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灌溉系统绿植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灌溉系统绿植墙.pdf(1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101417.0 (22)申请日 2018.01.20 (73)专利权人 天津市连盛达园林绿化工程有限 公司 地址 300000 天津市河西区瑞泰公寓3号楼 1门301-304 (72)发明人 郝如连 (51)Int.Cl. A01G 9/02(2018.01) A01G 27/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多灌溉系统绿植墙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灌溉系统绿植墙, 属于绿植墙技术领域, 存在绿植墙灌溉效率极低 技术问题, 其技术方案要点是。
2、包括墙体, 所述墙 体上开设有多个腔室, 腔室顶部开设有灌溉槽, 灌溉槽与腔室相连通, 墙体的上端设置有集水 槽, 集水槽上开设有出水孔, 出水孔与灌溉槽连 通; 墙体一侧设置有人工灌溉系统和雨水灌溉系 统, 灌溉槽与人工灌溉系统以及雨水灌溉系统均 连通, 达到提高绿植墙的灌溉效率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CN 208016432 U 2018.10.30 CN 208016432 U 1.一种多灌溉系统绿植墙, 包括墙体(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体(1)上开设有多个腔室 (11), 腔室(11)顶部开设有灌溉槽(4), 灌溉槽(4)与腔室(11)相连通, 墙体(1)。
3、的上端设置 有集水槽(2), 集水槽(2)上开设有出水孔(221), 出水孔(221)与灌溉槽(4)连通; 墙体(1)一 侧设置有人工灌溉系统(7)和雨水灌溉系统(3), 灌溉槽(4)与人工灌溉系统(7)以及雨水灌 溉系统(3)均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灌溉系统绿植墙, 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室(11)在墙体(1)上 竖直分层排布, 且每层级水平设置多个腔室(11), 灌溉槽(4)包括水平设置在各层腔室(11) 上端的引水槽(41), 引水槽(41)横贯墙体(1), 且引水槽(41)和腔室(11)之间连通有喷灌槽 (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灌溉系统绿植墙, 其特征在于: 所。
4、述引水槽(41)设置有进水 组件(5), 进水组件(5)分别与人工灌溉系统(7)和雨水灌溉系统(3)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灌溉系统绿植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灌槽(42)内设置有喷 洒组件(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灌溉系统绿植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洒组件(6)包括位于 喷灌槽(42)内的喷管(61)以及伸入腔室(11)顶部且与喷管(61)固定连接的喷头(6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灌溉系统绿植墙,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雨水灌溉系统(3)上对 应不同层级的腔室(11)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5), 人工灌溉系统(7)上对应不同层级的腔室 (11)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5、7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灌溉系统绿植墙,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工灌溉系统(7)包括 水泵(71), 水泵(71)与进水组件(5)之间连通有输水管(7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灌溉系统绿植墙,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槽(2)上盖设有与 之配合的过滤板(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灌溉系统绿植墙, 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室(11)内设置有放置 槽(1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灌溉系统绿植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体(1)底端设置有万 向轮(12)。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016432 U 2 多灌溉系统绿植墙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
6、用新型涉及一种绿植墙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多灌溉系统绿植墙。 背景技术 0002 绿植墙是用绿色植物编植成的墙体, 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生长环境的超强自适应 能力, 使自然界中栖息于平地上的植物永久地生长于垂直的建筑墙面, 为建筑设计和建筑 装饰提供一种新型的有机生态材料, 绿植墙作为一种垂直绿化的生态建筑模型, 兼具美观 优雅、 环保自然的特点, 深受人们的追捧。 0003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06962053A的中国专利, 其公开了一种绿植砖及其形成 的绿植墙, 该申请公开了一种绿植砖, 包括一主体种植腔体, 主体种植腔体的壳体大体呈上 部开口的长方体; 主体种植腔体设有水平位置呈错开分。
7、布且凸出、 底部高于主体种植腔体 的底部的第一种植腔体和第二种植腔体; 壳体前后是一平面部分; 壳体上端面四个拐角顶 平面与底部四个拐角地平面呈易堆叠的对齐尺寸。 堆叠后, 通过左右侧凸出的种植腔体种 植花卉植物, 且相互错开的凸出种植腔体不影响彼此的采光成长, 其灌溉系统为设置在壳 体底部的漏水口形成由上而下的整体。 0004 上述一种绿植砖及其形成的绿植墙, 在灌溉时只能通过壳体底部的漏水口依次灌 溉, 也就是说位于上端的植物得到充分灌溉甚至是过度灌溉后, 位于下端的植物才能开始 灌溉, 灌溉效率极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灌溉系统。
8、绿植墙, 达 到提高绿植墙的灌溉效率的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多灌溉系统绿植墙, 包括墙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体上开设有多个腔室, 腔 室顶部开设有灌溉槽, 灌溉槽与腔室相连通, 墙体的上端设置有集水槽, 集水槽上开设有出 水孔, 出水孔与灌溉槽连通; 墙体一侧设置有人工灌溉系统和雨水灌溉系统, 灌溉槽与人工 灌溉系统以及雨水灌溉系统均连通。 000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该多灌溉系统绿植墙在灌溉时, 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实 现: 当下雨时, 墙体上端部的收集槽可以收集雨水, 收集到的雨水通过出水孔流向灌溉槽, 灌溉槽与腔室。
9、连通, 收集到的雨水便可通过灌溉槽对腔室内的绿植进行灌溉; 当长期不下 雨时, 则可通过墙体一侧设置的人工灌溉系统对绿植进行灌溉。 两种灌溉系统相互配合, 大 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0009 较佳的, 所述腔室在墙体上竖直分层排布, 且每层水平设置多个, 灌溉槽包括水平 设置在各层腔室上端的引水槽, 引水槽横贯墙体, 且引水槽和腔室之间连通有竖直设置的 喷灌槽。 001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腔室在墙体上均匀排布, 较为美观, 且喷灌槽以及引水槽均设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8016432 U 3 于各层腔室的上端, 因此从集水槽内流下的雨水能较为顺畅地通过灌溉槽自上而下进入腔 室。
10、对绿植进行灌溉, 节约了大量的人工灌溉的精力, 提高了灌溉的便利性和效率。 0011 较佳的, 所述引水槽设置有进水组件, 进水组件分别与人工灌溉系统和雨水灌溉 系统相连通。 001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灌溉所用的水不是直接通过引水槽进入腔室, 而是通过设置 在引水槽内的进水组件作为媒介进入腔室喷灌, 避免了水分在墙体内渗透流失, 对墙体造 成损坏, 这样既保障了绿植墙的使用寿命, 又使得灌溉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增强灌溉效 果。 0013 较佳的, 所述喷灌槽内设置有喷洒组件。 001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喷灌槽虽然竖直通向腔室内, 但若灌溉所用的水直接通过喷 灌槽进入腔室, 首先水分。
11、会在喷灌槽内向着墙体渗透一部分, 造成浪费和墙体损坏现象, 其 次进入喷灌槽内的水流流速较大, 会对腔室内的绿植形成冲击, 不利于绿植的生长; 而安装 喷洒组件后, 能很好地解决这两方面问题, 既保护了墙体, 又保护了绿植本身。 0015 较佳的, 所述喷洒组件包括位于喷灌槽内的喷管以及伸入腔室顶部且与喷管固定 连接的喷头。 0016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喷管将水分与墙体隔离开来, 有效保护了墙体不被渗透损坏, 喷头使得从喷管内传输而来的急流水在灌溉时压力变小, 将灌溉方式由粗暴的浇灌变为喷 灌, 使得灌溉效果更佳。 0017 较佳的, 所述雨水灌溉系统上对应不同层级的腔室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
12、人工灌溉 系统上对应不同层级的腔室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001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墙体上不同层级的腔室对应一个不同的控制阀, 因此在灌溉 时就能按需分配, 哪一层级的腔室需要灌溉则打开对应层级的控制阀, 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减少了浪费现象的发生。 0019 较佳的, 所述人工灌溉系统包括水泵, 水泵与进水组件之间连通有输水管。 002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在收集槽内的雨水用完之后, 可以通过人工灌溉系统对绿植 进行补充灌溉, 水泵将泵入的水通过输水管运送至进水组件中, 最终对绿植进行灌溉, 使得 人工灌溉时省时省力, 且水泵的泵水效果强, 灌溉的效率大大增强。 0021 较佳的, 所述集水。
13、槽上盖设有与之配合的过滤板。 002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过滤板能对收集的雨水进行简单的过滤, 有效防止了一些固 体杂质进入墙体内部的灌溉槽并使之堵塞, 保证了雨水灌溉系统的正常使用。 0023 较佳的, 所述腔室内设置有放置槽。 002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放置槽用以放置栽种绿植的花盆, 能对花盆起到固定保护作 用。 0025 较佳的, 所述墙体底端设置有万向轮。 0026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万向轮的设置使得该可灌溉绿植墙能按照个人喜好移动放置 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装饰, 且在雨天时可以将墙体推出室外以收集雨水, 方便灵活。 0027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 1。
14、、 通过雨水灌溉系统和人工灌溉系统的配合使用, 提高了绿植墙的灌溉效率; 0029 2、 能收集雨水对腔室内的绿植进行灌溉, 且可以通过控制阀控制不同层级腔室内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8016432 U 4 的绿植的灌溉与否, 节能环保; 0030 3、 墙体底部设置的万向轮以及腔室底部设置的放置槽, 使得该多灌溉系统绿植墙 整体变得安全可靠, 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多灌溉系统绿植墙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是旨在强调过滤板与集水槽的配合关系以及花盆与放置槽配合关系的爆炸 图; 0033 图3是隐去管路后旨在强调墙体内部灌溉槽分布的剖面示意图; 0034 图。
15、4是旨在强调引水槽与进水组件以及喷洒组件配合关系的剖面示意图; 0035 图5是图4中A处旨在强调出水孔的局部放大图。 0036 图中, 1、 墙体; 11、 腔室; 111、 放置槽; 12、 万向轮; 2、 集水槽; 21、 横向挡板; 22、 侧边 挡板; 221、 出水孔; 23、 过滤板; 3、 雨水灌溉系统; 31、 出水管; 32、 第一连接管; 33、 第二连接 管; 34、 第三连接管; 35、 第一控制阀; 4、 灌溉槽; 41、 引水槽; 42、 喷灌槽; 5、 进水组件; 51、 第 一进水管; 52、 第二进水管; 53、 第三进水管; 6、 喷洒组件; 61、 喷管。
16、; 62、 喷头; 7、 人工灌溉系 统; 71、 水泵; 711、 泵水管; 72、 输水管; 73、 固定架; 8、 花盆。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 标记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 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 “前” 、“后” 、“左” 、“右” 、“上” 和 “下” 指的 是附图中的方向, 词语 “底面” 和 “顶面” 、“内” 和 “外” 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 中心的方向。 0038 一种多灌溉系统绿植墙, 如图1所示, 包括墙体1以及开设在墙体1内的多个腔室 11, 腔室11贯穿墙体1, 且上下左右等距排列。。
17、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使用三层结构, 每一层又水 平设置有三个等距排列的腔室11。 0039 如图2所示, 腔室11的底端开设有放置槽111, 放置槽111内搁放有花盆, 放置槽111 的形状与花盆的底部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花盆为圆柱形, 因此放置槽111的端面对应的为圆 形。 墙体1的顶端设置有集水槽2, 集水槽2包括沿墙体1上端面较长边方向设置的横向挡板 21以及沿相邻墙体1较短边上设置的侧边挡板22, 横向挡板21和侧边挡板22的上端部均向 着远离墙体1方向倾斜, 使得集水槽2的开口为敞口状以便收集更多的雨水。 集水槽2的上端 开口处设置有过滤板23, 过滤板23为一矩形的长板, 长板上开设。
18、有过滤孔, 侧边挡板22靠近 墙体1的底部位置开设有出水孔221。 0040 如图3所示, 墙体1内设置有灌溉槽4, 灌溉槽4包括位于腔室11顶部的引水槽41以 及位于腔室11正上方的喷灌槽42, 引水槽41水平设置, 喷灌槽42竖直设置, 喷灌槽42一端与 引水槽41贯通连接, 另一端与腔室11连通。 每层腔室11的上端均设置有水平的引水槽41以 及竖直的喷灌槽42, 且喷灌槽42均贯通至位于下方的腔室11中。 0041 回看图2, 出水孔221上固定连接有雨水灌溉系统3, 雨水灌溉系统3包括与出水孔 221适配连通的出水管31 (参见图5) 、 与出水管31分别连通的第一连接管32、 第二。
19、连接管33、 第三连接管34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管32、 第二连接管33、 第三连接管34上的第一控制阀35,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8016432 U 5 出水管31水平延伸。 0042 如图4所示, 引水槽41内设置有与之适配的进水组件5, 进水组件5包括第一进水管 51、 第二进水管52以及第三进水管53, 第一进水管51、 第二进水管52以及第三进水管53的两 端均穿出引水槽41, 且进水组件5靠近出水孔221的一端依次贯通连接在第一连接管32、 第 二连接管33以及第三连接管34上。 0043 喷灌槽42内设置有喷洒组件6, 喷洒组件6包括与喷灌槽42相适配的喷管61以。
20、及固 定连接在喷管61上的喷头62。 每个腔室11的上端均设有一个对应的喷管61, 且喷管61与对 应的进水组件5贯通相连, 喷头62位于腔室11内, 由集水槽2收集的雨水经过过滤后, 依次通 过出水管31、 进水组件5、 喷洒组件6, 最终通过喷头62对腔室11内的绿植进行灌溉浇水, 环 保可靠。 0044 在进水组件5远离出水孔221的一侧设置有人工灌溉系统7, 人工灌溉系统7包括固 定架73、 固定连接在固定架73上的水泵71、 与水泵71连通的泵水管711和输水管72以及第二 控制阀。 输水管72竖直向上延伸, 并连接在进水组件5上, 本实施例中, 输水管72从上至下依 次与第一进水管。
21、51、 第二进水管52、 第三进水管53连接, 且连接进水组件5的对应位置上均 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水泵71通过泵水管711抽取适合灌溉的水通过输水管72向上输送, 经过 进水组件5以及喷洒组件6最终实现对腔室11内的绿植实现灌溉。 0045 墙体1的底部的四个对角位置设置有万向轮12, 可以随时移动墙体1。 0046 由上述可知, 在雨天时, 可将该多灌溉系统绿植墙推出室外, 因为其底部设有万向 轮12, 因此推出时毫不费力; 下雨时, 位于墙体1顶部的收集槽收集雨水, 并利用过滤板23对 雨水进行简单的过滤, 防止一些固体杂质进入灌溉槽4从而使之堵塞。 收集的雨水经过出水 孔221流经雨水。
22、灌溉系统3, 最终通过喷头62对腔室11内的绿植进行灌溉, 并且不同层级的 腔室11对应一个第一控制阀35, 可以通过开启或关闭第一控制阀35来对不同层级腔室11内 的绿植进行选择喷灌, 这样既能充分利用雨水, 又能保证收集到的雨水不会浪费, 节能环 保。 0047 当长时间未下雨, 绿植又需要人工灌溉时, 此时可以关闭靠近出水孔221位置处的 各级第一控制阀35, 打开靠近水泵71一端的各级第二控制阀, 利用水泵71将泵入的水通过 输水管72向上输送至进水组件5, 并通过喷洒组件6对腔室11内的绿植进行人工灌溉, 同样, 可以通过控制不同层级腔室11对应的第二控制阀来选择性地进行灌溉。 00。
23、48 综上, 无论是下雨还是不下雨, 都能对腔室11内的绿植进行灌溉, 无需人工逐个处 理, 节约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大大提高了绿植墙的灌溉效率。 0049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 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 但 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8016432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7 CN 208016432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8 CN 208016432 U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9 CN 208016432 U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0 CN 208016432 U 10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1 CN 208016432 U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