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复方银杏叶制剂及其工艺.pdf

  • 上传人:a2
  • 文档编号:6443400
  • 上传时间:2019-08-29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18.4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08284.4

    申请日:

    20010228

    公开号:

    CN1310018A

    公开日:

    200108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5/78,A61P9/10

    主分类号:

    A61K35/78,A61P9/10

    申请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发明人:

    潘苏华

    地址:

    210029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282号

    优先权:

    CN01108284A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奚幼坚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之目的旨在充分利用我国特有的银杏叶资源优势,创制一种具有中医药特色,疗效优于单方制剂的复方银杏叶制剂,它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单味银杏叶基础上,辅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减轻银杏叶消化道不良反应,同时又能增强银杏叶防治心血管疾病作用的天然植物刺梨,其总体治疗作用优于,而副作用小于单味银杏叶制品。

    权利要求书

    1.复方银杏叶制剂,以银杏叶为主,辅以刺梨,其特征是将银杏叶先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干粉,刺梨鲜果榨汁制成干粉,配比为银杏叶干粉1-26%,刺梨干粉12-60%,其余为制成片剂、胶囊、或口服液的常规辅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银杏叶制剂,其特征是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甙≥24%,萜内脂≥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方银杏叶制剂,其特征是所说复方银杏叶制剂中,除银杏叶提取物及刺梨外,还添加有枸杞子,将枸杞子制成干粉,加入比例为银杏与刺梨干粉总量的1-2倍。 4.复方银杏叶制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银杏叶提取用60%乙醇提取2次,过滤后回收乙醇浓缩液,经过柱分离,用梯度乙醇洗脱,洗脱液经回收乙醇后浓缩干燥成粉,刺梨以鲜果榨汁,除杂质、浓缩至比重1.10,喷雾干燥成粉,枸杞以水煮、浓缩、喷雾干燥成粉,片剂加糊精、硬脂酸镁等辅料;软胶囊加植物油等辅料;口服液加蜂蜜、水等辅料,按常规工艺制剂。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银杏叶制品,特别是一种复 方银杏叶制剂及其工艺。

    银杏叶药品早在70年代上市于西德,随后银杏类保健品、化妆品相 继问世,现已遍及欧美及东南亚各国。现代药学研究证明,银杏叶中含 有黄酮类、萜类等有效成份,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加冠脉血流、改 善脑血液循环等作用。但国内外银杏叶制品多为单方制剂,临床使用发 现,有的患者在服用单方银杏叶制品后,出现弥漫性头痛以及复视、恶 心、呕吐等副作用。近年来,已发现国外研制银杏叶加人参(德国萨尔 大学)、银杏叶加大蒜(Zeller AG公司)复方制品的报道,中国专利申请 95110475.6公开了一种以刺梨为主要原料,配以酸枣仁、决明子、杜仲 叶和银杏叶,加工成刺梨保健茶,用以“祛痛强身、延年益寿”。

    本发明之目的旨在充分利用我国特有的银杏叶资源优势,创制一种 具有中医药特色,疗效优于单方制剂的复方银杏叶制剂,它以中医药理 论为指导,在单味银杏叶基础上,辅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减轻银杏 叶消化道不良反应,同时又能增强银杏叶防治心血管疾病作用的天然植 物刺梨,其总体治疗作用优于,而副作用小于单味银杏叶制品。

    本发明以银杏叶为主,辅以刺梨,其特征是将银杏叶先提取其有效 成分制成干粉,刺梨鲜果榨汁制成干粉,配比为银杏叶干粉1-26%,刺 梨干粉12-60%,其余为制成片剂、胶囊、或口服液的常规辅料。银杏叶 提取物中,黄酮甙≥24%,萜内脂≥6%(每1000kg银杏中,提取物约为 1-3kg)。所说复方银杏叶制剂中,除银杏叶提取物及刺梨外,还添加有枸 杞子,将枸杞子制成干粉,加入比例为银杏与刺梨干粉总量的1-2倍。银 杏叶提取用60%乙醇提取2次,过滤后回收乙醇浓缩液,经过柱分离, 用梯度乙醇洗脱,洗脱液经回收乙醇后浓缩干燥成粉,刺梨以鲜果榨汁, 除杂质、浓缩至比重1.10,喷雾干燥成粉,枸杞以水煮、浓缩、喷雾干 燥成粉,片剂加糊精、硬脂酸镁等辅料;软胶囊加植物油等辅料;口服 液加蜂蜜、水等辅料,按常规工艺制剂。

    本发明配方中,银杏叶活血化瘀为君药,臣药刺梨健脾益气、滋阴 养血,辅以枸杞滋补肝肾,补心安神,调和气血。三药合用补益五脏气 血津液,使干血得以濡润滑利,瘀血得以软化,产生增液行舟、活血化 瘀之功效。从而改善常见老年性疾病之脏腑气血津液不足、痰浊瘀血蓄 积等病理变化过程,有效防治高血脂、脑血栓、冠心病、糖尿病及老年 性痴呆等疾病。

    实施例1:取银杏叶提取物1克加刺梨汁粉12克,辅料86克,配制 成混匀后,进行制粒,再压制成片或灌装成胶囊。

    实施例2:取银杏叶提取物26克,加刺梨汁粉60克,辅料14克, 配制成混匀后,压制成片或灌装成胶囊。

    实施例3:取银杏叶提取物18.5克,加刺梨汁粉51.5克,辅料30克, 配制成混匀后,压制成片或灌装成胶囊。

    实施例4:取银杏叶提取物18.5克、刺梨汁粉27克、枸札提取物45.5 克,其余辅料9克,混匀后,压制成片或灌装成胶囊。

    有关银杏叶的药用记载,最早见于明·刘文泰的《本草品汇精要》 一书。本品味苦、甘、涩,性平,入肺、脾、胃三经,具有涩肠止泻, 敛肺平喘的作用,原主要用于治疗泻痢、白带、咳喘等消化道、呼吸道、 妇科疾病。近代发现,本品尚有化痰活血作用,可用于治疗胸闷、心胸 疼痛等心血管疾病。现代实验研究发现,该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 血栓形成,降低血清胆甾醇水平,扩张血管等作用。临床应用已证明本 品对冠心病、老年性痴呆等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但本品的 单方制剂有一定的消化道副反应,同时对引起冠心病等的重要原因—— 高脂血症的改善作用的报导尚不确定。

    在开始研究复方银杏叶制品之前,我们首先制定了配伍品种的选择 标准,即:①具有能消除或减轻单方制剂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作用者。② 对银杏叶的主要功效有协同作用者。③为安全无毒的,药食两用的动植 物。④来源丰富而易得,价格低廉者。在此四大原则限定下,通过大量 临床后认为,蔷薇科植物刺梨是最为理想的配伍品。

    刺梨最早见于清·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该品味甘而酸涩,性 平,具有健胃消食,滋阴润燥作用。古代主要用于食积饱胀,口渴引饮 诸证。现代研究证实,本品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SOD酶,特别是 维生素C的含量远高出其他植物,且能促进胃液和胆汁的分泌,增加胃 蛋白酶活性,增强消化吸收的作用。同时近年来还发现本品能清除体内 氧自由基,降低动物心、肝、脑组织中脂褐素的含量,调节脂质代谢, 抗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亚硝基物质,抗癌,抗基因突 变和延长果蝇寿命等多种抗衰老作用。近年,卫生部已将刺梨列为新资 源食品。从这些作用可以看出,将刺梨与银杏叶配伍,一方面可以促进 对银杏叶有效成分的吸收与利用,减轻或消除其消化道副反应;另一方 面可以增加银杏叶的功效作用,特别是增强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调 节脂质代谢的作用。对老年人动脉硬化引起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有更好 的预防效果。故两药配伍后可以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使作用更加广泛、 更加全面,适应症范围将会超过单方银杏叶制剂。

    本产品主要由银杏叶提取物、刺梨汁粉等原料制成的异型片。生产 工艺包括刺梨汁粉制备及片剂生产两部分,刺梨汁粉系购进符合刺梨汁 质量标准的原汁,经高速离心,真空减压浓缩,进行喷雾干燥,成淡黄 色固体粉末后密封包装备用。

    按配方比例取银杏叶提取物、刺梨汁粉等原辅料,置V型混合器中 混匀,再用TK-70型干式制粒机造粒,所制颗粒经30目分级筛过筛, 80-100℃干热灭菌后,用天祥牌ZPY136型旋转式压片机制成长园形异形 片,每片重0.25克。

    片剂中有效成分及含量为每100克含总黄酮480mg,总萜内酯 1200mg,相当于每片含总黄酮12mg,总萜内脂3mg。总黄酮含量分析方 法为高效液相法,总萜内酯定量检测用荧光薄层扫描法。

    片剂其它质量指标及卫生学等要求根据我国保健食品通用标准 GB/T1.1-1993及BG/T16740-1997规范制定了相应企业标准。产品经江苏 省卫生防疫站测定和评价,加速稳定性、常温稳定性及卫生学测定结果 表明,本品符合Q/3200NZD01-1999复合银杏叶片企业标准要求。

    采用大鼠代谢紊乱模型法,研究评价了本品调节大鼠血脂作用,结 果复方银杏叶片0.1、0.2、0.6g/kg/d连续28天灌胃后取血经全自动生化 分析仪测定,高剂量组血中甘油三酯含量为59±26mg/dl,高脂对照组为 83±33mg/dl,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中剂量组血中甘油三酯含 量为60±30mg/dl,与对照组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但也见下降趋势。各 组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组分 别为67±23、61±20、55±14mg/dl,对照组为47±12mg/dl,经方差分析表 明复方银杏叶片高、中剂量组动物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固醇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P<0.01,P<0.05)。可见本品既可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又可使 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这种非单纯降酯而是调节血脂的特点是 优于单方银杏叶制品的。也正是复方银杏叶片的优势所在。

    采用氢化可的松与肾上腺素联合造型的阴虚血瘀模型大鼠试验,观 察复方银杏叶片5、3.5、2.5g/kg/d灌胃对模型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 红细胞压积及沉降率的影响,经G-R-80血液粘度测试仪测定,结果:本 品5g/kg灌胃14天的全血粘度高切为3.657±0.449(200S-1),低切为 4.397±0.633(60S-1);模型组高切为4.399±0.476(200S-1),低切为 5.287±0.728(200S-1),两组经方差分析显示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血浆粘度高剂量组为1.258±0.188,模型组为1.602±0.112, 两者经方差分析也有非常显著差异。本品高、中剂量组红细胞压积分别 为41.545±3.142、41.200±1.814(%),模型组为45.364±2.656(%),经数据 统计分析,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均有非常显著差异。血沉测定结果: 高、中、低剂组分别为4.318±3.101、8.000±7.587、7.800±3.254(mm·h-1), 模型组为15.727±3.003(mm·h-1),统计结果,三个剂量组均与模型组有显 著差异。由此认为,复方银杏叶片对阴虚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血 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沉降率有不同程度影响,提示本品对阴虚血瘀证 型疾病发展过程中血液流变异常变化有改善作用。

    采用小鼠炭末排出时间测定试验观察复方银杏叶片对炭末排出时间 的影响,结果本品0.27、0.53、0.80g/kg/d、连续15天灌胃,末次药后禁 食24小时再灌入含1%伊文思蓝的试药悬液,结果高、中、低剂量组的 碳末排出时间(min)分别为160.0±15.8、92.5±16.3、254.2±39.4,与对照组 350.2±37.1分别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提示复方银杏叶片 能促进肠内容推进速度,有益于改善消化功能。

    采用大鼠、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对各40只SD大鼠及昆明种小 鼠分别给予1000、2150、4640、10000mg/kg灌胃,观察14天,受试动 物未见有明显异常或死亡,雌、雄大鼠、小鼠的LD50均>10000mg/kg, 可见复合银杏叶片属实际无毒类。

    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验试验,观察复方银杏叶片 5000、1000、200、40、8μg/100μl/皿的回变菌落数,结果各剂量组试药 均无致基因突变作用。

    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观察复方银杏叶片1250、2500、5000、 10000mg/kg的微核发生率,结果认为复合银杏叶片不引起体细胞染色体 完整性改变,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观察复方银杏叶片2500、5000、10000mg/kg对 精子畸形率的影响,结果各剂量组数据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因此认为,复合银杏片对精子形态异常无诱变作用。

    复合银杏叶片30天喂养试验:经连续30天给予SD大鼠复方银杏叶 片4000、1000、250mg/kgBW,结果表明,受试动物一般情况良好,动 物体重、食饲效率、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均无异常,各脏器无明 显病理组织学改变,大鼠机体无靶器官损害。

    本品配方依据工艺、质量及功效性、安全性等研究资料,经江苏省 保健食品专家评审委员会审议,认为本品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保 健食品通用标准要求;本品无急性毒性,并未见致突变作用。产品符合 申报保健食品的有关技术要求。并经卫生部终审,认为本品符合《中华 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为调节 血脂保健功效的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卫食健字(2000)第0177号]。

    经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南京分中心从国内外16种检索数据库中 查找结果认为:“以银杏叶提取物与刺梨组方并进行调节血脂的研究在国 内外文献中均未见。”本发明与单方银杏叶制剂比较,不仅具有单纯活血 化瘀作用,更在于通过健脾通气,养阴活血的整体调理,对阴虚血瘀证 的多种老年性疾病起到增液行舟,活血化瘀的显著功效,申请人正在进 行国家三类新药的审批准备。

    关 键  词:
    复方 银杏叶 制剂 及其 工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复方银杏叶制剂及其工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44340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