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075113.2 (22)申请日 2018.09.14 (71)申请人 吕诗林 地址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城 区北部湾西路64号D803房 (72)发明人 吕诗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代理人 靳浩 (51)Int.Cl. A01H 4/00(2006.01) (54)发明名称 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方法, 包括: 将金花茶丛生芽转接到。
2、生根壮苗培 养基中培养, 得金花茶幼苗; 其中, 生根壮苗培养 基包括上层培养基和下层培养基, 上层培养基 为: 3/4MS+2.5-3.0mg/L NAA+1.0-1.5mg/L LFS+ 1.4-1.8mg/L 4-CPA+1-5g/L羊角碳化粉; 下层培 养基为: 1/2MS+1.0-1.5mg/L NAA+0.5-1.0mg/L 2,4-D+0.5-0.8mg/L MET+1.0-1.5mg/L氯化胆碱 +15-20g/L羊角碳化粉。 本发明的方法可有效提 高金花茶的增殖系数, 为金花茶的保护提供了一 种新的路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CN 108901855 A 2018.1。
3、1.30 CN 108901855 A 1.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步骤一、 剪取金花茶幼嫩的茎尖, 经处理后, 得外植体; 步骤二、 将所述外植体经丛生芽诱导培养, 得丛生芽; 步骤三, 将所述丛生芽转接到生根壮苗培养基中培养, 得金花茶幼苗; 其中, 所述生根壮苗培养基包括上层培养基和下层培养基, 所述上层培养基为: 3/4MS+ 2.5-3.0mg/L NAA+1.0-1.5mg/L LFS+1.4-1.8mg/L 4-CPA+1-5g/L羊角碳化粉; 所述下层培 养基为: 1/2MS+1.0-1.5mg/L NAA+0.5-1.0mg/L 2,4-D+0.。
4、5-0.8mg/L MET+1.0-1.5mg/L氯 化胆碱+15-20g/L羊角碳化粉; 培养条件为: 先于22-26, 黑暗条件下培养3d, 再于22-26 , 光照强度1800-2200lux, 光照时间8h/d的条件下培养20d, 最后于20-30, 相对湿度为 60-80, 遮光度为30-40的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20d。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层培养基 的厚度为2-4cm, 所述下层培养基的厚度为3-5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羊角碳化粉 的制备方法为: 将羊角用水洗净、 沥干,。
5、 将其置于碳化炉中, 先在60-80下保温4-6h, 然后 以5/小时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20-140保温2-3h, 再以30/小时的升温速率升温至620- 650, 保温0.5-1.5h后, 先以40/小时的降温速率降温至180-200, 再以20/小时的降 温速率降温至100以下, 待冷却后取出, 置于球磨机中球磨至平均粒径为7-10 m, 即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 所述 处理具体为: 将所述茎尖用质量分数为2的洗洁精水溶液浸泡30min, 取出, 用流水冲洗 10-15min, 然后将其置于装有预糊化淀粉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溶液的。
6、软包装袋中, 浸没、 封 口, 将所述软包装袋置于超高压容器中, 于80-90MPa下处理1-6s, 将所述茎尖从所述软包装 袋中取出, 用无菌水冲洗6-8次并用消毒滤纸吸取其表面的水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糊化淀粉 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溶液与所述茎尖的质量之比为10:1-2, 所述预糊化淀粉和纳米二氧化 钛混合溶液的制备方法为: 向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6-8的预糊化淀粉, 搅拌, 待其充分溶 解后, 加入质量分数为0.5-1.5的纳米二氧化钛, 超声分散, 即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丛生。
7、芽诱导 培养具体为: 将所述外植体切割成1-2mm的小段并转接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 先于22-26 , 黑暗条件下培养2d, 再在培养温度22-26, 光照强度1500-1600lux, 光照时间8h/d的条 件下培养15d, 然后再在培养温度25-28, 光照强度3000-3200lux, 光照时间10h/d的条件 下培养15d, 得健壮的丛生芽, 其中, 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 3/4MS+3.0-3.5mg/L6-KT+ 1.5-2.0mg/L ZT+1.0-1.5mg/L IBA+1.0-1.5mg/LNAA+15-20g/L茶花粉提取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
8、速繁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茶花粉提取 液的制备方法为: 向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6-8的茶花粉, 并将其置于超声波提取器中, 于 功率460-500W, 频率40-45kHz, 温度30-35下提取10-15min, 再离心, 取上清液, 即得。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901855 A 2 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组织培养领域。 更具体地说,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 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金花茶属于山茶科、 山茶属, 与银杉、 桫椤、 珙桐等珍贵 “植物活化石” 齐名, 属 濒 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附。
9、录中的植物种, 国外称之为神奇的东方魔茶, 被誉为 “植物界大熊猫” 、“茶族皇后” 。 金花茶可通过传统的播种、 扦插和嫁接方式繁殖, 但上述方 法均无法快速有效的扩大金花茶的种群数量。 如何快速繁殖金花茶, 已成为保护金花茶亟 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其以金花茶幼嫩的茎 尖, 采用组织培养方式快速获得金花茶幼苗, 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金花茶的增殖系数, 达4.8- 5.0倍, 畸形苗率低至0.6, 幼苗成活率高达94.1, 幼苗平均株高92mm, 有效解决了传统 繁殖方式无法快速有效的扩大金花茶的种群数量的问题, 为金花茶的保护。
10、提供了一种新的 路径。 0004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 提供了一种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方法, 包括: 0005 步骤一、 剪取金花茶幼嫩的茎尖, 经处理后, 得外植体; 0006 步骤二、 将所述外植体经丛生芽诱导培养, 得丛生芽; 0007 步骤三, 将所述丛生芽转接到生根壮苗培养基中培养, 得金花茶幼苗; 0008 其中, 所述生根壮苗培养基包括上层培养基和下层培养基, 所述上层培养基为: 3/ 4MS+2.5-3.0mg/L NAA+1.0-1.5mg/L LFS+1.4-1.8mg/L 4-CPA+1-5g/L羊角碳化粉; 所述下 层培养基为: 1/2MS+1.0。
11、-1.5mg/L NAA+0.5-1.0mg/L 2,4-D+0.5-0.8mg/L MET+1.0-1.5mg/ L氯化胆碱+15-20g/L羊角碳化粉; 培养条件为: 先于22-26, 黑暗条件下培养3d, 再于22- 26, 光照强度1800-2200lux, 光照时间8h/d的条件下培养20d, 最后于20-30, 相对湿度 为60-80, 遮光度为30-40的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20d。 0009 优选的是, 所述的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所述上层培养基的厚度为2- 4cm, 所述下层培养基的厚度为3-5cm。 0010 优选的是, 所述的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所述羊。
12、角碳化粉的制备方法 为: 将羊角用水洗净、 沥干, 将其置于碳化炉中, 先在60-80下保温4-6h, 然后以5/小时 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20-140保温2-3h, 再以30/小时的升温速率升温至620-650, 保温 0.5-1.5h后, 先以40/小时的降温速率降温至180-200, 再以20/小时的降温速率降温 至100以下, 待冷却后取出, 置于球磨机中球磨至平均粒径为7-10 m, 即得。 0011 优选的是, 所述的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步骤一中, 所述处理具体为: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8901855 A 3 将所述茎尖用质量分数为2的洗洁精水溶液浸泡3。
13、0min, 取出, 用流水冲洗10-15min, 然后 将其置于装有预糊化淀粉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溶液的软包装袋中, 浸没、 封口, 将所述软包 装袋置于超高压容器中, 于80-90MPa下处理1-6s, 将所述茎尖从所述软包装袋中取出, 用无 菌水冲洗6-8次并用消毒滤纸吸取其表面的水分。 0012 优选的是, 所述的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所述预糊化淀粉和纳米二氧 化钛混合溶液与所述茎尖的质量之比为10:1-2, 所述预糊化淀粉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溶液 的制备方法为: 向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6-8的预糊化淀粉, 搅拌, 待其充分溶解后, 加入质 量分数为0.5-1.5的纳米二氧化钛, 超。
14、声分散, 即得。 0013 优选的是, 所述的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具体为: 将所述外植体切割成1-2mm的小段并转接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 先于22-26, 黑暗条件 下培养2d, 再在培养温度22-26, 光照强度1500-1600lux, 光照时间8h/d的条件下培养 15d, 然后再在培养温度25-28, 光照强度3000-3200lux, 光照时间10h/d的条件下培养 15d, 得健壮的丛生芽, 其中, 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 3/4MS+3.0-3.5mg/L6-KT+1.5- 2.0mg/L ZT+1.0-1.5mg/L IBA+1.0-1.5mg。
15、/LNAA+15-20g/L茶花粉提取液。 0014 优选的是, 所述的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所述茶花粉提取液的制备方 法为: 向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6-8的茶花粉, 并将其置于超声波提取器中, 于功率460- 500W, 频率40-45kHz, 温度30-35下提取10-15min, 再离心, 取上清液, 即得。 0015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6 第一、 通过将生根壮苗培养基设置为由上层培养基和下层培养基组成, 可实现生 根、 壮苗一步完成, 节约了培养步骤, 上层培养基中, 将低浓度的羊角碳化粉与NAA、 LFS和4- CPA相配合, 一方面可促进植株茎叶的生长和伸。
16、展, 活化根基细胞, 诱导生根, 另一方面可增 强植株细胞对羊角碳化粉中矿物活性成分的耐受力, 下层培养基中, 将高浓度的羊角碳化 粉与NAA、 2,4-D、 MET和氯化胆碱相配合, 可进一步刺激根基细胞分裂, 使根系发达, 为植株 生长吸取营养, 从而促进茎叶的生长, 获得健壮的金花茶幼苗; 0017 第二、 通过将金花茶的幼嫩茎尖置于装有预糊化淀粉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溶液的 软包装袋中, 进行超高压瞬时处理, 预糊化淀粉可显著降低超高压对茎尖的损伤, 纳米二氧 化钛和超高压结合可显著提高茎尖消毒效果, 三者结合, 一方面可对茎尖进行彻底的消毒, 降低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生畸形苗的概率, 另一方。
17、面可激活茎尖中酶的活性, 以利于成功诱 导出丛生芽; 0018 第三、 通过在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茶花粉提取液, 其富含的氨基酸、 维生素、 矿物质和活性酶等活性成分, 将茶花粉提取液与6-KT、 ZT、 IBA和NAA配合, 可有效促进金花 茶细胞的增殖、 扩大、 分裂和分化, 进而显著提高丛生芽的增殖效果; 0019 第四、 本发明的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可有效提高金花茶的增殖系数, 达4.8-5.0倍, 畸形苗率低至0.6, 幼苗成活率高达94.1, 幼苗平均株高92mm, 有效解决 了传统繁殖方式无法快速有效的扩大金花茶的种群数量的问题, 为金花茶的保护提供了一 种新的路径。 。
18、0020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 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 部分还将通过对本 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8901855 A 4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 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2 需要说明的是,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 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常规方法, 所述 试剂和材料, 如无特殊说明, 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0023 实施例1: 0024 一种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包括: 0025 步骤一、 剪取金花茶幼嫩的茎尖, 将所述茎尖用质量分数为2。
19、的洗洁精水溶液浸 泡30min, 取出, 用流水冲洗10-15min, 然后将其置于装有预糊化淀粉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 溶液的软包装袋中, 浸没、 封口, 将所述软包装袋置于超高压容器中, 于80MPa下处理6s, 将 所述茎尖从所述软包装袋中取出, 用无菌水冲洗6-8次并用消毒滤纸吸取其表面的水分, 得 外植体; 0026 步骤二、 将所述外植体切割成1-2mm的小段并转接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 先于 22-26, 黑暗条件下培养2d, 再在培养温度22-26, 光照强度1500lux, 光照时间8h/d的条 件下培养15d, 然后再在培养温度25-28, 光照强度3000lux, 光照时间1。
20、0h/d的条件下培养 15d, 得健壮的丛生芽, 其中, 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 3/4MS+3.0mg/L6-KT+1.5mg/L ZT+ 1.0mg/L IBA+1.0mg/LNAA+15g/L茶花粉提取液; 0027 步骤三, 将所述丛生芽转接到生根壮苗培养基中, 先于22-26, 黑暗条件下培养 3d, 再于22-26, 光照强度1800lux, 光照时间8h/d的条件下培养20d, 最后于20-30, 相对 湿度为60-80, 遮光度为30-40的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20d, 得金花茶幼苗, 其中, 所述生 根壮苗培养基包括上层培养基和下层培养基, 所述上层培养基为: 3/4MS+2。
21、.5mg/L NAA+ 1.0mg/L LFS+1.4mg/L 4-CPA+1g/L羊角碳化粉; 所述下层培养基为: 1/2MS+1.0mg/L NAA+ 0.5mg/L 2,4-D+0.5mg/L MET+1.0mg/L氯化胆碱+15g/L羊角碳化粉。 0028 其中, 所述上层培养基的厚度为2cm, 所述下层培养基的厚度为3cm; 所述预糊化淀 粉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溶液与所述茎尖的质量之比为10:1, 所述预糊化淀粉和纳米二氧化 钛混合溶液的制备方法为: 向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6的预糊化淀粉, 搅拌, 待其充分溶解 后, 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纳米二氧化钛, 超声分散, 即得; 所述羊角碳化。
22、粉的制备方法 为: 将羊角用水洗净、 沥干, 将其置于碳化炉中, 先在60下保温4h, 然后以5/小时的升温 速率升温至120保温2h, 再以30/小时的升温速率升温至620, 保温0.5h后, 先以40/ 小时的降温速率降温至180, 再以20/小时的降温速率降温至100以下, 待冷却后取 出, 置于球磨机中球磨至平均粒径为7-10 m, 即得; 所述茶花粉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 向水 中加入质量分数为6的茶花粉, 并将其置于超声波提取器中, 于功率460W, 频率40kHz, 温 度30下提取10min, 再离心, 取上清液, 即得。 0029 实施例2: 0030 一种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
23、繁殖方法, 包括: 0031 步骤一、 剪取金花茶幼嫩的茎尖, 将所述茎尖用质量分数为2的洗洁精水溶液浸 泡30min, 取出, 用流水冲洗10-15min, 然后将其置于装有预糊化淀粉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 溶液的软包装袋中, 浸没、 封口, 将所述软包装袋置于超高压容器中, 于85MPa下处理4s, 将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8901855 A 5 所述茎尖从所述软包装袋中取出, 用无菌水冲洗6-8次并用消毒滤纸吸取其表面的水分, 得 外植体; 0032 步骤二、 将所述外植体切割成1-2mm的小段并转接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 先于 22-26, 黑暗条件下培养2d, 再在培养。
24、温度22-26, 光照强度1550lux, 光照时间8h/d的条 件下培养15d, 然后再在培养温度25-28, 光照强度3100lux, 光照时间10h/d的条件下培养 15d, 得健壮的丛生芽, 其中, 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 3/4MS+3.2mg/L6-KT+1.7mg/L ZT+ 1.3mg/L IBA+1.2mg/LNAA+18g/L茶花粉提取液; 0033 步骤三, 将所述丛生芽转接到生根壮苗培养基中, 先于22-26, 黑暗条件下培养 3d, 再于22-26, 光照强度2000lux, 光照时间8h/d的条件下培养20d, 最后于20-30, 相对 湿度为60-80, 遮光度。
25、为30-40的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20d, 得金花茶幼苗, 其中, 所述生 根壮苗培养基包括上层培养基和下层培养基, 所述上层培养基为: 3/4MS+2.8mg/L NAA+ 1.2mg/L LFS+1.6mg/L 4-CPA+3g/L羊角碳化粉; 所述下层培养基为: 1/2MS+1.2mg/L NAA+ 0.8mg/L 2,4-D+0.7mg/L MET+1.3mg/L氯化胆碱+18g/L羊角碳化粉。 0034 其中, 所述上层培养基的厚度为3cm, 所述下层培养基的厚度为4cm; 所述预糊化淀 粉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溶液与所述茎尖的质量之比为10:1.5, 所述预糊化淀粉和纳米二氧 化钛混合溶。
26、液的制备方法为: 向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7的预糊化淀粉, 搅拌, 待其充分溶 解后, 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纳米二氧化钛, 超声分散, 即得; 所述羊角碳化粉的制备方法 为: 将羊角用水洗净、 沥干, 将其置于碳化炉中, 先在70下保温5h, 然后以5/小时的升温 速率升温至130保温2.5h, 再以30/小时的升温速率升温至635, 保温1h后, 先以40/ 小时的降温速率降温至190, 再以20/小时的降温速率降温至100以下, 待冷却后取 出, 置于球磨机中球磨至平均粒径为7-10 m, 即得; 所述茶花粉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 向水 中加入质量分数为7的茶花粉, 并将其置于超声波提取器中, 于。
27、功率4800W, 频率42kHz, 温 度33下提取12min, 再离心, 取上清液, 即得。 0035 实施例3: 0036 一种金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包括: 0037 步骤一、 剪取金花茶幼嫩的茎尖, 将所述茎尖用质量分数为2的洗洁精水溶液浸 泡30min, 取出, 用流水冲洗10-15min, 然后将其置于装有预糊化淀粉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 溶液的软包装袋中, 浸没、 封口, 将所述软包装袋置于超高压容器中, 于90MPa下处理1s, 将 所述茎尖从所述软包装袋中取出, 用无菌水冲洗6-8次并用消毒滤纸吸取其表面的水分, 得 外植体; 0038 步骤二、 将所述外植体切割成1-2。
28、mm的小段并转接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 先于 22-26, 黑暗条件下培养2d, 再在培养温度22-26, 光照强度1600lux, 光照时间8h/d的条 件下培养15d, 然后再在培养温度25-28, 光照强度3200lux, 光照时间10h/d的条件下培养 15d, 得健壮的丛生芽, 其中, 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 3/4MS+3.5mg/L6-KT+2.0mg/L ZT+ 1.5mg/L IBA+1.5mg/LNAA+20g/L茶花粉提取液; 0039 步骤三, 将所述丛生芽转接到生根壮苗培养基中, 先于22-26, 黑暗条件下培养 3d, 再于22-26, 光照强度2200lux, 。
29、光照时间8h/d的条件下培养20d, 最后于20-30, 相对 湿度为60-80, 遮光度为30-40的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20d, 得金花茶幼苗, 其中, 所述生 根壮苗培养基包括上层培养基和下层培养基, 所述上层培养基为: 3/4MS+3.0mg/L NAA+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8901855 A 6 1.5mg/L LFS+1.8mg/L 4-CPA+5g/L羊角碳化粉; 所述下层培养基为: 1/2MS+1.5mg/L NAA+ 1.0mg/L 2,4-D+0.8mg/L MET+1.5mg/L氯化胆碱+20g/L羊角碳化粉。 0040 其中, 所述上层培养基的厚度为4。
30、cm, 所述下层培养基的厚度为5cm; 所述预糊化淀 粉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溶液与所述茎尖的质量之比为5:1, 所述预糊化淀粉和纳米二氧化 钛混合溶液的制备方法为: 向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8的预糊化淀粉, 搅拌, 待其充分溶解 后, 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纳米二氧化钛, 超声分散, 即得; 所述羊角碳化粉的制备方法 为: 将羊角用水洗净、 沥干, 将其置于碳化炉中, 先在80下保温6h, 然后以5/小时的升温 速率升温至140保温3h, 再以30/小时的升温速率升温至650, 保温1.5h后, 先以40/ 小时的降温速率降温至200, 再以20/小时的降温速率降温至100以下, 待冷却后取 出, 。
31、置于球磨机中球磨至平均粒径为7-10 m, 即得; 所述茶花粉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 向水 中加入质量分数为8的茶花粉, 并将其置于超声波提取器中, 于功率500W, 频率45kHz, 温 度35下提取15min, 再离心, 取上清液, 即得。 0041 对比例1: 0042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 步骤一中, 剪取金花茶幼嫩的茎尖, 将所述茎尖用质量分数 为2的洗洁精水溶液浸泡30min, 取出, 用流水冲洗10-15min, 然后将其置于装有纳米二氧 化钛水分散液的软包装袋中, 封口, 所述纳米二氧化钛水分散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 其 与操作条件同实施例2。 0043 对比例2: 0044 在。
32、实施例2的基础上, 步骤一中, 剪取金花茶幼嫩的茎尖, 将所述茎尖用质量分数 为2的洗洁精水溶液浸泡30min, 取出, 用流水冲洗10-15min, 然后将其置于装有预糊化淀 粉溶液的软包装袋中, 封口, 所述预糊化淀粉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7, 其与操作条件同 实施例2。 0045 对比例3: 0046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 步骤一中, 将所述软包装袋置于超高压容器中, 于70MPa下处 理6s, 其与操作条件同实施例2。 0047 对比例4: 0048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 步骤一中, 将所述软包装袋置于超高压容器中, 于100MPa下 处理4s, 其与操作条件同实施例2。 0049 对比。
33、例5: 0050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 步骤二中, 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不添加茶花粉提取液, 其 与操作条件同实施例2。 0051 对比例6: 0052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 步骤三中, 将所述上层培养基和所述下层培养基混合为均一 培养基, 其余操作条件同实施例2。 0053 对比例7: 0054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 步骤三中, 在所述上层培养基中不添加羊角碳化粉, 其余操 作条件同实施例2。 0055 对比例8: 0056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 步骤三中, 将所述上层培养基和下层培养基中的羊角碳化粉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8901855 A 7 替换为等量的活性炭, 其余操。
34、作条件同实施例2。 0057 统计实施例2和各对比例的增殖系数、 畸形苗率、 幼苗成活率和平均株高, 结果见 下表。 0058 0059 实验过程中个, 对比例1和对比例5未成功诱导出丛生芽, 对比例2和对比例3组培 过程中存在细菌污染, 可能是在外植体杀菌不彻底导致的; 对比例4的畸形苗率最高, 可能 是超高压处理过度, 损害了金花茶茎尖; 对比例6、 7、 8所得金花茶幼苗的根系均不如实施例 2所得金花茶幼苗的根系健壮, 且株高显著低于实施例2, 说明羊角碳化粉的加入方式和加 入浓度对金花茶的生根壮苗培养影响显著。 0060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 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 运用, 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 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 可容易地 实现另外的修改, 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 本发明并不限 于特定的细节。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8901855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