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pdf

  • 上传人:e2
  • 文档编号:6502220
  • 上传时间:2019-08-31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506.8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405642.0

    申请日:

    20130709

    公开号:

    CN203354987U

    公开日:

    201312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1/14,A61M25/02,A61M25/14

    主分类号:

    A61M1/14,A61M25/02,A61M25/14

    申请人:

    广东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建华,吴花明,李柏耀,钟鹰

    地址:

    528225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桃园东路89号

    优先权:

    CN201320405642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颜希文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包括管体和管套,所述管体包括从人体外通入至人体皮下组织的第一倾斜管段;与所述第一倾斜管段连接,并基本水平地设于人体皮下组织的水平管段;与所述水平管段连接,从人体皮下组织贯穿至血管内的第二倾斜管段;所述管套套接于所述水平管段外表面。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其水平管段设有管套,所述管套可与皮下组织结合以固定所述导管,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有松脱现象,而且管套和皮下组织的紧密结合可阻挡细菌的进一步入侵,有效降低血管感染的几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包括管体和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从人体外通入至人体皮下组织的第一倾斜管段;与所述第一倾斜管段连接,并基本水平地设于人体皮下组织的水平管段;与所述水平管段连接,从人体皮下组织贯穿至血管内的第二倾斜管段;所述管套套接于所述水平管段外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透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为医用涤纶管套或医用尼龙管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透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设有独立分割的动脉通路和静脉通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透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管段伸出人体部分连接有动脉支流管和静脉支流管,其分别与所述管体内的所述动脉通路和静脉通路对应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透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支流管和静脉支流管上设有管夹,所述动脉支流管和静脉支流管顶端设有管接头。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血液透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管段的长度为3-5c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植入人体血管为血液透析提供血液通路的血液透析导管。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血液透析时需要在透析机和人体之间建立血液通路,临床上一般采用动静脉内瘘和直接介入静脉血管来建立血液通路,动静脉内瘘会引发血管瘤、血管感染和血栓形成的并发症等,且会增加心脏负担,加上反复穿刺,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带来痛苦,因此,动静脉内瘘不适合心血管不全的患者。而直接介入静脉血管使用的血液透析导管则无需反复穿刺,只需一次穿刺完成介入置管,在以后进行血液透析时,只需用透析导管连接血路管和透析机即可进行。因此,此方法特别适合心血管不全的患者。

    如图1所示,常规的血液透析导管14通过直接穿刺皮下组织11至血管12,把导管置入血管12内。它的固定方式是直接固定在患者的表皮10。临床这种置管方式比较会出现管体松脱现象,同时由于血管的穿刺口和外界是一种直线状态,较易出现血管感染问题,引发并发症。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导管结构作出改进,以阻隔入侵血管的细菌,进一步降低血管感染的几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可降低被穿刺部位血管感染的几率,而且可以可靠地固定在人体相应部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包括管体和管套,所述管体包括从人体外通入至人体皮下组织的第一倾斜管段;与所述第一倾斜管段连接,并基本水平地设于人体皮下组织的水平管段;与所述水平管段连接,从人体皮下组织贯穿至血管内的第二倾斜管段;所述管套套接于所述水平管段外表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管套为医用涤纶管套或医用尼龙管套。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管体内设有独立分割的动脉通路和静脉通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倾斜管段伸出人体部分连接有动脉支流管和静脉支流管,其分别与所述管体内的所述动脉通路和静脉通路对应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动脉支流管和静脉支流管上设有管夹,所述动脉支流管和静脉支流管顶端设有管接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水平管段的长度为3-5cm。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其水平管段设有管套,所述管套可与皮下组织结合以固定所述导管,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有松脱现象,而且管套和皮下组织的紧密结合可阻挡细菌的进一步入侵,有效降低血管感染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血液透析导管设有水平管段,其长度为3-5cm,与现有的直接穿刺导管相比,其血管穿刺口与表皮穿刺口的距离较远,而且所述血液透析导管在皮下组织内呈弯曲形状,可阻挡细菌入侵血管,减少血管穿刺感染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初始放置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中期放置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一种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包括管体1和管套2,所述管体1包括从人体外通入至人体皮下组织11的第一倾斜管段3;与所述第一倾斜管段3连接,并基本水平地设于人体皮下组织11的水平管段4;与所述水平管段4连接,从人体皮下组织11贯穿至血管12内的第二倾斜管段5;所述管套2套接于所述水平管段4外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水平管段4设有管套2,所述管套2可与皮下组织11结合以固定所述导管,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有松脱现象,而且管套2和皮下组织11的紧密结合可阻挡细菌的进一步入侵,有效降低血管12感染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血液透析导管设有水平管段4,与现有的直接穿刺导管相比,其血管穿刺口与表皮穿刺口的距离较远,而且所述血液透析导管在皮下组织11内呈弯曲形状,可阻挡细菌入侵血管12,减少血管12穿刺感染的几率。

    优选地,所述管套2为医用涤纶管套或医用尼龙管套。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医用涤纶管套或医用尼龙管套与人体组织有很好的相容性,不会对人体组织造成损害。

    优选地,所述管体1内设有独立分割的动脉通路和静脉通路(图中未画出)。

    其中,所述第一倾斜管段3伸出人体部分连接有动脉支流管6和静脉支流管7,其分别与所述管体1内的所述动脉通路和静脉通路对应连接。

    优选地,所述动脉支流管6和静脉支流管7上设有管夹8,所述动脉支流管6和静脉支流管7顶端设有管接头9。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管夹8用于控制所述动脉支流管6和静脉支流管7的开启和封闭;所述管接头9用于与血液透析机的导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水平管段4的长度为3-5cm。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所述水平管段4的长度过短,将降低阻隔细菌的技术效果;如果所述水平管段4的长度过长,将对病人产生较大的不适。因此,所述水平管段4的长度选择在3-5cm为宜。

    下面,结合图2-图4,详细说明如何将所述血液透析导管植入患者体内。

    首先,如图3所示,从相应位置穿刺至表皮10以下并继续与患者皮肤基本水平地向前穿刺,在皮下组织11形成一个3-5cm长的皮下隧道,将所述血液透析导管的前端和所述管套2导入所述皮下隧道中。

    然后,如图4所示,在离第一次穿刺点3-5cm处使用穿刺用具13穿刺至血管12,并注意穿刺轨迹通过所述皮下隧道。

    最后,如图2所示,将所述血液透析导管沿穿刺轨迹置入到血管12中,所述血液透析导管的人体置入操作即告完成。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长期 留置 血液 透析 导管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50222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