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诱捕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蟑螂诱捕盒.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682386.3 (22)申请日 2016.06.27 (73)专利权人 宫俪宁 地址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恩济花 苑21幢1单元401室 专利权人 江典骏 (72)发明人 宫俪宁 江典骏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代理人 王桂名 (51)Int.Cl. A01M 1/02(2006.01) A01M 1/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蟑螂诱捕盒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蟑螂诱捕盒,。
2、 其包括盒 体和盒盖, 所述的盒体为多边形盒体结构, 至少 一个盒体侧面上设有诱捕通道, 诱捕通道两侧设 有门框, 底部设有斜坡, 斜坡由外向内向上倾斜, 斜坡的内侧设有门板, 门板通过门板轴承与盒体 内壁连接, 门板底部高度低于对应斜坡内侧高 度, 门板上设有若干孔洞; 所述的盒盖扣在盒体 上方, 盒盖中心位置设有处理通道, 处理通道上 设有挡板, 挡板与盒盖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 涉及的蟑螂诱捕盒解决了传统蟑螂诱捕会对环 境造成影响、 处理蟑螂困难等缺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756705 U 2016.12.07 CN 205756705 U 1.一种蟑螂。
3、诱捕盒, 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盒体和盒盖, 所述的盒体为多边形盒体结构, 至少一个盒体侧面上设有诱捕通道, 诱捕通道两侧设有门框, 底部设有斜坡, 斜坡由外向内 向上倾斜, 斜坡的内侧设有门板, 门板通过门板轴承与盒体内壁连接, 门板底部高度低于对 应斜坡内侧高度, 门板上设有若干孔洞; 所述的盒盖扣在盒体上方, 盒盖中心位置设有处理 通道, 处理通道上设有挡板, 挡板与盒盖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蟑螂诱捕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斜坡的倾斜角度为15.5 20.5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蟑螂诱捕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门板与盒体侧面之间存 在一个角度, 角度的大小与。
4、斜坡的倾斜角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蟑螂诱捕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处理通道顶部凸出于盒盖的 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蟑螂诱捕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盒盖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 挡板安装槽, 挡板设在挡板安装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蟑螂诱捕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盒盖的底面还设有盒盖斜 面, 盒盖斜面从外圈向内圈向上倾斜, 倾斜角度为10 25 。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756705 U 2 蟑螂诱捕盒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捕害虫的装置, 尤其是一种蟑螂诱捕盒。 背景技术 0002 蟑螂繁殖快, 适应性强, 无处不在,。
5、 常常咬坏人们的物品, 偷吃人们的饭菜, 身上携 带的各种细菌还会传染疾病, 危害极大。 现行人们一般用药剂喷杀蟑螂或通过粘合剂粘住 蟑螂。 0003 药剂喷杀的方法是在塑料盒内置放杀蟑药剂, 令蟑螂头部伸入塑料盒内食用后, 便可使该蟑螂在塑料盒外死亡。 然而, 即使蟑螂死在阳光充足的户外, 仍会造成环境卫生上 的问题; 其次, 当该塑料盒内的药剂失效后, 被丢弃的塑料盒也会造成不易自然分解的环保 问题。 0004 另一种传统的捕蟑螂结构是采用黏胶式薄板所制成, 该黏胶式薄板能使行经其上 的蟑螂被黏附且固定, 以达到杀死蟑螂的目的。 黏胶式薄板虽然能将蟑螂固定死亡于一处, 但曝露的黏胶容易受到。
6、氧化, 且容易被其它外力所破坏, 所以蟑螂有逃脱的可能性, 粘在薄 板上的蟑螂也很难清理。 0005 中国专利CN 202059908 U针对上述问题, 公开了一种诱捕蟑螂的六角盒, 主要由 门盒、 顶盒和盛水盒组成。 门盒的六面分别设置有一条只能推进不能推出的活动门, 门盒里 面设有一个盛放饵料的托盘; 门盒上面连接有一个顶盒, 便于更换饵料; 门盒下面通过榫槽 连接有一个盛水盒, 盛水盒有六个侧面, 各形成一个缓缓的斜坡, 便于蟑螂爬上去, 盛水盒 与活动门相应的位置各设有一个小平台, 小平台略向下倾斜, 表面非常光滑, 蟑螂爬进活动 门到小平台后就会滑到盛水盒里淹死, 只要定期打开门盒,。
7、 倒掉盛水盒里的水和死蟑螂。 0006 上述专利解决了传统捕杀蟑螂存在的对环境有影响的缺陷, 也一定程度简化了蟑 螂清理难的问题, 但在清理蟑螂或放饵料时需要打开顶盒, 反复的开关容易导致顶盒和门 盒的卡扣位置受损, 长期使用会导致顶盒盖不上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反复使用的、 清理方便的蟑螂诱捕盒。 0008 为了达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9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蟑螂诱捕盒包括盒体和盒盖, 所述的盒体为多边形盒体结构, 至少一个盒体侧面上设有诱捕通道, 诱捕通道两侧设有门框, 底部设有斜坡, 斜坡由外向内 向上倾斜, 斜坡的内侧设有门。
8、板, 门板通过门板轴承与盒体内壁连接, 门板底部高度低于对 应斜坡内侧高度, 门板上设有若干孔洞; 所述的盒盖扣在盒体上方, 盒盖中心位置设有处理 通道, 处理通道上设有挡板, 挡板与盒盖可拆卸连接。 0010 本实用新型诱捕蟑螂的原理为: 在盒体内放置蟑螂爱吃的饵料, 饵料的气味通过 门板上的孔洞传到盒体外侧, 蟑螂闻到饵料的气味后进入盒体, 由于门板底部一侧被斜坡 内侧阻挡, 门板只能向内开启不能向外开启, 蟑螂进入盒体后无法从内侧打开门板, 被困于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756705 U 3 盒体内, 一段时间后只需要将盒盖上的挡板临时拆除, 将诱捕盒整体颠倒180度后。
9、, 被困的 蟑螂便可一起被处理掉。 0011 优选地, 所述的斜坡的倾斜角度为15.5 20.5 。 0012 优选地, 所述的门板与盒体侧面之间存在一个角度, 角度的大小与斜坡的倾斜角 度相同。 0013 优选地, 所述的处理通道顶部凸出于盒盖的顶面。 处理蟑螂时, 凸出部分上可扣一 个容器, 将蟑螂倒置容器中。 0014 优选地, 所述的盒盖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挡板安装槽, 挡板设在挡板安装槽内。 挡板可反复来回插拔, 当放置饵料或处理被困蟑螂时拔出挡板, 当诱捕蟑螂时将挡板插入 挡板安装槽内, 该设计简化了放饵料和蟑螂处理的步骤, 无需开合盒盖, 避免盒盖和盒体之 间的卡扣受损导致的盒盖。
10、盖不牢的问题。 0015 优选地, 所述的盒盖的底面还设有盒盖斜面, 盒盖斜面从外圈向内圈向上倾斜, 倾 斜角度为10 25 。 当处理被困蟑螂颠倒诱捕盒时, 由于重力作用, 蟑螂从盒盖斜面滑至处 理通道, 使清理更加彻底。 0016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蟑螂诱捕盒在盒盖顶部开设处理通道, 添加饵料或处理被困蟑 螂时, 无需开合盒体和盒盖, 保护了两者连接处的卡扣磨损导致的盒盖盖不牢的问题, 增加 了诱捕盒的使用寿命, 且添加饵料和处理蟑螂更为方便, 整个诱捕蟑螂过程无需药剂和粘 结剂, 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附图。
11、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蟑螂诱捕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蟑螂诱捕盒的剖面图; 0020 图3时本实用新型处理被困蟑螂时蟑螂诱捕盒的状态图。 0021 示意图中的标注说明: 1盒体; 2盒盖; 3诱捕通道; 4饵料; 5一次性杯子; 21处理通 道, 22挡板安装槽, 23挡板, 24盒盖斜面, 31斜坡, 32门板, 33孔洞, 34门板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23 结合图1、 图2,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蟑螂诱捕盒包括盒体1和盒盖2, 本实施例的盒体 1为长方体结构, 盒体1的四个侧面均设。
12、有诱捕通道3, 诱捕通道3两侧均设有门框, 底部均设 有由外向内朝上倾斜的斜坡31, 斜坡31的倾斜角为17 , 斜坡31和门框的内侧设有门板32, 门板32通过门板轴承34与盒体1内壁连接, 门板32底部外侧和周边外侧分别被斜坡31内侧 和门框内侧阻挡, 即门板32只能向内开启, 门板32与盒体1的侧面也存在17 的夹角, 门板32 上设有若干孔洞33, 使盒体内饵料4的气味传到外面; 所述的盒盖2扣在盒体1上方, 盒盖2中 心位置设有处理通道21, 处理通道21的顶面凸出于盒盖2的顶面, 盒盖2的一侧开有挡板安 装槽23, 诱捕蟑螂时在挡板安装槽23内插入挡板23, 防止进入盒体的蟑螂从盒。
13、盖顶部逃脱。 0024 结合图2和图3, 蟑螂诱捕盒使用前先抽出挡板23, 从处理通道21向盒体1内放置少 许饵料4, 再将挡板23插入挡板安装槽22内, 使挡板23完全挡住处理通道21, 将蟑螂诱捕盒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756705 U 4 放在蟑螂出没的地方, 蟑螂闻到饵料4的味道后, 从诱捕通道3进入盒体, 由于门板的两侧和 底部分别被门框和斜坡阻挡, 门板32无法从内侧推开, 蟑螂被困在盒体1内, 一段时间后再 次抽出挡板23, 从处理通道21将被困的蟑螂集中处理, 或者如图3所示, 在处理通道的凸出 部分倒扣一个一次性杯子5(也可以采用垃圾袋), 将蟑螂诱捕盒整体颠倒180 , 使盒体内的 蟑螂集中倒到一次性杯子内或垃圾袋内。 为方便盒体内的蟑螂倒出, 盒盖的底部还设有从 外圈到内圈向上倾斜的盒盖斜面, 盒盖斜面与水平面呈20 角。 0025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 但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 型的实施范围。 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 均应仍属于本实用新 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756705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756705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756705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