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586539.4 (22)申请日 2015.09.15 A01N 47/18(2006.01) A01P 3/00(2006.01) A01N 47/12(2006.01) (71)申请人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 211318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东 风路 8 号 (72)发明人 张宝俊 石振龙 赵东亚 万维肖 彭永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2218 代理人 徐冬涛 邢贤冬 (54) 发明名称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杀菌组合物及其 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多。
2、菌灵的杀 菌组合物及其应用。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 杀菌组合物, 它以苯噻菌胺和多菌灵为主要活性 成分, 所述的苯噻菌胺和多菌灵重量比为170 : 1 50。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杀菌组合物可应用于 防治禾谷类、 果树、 蔬菜病害, 具有较高的协同增 效作用, 克服和延缓了病菌的抗药性, 杀菌速度 快、 持效期长、 降低了应用成本, 防治效果明显优 于其单剂使用。本发明可以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 真菌性病害, 尤其可以用于防治疫霉病、 晚疫病、 霜霉病、 白粉病、 炭疽病、 早疫病等真菌病害, 效果 好于单剂使用。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
3、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CN 106508936 A 2017.03.22 CN 106508936 A 1/1 页 2 1.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它以苯噻菌胺和多菌灵为主要 活性成分, 所述的苯噻菌胺和多菌灵重量比为 1 70 : 1 50。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含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苯噻 菌胺和多菌灵的重量比为 5 50 : 10 50。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含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苯噻 菌胺和多菌灵的重量比为 5 40 : 10 30。 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含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杀菌组。
4、合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苯噻 菌胺和多菌灵的重量比为 1 : 2 10。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含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苯噻 菌胺和多菌灵二者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2 80。 6.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含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苯噻 菌胺和多菌灵二者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5.5 70。 7.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含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它以苯噻菌 胺和多菌灵为主要有效成分和农药助剂、 赋型剂配制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8.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含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 。
5、是乳油、 悬浮剂、 水乳剂、 可湿性粉剂、 微乳剂或水分散颗粒剂。 9.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含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抗性植物真菌病 害药物上的应用。 10.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含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疫霉病、 晚疫病、 霜霉病、 白粉病、 炭疽病、 早疫病药物上的应用, 优选在制备防治黄瓜霜霉病药物上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6508936 A 2 1/6 页 3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尤其是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杀菌组 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苯 噻 菌 。
6、胺 (benthiavalicarb-isopropyl),分 子 式 : C18H24FN3O3S,化 学 名 称 : (6- 氟苯并噻唑 -2- 基 )- 乙基氨基甲酰基 -2- 甲基丙基 氨基甲酸异丙酯。 0003 苯噻菌胺对疫霉病具有很好的杀菌活性, 对其孢子囊的形成、 孢子囊的萌发在低 浓度下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但对游动孢子的释放和游动孢子的移动没有作用。 田间试验中, 苯噻菌胺以较低的剂量 (25 75g a.i./hm2) 能够有效的控制马铃薯和番茄的晚疫病、 葡 萄和其他作物的霜霉病。 0004 多菌灵 (Carbendazim), 分子式 : C9H9N3O2, 化学名称 :。
7、 N-(2- 苯骈咪唑基 )- 氨基甲 酸甲酯, 化学结构式 : 0005 0006 多菌灵为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 有内吸治疗和保护作用, 主要用来防治瓜类白 粉病、 疫病, 西红柿早疫病, 豆类炭疽病、 疫病, 油菜菌核病。 0007 目前植物病菌的防治难度越来越大, 一方面, 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 瓜果、 蔬菜等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病害发生程度、 发生数量均有所提高, 在防治上难度加大 ; 另 一方面, 病原菌的抗性在持续的药剂选择压力下逐年上升, 单剂的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植物 病害防治面临着重大挑战。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 。
8、成本低、 效果好的含苯 噻菌胺与多菌灵的植物杀菌组合物。 0009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措施来实现的 : 0010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杀菌组合物, 它以苯噻菌胺和多菌灵为主要活性成 分, 所述的苯噻菌胺和多菌灵重量比为 1 70 : 1 50, 其中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份以增效 有效量存在于组合物中。 0011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 所述的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的重量比优选为 5 50 : 10 50, 进一步优选为 5 40 : 10 50, 最优选为 1 : 2 10。 0012 在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 所述的苯噻菌胺和多菌灵二者占组合物的重量百 分含量为 2 80, 优选为 。
9、5.5 70。 说 明 书 CN 106508936 A 3 2/6 页 4 0013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它以苯噻菌胺和多菌灵为主要有效成分和已知的助 剂和赋形剂复配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这些已知的助剂、 赋型剂有分散剂、 扩散 剂、 消泡剂、 润湿剂、 崩解剂等, 可以采用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钠、 亚甲基双萘磺酸 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 苄基酚聚氧乙 烯醚、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类似产 品、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 脂肪酸环氧乙烷加成物、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化合物、 蓖麻油。
10、聚 氧乙烯醚、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吐温系列、 聚乙二醇系列、 磺酸盐类、 羧酸盐、 硫酸盐、 磷酸 盐、 亚磷酸盐、 木质素磺酸盐、 黄原胶、 酚甲醛缩合物、 铵盐、 季铵盐型等中的一个或多个组 合, 赋形剂包括环己酮、 二甲苯、 各种溶剂油、 水、 防冻剂 ( 如丙二醇 )、 去离子水等。以上助 剂、 赋形剂及其它辅料可以单用或并用。 0014 所述的剂型是乳油、 可湿性粉剂、 悬浮剂、 水乳剂、 微乳剂或水分散颗粒剂。 0015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抗性植物真菌引起真菌病 害药物上的应用。优选的,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禾谷类、 果树、 蔬菜作物抗性真菌 病。
11、害药物方面的应用, 尤其是制备防治疫霉病、 晚疫病、 霜霉病、 白粉病、 炭疽病、 早疫病药 物上的应用, 优选在制备防治黄瓜霜霉病药物上的应用。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对上述抗性植 物真菌病害均具有显著的效果, 能产生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0017 (1)、 与单剂相比,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适用范围增加, 扩大了防治谱, 适用于防治禾 谷类、 果树、 蔬菜的抗性真菌病害, 对子囊菌、 担子菌、 半知菌真菌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 果, 特别是适用于防治疫霉病、 晚疫病、 霜霉病、 白粉病、 炭疽病、 早疫病, 均具有显著的效 果, 能产生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
12、。 0018 (2)、 与单剂相比, 克服和延缓了抗药性, 能够抑制真菌对单一制剂 ( 苯噻菌胺和 多菌灵任一 ) 的抗药性的产生, 可替代常规和易产生抗性的农药。 0019 (3)、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的用量比单独活性化合物的用量大大降低, 即混合物的活 性大于单独组分的活性, 与单剂相比, 减少防治用工、 用药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两种活性化合物可以加工成 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但是该两种活性成分可以加工的制剂不仅限于以下所列。实施例中 剂型的制备方法均为常规方法。 0021 本发明所述的 “” 均为重量百分含量。 0022 实施例 。
13、1 0023 称取苯噻菌胺5g、 多菌灵10g、 净洗剂LS(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钠)2g、 扩散 剂 NNO( 亚甲基双萘磺酸钠 )4g、 白炭黑 5g, 高岭土加至 100g, 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 制得有 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 15苯噻菌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0024 实施例 2 0025 称取苯噻菌胺 3g、 多菌灵 12g、 十二烷基硫酸钠 3g、 扩散剂 NNO4g、 白炭黑 5g, 高岭 土加至 100g, 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 制得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 15苯噻菌胺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 说 明 书 CN 106508936 A 4 3/6 页 5 0026 实施例 3 0。
14、027 称取苯噻菌胺 2g、 多菌灵 14g、 十二烷基硫酸钠 3g、 扩散剂 NNO4g、 白炭黑 5g, 高岭 土加至 100g, 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 制得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 16苯噻菌胺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 0028 实施例 4 0029 称取苯噻菌胺5g、 多菌灵50g、 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 农乳33#(烷基芳 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 )2g、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1g、 150# 溶剂油 13g, 加水至 100g。将以上 原料按常规配制水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高速混合, 制成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 55 苯噻菌胺多菌灵水乳剂。 0030 实施例 5 0031 称取苯。
15、噻菌胺 2g、 多菌灵 30g、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6g、 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 酯3g、 农乳33#2g、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 异丙醇10g, 加水至100g。 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 微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 制成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 32苯噻菌胺多菌灵微 乳剂。 0032 实施例 6 0033 称取苯噻菌胺 1g、 多菌灵 5g、 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3g、 农乳 33#2g、 烷基 酚聚氧乙烯醚 1g、 150# 溶剂油 13g, 加水至 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水乳剂的方法投 入混合釜中高速混合, 制成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 6苯噻菌胺多菌灵水乳剂。 00。
16、34 实施例 7 0035 称取苯噻菌胺50g、 多菌灵20g、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g、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g、 蓖 麻油聚氧乙烯醚 2g, 加 150# 溶剂油至 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 釜中混合, 制成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 70苯噻菌胺多菌灵乳油。 0036 实施例 8 0037 称取苯噻菌胺 2g、 多菌灵 40g、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8g、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5g, 加 溶剂油至 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 制成有效成分重量 百分含量为 42苯噻菌胺多菌灵乳油。 0038 实施例 9 0039 称取苯噻菌胺 5g、 多菌灵。
17、 20g、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6g、 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 酯3g、 农乳33#2g、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 异丙醇10g, 加水至100g。 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 微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 制成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 25苯噻菌胺多菌灵微 乳剂。 0040 实施例 10 0041 称取苯噻菌胺5g、 多菌灵0.5g、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7g, 加 150# 溶剂油至 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 制成有效成分 重量百分含量为 5.5苯噻菌胺多菌灵乳油。 0042 实施例 11 0043 称取苯噻菌胺 5g、 多菌灵 30g、 。
18、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4g、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4g, 加 150# 溶剂油至 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 制成有效成分 重量百分含量为 35苯噻菌胺多菌灵乳油。 说 明 书 CN 106508936 A 5 4/6 页 6 0044 实施例 12 0045 称取苯噻菌胺10g、 多菌灵10g、 木质素2g、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4g、 黄原胶0.15g、 乙二醇 5g、 硅氧烷 0.10g、 硅酸镁铝 0.5g, 用水补足至 100g, 在砂磨机的作用下制成有效成 分重量百分含量为 20苯噻菌胺多菌灵悬浮剂。 0046 实施例 13 0047 称取苯噻菌胺30g、。
19、 多菌灵12g、 木质素2g、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4g、 黄原胶0.15g、 乙二醇 5g、 硅氧烷 0.10g、 硅酸镁铝 0.5g, 用水补足至 100g, 在砂磨机的作用下制成有效成 分重量百分含量为 42苯噻菌胺多菌灵悬浮剂。 0048 实施例 14 0049 称取苯噻菌胺 2g、 多菌灵 5g、 木质素磺酸钠 8g、 十二烷基硫酸钠 2g、 硫酸铵 5g, 聚 乙烯醇5g, 硼砂2g, 白炭黑3g、 硅藻土补足至100g, 将以上原料按水分散颗粒剂方法制成有 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 7苯噻菌胺多菌灵水分散颗粒剂。 0050 实施例 15 0051 称取苯噻菌胺4g、 多菌灵13g、 木。
20、质素磺酸钠8g、 十二烷基硫酸钠2g、 硫酸铵5g、 聚 乙烯醇 5g、 硼砂 2g, 硅藻土补足至 100g, 将以上原料按水分散颗粒剂方法制成有效成分重 量百分含量为 17苯噻菌胺多菌灵水分散颗粒剂。 0052 实施例 16 0053 称取苯噻菌胺 5g、 多菌灵 15g、 木质素 2g、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4g、 黄原胶 0.15g、 乙二醇 5g、 硅氧烷 0.10g、 硅酸镁铝 0.5g, 用水补足至 100g, 在砂磨机的作用下制成有效成 分重量百分含量为 20苯噻菌胺多菌灵悬浮剂。 0054 实施例 17 0055 室内生测试验 : 0056 在 室 内 采 用 菌 丝 生 长。
21、 速 率 法,测 定 不 同 药 剂 对 黄 瓜 霜 霉 病 菌 株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et Curt.)Rostov.) 的 EC50值, 采用共毒系数计算方 法, 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 (CTC), 确定混剂的增效性,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 0057 以混剂中某一单剂为标准药剂 ( 通常选择 EC50较低者 ), 进行计算 : 0058 单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 EC50/ 某单剂 EC50100 0059 理论毒力指数 A 单剂的毒力指数 A 单剂在混剂中所占比例 +B 单剂的毒力指 数 B 单剂在混剂中所占比例 0060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单剂。
22、的 EC50值 / 混剂的 EC 50值 100 0061 共毒系数实测毒力指数 / 理论毒力指数 100 0062 共毒系数分级 : CTC 大于 120 时混剂具有协同增效性, CTC 小于 80 时为拮抗, CTC 在 80-120 之间为相加作用。 0063 表 1 : 苯噻菌胺 + 多菌灵不同配比对黄瓜霜霉病菌株的室内生测结果 0064 药剂毒力回归方程EC50(mg/L)共毒系数 苯噻菌胺 (A)Y 1.15X+4.53 2.548- 说 明 书 CN 106508936 A 6 5/6 页 7 多菌灵 (B)Y 2.52X+2.52 9.650- A:B 80:1Y 3.35X+。
23、1.95 8.141119.63 A:B 1:2Y 2.33X+2.76 9.14207.18 A:B 1:4Y 1.47X+3.37 12.75184.02 A:B 1:6Y 1.96X+2.42 20.81125.62 0065 A:B 1:10Y 2.40X+2.01 17.647165.23 A:B 1:60Y 2.11X+1.84 31.54911078 A:B 1:70Y 1.65X+2.50 32.974106.65 0066 表 1 室内生测实验结果表明, 苯噻菌胺和多菌灵重量比为 1 70 : 1 50 的组合 物共毒系数都大于 120, 对黄瓜霜霉病菌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24、。 0067 田间药效试验 : 0068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进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 0069 1、 试验处理 : 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 对照药 剂分别是农药单剂 15苯噻菌胺 WP 和 50多菌灵 WP 及空白清水试验。 0070 2、 试验方法 : 每个小区面积为 66.7m2, 重复 3 次 ; 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调查药效 方法为 : 在试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每点各取5m2), 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 情分级, 计算防效。 0071 3、 试验结果见下表 : 0072 表 2 : 苯噻菌胺 + 多菌灵不同配比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结果 0073 说 明 书 CN 106508936 A 7 6/6 页 8 0074 由表 2 可知 : 与单剂相比, 苯噻菌胺和多菌灵组合物对黄瓜霜霉病具有显著的效 果, 能产生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 杀菌组合物的用量比单独活性化合物的用量大大降低, 即 混合物的活性大于单独组分的活性, 与单剂相比, 减少防治用工、 用药成本。 0075 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结果表明, 苯噻菌胺与多菌灵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 效作用, 组合物的防治效果优良, 防治效果均好于单剂品种, 在农业应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说 明 书 CN 106508936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