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代步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代步车.pdf(1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555899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4.23 CN 203555899 U (21)申请号 201320668679.2 (22)申请日 2013.10.28 A61G 5/06(2006.01) (73)专利权人 陆声扬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和平东路 1 段 147 号 8 楼 (72)发明人 陆声扬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301 代理人 吴怀权 (54) 实用新型名称 电动代步车 (57) 摘要 一种电动代步车, 主要包含车架、 设于车架的 座椅及操控单元, 以及传动单元。其中, 车架的前 缘。
2、设为上仰的弯弧段, 于该弯弧段底缘设有数个 排由前向后连续延伸的滑轮, 并于该弯弧段略后 方的两侧分别设有主轮, 车架的后缘两侧分别设 有叉轮单元, 使各叉轮单元由中心向外延伸且在 圆周方向相隔的数个支夹臂, 于各夹臂端部设有 副轮。 借助操控单元的操控, 使传动单元带动叉轮 单元的副轮的转动, 从而使电动代步车得以于平 坦路面行走, 或借助操控单元的操控, 使传动单元 带动叉轮单元的夹臂转动, 使电动代步车得以构 成爬坡或攀爬楼梯的功能。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9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3、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9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555899 U CN 203555899 U 1/1 页 2 1. 一种电动代步车, 其特征在于, 包含 : 车架, 设有操控单元及座椅, 以及控制电路、 传动单元, 其前方底缘设有数个排由前向 后连续延伸的滑轮, 并于后方的两侧分别设有主轮, 该操控单元连接于控制电路, 该传动单 元为电子马达, 其设有一个传动齿轮, 其转动的速度互相协调以及各种动向经由控制电路 来控制 ; 叉轮单元, 设于车架的后缘两侧, 为包括避震器的独立悬挂系统, 其设有由中心向外延 伸且在圆周方向相隔的数个支夹臂, 于所述。
4、各夹臂端部分别设有副轮, 通过操控单元经控 制电路, 使传动单元的传动齿轮带动叉轮单元的副轮的转动, 从而使电动代步车得以于平 坦路面行走, 或借助操控单元的操控, 使传动单元带动叉轮单元的夹臂的转动, 使电动代步 车得以构成爬坡或攀爬楼梯的功能。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特征在于, 车架的前缘设为如雪橇般上仰的弯 弧段, 于爬坡或攀爬楼梯时, 借助弯弧段将电动代步车前端些微抬起以利爬升。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特征在于, 车架前方底缘至少设为三排的滑轮, 使滑轮由前向后呈渐大的圆径, 且使其中左右两排的滑轮设至与主轮并排的位置, 中央排 的滑轮则再向。
5、后呈渐小的圆径延至适当的长度。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特征在于, 操控单元为一个 T 形杆, 其水平段两 端设有握把及煞车装置, 垂直段设有一个压杆, 以供操控叉轮单元。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特征在于, 座椅设有一个地球仪水平装置, 以供 保持座椅的平衡。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特征在于, 叉轮单元的夹臂由上壳及下壳所组 成, 于其中的下壳延伸一个空心轴管, 于该空心轴管套置一个定位管后, 于空心轴管的另端 设有第一从动齿轮, 其中, 定位管的内缘设有轴承, 且使定位管连接于车架, 该空心轴管的 内缘套置有轴承, 以供一个中心。
6、轴穿设于该空心轴管, 于该中心轴位于夹臂端设有主齿轮, 使主齿轮固定于夹臂的中心位置, 另端则设有第二从动齿轮, 而各夹臂内设有数个相互啮 接的惰性齿轮, 使前端的惰性齿轮啮接于主齿轮, 末端的惰性齿轮则啮接于夹臂端部所设 的副轮, 通过操控单元经控制电路, 使传动单元的传动齿轮接触于第一从动齿轮, 使夹臂转 动, 或接触于第二从动齿轮, 借助主齿轮及各惰性齿轮的传动, 使夹臂端部所设的副轮转 动。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特征在于, 叉轮单元的主齿轮与副轮之间, 能够 借助皮带或链条连接于各副轮, 借助主齿轮及皮带或链条的传动, 使夹臂端部所设的副轮 转动。 8. 如权利。
7、要求 6 所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特征在于, 上壳及下壳分别设有弧突部, 借助突 露的惰性齿轮增加磨擦力, 使爬坡或攀爬楼梯更为顺畅。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特征在于, 弧突部设为不同的圆弧面, 由主齿轮 端向副轮端以大、 小圆弧面渐序排列。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特征在于, 控制电路及传动单元的工作电源, 由能够充电的电池模块所供应。 11.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特征在于, 设于车架前方的主轮, 能够将其设 为后方具有夹臂及副轮的叉轮单元, 以构成另一种型态的电动代步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555899 U 2 1/。
8、4 页 3 电动代步车 技术领域 0001 一种电动代步车, 尤指一种可供于平坦路面行走, 且可构成爬坡或攀爬楼梯功能 的电动代步车。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供老人或残障人士骑乘的电动代步车, 是将马达、 变速器、 转向器、 蓄电池、 车 轮及自动辅助启动系统等关键组件, 巧妙平衡的组配上车架而成, 借助马达的传动使车轮 转动, 构成车架的移动以达到代步的目的。 现有的电动代步车于平坦的路面上行走时, 并无 太大的问题, 惟当行走于颠簸路面, 或需攀爬楼梯时, 现有的电动代步车不但较难以行走, 且根本无法自行上楼, 形成使用上的麻烦, 殊不理想。发明人有鉴于此, 乃秉持从事该项业 务多年的经。
9、验, 经不断研究、 实验, 遂萌生设计一种电动代步车, 使电动代步车可供行走于 平坦路面, 且可构成爬坡或攀爬楼梯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即在提供一种电动代步车, 使电动代步车借助简易的切 换操控, 使其得以于平坦路面行走, 且可构成爬坡或攀爬楼梯的功能, 以提高电动代步车的 实用价值。 0004 前述的电动代步车, 系包含车架、 设于车架的座椅及操控单元, 以及传动单元。其 中, 车架设有操控单元及座椅, 以及控制电路、 传动单元, 其前方底缘设有数个排由前向后 连续延伸的滑轮, 并于后方的两侧分别设有主轮, 该操控单元连接于控制电路, 该传动单元 为电子马。
10、达, 其设有一个传动齿轮, 其转动的速度互相协调以及各种动向经由控制电路来 控制 ; 0005 叉轮单元, 设于车架的后缘两侧, 其设有由中心向外延伸且在圆周方向相隔的数 个支夹臂, 于所述各夹臂端部分别设有副轮, 通过操控单元经控制电路, 使传动单元的传动 齿轮带动叉轮单元的副轮的转动, 从而使电动代步车得以于平坦路面行走, 或借助操控单 元的操控, 使传动单元带动叉轮单元的夹臂的转动, 使电动代步车得以构成爬坡或攀爬楼 梯的功能。 0006 前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中车架的前缘设为如雪橇般上仰的弯弧段, 于爬坡或攀爬 楼梯时, 借助弯弧段将电动代步车前端些微抬起以利爬升。 0007 前述的电。
11、动代步车, 其中车架前方底缘至少设为三排的滑轮, 使滑轮由前向后呈 渐大的圆径, 且使其中左右两排的滑轮设至与主轮并排的位置, 中央排的滑轮则再向后呈 渐小的圆径延至适当的长度。 0008 前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中操控单元为一个 T 形杆, 其水平段两端设有握把及煞车 装置, 垂直段设有一个压杆, 以供操控叉轮单元。 0009 前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中叉轮单元的夹臂由上壳及下壳所组成, 于其中的下壳延 伸一个空心轴管, 于该空心轴管套置一个定位管后, 于空心轴管的另端设有第一从动齿轮, 说 明 书 CN 203555899 U 3 2/4 页 4 其中, 定位管的内缘设有轴承, 且使定位管连接。
12、于车架, 该空心轴管的内缘套置有轴承, 以 供一个中心轴穿设于该空心轴管, 于该中心轴位于夹臂端设有主齿轮, 使主齿轮固定于夹 臂的中心位置, 另端则设有第二从动齿轮, 而各夹臂内设有数个相互啮接的惰性齿轮, 使前 端的惰性齿轮啮接于主齿轮, 末端的惰性齿轮则啮接于夹臂端部所设的副轮, 通过操控单 元经控制电路, 使传动单元的传动齿轮接触于第一从动齿轮, 使夹臂转动, 或接触于第二从 动齿轮, 借助主齿轮及各惰性齿轮的传动, 使夹臂端部所设的副轮转动。 0010 前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中叉轮单元的主齿轮与副轮之间, 能够借助皮带或链条连 接于各副轮, 借助主齿轮及皮带或链条的传动, 使夹臂端部。
13、所设的副轮转动。 0011 前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中上壳及下壳分别设有弧突部, 借助突露的惰性齿轮增加 磨擦力, 使爬坡或攀爬楼梯更为顺畅。 0012 前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中弧突部设为不同的圆弧面, 由主齿轮端向副轮端以大、 小 圆弧面渐序排列。 0013 前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中控制电路及传动单元的工作电源, 由能够充电的电池模 块所供应。 0014 前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中设于车架前方的主轮, 能够将其设为后方具有夹臂及副 轮的叉轮单元, 以构成另一种型态的电动代步车。 前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中的座椅设有一地 球仪水平装置, 于电动代步车爬坡或攀爬楼梯时, 借助该地球仪水平装置, 使座椅。
14、保持与地 面的平行。 0015 前述的电动代步车, 其中的叉轮单元为包括避震器的独立悬挂系统。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7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8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的叉轮单元立体分解图。 0019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的叉轮单元剖视图。 0020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于平面行走时叉轮单元动作状态图。 0021 图 6 是本实用新型于平面行走状态图。 0022 图 7 是本实用新型于攀爬楼梯及爬坡时叉轮单元动作状态图。 0023 图 8 是本实用新型于攀爬楼梯动作状态图。 0024 图 9 是本实用新型于爬坡动作状态图。 0025 其中 :。
15、 0026 1、 车架 11、 弯弧段 12、 滑轮 0027 13、 主轮 2、 操控单元 21、 握把 0028 22、 压杆 3、 座椅 31、 地球仪水平装置 0029 4、 控制电路 5、 传动单元 51、 传动齿轮 0030 6、 电池模块 7、 叉轮单元 71、 夹臂 0031 711、 上壳 712、 下壳 713、 弧突部 0032 72、 空心轴管 73、 定位管 74、 第一从动齿轮 0033 75、 轴承 76、 轴承 77、 中心轴 说 明 书 CN 203555899 U 4 3/4 页 5 0034 78、 主齿轮 79、 第二从动齿轮 80、 惰性齿轮 0035。
16、 81、 副轮 82、 副轮 83、 副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请同时参阅图 1 及图 2, 并配合图 3 及图 4, 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及侧视图, 以及 叉轮单元立体分解图、 叉轮单元剖视图。 如图所示, 包含车架1、 设于车架1的操控单元2及 座椅 3, 以及控制电路 4、 传动单元 5、 电池模块 6。其中, 车架 1 的前缘设为如雪橇般上仰的 弯弧段 11, 于该弯弧段 11 底缘设有数个排由前向后连续延伸的滑轮 12, 并于该弯弧段 11 略后方的两侧分别设有主轮 13, 于本实施例, 至少设为三排的滑轮 12, 使滑轮 12 由前向后 呈渐大的圆径, 且使其中左右两排的滑轮。
17、 12 设至与主轮 13 并排的位置, 中央排的滑轮 12 则再向后呈渐小的圆径延至适当的长度。该操控单元 2 为一 T 形杆, 其水平段两端设有握 把 21 及煞车装置, 垂直段设有一压杆 22, 使该操控单元 2 连接于控制电路 4。该座椅 3 设 有一地球仪水平装置31, 以供保持座椅3的平衡。 该传动单元5为电子马达, 其设有一传动 齿轮 51, 赋予传动的动力到两个独立悬挂系统, 其转动的速度互相协调以及各种动向经由 控制电路 4 来控制。 0037 车架 1 的后缘两侧分别设有叉轮单元 7, 为包括避震器的独立悬挂系统, 其设有由 中心向外延伸且在圆周方向相隔的数个支夹臂71, 所。
18、述各夹臂71由上壳711及下壳712所 组成 (于本实施例, 各夹臂开为约120度, 夹臂71长度最少10CM) , 于其中的下壳712延伸一 空心轴管 72, 于该空心轴管 72 套置一定位管 73 后, 于空心轴管 72 的另端设有第一从动齿 轮 74, 其中, 定位管 73 的内缘设有轴承 75, 且使定位管 74 连接于车架 1。该空心轴管 72 的 内缘套置有轴承 76, 以供一中心轴 77 穿设于该空心轴管 72, 于该中心轴 77 位于夹臂 71 端 设有主齿轮 78, 使主齿轮 78 固定于夹臂 71 的中心位置, 另端则设有第二从动齿轮 79。而 各夹臂 71 内设有数个个相。
19、互啮接的惰性齿轮 80, 使前端的惰性齿轮 80 啮接于主齿轮 78, 末端的惰性齿轮 80 则啮接于夹臂 71 端部所设的副轮 81、 82、 83, 其中, 该每一夹臂 71 设有 不同圆弧面的弧突部 713, 由主齿轮 78 端向副轮 81、 82、 83 端以大、 小圆弧面渐序排列 (主 齿轮78端为较大圆弧面, 副轮81、 82、 83端则为较小圆弧面, 其圆弧面依适当的比率渐序缩 小) 。通过操控单元 2 经控制电路 4, 使传动单元 5 的传动齿轮 51 接触于第一从动齿轮 74, 使夹臂71转动, 或接触于第二从动齿轮79, 借助主齿轮78及各惰性齿轮80的传动, 使夹臂 71。
20、 端部所设的副轮 81、 82、 83 转动。而控制电路 4 及传动单元 5, 由可充电的电池模块 6 所 供应, 且借助操控单元 2 的压杆 22 所操控。 0038 前述的叉轮单元 7, 其中的主齿轮 78 与副轮 81、 82、 83 之间, 也可借助皮带或链条 连接于各副轮 81、 82、 83, 同样可达到带动副轮 81、 82、 83 转动的目的。 0039 借助前述构件的组合, 构成一电动代步车。俾借助操控单元 2 的操控, 使传动单元 5带动叉轮单元7的副轮81、 82、 83的转动, 从而使电动代步车得以于平坦路面行走, 或借助 操控单元 2 的操控, 使传动单元 5 带动叉。
21、轮单元 7 的夹臂 71 的转动, 使电动代步车得以构 成爬坡或攀爬楼梯的功能。 0040 请同时参阅图 5 及图 6, 为本实用新型于平面行走时叉轮单元动作状态图及平面 行走状态图。敬请配合图 1 及图 2, 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于行走平坦路面时, 当操控单元 2 向前推, 此时经过控制电路 4 会指示传动单元 5, 使其传动齿轮 51 开始与中心轴 77 的第 说 明 书 CN 203555899 U 5 4/4 页 6 二从动齿轮 79 接触, 并给予传动的力量, 经由中心轴 77 传动到叉轮单元 7 的夹臂 71 中心 的主齿轮 78, 主齿轮 78 转动经由惰性齿轮 80 轮传导动。
22、力至夹臂 71 顶端的副轮 81、 82、 83, 此时叉轮单元 7 经由控制电路 4 的控制, 会由其中两夹臂 71 的两副轮 81、 82 接触地面, 第 三夹臂 71 及副轮 83 指向上方, 当前进时两个副轮 81、 82 作逆时针旋转, 当后退时两个副轮 81、 82 呈顺时针旋转。如此, 当操控单元 2 向前推可控制副轮 81、 82 前进, 向后拉副轮 81、 82 后退, 向左倒一点右方副轮 81、 82 前进左方副轮 81、 82 停止, 向左到底则右方副轮 81、 82 向前进左方副轮 81、 82 向后退, 造成原地左旋转, 同样的操控于向右也相同。 0041 请同时图 。
23、7 及图 8, 为本实用新型于攀爬楼梯及爬坡时叉轮单元动作状态图及攀 爬楼梯动作状态图。敬请配合图 1 及图 2, 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当攀爬阶梯时, 压下操控 单元 2 的压杆 22, 并将操控单元 2 向后拉, 此时经过控制电路 4 会将传动单元 5 的传动齿 轮 51, 转向空心轴管 72 的第一从动齿轮 74 上, 俾当空心轴管 72 顺时针转动时, 叉轮单元 7 的各夹臂 71 也跟着顺时针旋转 (转速约为 MIN.2RPM) , 当在第一个阶梯底下时压下操控单 元 2 的压杆 22 并向后拉, 使叉轮单元 7 整个开始顺时针旋转, 副轮 81 向上提升, 副轮 82 向 前延伸,。
24、 当副轮 83 到平面阶梯时可给予爬提升的力量, 如此反复的动作, 整个电动代步车 就会延着楼梯攀爬。而当攀爬中由于车架 1 前缘设为如雪橇般上仰的弯弧段 11, 且于底缘 设有数个排由前向后连续延伸的滑轮 12, 当电动代步车面对楼梯的台阶时, 经由叉轮单元 7 前端电动代步车接触台阶, 如此, 弯弧段的滑轮 12 会将电动代步车前端些微抬起, 如此再 经由叉轮单元 7 的传动向前滚动攀上台阶后就可直行。而由于其中的夹臂 71 分别所设有 排列的弧突部 713, 使夹臂 71 于攀爬过程中, 可借助弧突部 713 接触台阶以增加磨擦力, 使 攀爬动作更为顺畅。又 ; 于攀爬过程中, 地球水平。
25、仪 31 可保持座椅 3 经常与地面成平行, 避 免上楼梯时座椅 3 向前倾倒。 0042 请参阅图9, 为本实用新型于爬坡动作状态图。 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于爬坡时, 如 攀爬楼梯般压下操控单元 2 的压杆 22, 并将操控单元 2 向后拉, 使叉轮单元 7 的各夹臂 71 顺时针旋转, 进而使叉轮单元 7 整个开始顺时针旋转, 副轮 81 向上提升, 副轮 82 向前延伸, 当副轮 83 到较平路面时可给予爬提升的力量, 且借助弧突部 713 增加磨擦力, 使攀爬动作 更为顺畅。如此反复的动作, 整个电动代步车就会延着陡坡爬行。 0043 前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轮 13, 于另一实施方式, 。
26、可将其设为如后方具有夹臂 71 及副 轮 81、 82、 83 的叉轮单元 7, 且同样使夹臂 71 设有弧突部 713, 其传动方式相同, 以构成另一 种型态的但结构相同的电动代步车。 0044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以设有叉轮单元的车架, 配合连接于叉轮单元的传动单元, 以及设于车架的操控单元, 构成电动代步车。 使电动代步车借助简易的切换操控, 使其得以 于平坦路面行走, 且可构成爬坡或攀爬楼梯的功能, 以提高电动代步车的实用价值。 说 明 书 CN 203555899 U 6 1/9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55899 U 7 2/9 页 8 图 2 说 明 。
27、书 附 图 CN 203555899 U 8 3/9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55899 U 9 4/9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55899 U 10 5/9 页 11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55899 U 11 6/9 页 12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55899 U 12 7/9 页 13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55899 U 13 8/9 页 14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55899 U 14 9/9 页 15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55899 U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