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输送系统及其后释放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架输送系统及其后释放组件.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977059.0 (22)申请日 2015.12.23 A61F 2/962(2013.01) (71)申请人 微创心脉医疗科技 (上海) 有限公司 地址 201318 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新公路 3399 弄 1 号 (72)发明人 李中华 朱清 彭大冬 刘梦钦 黄定国 苗铮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31237 代理人 屈蘅 (54) 发明名称 支架输送系统及其后释放组件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及其后释放组 件, 其通过若干根后释放杆实现了支架的近端的 约束, 。
2、在安装时将支架近端套挂于各后释放杆上, 并将后释放杆通过后释放后端推入锥形头的固定 孔内, 以约束支架的近端, 在进行支架近端的释放 时, 拉动后释放导丝带动后释放后端与固定于后 释放后端上的后释放杆轴向移动, 以使后释放杆 离开锥形头的固定孔, 支架近端从后释放杆中脱 离, 实现支架近端的释放, 该后释放组件通过其后 释放固定件有效地约束了支架近端, 并增加了后 释放杆轴向移动的可靠性, 且由于后释放杆与固 定孔之间的接触面积小, 故在释放时所受阻力较 小, 提高了整个释放过程的精度。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
3、5页 附图1页 CN 105943211 A 2016.09.21 CN 105943211 A 1.一种支架输送系统的后释放组件, 其特征在于, 包括锥形头、 后释放固定件、 后释放 后端、 若干根后释放杆和后释放导丝, 所述锥形头远端设有与所述后释放杆相匹配的若干 固定孔, 所述后释放固定件中设有与所述后释放杆相匹配的若干导引孔, 所述若干根后释 放杆的远端均与所述后释放后端固定连接, 所述若干根后释放杆的近端分别穿过所述后释 放固定件中的对应的导引孔并插入所述锥形头上的对应的固定孔中, 所述后释放导丝的近 端与所述后释放后端固定连接, 所述后释放杆的位于所述锥形头与所述后释放固定件之间 。
4、的杆段用于穿过并束缚支架的近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后释放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释放杆的数 量为偶数根, 所述偶数根后释放杆的远端沿圆周方向等角度间隔设置于所述后释放后端 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后释放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释放杆的数 量为六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后释放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锥形头、 后释 放固定件和后释放后端中均设有供内管穿过的通路, 所述内管的一端与所述锥形头连接, 并依次穿过这些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后释放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管的位于所 述后释放后端的远端一侧的管。
5、段上设有限位块, 所述限位块的外径大于所述后释放后端中 通路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后释放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释放后端中 的通路设置于其中心, 以所述通路为中心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若干根后释放杆的若干第一小 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后释放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干第一小孔 的数量为偶数个, 所述偶数个第一小孔中相邻的第一小孔两两配对, 并均在所述后释放后 端中通过一弧形孔连接, 两两形成 “U” 形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后释放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释放杆的数 量为偶数根, 所述偶数根后释放杆中相邻的后释放杆两两配对。
6、, 并均在所述后释放后端中 通过一后释放杆弧形段连接, 两两形成 “U” 形后释放杆, 所述 “U” 形后释放杆穿过所述 “U” 形 孔。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后释放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释放后端中 的通路周围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后释放导丝的至少两个第二小孔, 至少一根所述后释放导 丝的一端从所述后释放后端的远端穿入且穿过所述第二小孔至所述后释放后端的近端, 并 从另一所述第二小孔中穿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后释放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释放导丝 通过焊接、 胶水黏贴或机械锁死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小孔中。 11.一种支架输送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
7、括外管、 覆膜套管和手柄组件, 所述覆膜套管置 于所述外管内, 支架被压缩并置于所述覆膜套管内, 所述支架输送系统还包括根据权利要 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后释放组件, 所述支架的近端被束缚于所述后释放组件中, 通过所述 手柄组件控制所述外管和所述覆膜套管向远端回撤, 实现所述支架的初步释放, 通过所述 后释放导丝控制所述后释放组件向远端回撤, 释放所述支架的近端, 并实现所述支架的完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5943211 A 2 全释放。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5943211 A 3 支架输送系统及其后释放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用。
8、手术设备设计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及其后释放组 件。 背景技术 0002 覆膜支架是一个可移植的装置, 由管型外科移植鞘和自膨胀式框架组成。 覆膜支 架置于血管内, 可封堵动脉瘤, 重建血流通路, 从而使血液动力学压力不能到达血管病变部 位。 0003 覆膜支架被释放在需要修复的血管段则需要有输送系统的配合。 在覆膜支架植入 过程中, 由于血流的冲击, 覆膜支架经常会发生移位和翻折, 因此精确定位覆膜支架的位置 尤其关键。 所以在手术过程中, 需先释放完覆膜支架的支架本体后, 约束住其近端的支架裸 段, 再精确调整覆膜支架的位置, 最后释放覆膜支架的支架裸段, 方能实现精确的定位释 。
9、放。 0004 现有的覆膜支架释放方式种类有一下几种: 0005 1、 无后释放系统的覆膜支架, 即支架直接全部释放, 利用外管的回撤放出其中的 覆膜支架, 缺点在于在血液的流动和冲击作用下, 释放出的覆膜支架会发生移位而导致最 终覆膜支架位置不准确; 0006 2、 绑扎式的覆膜支架, 同样利用回撤外管释放出被绑扎好的覆膜支架, 经由控制 导丝抽动解开绑扎线, 释放出覆膜支架, 缺点是有可能导致覆膜支架短缩而造成覆膜支架 的移位; 0007 3、 带后释放系统的覆膜支架, 波顿医疗公司(Bolton)曾申请了一份名为 支架植 入物近端自定心输送系统和方法 (公开号CN101415377A)的。
10、发明专利, 其内容涉及到了带 有后释放系统设计的输送系统, 此专利中其后释放机理是将覆膜支架的支架裸段嵌于固定 槽中, 再用片状固定销卡住, 通过片状固定销的回收移动释放位于固定槽中的支架裸段。 此 结构的不足在于: 支架裸段安装在固定槽上的时候不稳定, 对于固定销的安装造成了不便; 其固定销的横截面为矩形, 在安装和释放时的阻力均较大; 其固定销的控制机理为同轴管 的移动带动固定销的移动, 此移动机理涉及到了同轴管的摩擦, 摩擦面积大, 释放阻力较 大。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及其后释放组件, 以增加其结构的可靠性, 减小支 架的释放阻力, 提高支架的释放精度, 并减。
11、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提供的后释放组件及 包含该后释放组件的支架输送系统尤其适用于输送和释放覆膜支架, 也可以用于需要精确 定位的其它支架。 0009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架输送系统的后释放组件, 其包括锥形头、 后释放固定件、 后释放后端、 若干根后释放杆和后释放导丝, 所述锥形头远端设有与所述后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105943211 A 4 释放杆相匹配的若干固定孔, 所述后释放固定件中设有与所述后释放杆相匹配的若干导引 孔, 所述若干根后释放杆的远端均与所述后释放后端固定连接, 所述若干根后释放杆的近 端分别穿过所述后释放固定件中的对应的导引孔并插入所。
12、述锥形头上的对应的固定孔中, 所述后释放导丝的近端与所述后释放后端固定连接, 所述后释放杆的位于所述锥形头与所 述后释放固定件之间的杆段用于穿过并束缚支架的近端。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后释放杆的数量为偶数根, 所述偶数根后释放杆的远端沿圆周方 向等角度间隔设置于所述后释放后端上。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后释放杆的数量为六根。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锥形头、 后释放固定件和后释放后端中均设有供内管穿过的通路, 所述内管的一端与所述锥形头连接, 并依次穿过这些通路。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内管的位于所述后释放后端的远端一侧的管段上设有限位块, 所 述限位块的外径大于所述后释放后端。
13、中通路的直径。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后释放后端中的通路设置于其中心, 以所述通路为中心设有用于 固定所述若干根后释放杆的若干第一小孔。 0015 进一步的, 所述若干第一小孔的数量为偶数个, 所述偶数个第一小孔中相邻的第 一小孔两两配对, 并均在所述后释放后端中通过一弧形孔连接, 两两形成 “U” 形孔。 0016 进一步的, 所述后释放杆的数量为偶数根, 所述偶数根后释放杆中相邻的后释放 杆两两配对, 并均在所述后释放后端中通过一后释放杆弧形段连接, 两两形成 “U” 形后释放 杆, 所述 “U” 形后释放杆穿过所述 “U” 形孔。 0017 进一步的, 所述后释放后端中的通路周围还设。
14、有用于固定所述后释放导丝的至少 两个第二小孔, 至少一根所述后释放导丝的一端从所述后释放后端的远端穿入且穿过所述 第二小孔至所述后释放后端的近端, 并从另一所述第二小孔中穿回。 0018 进一步的, 所述后释放导丝通过焊接、 胶水黏贴或机械锁死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 小孔中。 001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支架输送系统, 其包括外管、 覆膜套管和手柄组件, 所述覆膜套 管置于所述外管内, 支架被压缩并置于所述覆膜套管内, 所述支架输送系统还包括上述后 释放组件, 所述支架的近端被束缚于所述后释放组件中, 通过所述手柄组件控制所述外管 和所述覆膜套管向远端回撤, 实现所述支架的初步释放, 通过所述后释放。
15、导丝控制所述后 释放组件向远端回撤, 释放所述支架的近端, 并实现所述支架的完全释放。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 本发明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及其后释放组件通过若干根后释放杆实现了支架的 近端的约束, 在安装时将支架近端套挂于各后释放杆上, 并将后释放杆通过后释放后端推 入锥形头的固定孔内, 以约束支架的近端, 在进行支架近端的释放时, 拉动后释放导丝带动 后释放后端与固定于后释放后端上的后释放杆轴向移动, 以使后释放杆离开锥形头的固定 孔, 支架近端从后释放杆中脱离, 实现支架近端的释放, 该后释放组件通过其后释放固定件 有效地约束了支架近端, 并增加了后释。
16、放杆轴向移动的可靠性, 且由于后释放杆与固定孔 之间的接触面积小, 故在释放时所受阻力较小, 提高了整个释放过程的精度。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105943211 A 5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后释放组件中后释放组件的结构示意 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后释放组件中后释放后端的结构示意 图。 0025 在图1和图2中, 0026 1: 内管; 21: 支架裸段; 201: 锥形头; 2011: 固定孔; 202: 后释放固定件; 2021: 导引 孔; 203: 后释放后端。
17、; 2031: 通路; 2032: 第一小孔; 2033: 第二小孔; 204: 后释放杆; 205: 后释 放导丝; 206: 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支架输送系统及其后释放组件作进 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需说明的是, 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 仅用以方便、 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的目的。 为便于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近端为支架输送系统前进的前端, 即远 离操作人员的一端, 所述远端为靠近操作人员的一端。 0028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 提供一种支架输送系统。
18、的后释放组件, 其通过若干根后 释放杆实现了支架近端的约束, 在安装时将支架近端套挂于各后释放杆上, 并将后释放杆 通过后释放后端推入锥形头的固定孔内, 以约束支架近端, 在进行支架近端的释放时, 拉动 后释放导丝带动后释放后端与固定于后释放后端上的后释放杆轴向移动, 以使后释放杆离 开锥形头的固定孔, 支架近端从后释放杆中脱离, 实现支架近端的释放, 该后释放组件通过 其后释放固定件有效地约束了支架近端, 并增加了后释放杆轴向移动的可靠性, 且由于后 释放杆与固定孔之间的接触面积小, 故在释放时所受阻力较小, 提高了整个释放过程的精 度。 0029 请参考图1和图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
19、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后释放组件中后释 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后释放组件中后释放后 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如图1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输送系统的后释放组件, 用于约束和释放 覆膜支架的近端的支架裸段21, 所述后释放组件包括锥形头201、 后释放固定件202、 后释放 后端203、 若干根后释放杆204和后释放导丝205, 所述锥形头201的近端, 即其直径较小的一 端为所述输送系统前进的前端作引导用, 所述锥形头201的远端, 即其直径较大且更靠近操 作人员操作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后释放杆204相匹配的若干固定孔2011, 所述后释放固定件 202。
20、中设有与所述后释放杆204相匹配的若干导引孔2021, 所述若干根后释放杆204的远端 均与所述后释放后端203固定连接, 所述若干根后释放杆204的近端分别穿过所述后释放固 定件202中的对应的导引孔2021并插入所述锥形头201上的对应的固定孔2011中, 所述后释 放导丝205的近端与所述后释放后端203固定连接, 所述后释放杆204的位于所述锥形头201 与所述后释放固定件202之间的杆段(区域A)用于穿过并束缚覆膜支架的近端的支架裸段 21。 0031 安装覆膜支架时, 将其近端的支架裸段21分别套挂于区域A中的各根后释放杆204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105943211。
21、 A 6 上, 随后将后释放后端203往锥形头201方向推至极限位置, 将后释放杆204沿后释放固定件 202中的导引孔2021插入锥形头201大头端的固定孔2011中, 从而实现了利用锥形头201和 后释放固定件202夹持住后释放杆204而提供给支架裸段21的固定; 释放覆膜支架时, 通过 手柄组件400拉动后释放导丝205, 从而使后释放杆204脱离锥形头201中的固定孔2011, 实 现覆膜支架近端的支架裸段21的释放, 支架裸段21由于自身的弹性张开, 从而紧贴血管固 定住覆膜支架。 0032 进一步的, 所述锥形头201、 后释放固定件202和后释放后端203中均设有供所述内 管1穿。
22、过的通路, 所述内管1的一端与所述锥形头201连接, 并依次穿过这些通路。 所述内管1 的位于所述后释放后端203的远端一侧的管段上设有限位块206, 所述限位块206的外径大 于所述后释放后端203中通路2031的直径, 从而限制后释放后端203在释放支架裸段21时的 位移, 不会使其过分移动而碰触损伤附近的血管。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区域A的轴向长度在 满足安装及释放要求的情况下需要足够短, 以增大该区域A中后释放杆204的刚性, 减小后 释放杆204受覆膜支架膨胀力而产生的形变量。 0033 进一步的, 如图2所示, 所述后释放后端203中的通路2031设置于其中心, 以所述通 路203。
23、1为中心围绕所述通路2031均匀分布有用于固定所述若干根后释放杆204的若干第一 小孔2032,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小孔2032的数量为六个, 所述六个第一小孔2032沿圆周 方向等角度间隔设置于所述通路2031周围, 六根后释放杆204分别固定于所述六个第一小 孔2032中。 所述后释放后端203中的通路2031周围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后释放导丝205的至 少两个第二小孔2033,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小孔2033的数量为两个, 两根所述后释放导 丝205的一端从所述后释放后端203的远端穿入且穿过所述第二小孔2033至所述后释放后 端203的近端, 并从另一所述第二小孔2033中穿。
24、回, 所述后释放导丝205固定于所述第二小 孔2033中, 其固定方式不限于焊接, 胶水粘结, 机械锁死等方式。 0034 进一步的, 所述六个第一小孔2032中相邻的第一小孔2032两两配对, 并均在所述 后释放后端中通过一弧形孔连接, 形成3个 “U” 形孔, 所述六根后释放杆204中相邻的后释放 杆204两两配对, 并均在所述后释放后端203的 “U” 形孔中通过一后释放杆弧形段连接, 形成 3根 “U” 形后释放杆, 所述 “U” 形后释放杆204穿过所述 “U” 形孔, 该设计增加了后释放杆204 与后释放后端203的连接强度。 0035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支架输送系统, 其包括。
25、外管、 覆膜套管和手柄组件, 所述 覆膜套管置于所述外管内, 支架被压缩并置于所述覆膜套管内, 所述支架输送系统还包括 上述后释放组件, 所述支架的近端被束缚于所述后释放组件中, 通过所述手柄组件控制所 述外管和所述覆膜套管向远端回撤, 实现所述支架的初步释放, 通过所述后释放导丝控制 所述后释放组件向远端回撤, 释放所述支架的近端, 并实现所述支架的完全释放。 0036 综上所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输送系统及其后释放组件通过若干根后释放 杆204实现了覆膜支架近端支架裸段21的约束, 在安装时将支架裸段21套挂于各后释放杆 204上, 并将后释放杆204通过后释放后端203推入锥形头2。
26、01的固定孔2011内, 以约束支架 裸段21, 在进行支架裸段21的释放时, 拉动后释放导丝205带动后释放后端203与固定于后 释放后端203上的后释放杆204轴向移动, 以使后释放杆204离开锥形头201的固定孔2011, 支架裸段21从后释放杆204中脱离, 实现支架裸段21的释放, 该后释放组件通过其后释放固 定件202有效地约束了近端的支架裸段21, 并增加了后释放杆204轴向移动的可靠性, 且由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105943211 A 7 于后释放杆204与固定孔2011之间的接触面积小, 故在释放时所受阻力较小, 提高了整个释 放过程的精度。 0037 显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 神和范围。 这样, 倘若本发明的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 之内, 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105943211 A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9 CN 105943211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