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一种美容贴膜成型装置.pdf

  • 上传人:00062****4422
  • 文档编号:6482706
  • 上传时间:2019-08-30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785.7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444059.0

    申请日:

    20130725

    公开号:

    CN203436578U

    公开日:

    2014021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8/02,A61K8/97,A61Q19/00

    主分类号:

    A61K8/02,A61K8/97,A61Q19/00

    申请人:

    陆丰科

    发明人:

    陆丰科

    地址:

    528303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振华路丽富楼1-704

    优先权:

    CN201320444059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美容贴膜成型装置,包括挤压盘、成型盘、底座和驱动机构。其中成型盘设于底座之上,挤压盘设于成型盘之上,挤压盘与成型盘成水平设置,挤压盘或成型盘与驱动机构联接。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美容贴膜成型装置,包括挤压盘、成型盘、驱动机构及底座,其特征是:挤压盘置于成型盘之上,与成型盘成水平设置,挤压盘或成型盘与驱动机构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美容贴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压盘下表面设有一个以上旋转挤压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美容贴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旋转挤压面成同向平均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美容贴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相邻旋转挤压面之间成正反向平均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美容贴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相邻旋转挤压面之间形成过渡挤压面或过渡挤压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美容贴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相邻旋转挤压面不形成过渡,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挤压面,挤压面上形成最小挤压线或最小挤压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美容贴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挤压面包括旋转挤压曲面和旋转挤压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美容贴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压盘的上方设有进料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美容贴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进料口下端匹配各挤压面设置流量相若的进料孔,以使各个挤压面的膜料能较均匀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美容贴膜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口中央设置均流面。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美容贴膜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上用新鲜的水果、蔬菜等原料自制面膜的做法由于其营养丰富和天然而日益受到欢迎,目前出现了通过果蔬自制面膜的产品和相关专利。现有技术在面膜成型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是挤压成型;一类是用刮刀成型,比如在申请号为200920091570. 0的专利就是通过刮刀盘的刮刀来刮平膜料,使膜料在成型盘内实现厚度均匀,最后成型。挤压成型的弊端在于面膜厚度不均匀并且清洗不便;刮刀成型的弊端在于面膜上表面不够光滑,导致在使用时面膜无法和肌肤达到较理想的接触面,降低了使用效果,降低了舒适感,并且因为缺少挤压环节导致面膜在同等情况下相对不够紧致,且容易导致面膜纸被刮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旋转挤压技术的美容贴膜成型装置,在挤压盘与成型盘的相对旋转过程中,通过旋转挤压面把美容研磨膜料通过挤压等作用力,将美容膜料制成的厚度均匀、表面光滑的美容贴膜,并且可以避免现有刮刀技术可能导致的面膜纸被刮起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美容贴膜成型装置,包括挤压盘、成型盘、底座和驱动机构。其中成型盘设于底座之上,挤压盘设于成型盘之上,挤压盘与成型盘成水平设置,挤压盘或成型盘与驱动机构联接。

    所述成型盘的盘体为内凹的盘形,所述的成型盘为人体某部位、某器官、任一种形状或以上任一种组合形状的、类似的平面形状成型。 

    所述成型盘的盘体内设有不同形状的成型凸环,以形成各种成型膜腔。 

    优选地,所述的成型凸环为人面部成型膜腔,其盘体上形成类似人面部边缘轮廓展平形状的凸环,环形内面积和形状接近大多数人脸的展平面积和形状,以在环内形成较有效的美容贴膜形状和面积。 

    进一步优选地,环内设有与人的眼睛和口部位置相对应的小凸台或小凸环。 

    优选地,所述的成型凸环为人颈部成型膜腔,其盘体上形成部分或大部分人颈部的展平形状的凸环。 

    优选地,所述的成型凸环为人手部成型膜腔,其盘体上形成部分或大部分类似手型的展平形状的凸环。 

    优选地,所述的成型凸环为人眼眶成型膜腔,其盘体上形成部分或大部分类似眼眶的展平形状的凸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任一种成型膜腔,都可以自由组合在同一成型盘内。 

    所述成型盘的在成型凸环外设有溢料槽。 

    优选的,所述的溢料槽在成型膜腔外形成包围环槽状。 

    优选的,所述成型盘的各个成型膜腔设置向上拉取式环扣,环扣的复位平面与成型膜腔底面成水平。 

     所述的挤压盘下表面设有一个以上旋转挤压面。 

    优选的,旋转挤压面包括旋转挤压曲面和旋转挤压斜面,旋转挤压面与成型盘的成型底面之间具有一定变化过渡的挤压间隙而形成曲面或者斜面。 

    所述的旋转挤压面包括最小挤压线或最小挤压面,该最小挤压线或最小挤压面与成型膜腔底面呈平行状,形成最小挤压间隙,以确保美容膜的成型厚度一致。 

    所述的旋转挤压面设为两个以上。 

    优选的,所述的两个以上的旋转挤压面成同向平均分布,所述的同向为同一旋转挤压方向。该方案要求匹配单向驱动装置,同时要求驱动方向与挤压方向一致。 

    优选的,所述的两个以上的相邻旋转挤压面之间成正反向平均分布,所述的正反向为正反两个不同的旋转挤压方向。该方案可匹配双向驱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各相邻旋转挤压面之间进行相对平缓的曲面过渡或平面过渡,形成过渡挤压面。 

    优选的,所述的各相邻旋转挤压面之间的过度形成角过渡,因而形成过渡挤压线。

    优选的,所述的各相邻旋转挤压面不形成过渡,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最小挤压线或最小挤压面。 

    所述的旋转挤压面与成型盘的最小挤压间隙,是指按旋转挤压方向,旋转挤压面相对成型盘的成型底面的垂直距离从最大到最小逐渐过度时形成最小距离。所述的最小挤压间隙的用于控制面膜的最终成型厚度,一般情况下,该间隙值理论上为同一常数值,通常由过渡挤压线、过渡挤压面、最小挤压线或最小挤压面与成型盘的膜腔底面形成的距离决定。 

    优选的,所述的挤压盘的上方设有进料口,使果汁等美容膜料通过进料口进入成型盘和挤压盘之间的填料腔。

    进一步优选的,进料口下端均匀设置两个以上的进料孔。 

    进一步优选的,进料口下端设置与各挤压面匹配的进料孔,以使各个挤压面的进料量相若,使填料在挤压过程中能均匀分布。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进料口中央设置均流面。均流面能使倒入的膜料形成小量短暂的蓄积,利用液体的自重均平,再从均流面周边均匀溢出,流入各进料孔,达到各进料孔的进料量趋于相等的目的。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均流面为水平平面。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均流面为水平凹面。 

    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为水平凹面的均流面设置导流槽,所述的导流槽与各进料孔匹配。 

    挤压面与成型盘的最小间隙决定面膜的厚度,根据面膜厚度的需要来设定,通常,单个挤压面及不同单个挤压面与成型盘的间隙保持一致的变化规律。

    旋转挤压曲面和旋转挤压斜面只是相对的说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形,从而形成不同的曲面或者斜面或更多的组合面形式,比如破浪式样的挤压盘或以平面作最小间距挤压面等组合形式,只要存在面挤压作用的所有形式,都在本专利的旋转挤压面技术保护范围内。 

    所述的挤压盘或成型盘与驱动机构联接,包括直接轴联接和通过传动机构联接。 

    优选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齿轮或带传动。 

    优选的,所述的联接包括可分离接头结构总成。为了方便挤压盘和成型盘的拆装清洗。 

     优选的,成型盘和底座之间设有滚轮装置。该装置在成型盘与驱动机构联接时,在使用中以减少成型盘与底座之间的摩擦力和确保成型盘的水平旋转。 

    优选的,底座设有研磨装置,以使研磨和成型功能形成一体机。 

    优选的,控制系统电路板,设于底座内。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控制系统电路板包括一控制面板,设于底座上表面,是使用操作的开关面板。 

     如此,当美容膜料在研磨装置上研磨后,把面膜纸对应铺入成型盘的成型膜腔,把美容研磨膜料倒入进料口,膜料通过均流面流经进料孔到填料腔,挤压盘或成型盘通过驱动机构实现相对转动,挤压盘通过其旋转挤压面把膜料挤开、挤匀、挤平,并在一定时间后形成美容敷膜。

    附图说明:

    图1是挤压成型装置和研磨装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挤压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挤压成型装置的组件拆分立体图;

    图4是图1中01的俯视图;

    图5是图1中01的立体图1;

    图6是图1中01的立体图2;

    图7是图1的组件拆分立体图。

    其中: 

    图1:01.挤压盘、02.成型盘、03.底座、04.电机、05.可分离式轴接头、06.研磨装置;

    图2:11.进料口、12.填料腔;

    图3:31.环扣、32.溢料槽、33.膜腔底面、34.成型凸台、35.成型膜腔、36.凸环;

    图4:41.进料孔、42.均流面、43.导流槽;

    图6:61.挤压面、62.过渡挤压面(最小挤压面)、63.定位凸台;

    图7:71.滚轮、72.轴孔、73.定位槽、74.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上所述的实用新型说明中,关于挤压盘或成型盘与驱动机构联接,或进一步涉及的传动机构方式等技术,都是比较直观易懂的,在以下实施例中不作一一祥解,只以挤压盘与驱动机构可分离式直接联接为例。 

    在以上所述的实用新型说明中,关于挤压盘的挤压面是挤压曲面,各相邻挤压面正反向分布,各相邻挤压面不相接或成直角相接等技术,都是比较直观易懂的,在以下实施例中不作一一祥解,只以挤压盘与驱动机构可分离式直接联接为例。 

    下面以成型盘与电机可分离式直接联接、旋转挤压面为三个同向均匀分布的挤压斜面、相邻挤压面之间为平滑的过渡挤压面等技术为主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图1、2、3、7中,成型盘(02)设于底座(03)之上,挤压盘(01)设于成型盘(02)之上,挤压盘(01)与成型盘(02)成水平设置,成型盘(02)与电机(04)通过可分离接头(05)联接,在成型装置旁边,底座(03)设有研磨装置(06),底座(03)上还设有控制面板(74)。在成型盘(02)和挤压盘之间(01)形成填料腔(12)。

    在图3中,是一个人面部成型膜腔(35),其盘体上形成类似人面部边缘轮廓展平形状的凸环(36),凸环(36)内设有与人的眼睛和口部位置相对应的成型凸台(34),凸环(36)外设有溢料槽(32)。成型盘的面部成型膜腔(35)设置向上拉取式环扣(31),环扣(31)的复位平面与成型膜腔底面(33)成水平。 

    在图2、4、5、6、7中,挤压盘(01)下表面设有三个的旋转挤压面(61)成同向平均分布,所述的同向为同一旋转挤压方向,并与单向电机(04)的旋转方向一致;各相邻旋转挤压面(61)之间呈平缓的曲面过渡形成过渡挤压面(62),也即为最小挤压面(62),该最小挤压面(62)和膜腔底面(33)之间的距离决定面膜的厚度。 

    挤压盘(01)的上方中央设有进料口(11),进料口(11)下端对应三个挤压面(61)设置三个的进料孔(41);进料口(11)中央设置水平凹面的均流面(42),均流面(42)对应三个进料孔(41)设有导流槽(43)。 

    挤压盘(01)与底座(03)的接触面设有一个以上的定位,具体表现在挤压盘(01)上的定位凸台(63)和其匹配的底座(03)上的定位槽(73)。 

    在底座(03)和成型盘(02)之间设有四个滚轮(71),底座(03)上还设有一轴孔(72),便于电机(04)与成型盘(02)的联接。 

    如上实例使用时,把美容膜料在研磨装置(06)上研磨和把面膜纸对应铺入成型盘(02)的成型膜腔(35),再把美容研磨膜料倒入进料口(11),膜料通过均流面(42)流经进料孔(41)到填料腔(12),成型盘(02)通过电机(04)实现相对转动,挤压盘(01)通过其旋转挤压面(61)把膜料挤开、挤匀、挤平,使膜料填满整个成型膜腔(35),多余的膜料则被挤进溢料槽(32),等膜料凝结到一定程度即形成美容敷膜,最后使用者揭开挤压盘(01),用手指扳上环扣(31)即可取出成型敷膜。清洗成型盘(01)时,可手拿环扣(31)把成型盘(01)提起。

    其他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排除以上实施方式围绕本专利的旋转挤压技术进行多种组合变化,以上及其他在本专利基础上的变形或者组合变化或者替代只要不能脱离本发明的思想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关 键  词:
    一种 美容 成型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美容贴膜成型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48270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