导 向管32。 四个抛洒导向管32可以对称分布, 可以前后两个一组, 左右两个一组, 二组长短不 一, 提高鱼饵子粒抛洒分布的灵活度。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8129230 U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7 CN 208129230 U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8 CN 208129230 U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9 CN 208129230 U 9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0 CN 208129230 U 10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1 CN 208129230 U 11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2 CN 208129230 U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