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面积油用牡丹播种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小面积油用牡丹播种装置.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654381.4 (22)申请日 2017.06.07 (73)专利权人 江苏国色天香油用牡丹科技发展 有限公司 地址 213176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南环路 (礼嘉万顷良田内) (72)发明人 丁晶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231 代理人 高姗 (51)Int.Cl. A01B 49/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小面积油用牡丹播种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面积油用牡丹播 种装置。
2、, 包括车体和把手, 所述把手的一端通过 螺栓固定连接有推杆, 所述推杆通过螺栓固定连 接有车体, 所述车体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 所述固定块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弹簧伸 缩杆, 所属弹簧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行动 轮, 所述车体的内部安装有松土轮, 所述松土轮 的外壁套接有第一传动带, 所述第一传动带的另 一端卡接有轴承, 所述轴承的一侧套接有第二传 动带, 所述第二传动带的一端卡接有分离装置, 所述分离装置的一端套接有播种箱, 所述播种箱 的顶部安装有漏口, 整套装置操作简单, 使用方 便, 成本低下, 有效的解决了播种时候劳动力成 本较高, 播种效率及种子存活率较低等问题。 权利要求。
3、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7543525 U 2018.06.29 CN 207543525 U 1.一种小面积油用牡丹播种装置, 包括车体(1)和把手(6),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6) 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推杆(5), 所述推杆(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车体(1), 所述车体 (1)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7), 所述固定块(7)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弹簧伸缩杆 (8), 所属弹簧伸缩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行动轮(9), 所述车体(1)的内部安装有松土轮 (10), 所述松土轮(10)的外壁套接有第一传动带(12), 所述第一传动带(12)的另一端卡接 有轴承(13)。
4、, 所述轴承(13)的一侧套接有第二传动带(14), 所述第二传动带(14)的一端卡 接有分离装置(16), 所述分离装置(16)的一端套接有播种箱(3), 所述播种箱(3)的顶部安 装有漏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面积油用牡丹播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松土轮(10) 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松土铲(11), 所述松土铲为铁质弧形板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面积油用牡丹播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体(1)底 部靠近把手(6)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覆土刮板(15), 所述覆土刮板(15)的高度为 3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面积油用牡丹播种装置。
5、,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装置 (16)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滑座(17), 所述防滑座(17)的一侧卡接有转轴(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面积油用牡丹播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20)的 外壁套接有挡板固定棍(19), 所述挡板固定棍(19)的两侧均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挡板 (18), 所述挡板(18)为木制板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面积油用牡丹播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体(1)上 表面远离把手(6)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储物架(2), 所述储物架(2)为凹槽形。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543525 U 2 一种小面积油用牡丹播。
6、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播种装置, 具体为一种小面积油用牡丹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油用牡丹是一种灌木植物。 野生的牡丹主要分布于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北部, 主 要为紫斑牡丹, 陕西省, 菏泽, 洛阳等地, 为凤丹牡丹。 现在用于生产中的油用牡丹仅有凤丹 和紫斑两个品种, 其中紫斑又分为嫁接和实生品种。 由于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 作物, 具备高产出、 高含油率、 高品质、 低成本, 适合荒山绿化造林、 林下种植的特点, 因此在 大力的推广种植, 然而适用于小面积种植的油用牡丹播种过程仍有一定的缺陷, 其存在劳 动力成本较高, 播种效率及种子存活率较低等问题。
7、。 因此降低小面积种植的油用牡丹播种 过程中的劳动力成本, 提高播种效率及种子存活率成为了本次设计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小面积油用牡丹播种过程中劳动力成本较高, 播种效率及 种子存活率较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4 本实用新型一种小面积油用牡丹播种装置, 包括车体和把手, 所述把手的一端通 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推杆, 所述推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车体, 所述车体底部的一侧设置有 固定块, 所述固定块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弹簧伸缩杆, 所属弹簧伸缩杆的底部固定 连接有行动轮, 所述车体的内部安装有松土轮, 所述松土轮的外壁套接有第一传动带, 。
8、所述 第一传动带的另一端卡接有轴承, 所述轴承的一侧套接有第二传动带, 所述第二传动带的 一端卡接有分离装置, 所述分离装置的一端套接有播种箱, 所述播种箱的顶部安装有漏口。 000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松土轮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松 土铲, 所述松土铲为铁质弧形板状结构。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车体底部靠近把手的一侧通过螺丝固 定连接有覆土刮板, 所述覆土刮板的高度为3cm。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分离装置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滑座, 所 述防滑座的一侧卡接有转轴。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转。
9、轴的外壁套接有挡板固定棍, 所述 挡板固定棍的两侧均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挡板, 所述挡板为木制板状结构。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车体上表面远离把手的一侧通过螺栓 固定连接有储物架, 所述储物架为凹槽形。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计的弹簧伸缩杆根据不同的地面环境自动调节 车体的高度, 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松土轮与松土铲有效的进行了松土, 降低了土壤的硬 度, 覆土刮板在油用牡丹种子散落到土壤面后可以将其覆盖到土壤深层, 提高了种子的存 活率, 整套装置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 成本低下, 有效的解决了播种时候劳动力成本较高, 播 种效率及种子存活率较低。
10、等问题, 适合广泛推广。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543525 U 3 附图说明 0011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 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与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面积油用牡丹播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面积油用牡丹播种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 1、 车体; 2、 储物架; 3、 播种箱; 4、 漏口; 5、 推杆; 6、 把手; 7、 固定块; 8、 弹簧伸 缩杆; 9、 行动轮; 10、 松土轮; 11、 松土铲。
11、; 12、 第一传动带; 13、 轴承; 14、 第二传动带; 15、 覆土 刮板; 16、 分离装置; 17、 防滑座; 18、 挡板; 19、 固定棍; 20、 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优 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6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 本实用新型一种小面积油用牡丹播种装置, 包括车体1和把 手6, 把手6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推杆5, 推杆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车体1, 车体1底部 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7, 固定块7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弹簧伸缩杆8, 所。
12、属弹簧伸缩杆 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行动轮9, 车体1的内部安装有松土轮10, 松土轮10的外壁套接有第一传 动带12, 第一传动带12的另一端卡接有轴承13, 轴承13的一侧套接有第二传动带14, 第二传 动带14的一端卡接有分离装置16, 分离装置16的一端套接有播种箱3, 播种箱3的顶部安装 有漏口4。 0017 松土轮10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松土铲11, 松土铲为铁质弧形板状结构, 从 而降低了土壤的硬度。 0018 车体1底部靠近把手6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覆土刮板15, 覆土刮板15的高度 为3cm, 使种子完全被土壤覆盖。 0019 分离装置16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滑座17, 防滑。
13、座17的一侧卡接有转轴20, 提高了装 置的稳定性。 0020 转轴20的外壁套接有挡板固定棍19, 挡板固定棍19的两侧均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 挡板18, 挡板18为木制板状结构。 0021 车体1上表面远离把手6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储物架2, 储物架2为凹槽形, 使操作时候放置物品更加方便。 0022 具体的, 在对油性牡丹籽进行播种操作时候, 通过把手6与推杆5推动车体1前进, 将油用牡丹种子从漏口4倒入播种箱3内, 通过推动车体1的前进, 使松土轮10外壁上的松土 铲11与土壤接触, 从而进行松土, 然后通过第一传动带12与轴承13的作用, 使播种箱3内部 的分离装置16开始转动, 。
14、当挡板18水平时候使播种箱3底部封闭, 当挡板18垂直时候使播种 箱3底部打开, 从而有效的进行分播, 然后通过覆土刮板15作用, 使得落下的种子被土壤覆 盖, 使种子有效的存活, 从而完成播种工作。 0023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543525 U 4 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543525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7543525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