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械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械装置.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376839.9 (22)申请日 2018.03.20 (73)专利权人 洪家克 地址 362268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内坑镇 柑市村锦兴路112号泉州理工学院 (72)发明人 洪家克 陈明福 陈其生 (51)Int.Cl. A23N 15/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械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 械装置, 包括矩形箱体, 所述矩形箱体内上表面 左侧设有一号圆盘, 所述一号圆盘内下表面加工 有一号圆形。
2、凹槽, 所述一号圆形凹槽内上表面加 工有一号环形开口, 所述矩形箱体上表面加工有 与一号环形开口相对应的二号环形开口, 所述矩 形箱体上表面左侧设有矩形体, 所述矩形体下表 面右侧加工有二号圆形凹槽, 所述二号圆形凹槽 内上表面加工有三号圆形凹槽, 所述三号圆形凹 槽内设所述矩形箱体内下表面且位于蓄电池右 侧设有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与旋转电机、 每个鼓 风机均电性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 控制黄豆下落的数量, 摩擦效果好, 保证黄豆去 皮质量, 可以较方便的将黄豆与豆皮分离开。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8047996 U 2018.11.06 CN 20804。
3、7996 U 1.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械装置, 包括矩形箱体(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矩形箱体(1)内 上表面左侧设有一号圆盘(2), 所述一号圆盘(2)内下表面加工有一号圆形凹槽, 所述一号 圆形凹槽内上表面加工有一号环形开口(3), 所述矩形箱体(1)上表面加工有与一号环形开 口(3)相对应的二号环形开口(4), 所述矩形箱体(1)上表面左侧设有矩形体(5), 所述矩形 体(5)下表面右侧加工有二号圆形凹槽, 所述二号圆形凹槽内上表面加工有三号圆形凹槽, 所述三号圆形凹槽内设有旋转端向下的旋转电机(6), 所述旋转电机(6)的旋转端固定连接 有圆环(7)所述圆环(7)右表面设有倒L形支架。
4、(8), 所述倒L形支架(8)通过一号环形开口 (3)、 二号环形开口(4)伸入一号圆形凹槽内, 所述倒L形支架(8)下表面连接有二号圆盘 (9), 所述一号圆形凹槽内下方嵌装有三号圆盘(10), 所述三号圆盘(10)下表面右侧加工有 一号开口, 所述三号圆盘(10)下表面设有与一号开口相对应的矩形桶(11), 所述矩形桶 (11)右表面加工有二号开口, 所述矩形桶(11)右表面设有网格矩形筒(12), 所述网格矩形 筒(12)上表面设有若干鼓风机(13), 所述矩形箱体(1)内下表面左侧设有蓄电池(14), 所述 矩形箱体(1)内下表面且位于蓄电池(14)右侧设有控制器(15), 所述控制器。
5、(15)与旋转电 机(6)、 每个鼓风机(13)均电性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械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矩形体(5) 上表面左侧加工有进料槽(16), 所述进料槽(16)下表面中心处加工有一号通孔, 所述矩形 箱体(1)上表面加工有与一号通孔相对应的二号通孔, 所述一号圆形凹槽内上表面加工有 与二号通孔相对应的三号通孔, 所述一号通孔、 二号通孔、 三号通孔内共同设有管道(17), 所述管道(17)上设有一对电磁阀(18), 所述控制器(15)与一对电磁阀(18)均电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械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矩形箱体 (1)。
6、上表面右侧加工有若干通气孔(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械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矩形箱体 (1)下表面加工有与网格矩形筒(12)相对应的三号开口, 所述矩形箱体(1)右表面加工有与 网格矩形筒(12)相对应的四号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械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矩形箱体 (1)下表面左侧设有一对一号万向轮(20), 所述矩形箱体(1)下表民右侧设有一对二号万向 轮(21), 一对所述一号万向轮(20)高度大于一对二号万向轮(21)的高度, 所述二号圆盘 (9)、 三号圆盘(10)均为硬橡胶的圆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晾晒。
7、后去皮机械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矩形箱体 (1)左表面设有市电接口(22), 所述市电接口(22)与蓄电池(14)电性相连, 所述矩形箱体 (1)前表面设有若干控制按钮(23), 所述蓄电池(14)与若干控制按钮(23)均电性相连, 若干 所述控制按钮(23)均与控制器(15)电性相连。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047996 U 2 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械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豆脱皮机领域, 特别是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大豆脱皮机是一类农作物机器, 该机适用于食品加工厂、 宾馆、 酒店、 食堂、 专业户 等使用。 00。
8、03 目前, 在现有的技术中, 在申请号为201720376035.4, 名称为一种大豆脱皮装置的 专利中, 结构紧凑, 制造容易, 外形尺寸小, 灵活方便, 能够快速而彻底的对大豆进行脱皮, 脱皮效率显著提高, 但是不能够保证将每一颗大豆的皮都能脱掉, 不能够在脱皮后将皮分 离。 000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设计设有在一号圆盘的一号圆形凹槽内嵌装有二 号圆盘, 二号圆盘与上方的三号圆盘之间形成空隙, 二号圆盘与三号圆盘均为硬橡胶的圆 盘, 三号圆盘在旋转电机的带动下与二号圆盘摩擦将若干黄豆外皮磨掉, 顺着一号开口滑 到矩形桶内, 从矩形桶内滑到网格矩形筒内, 在鼓风机的吹动下将黄。
9、豆皮吹掉, 通过三号开 口落下来, 可以在三号开口下方放有布袋子承接黄豆皮, 拨皮后的黄豆通过四号开口滑出; 因此, 设计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械装置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设计了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械装置。 0006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械装置, 包括矩 形箱体, 所述矩形箱体内上表面左侧设有一号圆盘, 所述一号圆盘内下表面加工有一号圆 形凹槽, 所述一号圆形凹槽内上表面加工有一号环形开口, 所述矩形箱体上表面加工有与 一号环形开口相对应的二号环形开口, 所述矩形箱体上表面左侧设有矩形体, 所述矩形体 下表。
10、面右侧加工有二号圆形凹槽, 所述二号圆形凹槽内上表面加工有三号圆形凹槽, 所述 三号圆形凹槽内设有旋转端向下的旋转电机, 所述旋转电机的旋转端固定连接有圆环所述 圆环右表面设有倒L形支架, 所述倒L形支架通过一号环形开口、 二号环形开口伸入一号圆 形凹槽内, 所述倒L形支架下表面连接有二号圆盘, 所述一号圆形凹槽内下方嵌装有三号圆 盘, 所述三号圆盘下表面右侧加工有一号开口, 所述三号圆盘下表面设有与一号开口相对 应的矩形桶, 所述矩形桶右表面加工有二号开口, 所述矩形桶右表面设有网格矩形筒, 所述 网格矩形筒上表面设有若干鼓风机, 所述矩形箱体内下表面左侧设有蓄电池, 所述矩形箱 体内下表面。
11、且位于蓄电池右侧设有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与旋转电机、 每个鼓风机均电性相 连。 0007 所述矩形体上表面左侧加工有进料槽, 所述进料槽下表面中心处加工有一号通 孔, 所述矩形箱体上表面加工有与一号通孔相对应的二号通孔, 所述一号圆形凹槽内上表 面加工有与二号通孔相对应的三号通孔, 所述一号通孔、 二号通孔、 三号通孔内共同设有管 道, 所述管道上设有一对电磁阀, 所述控制器与一对电磁阀均电性相连。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047996 U 3 0008 所述矩形箱体上表面右侧加工有若干通气孔。 0009 所述矩形箱体下表面加工有与网格矩形筒相对应的三号开口, 所述矩形箱体右表。
12、 面加工有与网格矩形筒相对应的四号开口。 0010 所述矩形箱体下表面左侧设有一对一号万向轮, 所述矩形箱体下表民右侧设有一 对二号万向轮, 一对所述一号万向轮高度大于一对二号万向轮的高度, 所述二号圆盘、 三号 圆盘均为硬橡胶的圆盘。 0011 所述矩形箱体左表面设有市电接口, 所述市电接口与蓄电池电性相连, 所述矩形 箱体前表面设有若干控制按钮, 所述蓄电池与若干控制按钮均电性相连, 若干所述控制按 钮均与控制器电性相连。 0012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械装置, 可以控制黄豆 下落的数量, 摩擦效果好, 保证黄豆去皮质量, 可以较方便的将黄豆与豆皮分离开。 附。
13、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械装置的主视图; 0015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械装置的俯视剖面图; 0016 图中, 1、 矩形箱体; 2、 一号圆盘; 3、 一号环形开口; 4、 二号环形开口; 5、 矩形体; 6、 旋转电机; 7、 圆环; 8、 倒L形支架; 9、 二号圆盘; 10、 三号圆盘; 11、 矩形桶; 12、 网格矩形筒; 13、 鼓风机; 14、 蓄电池; 15、 控制器; 16、 进料槽; 17、 管道; 18、 电磁阀; 19、 通气孔; 20、 一号。
14、万 向轮; 21、 二号万向轮; 22、 市电接口; 23、 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3所示, 一种大豆晾晒后去皮机 械装置, 包括矩形箱体1, 所述矩形箱体1内上表面左侧设有一号圆盘2, 所述一号圆盘2内下 表面加工有一号圆形凹槽, 所述一号圆形凹槽内上表面加工有一号环形开口3, 所述矩形箱 体1上表面加工有与一号环形开口3相对应的二号环形开口4, 所述矩形箱体1上表面左侧设 有矩形体5, 所述矩形体5下表面右侧加工有二号圆形凹槽, 所述二号圆形凹槽内上表面加 工有三号圆形凹槽, 所述三号圆形凹槽内设有旋转端向下的旋转电机6, 所述。
15、旋转电机6的 旋转端固定连接有圆环7所述圆环7右表面设有倒L形支架8, 所述倒L形支架8通过一号环形 开口3、 二号环形开口4伸入一号圆形凹槽内, 所述倒L形支架8下表面连接有二号圆盘9, 所 述一号圆形凹槽内下方嵌装有三号圆盘10, 所述三号圆盘10下表面右侧加工有一号开口, 所述三号圆盘10下表面设有与一号开口相对应的矩形桶11, 所述矩形桶11右表面加工有二 号开口, 所述矩形桶11右表面设有网格矩形筒12, 所述网格矩形筒12上表面设有若干鼓风 机13, 所述矩形箱体1内下表面左侧设有蓄电池14, 所述矩形箱体1内下表面且位于蓄电池 14右侧设有控制器15, 所述控制器15与旋转电机6。
16、、 每个鼓风机13均电性相连; 所述矩形体5 上表面左侧加工有进料槽16, 所述进料槽16下表面中心处加工有一号通孔, 所述矩形箱体1 上表面加工有与一号通孔相对应的二号通孔, 所述一号圆形凹槽内上表面加工有与二号通 孔相对应的三号通孔, 所述一号通孔、 二号通孔、 三号通孔内共同设有管道17, 所述管道17 上设有一对电磁阀18, 所述控制器15与一对电磁阀18均电性相连; 所述矩形箱体1上表面右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047996 U 4 侧加工有若干通气孔19; 所述矩形箱体1下表面加工有与网格矩形筒12相对应的三号开口, 所述矩形箱体1右表面加工有与网格矩形筒12相对。
17、应的四号开口; 所述矩形箱体1下表面左 侧设有一对一号万向轮20, 所述矩形箱体1下表民右侧设有一对二号万向轮21, 一对所述一 号万向轮20高度大于一对二号万向轮21的高度, 所述二号圆盘9、 三号圆盘10均为硬橡胶的 圆盘; 所述矩形箱体1左表面设有市电接口22, 所述市电接口22与蓄电池14电性相连, 所述 矩形箱体1前表面设有若干控制按钮23, 所述蓄电池14与若干控制按钮23均电性相连, 若干 所述控制按钮23均与控制器15电性相连。 0018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 在一号圆盘2的一号圆形凹槽内嵌装有二号圆盘9, 二号圆 盘9与上方的三号圆盘10之间形成空隙, 二号圆盘9与三号圆盘1。
18、0均为硬橡胶的圆盘, 三号 圆盘10在旋转电机6的带动下与二号圆盘9摩擦将若干黄豆外皮磨掉, 顺着一号开口滑到矩 形桶11内, 从矩形桶11内滑到网格矩形筒12内, 在鼓风机13的吹动下将黄豆皮吹掉, 通过三 号开口落下来, 可以在三号开口下方放有布袋子承接黄豆皮, 拨皮后的黄豆通过四号开口 滑出; 可以控制黄豆下落的数量, 摩擦效果好, 保证黄豆去皮质量, 可以较方便的将黄豆与 豆皮分离开。 0019 在本实施方案中, 首先在本装置空闲处安装一台MD420电机驱动器, 市电接口22的 输出端与HZB12-135蓄电池14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相连接, 蓄电池14的输出端与若干控制按 钮23的输入端。
19、均通过导线相连接, 若干控制按钮23的输出端与200PLCCPU224XP控制器15的 输入端均通过导线相连接, 控制器15的输出端与电机驱动器、 每个WM7040-24V MINI AIR鼓 风机13、 DMF-Z-40S电磁阀18的输入端相连接, 本领域人员再将电机驱动器通过导线与旋转 电机6的接线端连接; 本领域人员通过控制器15编程后, 完全可控制各个电器件的工作顺 序,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矩形箱体1下表面左侧设有一对一号万向轮20, 矩形箱体1下表民右 侧设有一对二号万向轮21, 一对一号万向轮20高度大于一对二号万向轮21的高度, 矩形箱 体1整体向右倾斜, 可以使黄豆向右滑出,。
20、 通过若干控制按钮23控制控制器15, 将黄豆装入 进料槽16内, 控制器15控制一对电磁阀18中的每个电磁阀分别打开关闭, 保证每次进入一 号圆形凹槽内的二号圆盘9与三号圆盘10之间的黄豆数量一定, 保证摩擦效果良好; 旋转电 机6工作带动三号圆盘10在二号圆盘9上方摩擦黄豆, 黄豆顺着一号开口落入矩形桶11内, 从矩形桶11的二号开口滑落到网格矩形筒12内, 网格矩形筒12上方的若干鼓风机13向下吹 风, 将豆皮从网格矩形筒12内吹出, 通过三号开口落下来, 可以在三号开口下方放有布袋子 承接黄豆皮, 拨皮后的黄豆通过四号开口滑出。 0020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 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属于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047996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8047996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8047996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8047996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