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pdf

  • 上传人:111****11
  • 文档编号:6469863
  • 上传时间:2019-08-30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566.7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221352.3

    申请日:

    20170406

    公开号:

    CN106994204A

    公开日:

    201708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29/02,A61M31/00

    主分类号:

    A61M29/02,A61M31/00

    申请人: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忠,张庭超,李阳

    地址: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88号2幢3楼318室

    优先权:

    2017101932238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林俭良;张秋红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包括推送杆;所述推送杆远端分别固定有用于附着药物涂层的工作球囊和用于阻断血流的阻塞球囊;所述推送杆内设有用于穿装导丝的导丝腔、用于对工作球囊进行充盈的第一充盈腔和用于对阻塞球囊进行充盈的第二充盈腔,第一充盈腔与工作球囊内腔联通,第二充盈腔与阻塞球囊内腔联通。本发明采用双球囊,一方面减少血流对药物的冲刷效应、减少药物脱落,另一方面不增加导管直径尺寸,减少手术难度和手术损伤。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推送杆;所述推送杆远端分别固定有用于附着药物涂层的工作球囊和用于阻断血流的阻塞球囊;所述推送杆内设有用于穿装导丝的导丝腔、用于对工作球囊进行充盈的第一充盈腔和用于对阻塞球囊进行充盈的第二充盈腔,第一充盈腔与工作球囊内腔联通,第二充盈腔与阻塞球囊内腔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球囊设置在阻塞球囊近端一侧的推送杆上,或者所述工作球囊设置在阻塞球囊远端一侧的推送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球囊的直径稍小于阻塞球囊直径,或者所述工作球囊直径与阻塞球囊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球囊的工作段为圆柱形,直径为2-15mm,工作段的长度为20-3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塞球囊为球形,或者所述阻塞球囊的工作段为圆柱形,直径为2-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球囊与阻塞球囊之间的间距为0-9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杆近端设有导管座,所述导管座设有导丝端口、工作球囊扩充端口和阻塞球囊扩充端口;工作球囊内的推送杆上开有工作球囊充盈口,所述阻塞球囊内的推送杆上开有阻塞球囊充盈口;导丝端口与导丝腔联通;第一充盈腔两端分别联通工作球囊扩充端口和工作球囊充盈口;第二充盈腔两端分别联通阻塞球囊扩充端口和阻塞球囊充盈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球囊、阻塞球囊有效长度范围内对应的推送杆上设有用于球囊定位的显影定位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杆为一体成型的多腔管,推送杆沿纵向设有相互隔开的导丝腔、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杆为分体组装结构;所述推送杆包括双腔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套装在双腔外管的一个管腔中,所述内管的管腔为导丝腔,双腔外管的两个管腔分别为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或者所述推送杆包括一个外管和两个内管,两个内管并列套装在外管内,两个内管中,一个内管管腔为导丝腔,另一个内管管腔以及外管与内管之间的腔体分别为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或者所述推送杆为三个管体依次套装组成,中心管腔为导丝腔,三管之间的腔体分别为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扩张导管,尤其涉及一种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

    背景技术

    动脉血管狭窄一直以来是困扰人类的一类疾病,为了治愈这类疾病,人类先后经历了裸球囊、裸支架、药物支架等治疗阶段,各种治疗方案的缺陷也在后续的实践中暴露出来。于是药物洗脱球囊导管应运而生,它避免了植入支架后造成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不仅通过球囊扩张为血运建立通道,而且球囊上载有的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防止血管再狭窄。

    现有技术中多见单球囊导管外壁载药,如图1所示,是一种单球囊导管,将药物输送到病变部位进行扩张,但是这种药物洗脱球囊导管在血管内输送过程中有大约50%以上的药物被快速动脉血流冲刷而损失掉,其中大约30%的药物在球囊打开的瞬间,血管直径与球囊扩张直径达不到1:1时,被快速流动的血流冲刷掉。这些损失掉的药物不仅存在堵塞远端血管的风险,并且这些被冲刷掉的药物会增加机体的代谢负担。

    现有技术的改进,主要还在单球囊药物球囊导管上,改进起到一定效果,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采用在球囊折翼的内表面涂药,以避免药物球囊导管在血管内穿越过程中的药物损失,这样球囊表面不完整的载药方式不仅存在病变部位不能接受到有效治疗药物的风险,并且不能避免球囊在扩张瞬间和球囊与血管壁直径不能达到1:1时血液对药物的冲刷。

    另外还有一种改进方式是采用多球囊,在载药的工作球囊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两个远端球囊和近端球囊,远端球囊和近端球囊鼓胀后堵塞血管,在两个球囊之间形成腔室,采用多球囊的球囊导管存在以下缺点:当远端球囊和近端球囊鼓胀后堵塞血管,在两个球囊之间形成腔室,且腔室中存在封闭的血液,再充盈工作球囊时封闭的血液无处流动,影响扩充效果或造成球囊扩充困难且有可能造成血管的损伤,同时密闭静止的血液也存在凝血的风险;操作步骤繁琐,影响血流通畅;需要多个充盈腔,增大了导管的直径,进而需要使用大直径的导引导管造成医生操作不便,同时也使得患者穿刺处的穿刺孔增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另外具有多个球囊的球囊导管,球囊与血管接触的面积大,球囊剐蹭钙化病变和狭窄病变的风险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一方面减少血流对药物的冲刷效应、减少药物脱落,另一方面不增加导管直径尺寸,减少手术难度和手术损伤的双球囊药物球囊导管。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包括推送杆;

    所述推送杆远端分别固定有用于附着药物涂层的工作球囊和用于阻断血流的阻塞球囊;

    所述推送杆内设有用于穿装导丝的导丝腔、用于对工作球囊进行充盈的第一充盈腔和用于对阻塞球囊进行充盈的第二充盈腔,第一充盈腔与工作球囊内腔联通,第二充盈腔与阻塞球囊内腔联通。

    所述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中,优选所述工作球囊设置在阻塞球囊近端一侧的推送杆上,或者所述工作球囊设置在阻塞球囊远端一侧的推送杆上。

    所述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中,优选所述工作球囊的直径稍小于阻塞球囊直径,或者所述工作球囊直径与阻塞球囊直径相同。

    所述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中,优选所述工作球囊的工作段为圆柱形,直径为2-15mm,工作段的长度为20-300mm。

    所述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中,优选所述阻塞球囊为球形,或者所述阻塞球囊的工作段为圆柱形,直径为2-20mm。

    所述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中,优选所述工作球囊与阻塞球囊之间的间距为0-90mm。

    所述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中,优选所述推送杆近端设有导管座,所述导管座设有导丝端口、工作球囊扩充端口和阻塞球囊扩充端口;

    工作球囊内的推送杆上开有工作球囊充盈口,所述阻塞球囊内的推送杆上开有阻塞球囊充盈口;

    导丝端口与导丝腔联通;

    第一充盈腔两端分别联通工作球囊扩充端口和工作球囊充盈口;

    第二充盈腔两端分别联通阻塞球囊扩充端口和阻塞球囊充盈口。

    所述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中,优选所述工作球囊、阻塞球囊有效长度范围内对应的推送杆上设有用于球囊定位的显影定位装置。

    所述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中,优选所述推送杆为一体成型的多腔管,推送杆沿纵向设有相互隔开的导丝腔、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

    所述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中,优选所述推送杆为分体组装结构;

    所述推送杆包括双腔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套装在双腔外管的一个管腔中,所述内管的管腔为导丝腔,双腔外管的两个管腔分别为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

    或者所述推送杆包括一个外管和两个内管,两个内管并列套装在外管内,两个内管中,一个内管管腔为导丝腔,另一个内管管腔以及外管与内管之间的腔体分别为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

    或者所述推送杆为三个管体依次套装组成,中心管腔为导丝腔,三管之间的腔体分别为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

    为了解决药物球囊导管上的药物在扩充瞬间受到血液的冲刷,本发明采用一种双球囊药物球囊导管,在推送杆设置两个球囊,一个是用于附着药物涂层的工作球囊,另一个是用于阻断血流的阻塞球囊,在使用过程中阻塞球囊先膨胀起来,阻断血流后再扩张工作球囊,阻断血流后在工作球囊膨胀的过程中可以减少血流对工作球囊表面药物的冲刷效应,减少药物脱落,从而增大转载率,进而可降低载药量,减轻活性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及机体代谢负担;单个堵塞球囊阻断流动的血流不会形成密闭的血液空腔,不会影响工作球囊扩充效果或造成球囊扩充困难,不增加血管损伤的风险,不增加凝血的风险;采用三腔导管结构,可以保证导管的直径与普通单球囊药涂球囊导管的直径一致,不因导管直径的增大而增大手术过程中鞘管的使用尺寸,不改变医生操作习惯和手术方法,不增加病人受到创伤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单球囊导管在血管中半扩张的工作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在血管中半扩张的工作示意图;

    图4-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一体成型的推送杆内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8-9是本发明实施例2分体组装的推送杆内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2-7所示,一种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包括推送杆3;所述推送杆3远端分别固定有用于附着药物涂层5的工作球囊1和用于阻断血流的阻塞球囊2;所述推送杆3内设有用于穿装导丝的导丝腔6、用于对工作球囊1进行充盈的第一充盈腔7和用于对阻塞球囊2进行充盈的第二充盈腔8,第一充盈腔7与工作球囊1内腔联通,第二充盈腔8与阻塞球囊2内腔联通。

    推送杆3的作用一个是用于将工作球囊1推送至工作位置,另一个作用是承担输送管道的功能。工作球囊1和阻塞球囊2焊接固定在推送杆3上,工作球囊1与阻塞球囊2之间的相互位置不作限定,只需二者都位于推送杆3远端即可,即所述工作球囊1设置在阻塞球囊2近端一侧的推送杆3上,或者所述工作球囊1设置在阻塞球囊2远端一侧的推送杆3上。本实施例中,工作球囊1位于阻塞球囊2远端一侧的推送杆3上。

    推送杆3具有三个功能腔体,分别为导丝腔6、第一充盈腔7和第二充盈腔8,三个腔体互不联通。实现三个功能腔体的推送杆3结构有多种,一种是一体成型的多腔管,另一种为分体组装形成三个功能腔体。如图4-7所示是采用一体成型的多腔管,推送杆3沿纵向设有相互隔开的导丝腔6、第一充盈腔7和第二充盈腔8。多腔管的横截面形状不作限定,只需三个功能腔体相互隔开即可,导丝腔6用于穿装导丝,因此,导丝腔6需要腔体光滑且形状利于导丝移动的直线管腔,一般导丝腔6的横截面选用圆形或椭圆形等形状,第一充盈腔7和第二充盈腔8的横截面形状不作限定,可以是任何形状,一般会根据推送杆3横截面形状、导丝腔6位置和形状,排布最大横截面积的第一充盈腔7和第二充盈腔8。并且第一充盈腔7和第二充盈腔8的数量不作限定,设置数量可以在1-3个,如图4、5所示,导丝腔6、第一充盈腔7和第二充盈腔8各设置一个,图4中,导丝腔6、第一充盈腔7和第二充盈腔8并列排布,导丝腔6和第一充盈腔7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充盈腔8为半月形。图5中导丝腔6位于第二充盈腔8中,导丝腔6横截面为圆形,第一充盈腔7为椭圆形,第二充盈腔8为弧形。图6中,第一充盈腔7设置两个,导丝腔6和第二充盈腔8各设置一个。图7中,第二充盈腔8设置两个,导丝腔6和第一充盈腔7设置一个。图6中,导丝腔6横截面为圆形,第一充盈腔7和第二充盈腔8为不规则形状。图7中,导丝腔6横截面为圆形,第一充盈腔7和第二充盈腔8为弧面状。

    如图2所示,所述工作球囊1的两端部为锥形结构、中间的工作段为圆柱形,直径为2-15mm,工作球囊1的长度一般为30-320mm,有效长度即工作段的长度为20-300mm,有效长度是指球囊充盈后呈圆柱体形状、在手术过程中对血管起支撑作用的长度。工作球囊1的表面涂覆有一层药物涂层5,药物涂层5主要设置在工作段。药物涂层5可以是具有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作用的紫杉醇药物、雷帕霉素药物等。工作球囊1直径、有效长度选择根据血管直径选择。药物涂层5的涂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工作球囊1的工作段选择圆柱形,使得充盈后的工作球囊1具有良好贴壁性,并可以有一定长度贴附血管内壁,能有效地将药物转移到血管壁面上。

    所述阻塞球囊2为球形,或者所述阻塞球囊的工作段为圆柱形,直径为2-20mm。阻塞球囊2的直径也同样根据血管直径选择。所述工作球囊1的直径稍小于阻塞球囊2直径,或者所述工作球囊1直径与阻塞球囊2直径相同。阻塞球囊2直径稍大于工作球囊1,可以使得阻塞球囊2能在器械进入病变部位后提前扩充,阻断血流。

    所述工作球囊1与阻塞球囊2之间的间距为0-90mm。即工作球囊1与阻塞球囊2之间可以紧挨着,二者之间不留间隙,也可以留有一定间距,例如:间距为10、15、20、30、35、40、90mm等。

    所述推送杆3近端设有导管座4,所述导管座4设有导丝端口12、工作球囊扩充端口14和阻塞球囊扩充端口13;工作球囊1内的推送杆3上开有工作球囊充盈口9,所述阻塞球囊2内的推送杆3上开有阻塞球囊充盈口10;导丝端口12与导丝腔6联通;第一充盈腔7两端分别联通工作球囊扩充端口14和工作球囊充盈口9;第二充盈腔8两端分别联通阻塞球囊扩充端口13和阻塞球囊充盈口10。通过导丝端口12、导丝腔6形成的通道穿装导丝,导丝端口12正对导丝腔6设置。工作球囊扩充端口14、第一充盈腔7和工作球囊充盈口9形成对工作球囊1进行充盈的通道,用于工作球囊1充盈。第二充盈腔8和阻塞球囊充盈口10形成对阻塞球囊2进行充盈的通道,用于阻塞球囊2充盈。

    所述工作球囊1、阻塞球囊2有效长度范围内对应的推送杆3上设有用于球囊定位的显影定位装置11。有效长度范围指工作球囊1或阻塞球囊2对应工作段的长度范围。显影定位装置11可以采用显影环,在仪器检测下可以显示其位置。显影定位装置11分别在工作球囊1内的推送杆3设置一个或多个显影环,阻塞球囊2内的推送杆3上设置一个或两个显影环。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的结构就是所述推送杆3为分体组装结构;

    如图8所示,所述推送杆3包括双腔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套装在双腔外管的一个管腔中,所述内管的管腔为导丝腔6,双腔外管的两个管腔分别为第一充盈腔7和第二充盈腔8;

    如图9所示,所述推送杆3包括一个外管和两个内管,两个内管并列套装在外管内,两个内管中,一个内管管腔为导丝腔6,另一个内管管腔以及外管与内管之间的腔体分别为第一充盈腔7和第二充盈腔8;

    除了上述结构外,推送杆为三个管体依次套装组成,中心管腔为导丝腔,三管之间的腔体分别为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

    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对比试验:将现有技术的球囊导管与本发明的球囊导管进行相关的对比试验如下:

    1、冲泄压时间对比

    将市售传统Bard 0.035"球囊与实施例1中任一球囊做充泄压时间的对比,用于侧面反映双球囊的充泄压时间与传统单球囊的充泄压时间无差异。评价方法:在充盈器内注水,将球囊充盈到名义压力,记录充盈及泄压用时。

    2、模拟输送冲刷后剩余载药率

    将市售传统Bard 0.035"球囊与实施例1、2中任一球囊使用相同规格、相同配方、相同工艺、相同载药量制成药物球囊,体外模拟使用经相同时间将球囊输送至目标区域半充盈工作球囊,如图1、3所示,继续用模拟血液冲刷球囊至固定时间,在此期间将实施例中的球囊的小球囊充盈至堵塞模拟血流状态,到达固定冲刷时间后将工作球囊剪下HPLC测试剩余载药量,计算剩余载药率。

    3、模拟使用后药物转载率

    将市售传统Bard 0.035"球囊与实施例中任一球囊使用相同规格、相同配方、相同工艺、相同载药量制成药物球囊,体外模拟使用将体外血管取下用50%甲醇水溶液提取血管中的药物,室温超声30min并离心10min,HPLC测试药量,计算转载率。对比数据如下表所示:

    备注:表中的数据为均值±标准差

    由表一可知:

    (1)本双球囊与传统Bard 0.035"传统球囊在充泄压时间上几乎无差别,说明本发明球囊在经过内腔横截面的设计后能与传统球囊达到相同的冲泄压时间,使得在器械在操作过程中达到与传统器械同样的操作时间,不增加医生的手术时间,减少器械在患者体内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2)本球囊在经同等冲刷时间后载药量明显高于传统球囊载药量,说明小球囊在手术过冲中有堵塞血流,有效防止工作球囊的药物受到血流的冲刷作用,增加工作球囊上附着的载药率。

    (3)本球囊模拟使用后的转载率明显高于传统球囊模拟使用后的转载率,说明在小球囊作用下防止工作球囊受到血液冲刷增加的附着药量可以的转载到病变部位,增加药物的有效转载率。

    关 键  词:
    双球囊 药物 涂层 扩张 导管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双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46986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