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漂流器补漏法.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645312
  • 上传时间:2018-03-01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494.2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60310.3

    申请日:

    2002.12.25

    公开号:

    CN1510325A

    公开日:

    2004.07.0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16L 55/162申请日:20021225授权公告日:20051102终止日期:20091225|||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F16L 55/162收件人:陈宜中文件名称:专利权终止通知书|||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F16L 55/162收件人:陈宜中文件名称:缴费通知书|||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16L55/162

    主分类号:

    F16L55/162

    申请人:

    陈宜中;

    发明人:

    陈宜中; 傅雅芬

    地址:

    314000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区新兴街道文南里10幢50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漂流器补漏法,它将由补漏器,防脱落材料以及可溶解于水的壳体物质组成的装置放进漏水的管网进水口,由于漏口不断有水流出,这就使得从管网进水口至漏水口间管子内产生水流能,借这水流的能量,将漂流器漂流至漏水口,待漂流器的壳体溶化后,补漏器和防脱落材料即从壳内逸出,被水冲向漏口,将漏洞堵塞、固化。这样就使目前需耗费较多人力财力的地下管道检漏、补漏工作简化,节省了开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漂流器补漏法,它将由补漏器,防脱落材料以及可溶解于 水的壳体物质组成的称为漂流器的装置放进漏水的管网进水口,待 管网充盈水后,由于漏口不断有水流出,这就使得从管网进水口至 漏水口间管子内的水不断流动,将漂流器漂流至漏水口,尔后,漂 流器的补漏器与防脱落材料将被水带入漏口处,从而产生堵漏和防 止堵漏物被管内水流冲脱的作用。其特征是:上述漂流器的漂力来 自管网内漏口引发的水流能。
    2: 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流器补漏法其特征是:所述漂流器 的补漏器和防脱落材料是采用不溶解于水的网、纤维丝、含固化剂 的粘胶,进行长时间的补漏。
    3: 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流器补漏法其特征是:所述漂流器 的补漏器和防脱落材料是采用可溶于水的网及含有短纤维的并可溶 于水的粘胶,进行短时补漏。

    说明书


    漂流器补漏法

        一种水管补漏技术,尤其是用漂流器的水管补漏方法。

        通常自来水管漏水,先要找到漏水点大致位置,再挖开水管覆土层,甚至是破开坚硬的路面挖土,待看到管道漏点后,再进行管外补漏,这样十分麻烦;特别是一些面临搬迁的老厂,管子已陈旧,出现漏水后,换新水管或挖土补漏都有些划不来。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不需挖开水管覆土,而在管道内部对地下管道进行补漏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将一种由补漏器,防脱落材料,以及可溶于水的壳体物质组成的称为漂流器的装置放进漏水的管网进水口,待管网充盈水后,由于漏口不断有水流出,这就使得从管网进水口至漏水口间管子内的水不断流动,借助这水的流动能,将漂流器漂流至漏水口,尔后,漂流器的补漏器与防脱落材料将被水带入漏口处,从而产生堵漏和防止堵漏物被管内水流冲脱的作用。

        以下用多个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采用单个补漏器的漂流器示意图。图中1是遇水后会逐渐软化溶解地壳体,如多层纸糊成物。2是壳体内柔软而带有勾丝的网,如尼龙网,3表示网内的纤维丝(图中用“+”表示),4表示一种含有固化剂的粘胶,如硅胶粘液(图中用小点子表示),该粘胶是在漂流器放入水管前,用注射针筒穿过壳体1和网2后将液态状的粘胶注入到网内和纤维丝3混合(以下各实施例中的粘胶也是采用此种方法将其注入到所在位置),上述的网2、纤维丝3和粘胶4组合成补漏器,上述网2,粘胶4同时亦组合成防脱落材料。补漏器的比重应组合成和水相近,并能使漂流器在水中呈现半沉半浮状态。图中的5是网的折角,它有多个,每个折角外面都有一个遇水能渐渐溶化的套6,如纸套,7是网2上面的勾丝。这样当漂流器从进水口漂流至漏口时,由于壳体1这时和水接触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制造壳体时预先设定的壳体在水管中所能承受的浸泡时间,故壳体开始软化而分解,分解物随水流出漏口,与此同时,补漏器亦被水流带至漏口的主要出水部分,并因漏口内的水压大大大于漏口外面水压,故补漏器物质以很大的压力,将漏口主要部分堵住。但由于漏口形状不定,故其边缘部分仍会有漏水,若边缘漏水仍有一定量,则此水流将能带动网内逐渐厚化的粘胶和纤维丝向此边缘漏水口推进,而这时折角外的套6已被水溶化,折角5在粘胶和纤维的流动中被展开,这就使网2圆周增大,这样它可以不拉动已经堵住在漏口主要出水部分的网而仍能裹随着纤维丝和粘胶移向漏口边缘,从而将边缘漏水部分也堵住。过一段时间后粘胶4固化,纤维丝和网就以一定的形状固着在漏口上面,这就象是漏口上的一枚铆钉,且因网上有勾丝7,它可勾着在漏口边缘的管道毛刺上。所以这时即使管道恢复正常用水或停水,补漏器物质既不会被水压冲出漏口,也不会被管内水流带走。

        图2表示用伸展网和复合膜、粘胶作补漏器材料和防脱落材料的漂流器示意图,图中表示该漂流器从右到左在管中抵达漏口时的情景。图中4是粘胶,8表示伸展网,它具有较强的弹性,图中表示该网处在压缩状态,伸展网的一面是粘胶,另一面是用9表示的能承受水压的复合膜,复合膜被粘胶粘合在伸展网上,10是表示遇水后可以软化溶解的柱式壳体,11是水流腔,12是持平器,13是持平器和壳体间的软体连杆,14是水管壁,15是水管的漏口。这样当漂流器在水中漂流至漏口,壳体到了设定的软化时间后,被水软化分解成碎片而被漏水冲走,这时原被压缩的伸展网带动复合膜一起伸展开来,被管内水压及网的弹性紧固在管壁14上面,待粘胶干后、即使管内用水,伸展网和复合膜亦不会脱落,持平器和连杆的作用是漂流器在漂进过程中不使其首尾倒转,且因连杆是软体的故可使漂流器转弯,当补漏完成后,管中水流将从水流腔中通过,而持平器12和连杆13是用可溶解于水的胶类制作,故最终也被水软化分解,而在用水初时顺管中水流出管外。

        图3表示采用由多个短距漂流器组合的漂流器示意图。图中16表示撑条,它可以有多根相交。图中剖面只画出一根,17表示遇水后可以软化溶解的通孔壳体,18、19、22、23分别代表四个短距漂流器,由于它们各自结构和图1相同,故本图只画出它们的外形,但它们和图1不同的是,内部的粘胶中含有磁粉,图中20即表示内部含磁粉的粘胶,21是一个通孔,水流可从右边箭头方向进入,经左边撑条16流出,24是有引导作用的防脱落飘带,25是飘带边上的倒齿,26是飘带上的孔条,27是被粘合的接水袋口,28是接水袋。

        这样当漂流器在水中漂流时,由于图中的短距漂流器18、19、22、23带磁粉粘胶而和水管的铁壁产生磁引力作用而使漂流器受磁力阻尼而滞后,但这时飘带不带磁力,它的右端系在撑条16上而产生连带滞后,左端将随水流前进在先,故能先达漏口,并被水压冲出漏口,飘带上的接水袋的袋口27原来被粘胶粘合而不能张开,这时粘胶将渐渐溶化,袋口张开,接水袋即受水冲击,对撑条产生拉力,使撑条中段贴向漏口,并带动整个漂流器倾向漏口。接着,通孔壳体17逐渐溶化,18、19、22、23四个短距漂流器在水流作用下产生短距漂流作用,相继漂向漏口,寻找最佳补漏位置,其外壳软化分解,补漏器物质处在漏口内的部分受水压较漏口外的部分强,粘胶将从网中渗出,不仅可使各个补漏器物质相互粘合,同时也将嵌入裂缝并和管壁粘合固化,起到堵漏和防脱落作用。飘带上的倒齿25,是使飘带只能拉出不能再进人水管中,故也能起到防脱落作用,孔条26是为使飘带穿过漏口时可以压缩体积而设计。

        上面所述的漂流器的补漏器和防脱落材料是采用不溶解于水的网、纤维丝和含有固化剂的粘胶,这样可进行长时间的补漏。

        但对于情况复杂的管道进行补漏时,我们可以先进行短时的试补。这时漂流器的补漏器和防脱落材料采用可溶于水的网及含有短纤维的并可溶于水的粘胶,进行短时补漏。图4即表示这样的一个漂流器。图中1是壳体,6是能逐渐溶化的套,30是网(由可溶于水的牛皮胶类和短纤维混合物组成),31是短纤维(图中用#表示),32是可溶解于水的粘胶(图中用黑点表示)。这样漂流器随水流漂至漏口后,待壳体溶化,套6亦即溶化,网30即在水压下贴向漏口,网内的补漏物质和网一起将漏口基本堵住,从而达到短时间的补漏目的。一般短暂补漏时间约30分钟,这段时间可用来检查漏水量是否减少、各用水点是否能正常出水;如一切正常,则在管中再投放长时间补漏的漂流器,如不正常,则对不正常段进行分析后再实施补漏。

        补漏前先应观察进水水表的漏水量,估算出漏口截面积,再确定漂流器补漏物大小。实施例2适用于主管道补漏。上述各种材料均应无毒,补漏结束,停用水数小时后,再放水数分钟,水质即可和补漏前相同。

    关 键  词:
    漂流 补漏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漂流器补漏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4531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