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灌溉灌水的微喷带组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均匀灌溉灌水的微喷带组合.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931834.3 (22)申请日 2017.07.28 (73)专利权人 云南盛锦达节水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675000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 县共和镇庄三工业园区 (72)发明人 李镐 (74)专利代理机构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代理人 叶健 (51)Int.Cl. A01G 25/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均匀灌溉灌水的微喷带组合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均匀灌溉灌水的微 喷带组合, 包括微喷带主体, 微喷带主体的内。
2、侧 壁覆有一层耐腐蚀薄膜, 在微喷带主体的上表面 设置有若干排喷水孔, 微喷带主体的内侧顶面固 定安装有若干支撑架, 支撑架由竖杆和横杆组 成, 且横杆与竖杆共同形成L型结构, 横杆位于微 喷带主体的中心线上, 横杆的末端通过套筒连接 有引流叶, 微喷带主体的外表面两端覆盖有可活 动支架, 微喷带主体的侧壁内部设置有滑动槽, 在滑动槽内部设置有限位挡块, 可活动支架之间 通过若干挡板相连, 通过设置引流叶, 能够利用 水的流动力使得引流叶旋转, 引流叶使得水流朝 向四周喷洒, 出水更加均匀, 且设置挡板, 能够根 据需要选择性地遮挡住部分喷水孔, 节约水资 源。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
3、图1页 CN 207201578 U 2018.04.10 CN 207201578 U 1.一种均匀灌溉灌水的微喷带组合, 包括微喷带主体(1), 所述微喷带主体(1)为内部 中空的圆筒形结构, 所述微喷带主体(1)的内侧壁覆有一层耐腐蚀薄膜(2), 在微喷带主体 (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排喷水孔(3),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喷带主体(1)的内侧顶面固定安 装有若干支撑架(4), 所述支撑架(4)由竖杆(5)和横杆(6)组成, 且横杆(6)与竖杆(5)共同 形成L型结构, 所述横杆(6)位于微喷带主体(1)的中心线上, 所述横杆(6)的末端通过套筒 (13)连接有引流叶(7), 所述微喷带主。
4、体(1)的外表面两端覆盖有可活动支架(8), 所述微喷 带主体(1)的侧壁内部设置有滑动槽(9), 在滑动槽(9)内部设置有限位挡块(10), 所述可活 动支架(8)之间通过若干挡板(1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匀灌溉灌水的微喷带组合,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腐蚀薄 膜(2)采用的是PE80或PE100材料, 且耐腐蚀薄膜(2)的厚度不小于0.0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匀灌溉灌水的微喷带组合,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叶 (7)的数量为3-5个, 且多个引流叶(7)均采用PE80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匀灌溉灌水的微喷带组合,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
5、活动支 架(8)为弧形结构, 且可活动支架(8)通过设于其侧面的滑杆(11)卡合在滑动槽(9)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匀灌溉灌水的微喷带组合,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12) 的宽度等于相邻排喷水孔(3)之间的距离, 且相邻挡板(12)之间的间隔与微喷带主体(1)上 表面相邻排喷水孔(3)之间的距离相等。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201578 U 2 一种均匀灌溉灌水的微喷带组合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喷带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均匀灌溉灌水的微喷带组合。 背景技术 0002 微喷带是一种新型微灌设备, 又称 “喷灌带” 、“微喷带” 、“喷。
6、水带” 、“喷水管” 、“多 孔软管” 等。 工作的原理是将水用压力经过输水管和微喷管带送到田间, 通过微喷带上的出 水孔, 在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 形成细雨般的喷洒效果。 微喷带的出水孔多拌采用多空 分组方式, 按照一定距离和一定规律布设, 如: 斜五孔、 斜三通、 横三孔, 左右孔和无孔等, 出 水孔一般采用机械钻孔、 启动打孔和激光打孔, 孔径为0.11.2mm, 空型呈圆形。 目前市场 上的微喷带大多存在喷水不够均匀, 无法根据需水量调节有效喷孔的数量, 因此, 在一定程 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因此, 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微喷带装置进行一定的优化改进来解 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7、 0003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均匀灌溉灌水的微喷带组 合, 包括微喷带主体, 所述微喷带主体为内部中空的圆筒形结构, 所述微喷带主体的内侧壁 覆有一层耐腐蚀薄膜, 在微喷带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排喷水孔, 所述微喷带主体的内 侧顶面固定安装有若干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由竖杆和横杆组成, 且横杆与竖杆共同形成L型 结构, 所述横杆位于微喷带主体的中心线上, 所述横杆的末端通过套筒连接有引流叶, 所述 微喷带主体的外表面两端覆盖有可活动支架, 所述微喷带主体的侧壁内部设置有滑动槽, 在滑动槽内部设置有限位挡块, 所述可活动支架之间通过若干挡板相连。 0004 作为本。
8、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耐腐蚀薄膜采用的是PE80或PE100材 料, 且耐腐蚀薄膜的厚度不小于0.05厘米。 0005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引流叶的数量为3-5个, 且多个引流叶 均采用PE80材料制成。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可活动支架为弧形结构, 且可活动支 架通过设于其侧面的滑杆卡合在滑动槽的内部。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挡板之间的间隔与微喷带主体上表面 相邻排喷水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均匀灌溉灌水的微喷带组合, 通过 设置引流叶, 能够利用水的流。
9、动力使得引流叶旋转, 引流叶使得水流朝向四周喷洒, 出水更 加均匀, 并且引流叶具有一定的紊流作用, 使得水流更加迅速, 提高喷灌工作效率, 设置挡 板, 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性地遮挡住部分喷水孔, 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7201578 U 3 0010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喷带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1 图中: 1-微喷带主体; 2-耐腐蚀薄膜; 3-喷水孔; 4-支撑架; 5-竖杆; 6-横杆; 7-引流 叶; 8-可活动支架; 9-滑动槽; 10-限位挡块; 11-滑杆; 12-挡板; 13-套筒。 具体实施方。
10、式 001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3 实施例: 0014 请参阅图1和图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均匀灌溉灌水的微喷带组 合, 包括微喷带主体1, 所述微喷带主体1为内部中空的圆筒形结构, 所述微喷带主体1的内 侧壁覆有一层耐腐蚀薄膜2, 在微喷带主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排喷水孔3, 所述微喷带。
11、主 体1的内侧顶面固定安装有若干支撑架4, 所述支撑架4由竖杆5和横杆6组成, 且横杆6与竖 杆5共同形成L型结构, 所述横杆6位于微喷带主体1的中心线上, 所述横杆6的末端通过套筒 13连接有引流叶7, 所述微喷带主体1的外表面两端覆盖有可活动支架8, 所述微喷带主体1 的侧壁内部设置有滑动槽9, 在滑动槽9内部设置有限位挡块10, 所述可活动支架8之间通过 若干挡板12相连。 0015 优选的是, 所述耐腐蚀薄膜2采用的是PE80或PE100材料, 且耐腐蚀薄膜2的厚度不 小于0.05厘米, 延长微喷带主体1的使用寿命; 所述引流叶7的数量为3-5个, 且多个引流叶7 均采用PE80材料制。
12、成, 耐腐蚀性能良好; 所述可活动支架8为弧形结构, 且可活动支架8通过 设于其侧面的滑杆11卡合在滑动槽9的内部; 所述挡板12的宽度等于相邻排喷水孔3之间的 距离, 且相邻挡板12之间的间隔与微喷带主体1上表面相邻排喷水孔3之间的距离相等。 0016 具体使用方式及优点: 该均匀灌溉灌水的微喷带组合, 通过设置挡板和可活动支 架, 配合滑动槽和滑杆, 能够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水量, 通过旋转可活动支架的方式, 选择 性地遮挡住部分喷水孔, 节约水资源; 设置引流叶, 能够利用水自身的流动力使得引流叶旋 转, 引流叶旋转使得水流朝向四周喷洒, 水流朝向喷水孔流去, 出水更加均匀, 并且引流叶 。
13、具有一定的紊流作用, 使得水流更加迅速, 提高喷灌工作效率。 0017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 因此,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7201578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7201578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