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化栽植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绿化栽植系统.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797086.4 (22)申请日 2017.07.04 (73)专利权人 金柏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10014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十一纬 路169号 (1-24-4) (72)发明人 汤义东 高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21107 代理人 许宇来 (51)Int.Cl. A01G 27/00(2006.01) A01C 2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绿化栽植系统 (57)摘要 一种绿化栽植系统属于绿化栽。
2、植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绿化栽植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 种节约人力、 便利清洁的绿化栽植系统。 本实用 新型包括三脚支架、 多个栽植瓶、 进水渠和池体, 其结构要点栽植瓶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 和出水口; 所述三脚支架包括上端承载台, 承载 台上设置有承载盘, 承载盘上端设置有营养液承 载缸, 承载盘下端中心设置有竖向螺杆, 竖向螺 杆下端旋过承载台上的螺纹孔连接有拧手; 承载 台下端通过转轴与支脚上端相连, 支脚下端设置 有挂环, 支脚下端之间通过连杆相连, 连杆两端 通过挂钩与挂环相连。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6963564 U 2018.02.06 CN 。
3、206963564 U 1.一种绿化栽植系统, 包括三脚支架、 多个栽植瓶、 进水渠和池体, 其特征在于栽植瓶 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三脚支架包括上端承载台, 承载台上设置有承载盘, 承载盘上端设置有营养液承 载缸, 承载盘下端中心设置有竖向螺杆, 竖向螺杆下端旋过承载台上的螺纹孔连接有拧手; 承载台下端通过转轴与支脚上端相连, 支脚下端设置有挂环, 支脚下端之间通过连杆 相连, 连杆两端通过挂钩与挂环相连; 三脚支架的上部、 中部、 下部均设置有挂圈, 支脚上设置有承载挂圈的弯钩; 栽植瓶后 端设置有挂接支架, 栽植瓶通过挂接支架设置在挂圈上; 每个挂圈均设置有多个栽植瓶,。
4、 上部挂圈上的一个栽植瓶的进水口通过软管、 电磁阀 与营养液承载缸的出水口相连, 该栽植瓶的出水口通过软管、 进水口、 出水口先串接同一挂 圈上的栽植瓶, 再向下串接下方的栽植瓶, 最后将所有栽植瓶串接在一起; 进水渠与池体上端相连, 池体包括前部池体和后部池体, 前部池体与后部池体通过间 隔墙隔开, 间隔墙下端与池体底端留有间隙; 前部池体与后部池体通过间隙连通, 前部池体 和后部池体的下部均铺设有粗填料层, 粗填料层上铺设有细填料层; 前部池体的粗填料层上端设置有横向布置的进水管, 进水管与进水渠内的第一水泵相 连, 后部池体细填料层的中部设置有横向布置的出水管; 出水管与绿化池相连, 绿。
5、化池上端 设置有盖板, 绿化池内设置有第二水泵, 第二水泵出水端连接一穿至地面上的用水管, 绿化 池侧壁上设置有L形通气管; 用水管出水端设置在营养液承载缸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绿化栽植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栽植瓶采用塑料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绿化栽植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通气管与绿化池连接端 设置有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绿化栽植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均匀布设出水孔, 出水管上均匀布设进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绿化栽植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采用不锈钢过滤网。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963564 U 2 一。
6、种绿化栽植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绿化栽植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绿化栽植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绿化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的活动。 绿化指的是栽植防护林、 路旁树木、 农作物以及 居民区和公园内的各种植物等。 绿化包括国土绿化、 城市绿化、 四旁绿化和道路绿化等。 绿 化可改善环境卫生并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多种作用。 城市立体绿化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之一是对植物浇水。 当前栽培基质主要为土或配制的人工基质, 在露天情况下水 分损失很快, 需要频繁的灌水, 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另一方面, 灌水一般采用人工喷洒, 灌溉 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泥水, 影响周围环境。 发明内容 。
7、0003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节约人力、 便利清洁的绿化栽植系统。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三脚支架、 多个 栽植瓶、 进水渠和池体, 其结构要点栽植瓶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0005 所述三脚支架包括上端承载台, 承载台上设置有承载盘, 承载盘上端设置有营养 液承载缸, 承载盘下端中心设置有竖向螺杆, 竖向螺杆下端旋过承载台上的螺纹孔连接有 拧手。 0006 承载台下端通过转轴与支脚上端相连, 支脚下端设置有挂环, 支脚下端之间通过 连杆相连, 连杆两端通过挂钩与挂环相连。 0007 三脚支架的上部、 中部、 下部。
8、均设置有挂圈, 支脚上设置有承载挂圈的弯钩; 栽植 瓶后端设置有挂接支架, 栽植瓶通过挂接支架设置在挂圈上。 0008 每个挂圈均设置有多个栽植瓶, 上部挂圈上的一个栽植瓶的进水口通过软管、 电 磁阀与营养液承载缸的出水口相连, 该栽植瓶的出水口通过软管、 进水口、 出水口先串接同 一挂圈上的栽植瓶, 再向下串接下方的栽植瓶, 最后将所有栽植瓶串接在一起。 0009 进水渠与池体上端相连, 池体包括前部池体和后部池体, 前部池体与后部池体通 过间隔墙隔开, 间隔墙下端与池体底端留有间隙; 前部池体与后部池体通过间隙连通, 前部 池体和后部池体的下部均铺设有粗填料层, 粗填料层上铺设有细填料层。。
9、 0010 前部池体的粗填料层上端设置有横向布置的进水管, 进水管与进水渠内的第一水 泵相连, 后部池体细填料层的中部设置有横向布置的出水管; 出水管与绿化池相连, 绿化池 上端设置有盖板, 绿化池内设置有第二水泵, 第二水泵出水端连接一穿至地面上的用水管, 绿化池侧壁上设置有L形通气管; 用水管出水端设置在营养液承载缸上端。 001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栽植瓶采用塑料瓶。 0012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L形通气管与绿化池连接端设置有过滤网。 0013 其次, 本实用新型所述进水管上均匀布设出水孔, 出水管上均匀布设进水孔。 0014 另外, 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滤。
10、网采用不锈钢过滤网。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963564 U 3 0015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0016 本实用新型采用立体绿化栽植及水肥供给装置, 绿化植物灌水间隔由3-5天一次, 延长到20-30天一次, 显著减少灌溉次数, 节约大量人力物力。 同时, 采用该装置灌水, 可以 更加便利清洁, 避免污染环境。 0017 本实用新型竖向螺杆下端旋过承载台上的螺纹孔连接有拧手, 便于调节营养液承 载缸的高度, 使用更加方便。 0018 本实用新型承载台下端通过转轴与支脚上端相连, 支脚下端设置有挂环, 支脚下 端之间通过连杆相连, 连杆两端通过挂钩与挂环相连; 装置拆装、 运。
11、输方便。 0019 本实用新型三脚支架的上部、 中部、 下部均设置有挂圈, 支脚上设置有承载挂圈的 弯钩; 栽植瓶后端设置有挂接支架, 栽植瓶通过挂接支架设置在挂圈上; 装置连接方便。 0020 本实用新型下部粗填料层区域处于厌氧状态, 粗填料本身具有吸附功能, 并能成 为厌氧细菌的载体, 当污水流经粗填料时, 粗填料表面附着的厌氧微生物也能分解污水中 的部分有机物。 0021 本实用新型池体中部属兼氧区有利于缺氧微生物的繁殖, 能处理污水中的少量有 机物。 0022 本实用新型绿化池内的水作为可供绿化用的回收水, 减少了雨污水 (进水渠可收 集雨水) 的处理量, 节约了绿化用水。 附图说明 。
12、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三脚支架、 栽植瓶相关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 1为用水管、 2为第二水泵、 3为L形通气管、 4为过滤网、 5为盖板、 6为绿化池、 7 为连杆、 8为栽植瓶、 9为支脚、 10为挂圈、 11为螺杆、 12为出水管、 13为间隔墙、 14为细填料 层、 15为前部池体、 16为进水管、 17为第一水泵、 18为进水渠、 19为粗填料层、 20为池体、 21为 后部池体、 22为承载盘、 23为营养液承载缸、。
13、 24为电磁阀、 25为软管、 26为挂钩、 27为挂环、 28 为挂接支架、 29为拧手、 30为转轴、 31为弯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三脚支架、 多个栽植瓶、 进水渠和池体, 栽植瓶上端两 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0028 所述三脚支架包括上端承载台, 承载台上设置有承载盘, 承载盘上端设置有营养 液承载缸, 承载盘下端中心设置有竖向螺杆, 竖向螺杆下端旋过承载台上的螺纹孔连接有 拧手。 0029 承载台下端通过转轴与支脚上端相连, 支脚下端设置有挂环, 支脚下端之间通过 连杆相连, 连杆两端通过挂钩与挂环相连。 0030 三脚支架的上部、 中部、 。
14、下部均设置有挂圈, 支脚上设置有承载挂圈的弯钩; 栽植 瓶后端设置有挂接支架, 栽植瓶通过挂接支架设置在挂圈上。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963564 U 4 0031 每个挂圈均设置有多个栽植瓶, 上部挂圈上的一个栽植瓶的进水口通过软管、 电 磁阀与营养液承载缸的出水口相连, 该栽植瓶的出水口通过软管、 进水口、 出水口先串接同 一挂圈上的栽植瓶, 再向下串接下方的栽植瓶, 最后将所有栽植瓶串接在一起。 0032 进水渠与池体上端相连, 池体包括前部池体和后部池体, 前部池体与后部池体通 过间隔墙隔开, 间隔墙下端与池体底端留有间隙; 前部池体与后部池体通过间隙连通, 前部 。
15、池体和后部池体的下部均铺设有粗填料层, 粗填料层上铺设有细填料层。 0033 前部池体的粗填料层上端设置有横向布置的进水管, 进水管与进水渠内的第一水 泵相连, 后部池体细填料层的中部设置有横向布置的出水管; 出水管与绿化池相连, 绿化池 上端设置有盖板, 绿化池内设置有第二水泵, 第二水泵出水端连接一穿至地面上的用水管, 绿化池侧壁上设置有L形通气管; 用水管出水端设置在营养液承载缸上端。 0034 所述栽植瓶采用塑料瓶。 0035 所述L形通气管与绿化池连接端设置有过滤网; 防止外部杂质进入绿化池。 0036 所述进水管上均匀布设出水孔, 出水管上均匀布设进水孔。 0037 所述过滤网采用。
16、不锈钢过滤网。 0038 所述细填料层上端也可种植绿化植被, 绿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在其根系周围释放 氧气, 有利于好氧微生物大量繁殖, 能有效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 0039 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可采用管网布置结构。 0040 将种植瓶挂在挂圈上, 用供水软管相互连接, 由上至下形成串联结构。 用第二水泵 将水泵入营养液承载缸稀释营养液, 开启电磁阀栽植瓶按串联顺序一个注满之后, 自动进 入下一个, 由上到下, 所有种植瓶自动注满营养液, 关闭第二水泵。 将绿化植物分别插入栽 植瓶中。 绿化植物可以为天门冬、 绿萝等。 0041 可以理解的是, 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 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 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仍然可以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 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只要满足使用需要, 都在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963564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6963564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6963564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