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功能的播种机.pdf

  • 上传人:e2
  • 文档编号:6442977
  • 上传时间:2019-08-29
  • 格式:PDF
  • 页数:17
  • 大小:882.2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20332848.8

    申请日:

    20180309

    公开号:

    CN208159235U

    公开日:

    201811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C7/20

    主分类号:

    A01C7/20

    申请人:

    青岛农业大学

    发明人:

    江景涛,王东伟,何晓宁,张晓莉,张攀,李佳雄

    地址:

    266109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优先权:

    CN201820332848U

    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媛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功能的播种机,用于农业播种,包括用于播种的播种机构,以及,用于进行补播的补种机构;播种机进一步包括控制机构;播种机构包括排种器,以及用于检测排种器内是否具有种子的探测装置,探测装置的探测信号反馈至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根据探测信号形成补种控制信号;补种机构包括送种装置和补种驱动装置,补种驱动装置接收控制机构的补种控制信号,以控制送种机构是否进行补种送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机构的播种机,这种类型的播种机的播种机构具有漏种检测功能,可以提前检测排种窝孔内是否有种子,进而可以提前进行漏播可能性的判断,在存在漏播可能性的前提下进行补种,进而可以提高播种精度和播种效果。

    权利要求书

    1.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功能的播种机,用于农业播种,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播种的播种机构,以及,用于进行补播的补种机构,且,沿播种机行进的方向,所述补种机构位于播种机构的后方,补种机构的出种口与播种机构的出种口可对准同一列播种沟;播种机进一步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排种器,以及用于检测排种器内是否具有种子的探测装置,所述探测装置的探测信号反馈至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根据探测信号形成补种控制信号;所述补种机构包括送种装置和补种驱动装置,所述补种驱动装置接收控制机构的补种控制信号,以控制送种机构是否进行补种送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功能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器包括排种器芯体,所述排种器芯体包括端壁和由端壁外周延伸出的侧周壁,端壁和侧周壁围成种腔;端壁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连接排种驱动电机,以驱动排种器转动;沿侧周壁上布设有多组排种窝孔,且每组排种窝孔处均设置有金属探测片;排种器进一步包括用于检测金属探测片的探测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排种窝孔内是否有种子的光电传感器;探测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被设置在同一个排种窝孔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功能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排种窝孔由靠近种腔一侧设置有限位体,其与排种窝孔远离种腔一侧端部的间距可容置待播种种子,限位体与排种窝孔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其与排种窝孔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之间形成一可供种子通过的种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功能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器进一步包括与种腔接通的用于向种腔内输送种子的输种管道,所述输种管道包括管道板和管路,所述管道与排种器芯体侧周壁安装,以封闭种腔;所述管道板上设置有连通种腔和管路的通口;所述管道板上进一步设置有滑落板,所述滑落板的形状与排种器芯体的种腔内轮廓形状相匹配,且滑落板位于种腔内,与排种器芯体内壁之间形成种子滑落间隙,以供种子从排种窝槽掉落后滑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功能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排种器进一步包括包覆在排种器芯体外部的排种器外壳,所述排种器外壳上设置有一个可供种子排出的壳体排种孔。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功能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种装置包括槽轮轴和包覆槽轮轴设置的壳体,槽轮轴一端连接补种步进驱动电机,所述补种步进驱动电机接收控制机构的补种控制信号,以控制槽轮轴转动;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加入种子的壳体入种通路,壳体包括与槽轮轴外壁相配合的槽轮轴包覆部,槽轮轴包覆部与壳体入种通路相通,槽轮轴包覆部上设置有用于输出种子的壳体出种口,槽轮轴包覆部与槽轮轴外壁之间的间隙小于待播种种子的最大种径;沿槽轮轴轴向,所述槽轮轴上设置有蓄种窝槽,槽轮轴转动过程中蓄种窝槽可与壳体出种口相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功能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种机构进一步包括输种装置,所述输种装置包括第一输种管路和与第一输种管路套装的第二输种管路,第一输种管路的入种口与壳体的出种口相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功能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种驱动装置包括曲柄、与曲柄连接的曲柄杆;所述曲柄与槽轮轴连接,所述曲柄杆与第二输种管路上设置的连杆轴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功能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第二输种管路的出种口为倾斜状,出种口处设置有开闭结构,开闭结构包括可与倾斜状的出种口配合闭合的鸭嘴板,以及由鸭嘴板板面延伸出的延伸板,鸭嘴板与第二输种管路轴接;补种机构进一步包括开闭控制机构,以控制鸭嘴板与第二输种管路出种口的开闭,所述开闭控制机构包括连接在延伸板与第一输种管路之间的第一弹簧,以及安装在延伸板与第二输种管路之间的第二弹簧。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功能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器芯体竖向设置,所述光电传感器固定安装,且始终位于最转动到最上方的排种窝孔的上方;沿槽轮轴轴向,所述槽轮轴上设置有一个蓄种窝槽,蓄种窝槽默认朝向上方,所述补种控制信号可控制补种步进驱动电机与排种驱动电机同步转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播种机,具体为一种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功能的播种机。

    背景技术

    以花生播种机为例,来说明现有农业播种机械的结构。

    花生播种机通常包括用于挖掘播种沟的开沟机构、用于播撒种子的播种机构,以及用于对播种后的播种沟进行覆土的覆土机构。理想的播种效果是播种机构沿播种沟均匀的播撒种子,但由于播种机构结构缺陷或播种机械工作过程控制的缺陷,会造成漏播的情况。漏播是指种子间隔性的被播种,会造成播种不均匀,影响播种质量和作物的产量。

    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改进播种机构结构的方式来避免漏播。但这种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漏播的问题。研究一种可以在漏播时进行补种的补种机构,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漏播补种的问题。

    现有技术部分播种结构也设置有补种机构,但,补种机构通常是独立工作的,且通常是在漏播情况出现后,再对漏播的位置进行补种。理想的补种效果是在存在漏播可能的前提下,提前做出漏播情况的判断,并提前启动补种,在漏播发生位置同步进行补种,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漏播补种的精准性。当前的补种机构不具有这种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播种机械不具有补种功能,或不能进行漏播同步补种的问题,提供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机构的播种机,这种类型的播种机可以提前进行漏播检测,并在漏播发生位置同步进行补种,因而可以提高播种的精准性,提高播种质量。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内容:

    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功能的播种机,用于农业播种,包括用于播种的播种机构,以及,用于进行补播的补种机构,且,沿播种机行进的方向,补种机构位于播种机构的后方,补种机构的出种口与播种机构的出种口可对准同一列播种沟;播种机进一步包括控制机构;

    播种机构包括排种器,以及用于检测排种器内是否具有种子的探测装置,探测装置的探测信号反馈至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根据探测信号形成补种控制信号;

    补种机构包括送种装置和补种驱动装置,补种驱动装置接收控制机构的补种控制信号,以控制送种机构是否进行补种送种。

    作为优选:排种器包括排种器芯体,排种器芯体包括端壁和由端壁外周延伸出的侧周壁,端壁和侧周壁围成种腔;端壁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连接排种驱动电机,以驱动排种器转动;沿侧周壁上布设有多组排种窝孔,且每组排种窝孔处均设置有金属探测片;排种器进一步包括用于检测金属探测片的探测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排种窝孔内是否有种子的光电传感器,探测传感器设置在侧周壁的外侧,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排种窝孔孔眼的上方;探测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被设置在同一个排种窝孔的位置。

    作为优选:排种窝孔由靠近种腔一侧设置有限位体,其与排种窝孔远离种腔一侧端部的间距可容置待播种种子,限位体与排种窝孔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其与排种窝孔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之间形成一可供种子通过的种孔。

    作为优选:排种器进一步包括与种腔接通的用于向种腔内输送种子的输种管道,输种管道包括管道板和管路,管道与排种器芯体侧周壁安装,以封闭种腔;管道板上设置有连通种腔和管路的通口。所述管道板上进一步设置有滑落板,所述滑落板的形状与排种器芯体的种腔内轮廓形状相匹配,且滑落板位于种腔内,与排种器芯体内壁之间形成种子滑落间隙,以供种子从排种窝槽掉落后滑落。

    作为优选:排种器进一步包括包覆在排种器芯体外部的排种器外壳,所述排种器外壳上设置有一个可供种子排出的的壳体排种孔。

    作为优选:送种装置包括槽轮轴和包覆槽轮轴设置的壳体,槽轮轴一端连接补种步进驱动电机,补种步进驱动电机接收控制机构的补种控制信号,以控制槽轮轴转动;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加入种子的壳体入种通路,壳体包括与槽轮轴外壁相配合的槽轮轴包覆部,槽轮轴包覆部与壳体入种通路相通,槽轮轴包覆部上设置有用于输出种子的壳体出种口,槽轮轴包覆部与槽轮轴外壁之间的间隙小于待播种种子的最大种径;沿槽轮轴轴向,槽轮轴上设置有蓄种窝槽,槽轮轴转动过程中蓄种窝槽可与壳体出种口相对。

    作为优选:补种机构进一步包括输种装置,输种装置包括第一输种管路和与第一输种管路套装的第二输种管路,第一输种管路的入种口与壳体的出种口相对。

    作为优选:补种驱动装置包括曲柄、与曲柄连接的曲柄杆;曲柄与槽轮轴连接,曲柄杆与第二输种管路上设置的连杆轴接。

    作为优选:第二输种管路的出种口为倾斜状,开闭结构包括可与倾斜状的出种口配合闭合的鸭嘴板,以及由鸭嘴板板面延伸出的延伸板,鸭嘴板与第二输种管路轴接;补种机构进一步包括开闭控制机构,以控制鸭嘴板与第二输种管路出种口的开闭,开闭控制机构包括连接在延伸板与第一输种管路之间的第一弹簧,以及安装在延伸板与第二输种管路之间的第二弹簧。

    作为优选:排种器芯体竖向设置,光电传感器固定安装,且始终位于最转动到最上方的排种窝孔的上方;沿槽轮轴轴向,槽轮轴上设置有一个蓄种窝槽,补种控制信号可控制补种步进驱动电机与排种驱动电机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机构的播种机,这种类型的播种机的播种机构具有漏种检测功能,可以提前检测排种窝孔内是否有种子,进而可以提前进行漏播可能性的判断,在存在漏播可能性的前提下进行补种。这种前期漏播检测与补种配合的播种方式,可以提高播种精度和播种效果。

    更进一步的说,排种器和送种槽轮均设置为转动播种和转动补种的方式,通过控制二者的转动比,可解决在漏播发生位置同步进行补种的问题,因而可以提高播种的精准性,提高播种质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补种装置。通过补种驱动装置、第一输种管路、第二输种管路以及第二输种管路开闭机构的配合,完成从送种和补种的全过程。不需要补种时,第二输种管路出种口闭合,在发现漏种后,启动补种装置,第二输种管路出种口打开,实现补种可控,避免意外补种。补种装置可以广泛应用于如花生播种机、玉米播种机等农业播种机械,该补种装置配合播种装置、漏播检测装置一起,可以完成漏播自动检测,并在漏播时及时动补种装置作业,进而提高播种质量和播种的智能化水平。

    本实用新型骄傲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漏种检测的排种器,在排种器的侧周壁上设置可被探测的金属片,同时采取了探测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配合的检测结构,其中探测传感器可以定位待检测的窝孔位置,光电传感器可以检测窝孔内是否存在种子。基于这种结构,可以在窝孔内不存在种子的前提下,进行漏种补救工作。采用这种排种器进行作物的播种,可以降低漏种率,提高播种效果,进而可以提高作物播种质量和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播种机的播种装置与补种装置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排种器芯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输种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排种器芯体与输种管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排种器芯体与探测传感器及光电传感器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排种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送种装置槽轮及窝眼调节壳结构示意图;

    图8为送种装置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输种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输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开闭机构和开闭控制机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送种装置、输种装置与送种驱动装置配合结构示意图(无壳体);

    图13为送种装置、输种装置与送种驱动装置配合结构示意图(有壳体);

    图14为花生播种机结构示意图。

    其中:1-送种装置,11-槽轮轴,111-蓄种窝槽,12-壳体,121-壳体入种通路,122-槽轮轴包覆部,123-壳体出种口,13-窝眼调节壳,2-输种装置,21-第一输种管路,211-壳体支座,212-槽口,22-第二输种管路,221-连杆轴,222-第二输种管路出种口,3-补种步进驱动电机,4-送种驱动装置,41-曲柄,42-曲柄杆,51-鸭嘴板,52-延伸板,53-第一弹簧,54- 第二弹簧,6-播种装置,61-排种器芯体,611-端壁,612-侧周壁,613-排种窝孔,614-金属探测片,615-限位体,616-种孔,617-窝孔分割肋条,7-补种装置,8-机架,9-犁铧,10- 覆土圆盘,11-驱动轴,12-探测传感器,13-光电传感器,14-排种器外壳,141-壳体排种孔; 15-输种管道,151-管道板,152-管路,153-通口,154-滑落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具体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方向是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向。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应被理解为表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播种机,用于农业播种机械。该播种机具有漏播检测和漏播同步补种功能,可以提高作物的种植质量。这种结构可以应用于如花生播种机、玉米播种机等多种类型的能也播种机械。

    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功能的播种机,用于农业播种,包括用于播种的播种机构6,以及,用于进行补播的补种机构7,且,沿播种机行进的方向,补种机构7位于播种机构6的后方,补种机构7的出种口与播种机构6的出种口可对准同一列播种沟,以实现对同一列播种沟的播种和漏播补种。播种机构6和补种机构7的配合结构参考图1,二者的这种配合结构可以被安装在多种农业机械装置上,进行农业播种作业。

    播种机进一步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的作用是控制播种机构6和补种机构7的工作。具体的说,播种机构包括排种器,以及用于检测排种器内是否具有种子的探测装置,探测装置的探测信号反馈至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根据探测信号形成补种控制信号,补种机构包括送种装置和补种驱动装置,补种驱动装置接收控制机构的补种控制信号,以控制送种机构是否进行补种送种。补种机构7默认是不工作的,在探测到排种器内没有种子的情况下,将反馈补种控制信号,控制补种机构7工作,进行补种;但在探测到排种器内有种子的情况下,不反馈补种控制信号,补种机构7不进行补种作业。

    排种器,用于播种,本实施例中将以用于花生播种的排种器为例来描述排种器的结构。

    排种器包括可转动的排种器芯体61,排种器芯体61的结构参考图2。排种器芯体61包括端壁611和由端壁611外周延伸出的侧周壁612,端壁611和侧周壁612围成种腔,本实施例中,排种器芯体61端壁611为圆形,环绕圆形的边缘向垂直圆形端壁611的方向延伸出侧周壁612,侧周壁612和端壁611围绕成一个柱状腔体的结构。排种器端壁611连接有驱动轴11,驱动轴11连接播种驱动电机以驱动排种器芯体61转动播种。

    为了能够使种子落下,沿侧周壁612上布设有多组排种窝孔613,排种窝孔613的作用是排种,即待播种的种子是由排种窝孔613被播种至种沟中。为了提高播种能力,每组排种窝孔可以设置多个窝孔,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每组排种窝孔包括并行设置的两个排种窝孔613,这种结构可以实现同时两个种子的播种。但为了避免排种窝孔613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两个排种窝孔613之间的侧壁612上,设置有窝孔分割肋条617,本实施例中,窝孔分割肋条617 为环绕侧周壁612设置的一圈环形的肋条。根据需求,也可以设置一个或者更多数量的排种窝孔613。由于本实施例中是以花生种子的播种为例,排种窝孔613的形状为近似足球场的形状,排种窝孔613的截面中间为方形,两端为半圆形,实际应用过程中,排种窝孔613的形状可以根据待播种种子的形状而设计,需要保证其可容纳待播种的种子。

    排种窝孔613由靠近种腔一侧设置有限位体615,限位体615的作用是避免种子进入排种窝孔613后,再从排种窝孔613中漏出。限位体615与排种窝孔613远离种腔一侧端部的间距可容置待播种种子,限位体615与排种窝孔613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其与排种窝孔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之间形成一可供种子通过的种孔616。

    排种器进一步包括与种腔接通的用于向种腔内输送种子的输种管道15,本实施例中,输种管道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一个与排种器芯体61侧周壁612配合的管道板151,管道板 151与排种器芯体61的侧周壁612安装连接,以封闭种腔。输种管道15还包括管路152,管道板151上设置有连通种腔和管路152的通口153。种子经管路152的开口放入,经通口153 进入到种腔内。输种管道15与排种器芯体61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管道板201上进一步设置有滑落板204,滑落板204的形状与排种器芯体101的种腔内轮廓形状相匹配,且滑落板204位于种腔内,与排种器芯体101内壁之间形成种子滑落间隙,以供从排种窝孔103滑落的种子滑落。具体的说,排种窝孔103内的种子初始状态位于限位体105上,经过最高点后由重力作用落入滑落板204与排种器芯体101之间形成的小空间,种子从排种窝槽掉落后从滑落板204与排种器芯体101的间隙内滑落。

    排种器芯体61是竖向设置的,由于排种器芯体61是可以转动的,其转动过程中,排种窝孔613是逐个转动到种腔的下方的。种子进入种腔后,由于重力的作用,种子是落到种腔的下方的,当转动到种腔下方的排种窝孔613经过时,种子通过种孔616落入到排种窝孔613 内,种子调整方向后,落在限位体615上,被限位体615限制落出排种窝孔613。

    由于排种窝孔613经过,每组排种窝孔613的限位体615处均设置有金属探测片614,本实施例中,金属探测片614被设置在侧周壁612与端壁101平行一侧的侧壁上,具体的说,与限位体615的位置齐平。

    参考图5,用于检测金属探测片614的探测传感器12以及用于检测排种窝孔613内的限位体615上是否有花生种子的光电传感器13。探测传感器12和光电传感器13被设置在同一个排种窝孔613的位置。探测传感器12设置在侧周壁612的外侧,光电传感器13设置在排种窝孔613孔眼的上方.本实施例中,一组排种窝孔613包括两个窝孔,因此,为了探测每个窝孔内是否有种子,相应的配置了两个光电传感器13,光电传感器13平行设置在每个排种窝孔孔眼103的上方。

    参考图2,以图2所示的方式,本实施例中,排种器芯体61是逆时针转动的,而金属探测片614设置的一端为首先转过探测传感器的一端,当排种器芯体61经过这一端时,即可反馈排种窝孔613的探测信号。将金属探测片614的大小设置为比限位体615稍长,以便可以先探测到金属片,即先反馈窝槽已被探测到的信号,再反馈窝槽内是否存在种子的信号。

    排种器进一步包括包覆在排种器芯体61外部的排种器外壳14,所述排种器外壳14上设置有一个可供种子排出的壳体排种孔141。种子经滑落板154滑落后,被滑落板154导向至壳体排种孔141的位置。从壳体排种孔141排出。壳体排种孔141可与排种窝孔613贯通,若存在工作异常,种子没有经滑落板204滑落,种子也可以正常排出。排种器芯体61转动,但排种器外壳14不转动,如此,保证只有在壳体排种孔141于排种器芯体61上的窝孔613 对齐时,种子才能落下。排种器芯体1转动过程中,每次仅会有一个排种窝孔613与壳体排种孔141对齐,而这个窝孔613内的种子会滑落至种沟内。

    进一步提供一种花生播种机,花生播种机采用上述排种器。进行花生播种时,从输种管道15内加入花生种,种子从通口153进入种腔。在排种芯体611转动过程中,进入排种窝孔 613内。在排种芯体611继续转动过程中,探测传感器12探测到排种窝孔613的位置后,反馈探测信号到控制端,光电传感器13探测排种窝孔613是否有花生种子,并将有无种子的信号反馈到控制端。若有种子,在排种芯体611继续转动过程中,种子将通过壳体排种孔501 落入种沟;若没有种子,控制端将通知采取补种操作。

    组装后的排种器结构如图5所示。排种器芯体611转动过程中,将排种窝孔613内的种子逐个播种至种沟内,探测传感器12实时检测排种窝孔613内是否有种子,并在排种窝孔 613内没有种子时,反馈缺种信号,作为补种机构的控制信号传递至补种机构。

    本实施例中,补种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补种机构,用于漏播补种,包括送种装置、输种装置和补种驱动装置,其结构参考图7 至图8。

    送种装置1的作用是输送用以作为补种用的种子。本实施例中,送种装置1包括可转动的槽轮轴11和包覆槽轮轴11设置的壳体12,壳体12上设置有用于加入种子的壳体入种通路121,壳体12包括与槽轮轴11外壁相配合的槽轮轴包覆部122,槽轮轴包覆部122并不是将槽轮轴11整体包覆,需要留出与壳体入种通路121相通的部分。槽轮轴包覆部122上设置有用于输出种子的壳体出种口123,槽轮轴包覆部122与槽轮轴11外壁之间的间和隙小于待播种种子的最大种径;沿槽轮轴11轴向,槽轮轴11上设置有蓄种窝槽111,槽轮轴11转动过程中蓄种窝槽111可与壳体出种口123相对;壳体出种口123与输种装置2的入种口相对,以将种子送入输种装置2中。补种工作前,首先将种子经壳体入种口121放入壳体内,槽轮轴11转动过程中,种子会落在蓄种窝槽11上,本实施例中,槽轮轴111轴向的一端连接有补种步进驱动电机3,以带动槽轮轴111旋转;槽轮轴11上设置有一个蓄种窝槽111,槽轮轴11转动一圈,即完成一次补种操作。如果想在槽轮轴11转动一圈的过程中完成多次补种操作,可以设置多个蓄种窝槽111,但为了便于有序控制,多个蓄种窝槽沿槽轮轴11的轴向均匀布置排列。

    更进一步的,补种结构1进一步包括窝眼调节壳13,窝眼调节壳13环绕包覆设置在槽轮轴11的外壁,设置在在槽轮轴11与槽轮轴包覆部122之间,可沿槽轮轴11的轴向运动。窝眼调节壳13的作用是调节槽轮轴11上蓄种窝槽11裸露部分的大小,这主要是考虑到播种种子的大小不同。例如,如果待播种的种子为花生,则蓄种窝槽11需要可以容置花生种子;如果待播种的种子为玉米,则蓄种窝槽11需要可以容置玉米种子;而玉米种子比花生种子要小,如果蓄种窝槽11裸露的部分过长或过短,会存在无法容置待播种种子,或者,容置的种子过多,造成一次补种过于密集。窝眼调节壳13可通过螺栓与槽轮轴11固定,当需要调节蓄种窝槽11的尺寸时,松开螺栓,调整好窝眼调节壳13的位置后,进行重新固定。

    输种装置2的作用是将送种装置1内的种子播种到种沟内,其结构参考图9和图10。

    本实施例中,输种装置2包括第一输种管路21和与第一输种管路21套装的第二输种管路22,本实施例中,下输种管22套装在第一输种管路21的内径内,二者之间的间隙保证二者可以顺畅的相对运动。第一输种管路21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作为种子输送的通路,另一个作用是用以限制第二输种管路22的运动,保证第二输种管路22可在第一输种管路21限定的范围内做直线运动。壳体出种口123与第一输种管路21入种口相对,以使送种装置1内的种子进入输种装置2内部。沿第一输种管路21的外壁进一步延伸出一壳体支座211,壳体12 安装在壳体支座211上,第一输种管路21与壳体12之间形成相对固定的安装结构。

    驱动装置4的作用是控制输送装置2是否进行补种作业。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包括包括曲柄41、与曲柄41连接的曲柄杆42,曲柄杆42与第二输种管路22上设置的连杆轴221 接;为了配合连杆轴221的结构设计,沿第一输种管路21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条贯通其侧壁的槽口212,连杆轴221穿过槽口212,槽口212具有辅助限制第二输种管路22运动方向的作用。曲柄41转动的过程中,将控制第二输种管路22同步上下运动。槽轮轴11轴向未连接补种步进驱动电机3的一端连接到曲柄41,使曲柄41可以与槽轮轴11同步被驱动,曲柄41 转动一圈,槽轮轴11也转动一圈,完成一次补种作业。第二输种管路22的出种口222处设置有可开闭结构,以控制种子是否可从下输种管22送出。在不进行补种作业时,开闭机构封闭住第二输种管路22的出种口,在进行补种作业时,开闭机构打开第二输种管路22的出种口222,将种子送入播种的种沟。

    参考图11,本实施例中,开闭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第二输种管路出种口222为倾斜状,此处,倾斜状理解为,在圆筒状的第二输种管路22的末端倾斜削除一段,构造为倾斜状的出种口222机构。开闭结构包括可与倾斜状的出种口222配合闭合的鸭嘴板51,以及由鸭嘴板 51板面延伸出的延伸板52,延伸板52与鸭嘴板51的板面呈角度设置,鸭嘴板51与出种口 222之间形成一种类似鸭嘴开闭的结构;鸭嘴板51与下输种管22轴接。补种机构进一步包括开闭控制机构,以控制鸭嘴板51与第二输种管路出种口222的开闭,开闭控制机构包括连接在延伸板52与第一输种管路21之间的第一弹簧53,以及安装在延伸板52与第二输种管路22之间的第二弹簧46。这种结构可以使开闭机构与驱动装置4可同步控制,即曲柄41转动一周,第二输种管路22完成一次上下运动循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簧53与第二弹簧 54的劲度系数是不同的,第一弹簧53的劲度系数大于第二弹簧54的劲度系数。在第二输种管路22向下运动过程中,第一弹簧53拉伸,同时,第二弹簧54被压缩,但由于第一弹簧 53的劲度系数大于第二弹簧54的劲度系数,使鸭嘴板51可以被拉开,种子落下;第二输种管路22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弹簧53和第二弹簧54均恢复原长,将鸭嘴板51推送至第二输种管路出种口222处,鸭嘴板51闭合,保证种子不会提前漏出。在鸭嘴板51向下运动过程中,倾斜的出种口222还可以完成地面打孔,将种子释放到地面孔内。

    补种机构的整体组装结构参考图12和图13。不进行补种作业时,槽轮轴11的储种窝槽 111始终保持在初始位置不动,本实施例中,储种窝槽111的初始位置是指储种窝槽111朝向正上方,曲柄杆42相对于曲柄41位于竖直状态的最高点。槽轮轴11和曲柄41的相对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当获得控制系统发出的补种控制信号后,进行补种作业,补种步进驱动电机启动,曲柄41、槽轮轴11一起随步进电机转动。曲柄41的相对位置不变,曲柄41转动过程中,曲柄杆42相对向下运动,进而带动第二输种管路22向下运动。在第二输种管路22 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鸭嘴板51逐渐打开。当储种窝槽111的位置转动到与壳体12上的壳体出种口123位置对齐时,种子从壳体出种口123滑落至第一输种管路21。在鸭嘴板51打开到种子可滑落的程度时,种子从出种口222处滑落。当曲柄杆42运动到竖直状态的最低点时,鸭嘴板51打开到最大位置,随后鸭嘴板51逐渐闭合。至曲柄杆42和槽轮轴11转回至初始位置时,完成一个补种循环。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补种机构可以应用于多种农业播种机械。本实施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补种机构的具体应用,提供一种花生播种机。

    参考图14,花生播种机,包括机架8,还包括用于起垄的犁铧9,用于播种的播种装置6 和用于进行播种后覆土的覆土圆盘10。正常情况下,播种装置6进行正常播种作业。但播种作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漏播的情况。为了解决漏播的问题,花生播种机进一步包括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漏播的漏播检测装置,以及用于进行漏播后补种的补种装置,其中补种机构可以采用本实施例上文的补种机构。

    参考图14,沿花生播种机行进的方向,补种机构7位于播种机构6的后方,补种机构7 的出种口与播种机构6的出种口位于同一直线,以保证二者可以将种子播种到同一个种植沟槽内。

    播种效果要尽量保持均匀,因此,本申请中,排种器芯体61上的排种窝孔613是沿侧壁 612均布的。更进一步的,本发明追求的效果为,提前判断是否存在漏播的可能,同时在漏播发生时,漏播对应的位置进行精确的补种。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排种器芯体61和槽轮轴 11转动的控制,保证缺种的排种窝孔613转动到最下方时,槽轮轴11同步转动到最下方,在缺种的同时,同步补种。为了实现这种效果,在排种器芯体61竖向设置,光电传感器13 固定安装,且始终位于最转动到最上方的排种窝孔613的上方;沿槽轮轴11轴向,槽轮轴 11上设置有一个蓄种窝槽111,补种控制信号可控制补种步进驱动电机3与排种驱动电机同步转动。此处所述的同步转动,是指相同的时间内,二者转动的角度相同。蓄种窝槽111默认朝向最上方,也就是说,在缺种的排种窝孔613转动到最上方时,光电传感器13将反馈缺种信号到控制装置,同时,控制装置将生产补种控制信号,以控制补种步进驱动电机3同步启动,槽轮轴11启动转动。缺种的排种窝孔613和蓄种窝槽111将同步转动到最下方,蓄种窝槽111内的种子恰好落入到种沟内漏播的位置,完成补种。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具有 检测 补种 功能 播种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具有漏播检测及补种功能的播种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44297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