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山茶科花类培育基质.pdf

  • 上传人:a1
  • 文档编号:6467230
  • 上传时间:2019-08-30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581.1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504534.1

    申请日:

    20170628

    公开号:

    CN107173204A

    公开日:

    2017091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31/00

    主分类号:

    A01G31/00

    申请人:

    佛山市幻实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金沙一街11号首层P27号

    优先权:

    CN201710504534A

    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广盈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傅俊朝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山茶科花类培育基质。涉及山茶科花类培育基质。采用如下S2或S5培育基质。本发明解决了解决盆栽山茶花因传统基质‑黄心土太重不易管理和搬运的问题。本发明采用混合基质S5和S2有较高的总孔隙度,其通透性和持水性较好,且具有较高的缓解N,培育杜鹃红山茶、越南抱茎茶和崇左金花茶时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可以不添加或少添加富含N的肥料。所用基质均为无土轻基质,其更有利于管理和运输。

    权利要求书

    1.山茶科花培育基质,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S2或S5培育基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山茶科花类培育基质。

    背景技术

    杜鹃红山茶、越南抱茎茶(高继银等,2005)和崇左金花茶(梁盛业等, 2010)均为山茶科迄今为止发现的花期最长(几乎可达全年)的3种山茶原种,又称四季茶花。不仅是育种专家用来培育四季开花的茶花新品种的最佳亲本(高继银等,2010),而且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罗燕英,2009)认为在家庭盆栽、园林绿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种茶花随着市场需求增加,其繁育栽培方面的研究也应运而生。传统单一的基质黄心土太重不易管理和搬运,从而转向寻求多种混合基质。对茶花基质方面的研究有报道(翟玫瑰等,2008;路梅,2010),薛克娜等于2011 年研究了杜鹃红山茶的栽培基质;(韦晓娟等,2013)研究了越南抱茎茶栽培基质,对崇左金花茶栽培基质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在总结生产经验及文献成果基础上,通过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越南抱茎茶和杜鹃红山茶、崇左金花茶扦插苗地径、苗高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其生长的混合栽培基质,以解决盆栽茶花因传统基质-黄心土太重不易管理和搬运的问题,为培育和推广以上茶花提供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山山茶科花培育基质,本发明解决了解决盆栽山茶花因传统基质-黄心土太重不易管理和搬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山茶科花培育基质,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S2或S5培育基质:

    处理号 椰糠 泥炭藓 珍珠岩 蛭石 菇渣 陶粒 S2 20% 50% 10% 10% 10% S5 25% 25% 25% 25%

    本发明的优点有:采用混合基质S5和S2有较高的总孔隙度,其通透性和持水性较好,且具有较高的缓解N,培育杜鹃红山茶、越南抱茎茶和崇左金花茶时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可以不添加或少添加富含N的肥料。所用基质均为无土轻基质,其更有利于管理和运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林科所内(23°06′N、113°00′E),低丘陵,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2℃,年降水量2 383mm(薛克娜, 2007)。试验地设施为开放式大棚,上有遮荫网,采用自动喷雾装置进行浇水。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杜鹃红山茶、越南抱茎茶、崇左金花茶均为1年生扦插苗,育苗容器为塑料花盆,规格口径35cm,高21cm,每盆1株。每种茶花各设8种无土混合栽培基质,茶花常用基质黄心土设为对照,共9个处理(表1)。每种基质处理30盆,每10盆1个重复,共3个重复。所有的试验苗木放置于大棚中,夏季用透光率50%的遮光网遮阴,试验期间统一采用常规的管理措施。

    表1不同处理的基质成分及配比(质量比)

    2.2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佛山林业科学研究所茶花培育基地进行。测定指标为高、地径生长量,测定时间分别为2012年7月和2013年 8月。基质理化性质测定采用常规方法(土壤理化分析,1978)。分别用直尺和游标卡尺分别测定各基质处理的杜鹃红山茶、越南抱茎茶和崇左金花茶植株的苗高、地径。采用Excel、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基质的理化性状分析

    表2不同处理的基质配方的理化性状分析

    表2显示,CK的容重最大,为1.12g/cm3,S3、S6处理的容重最小为 0.26g/cm3。已有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在容重为0.1~0.8g/cm3的基质上均可正常生长良好(郭世荣,2003)。S2、S3、S5、S6处理的容重都较低,在栽培过程中可增加基质的通气性。总的孔隙度是反映基质空隙状况的指标,总孔隙度大,容纳空气和水的量大,有利于根系生长,但稳定植物的效果较差;反之,则水分和空气的容量小,不利于根系的伸展(马太源等,2010)。研究显示,S1处理的总孔隙度最大,达96.48%,S2次之,为94.88%,CK的总孔隙度最低,为36.74%。(王清华等,2006)认为理想基质的总孔隙度为 70%~90%。因此,就总孔隙度来说,S5、S6、S7、S8处理是相对比较理想的栽培基质。研究基质的最大持水量,有利于充分利用基质的持水能力,节约灌溉用水,降低生产成本(李丽等,2004)。S6处理的最大持水量最高,为91.15%,CK最低,仅为19.14%,表明不同的基质成分及配比可影响栽培基质的最大持水量。

    pH测定结果显示,S8处理的pH值最高(7.12),S5、S3处理和CK的pH 值较低(分别为3.66、4.09、4.51),而S2处理的pH为4.75,与CK的pH最为接近。碱解N含量S5处理最高(82.25mg/kg),其次是S1(71.24mg/kg), CK的碱解N含量最低(6.22mg/kg),其它栽培基质的碱解N含量在40~70 mg/kg,这些栽培基质能够有效的为杜鹃红山茶、越南抱茎茶、崇左金花茶提供一定的N营养;S4处理的有效P含量最高(112.27mg/kg),其次是S8处理,CK的有效P含量最低(0.61mg/kg);S2处理的速效K含量最高(40.31 mg/kg),CK的速效K含量最低(7.72mg/kg)。S1处理全N含量最高(33.95 g/kg),CK的全N含量最低(0.18g/kg);CK的全P含量最高(0.8g/kg),其次是S4处理,S5处理全P含量最低(0.26g/kg);S6的全K含量最高(1.34 g/kg),CK的全K含量最低(0.08g/kg)。有机质含量表现为 S1>S2>S4>S3>S6>S7>S8>S5>CK,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各栽培基质处理下,CK的全 P含量最高,其碱解N、有效P、速效K、全N、全K和有机质含量则最低。

    3.2不同基质对杜鹃红山茶、越南抱茎茶和崇左金花茶生长的影响

    表3不同基质对杜鹃红山茶、越南抱茎茶、崇左金花茶生长指标的影响

    同列数据不同小写字母表示α=0.05水平下显著性差异

    表3显示,9种不同栽培基质作用下,杜鹃红山茶的苗高增长量排序为,S5> CK>S2>S4>S3>S8>S7>S6>S1,其中S5处理的苗高增长量大于CK,其余7个基质的苗高增长量则低于CK,以S1处理基质的苗高增长量最低。多重比较显示,8种轻基质下的苗高增长量与CK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S5处理与S1、S6、S7、 S8处理差异显著。越南抱茎茶的苗高增长量CK最高,其次为S5,S4处理基质的苗高增长量最低,多重比较显示,S5处理与CK的差异不显著,其余7个处理与CK的差异显著(P<0.05),其中,S4处理与CK的差异极显著(P<0.01);崇左金花茶的苗高增长量排序为S5>S3>CK>S2>S8>S4>S1>S7>S6,但最大的苗高增长量S5处理仅比最低的S6处理高3.06cm,,另多重比较显示,各处理与CK的差异不显著。

    经F值检验,杜鹃红山茶、越南抱茎茶和崇左金花茶的各处理间地径增长量差异性均不显著。杜鹃红山茶的地径增长量比较结果为S2>S5>S3>CK>S4>S6>S1> S7>S8,与CK相比,S2、S5、S3处理的地径仅分别增长0.07、0.03、0.02cm;越南抱茎茶的地径增长量以CK处理最大,S3处理基质的其地径增长量最小;崇左金花茶的地径比较结果为S5>S2>S4>S3>S1>CK>S8>S6>S7,S5、S2、S4、S3、S1处理基质的地径与CK相比有所增加,其中S5处理基质的其地径增加最多。

    4讨论

    (董晓宇等,2007)认为容器苗的生长受基质的选择的影响,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pH值、有机质、腐殖酸、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直接影响到植物栽培的效果。(吴继红,2006)认为评价栽培基质的适宜性不仅要考虑基质本身的物料属性,同时要考虑实际应用时各种属性的变化特征。本研究显示,混合基质 S5和S2有较高的总孔隙度,其通透性和持水性较好,且具有较高的缓解N,培育杜鹃红山茶、越南抱茎茶和崇左金花茶时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可以不添加或少添加富含N的肥料。

    黄心土栽培3种四季山茶苗木生长均表现的很好,这也是黄心土一直做为栽培茶花常用基质的原因之一。但在生产管理及苗木运输中增加生产成本。从试验所用的8种轻基质栽培3种四季茶花来看,基质S5(25%椰糠+25%泥炭藓+25%珍珠岩+25%蛭石)和S2(20%椰糠+50%泥炭藓+10%蛭石+10%菇渣+10%陶粒)的高和地径增长量都与对照黄心土相近,有的略高于对照。以往研究中,薛克娜及韦晓娟等采用混有河沙和赤红壤等的轻基质,虽利于杜鹃红山茶和越南抱茎茶的生长,但与本试验相比,笔者所用基质均为无土轻基质,其更有利于管理和运输。

    本试验所用容器太大,苗木根系不能抓持基质,试验期间的暴雨及淋水使苗木倒伏,影响其生长。另外苗木苗龄太小,特别是杜鹃红山茶和崇左金花茶为一年生扦插苗,生长速度缓慢,其一年增长量不能很好的反映试验效果,有待进一步继续观测。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关 键  词:
    山茶 科花类 培育 基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山茶科花类培育基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46723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