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普通型联合收割机,该普通型联合收割机配置有收割 部,该收割部具有收割用前处理装置、将收割的谷秆朝向脱粒装置输送的进 料器、向该收割部传递正转驱动力的正转收割传动机构以及向该收割部传递 反转驱动力的反转收割传动机构,该普通型联合收割机能够择一地将所述收 割部切换到正转驱动状态或反转驱动状态而进行驱动。
背景技术
在这种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中,已知用于向收割部传递正转驱动力与反转 驱动力的传动机构具有以下结构。
即,用于向收割部传递正转驱动力与反转驱动力的传动机构构成为,自 用于从发动机向脱粒装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系统分支。具体地说,在脱粒 装置的前部设置有脱粒筒驱动用传动箱,被传递发动机动力的箱输入轴与向 收割部输出反转动力的收割输出轴支承于该脱粒筒驱动用传动箱,并且,箱 输入轴与收割输出轴经由传动箱内的锥齿轮机构而连动地连结,以使其彼此 朝正转方向与反转方向相对旋转。而且,从箱输入轴向收割部的进料器的动 力输入部传递正转驱动力,从所述收割输出轴向收割部的进料器的动力输入 部传递反转驱动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3866号公报(〔0021〕段、〔0022〕 段、〔0023〕段、图3、图4)
在上述现有结构中,能够将发动机动力用作脱粒装置的驱动力以及收割 部的驱动力,并且能够对收割部以正转状态及反转状态进行驱动,因此很实 用。但是,上述现有结构需要在脱粒装置的前部,配置内部安装有箱输入轴、 收割输出轴及锥齿轮机构的传动箱。由于该传动箱为非常大型且重量也大的 部件,而且靠近脱粒筒的轴心而配置在机体上的比较高的位置,因此存在机 体的重心升高的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普通型联合收割机,通过对用于向收 割部传递正转驱动力与反转驱动力的传动机构的配置结构进行设计,从而能 够避免出现机体重心升高的倾向。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配置有:具有 收割用前处理装置及将收割的谷秆朝向脱粒装置输送的进料器的收割部;向 该收割部传递正转驱动力的正转收割传动机构;向该收割部传递反转驱动力 的反转收割传动机构,所述普通型联合收割机能够择一地将所述收割部切换 到正转驱动状态或反转驱动状态进行驱动,所述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 于,所述正转收割传动机构由将从用于向脱粒装置传递发动机动力的脱粒驱 动系统分支出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进料器的动力输入部的传动机构构成,在 内部安装有对行驶装置的驱动系统进行变速的变速机构的变速箱内,设置有 向所述收割部输出反转驱动力的反转收割输出部,所述反转收割传动机构由 所述反转收割输出部和用于从所述反转收割输出部向所述进料器的动力输 入部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构成。
根据上述结构,在向进料器的动力输入部传递驱动力的传递机构中,向 收割部输出反转驱动力的反转收割输出部,设置在内部安装有对行驶装置的 驱动系统进行变速的变速机构的变速箱内,从该变速箱向进料器的动力输入 部传递反转驱动力。
即,由于内部安装有对行驶装置的驱动系统进行变速的变速机构的变速 箱位于机体上的比较低的位置,因此设置在该变速箱内的反转收割输出部也 位于比较低的位置,从而能够将机体重心维持在比较低的位置。
而且,向收割部传递正转驱动力的正转收割传动机构使用脱粒驱动系统 的动力,并且无需安装用于使传递动力在正转系统与反转系之间转换的锥齿 轮机构等,从而能够仅使用传动带或带轮等较轻的部件来构成,因此能够避 免像采用使用了大型且较重的传动箱的传动结构那样导致机体重心升高。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为,所述反转收割输出部由使用行星齿轮机 构的减速机构构成。
根据上述结构,与仅使用多组由直齿轮组成的齿轮组构成进行反转及减 速的反转收割输出部的情况相比,通过使用了容易小型化的行星齿轮机构的 减速机构来构成反转收割输出部,能够减小用于将反转收割输出部配置在变 速箱内的所需空间,从而具有能够使变速箱小型化的优点。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为,所述正转收割传动机构从脱粒驱动系统 的比所述进料器的动力输入部低的位置分支。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从将发动机动力传递至脱粒装置的脱粒驱动系统分 支的正转收割传动机构在低于进料器的动力输入部的位置分支,因此,与从 向脱粒装置的脱粒筒输入的输入位置等分支的情况相比,容易将正转收割传 动机构的整体设置在机体上的较低位置,从而有利于抑制机体重心升高。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为,所述反转收割输出部在所述变速箱的内 部安装在该变速箱的后上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将反转收割输出部配置在变速箱内这样的较低位 置,并且将反转收割输出部设置在变速箱内的后上部,因此能够使反转收割 输出部稍微靠近进料器的动力输入部来配置,从而具有能够使从该反转收割 输出部向进料器的动力输入部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紧凑化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配置有收割部,所述收割部具有收割用 前处理装置及将收割的谷秆朝向脱粒装置输送的进料器,在所述脱粒装置的 脱粒室的内部配置有脱粒筒,向所述脱粒筒传递动力的脱粒传动机构配置在 所述脱粒装置的前方且处于所述脱粒装置的右上方。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为,所述脱粒筒传动机构跨在脱粒筒输出带 轮与脱粒筒输入带轮之间而设置,该脱粒筒输出带轮在风机轴的自脱粒装置 右侧的横侧壁朝横向右侧外部突出的位置设置,该脱粒筒输入带轮用于向所 述脱粒筒传递驱动力。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为,所述脱粒筒传动机构具有:在所述脱粒 装置右侧的所述横侧壁的上部支承于所述横侧壁的中间传动轴、在所述脱粒 装置的前壁的上部支承于所述前壁的中间传动轴。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为,支承于所述横侧壁的所述中间传动轴具 有沿所述横侧壁配置的横壁中间传动带轮,支承于所述前壁的所述中间传动 轴具有沿所述前壁配置的前壁中间传动带轮。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为,在所述脱粒筒输出带轮与所述横壁中间 传动带轮上挂设有第一脱粒筒传动带,在所述脱粒筒输入带轮与所述前壁中 间传动带轮上挂设有第二脱粒筒传动带。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为,使各所述中间传动轴彼此通过设置在端 部的锥齿轮而连动,以使所述横壁中间传动带轮与所述前壁中间传动带轮在 脱粒装置的所述前壁及所述横侧壁的内侧相互连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通过对用于向收割部传递正转驱 动力与反转驱动力的传动机构的配置结构进行设计,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机体 重心升高的倾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表示动力传递系统的线路图。
图4是表示向进料器的动力输入部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结构的局部侧视 图。
图5是表示脱粒驱动系统的动力传递结构的局部主视图。
图6是表示转轮的支承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4 收割部
4A 进料器
5 脱粒装置
7 变速箱
10 行驶装置(履带行驶装置)
24 反转传动用传动机构
47 动力输入部(进料器输入轴)
48 正转收割传动机构
74 反转收割输出部
A 反转收割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整体俯视 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通过在机体架1的 下侧配置左右一对履带行驶装置10、10(相当于行驶装置)而构成自走式机 体,在机体架1的前部,设置有具有发动机20的动力部2,在动力部2的上 侧设置有具有驾驶座30的驾驶部3。
在所述驾驶部3的后方侧,沿机体横向排列配置有脱粒装置5及谷粒装 袋部6,在所述脱粒装置5的前部,配置有连结有进料器4A的收割部4。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收割部4具有进料器4A,该进料器4A在输送 箱40的内部安装有进料器输送装置41,并且,在与该进料器4A的前端部 相连结的前处理架42上支承有前处理装置4B。
通过使所述进料器4A相对于脱粒装置5上下摆动,能够在使位于前处 理架42下部的平台42a下降至地面附近的下降作业状态以及使所述平台42a 上升至远离地面的上升非作业状态这两个状态之间进行升降动作。
所述前处理装置4B具有:位于前处理架42前部且对作为收割对象的植 立谷秆进行分禾的左右一对分禾器43、43;对作为收割对象的植立谷秆的穗 稍侧进行聚拢的旋转轮45;对作为收割对象的植立谷秆进行收割的推剪式收 割装置44;使收割的谷秆靠近进料器4A前侧并送入进料器4A的输送箱40 的入口40a的螺旋输送装置46。
如图3所示,该前处理装置4B构成为,利用由配置在进料器4A及前处 理架42的左侧的链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以及轴传动机构等构成的众所周 知的前处理驱动机构B,对作为进料器4A的动力输入部的进料器输入轴47 进行驱动使其旋转。
在所述进料器4A的内部,配置有进料器输送装置41(参照图3),将从 所述螺旋输送装置46侧输送来的收割谷秆输送至进料器4A后端部,进而从 位于该后端部的排出口40b,将收割的谷秆的从茎根到穗稍的整体供给至脱 粒装置5的脱粒室50。
所述脱粒装置5构成为,在脱粒室50的内部,经由具有朝向机体前后 方向的轴心x的脱粒筒轴51而配置有脱粒筒52及分选装置(未图示),通 过传递至脱粒筒轴51的脱粒驱动系统的驱动力,驱动脱粒筒52旋转,对脱 粒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而得到脱粒谷粒和排出秸秆,并将脱粒谷粒供给至所 述谷粒装袋部6的装袋箱6a。
所述脱粒室50的左右横侧壁50a、50a中,左侧的横侧壁50a能够绕机 体后方侧的上下方向的轴心y1旋转,从而能够使上部侧朝横向外侧较大地 敞开,在使该左侧的横侧壁50a敞开的状态下,能够对脱粒室50的内部进 行维护检修。横侧壁50a的下部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的拆装操作,能 够将横侧壁50a的下部相对于脱粒装置5的固定架部分进行装卸。
这样,通过使脱粒室50的横侧壁50a的上部敞开,与例如使脱粒室50 上方侧的顶壁板(未图示)绕水平方向的横轴心旋转来进行开闭操作的情况 相比,无需设置空气阻尼器(未图示)作为用于对提升力进行辅助的辅助支 承机构,该提升力用于使较重的顶壁板摆动而开闭,从而不会导致结构复杂、 重量增加。
谷粒装袋部6将供给至装袋箱6a内的谷粒从配置在装袋箱6a下部的谷 粒排出口(未图示)排出,从而能够将谷粒装袋。
在设置在机体架1前部的动力部2中,在机体架1的与驾驶部3的驾驶 座30下侧相当的位置,安装有使输出轴21处于沿机体左右方向的横向放置 姿态的发动机20。
在发动机20的输出轴21上,连结有用于驱动左右履带行驶装置10、10 的后述行驶驱动系统的传动机构22以及用于向脱粒装置5传递驱动力的后 述脱粒驱动系统的传动机构55。
〔驾驶部〕
在所述驾驶部3,在驾驶座30的机体前方侧竖立设置有具有操作工具的 操纵台31,在驾驶座30的横向左侧,竖立设置有具有用于操纵各种作业装 置的操作工具的操纵箱32。
所述驾驶座30配置在形成于驾驶部底板3A后部侧的支承台3B的上侧。 该支承台3B形成为上表面平坦并在前后配置有立起壁部的梯形,所述动力 部2的发动机20位于该梯形支承台3B的下侧空间,从而能够将该驾驶部底 板3A兼用作从上侧覆盖动力部2的发动机20的发动机罩。
在该驾驶部3中,在所述操纵台31上设置有转向操纵杆31a,在所述操 纵箱32的前部侧,设置有用于进行包括机体的前进/后退切换在内的变速操 作的主变速操纵杆33以及副变速操纵杆34。
而且,在所述操纵箱32的后部侧,在靠近驾驶座20的位置,配置有对 用于使收割部4正转驱动的正转用收割离合器12进行离合操作的正转用收 割离合器操纵杆36,在机体左右方向上比该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更 远离驾驶座20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对使脱粒装置5的驱动间断的脱粒离合 器11进行离合操作的脱粒离合器操纵杆35。
所述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与脱粒离合器操纵杆35以下述方式连 结,即,如图2的实线所示,自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与脱粒离合器操 纵杆35均被操作至离合器断开位置(机体后方侧)的状态,能够将脱粒离 合器操纵杆35单独操作至图2的假想线所示的接合位置(机体前方侧),如 果将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操作至图2所示的假想线所示的接合位置 (机体前方侧),则位于断开位置的脱粒离合器操纵杆35也一起向接合位置 被操作,以使收割部4与脱粒装置5一同被驱动。
相反,在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与脱粒离合器操纵杆35均位于离 合器接合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将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单独操作至断 开位置,如果将脱粒离合器操纵杆35操作至断开位置,则正转用收割离合 器操纵杆36也一起向断开位置被操作,以使脱粒装置5与收割部4的驱动 一同停止。
即,脱粒装置5能够单独进行驱动的离合,但收割部4的正转驱动不能 单独进行,而是伴随脱粒装置5的同步驱动而连动。
尽管图中未示出该连动连结的具体结构,但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实现, 例如,连接设置从所述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侧抵接至脱粒离合器操 纵杆35的断开操作方向侧的卡止部件,或,连接设置从所述脱粒离合器操 纵杆35侧抵接至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的接合操作方向侧的卡止部件 等方式。
并且,如图2所示,在机体左右方向上与配置在操纵箱32上的所述正转 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及脱粒离合器操纵杆35相比更远离驾驶座30的位 置上,即脱粒装置5的前部侧位置上,设置有对用于使收割部4反转驱动以 及使该驱动停止的反转用收割离合器13进行离合操作的反转用收割离合器 操纵杆37。枢轴支承该反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7,以使其能够绕机体左 右方向的横轴心摆动而能够在大致上下方向上进行离合操作。
而且,如图2及图4所示,该反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7在机体前后方 向上的配置位置被设置成,在所述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及脱粒离合 器操纵杆35被操作至接合操作位置的状态下,使手柄部37a的位置与正转 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及脱粒离合器操纵杆35的手柄部36a、35a的位置 大致相同。在所述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及脱粒离合器操纵杆35的断 开操作位置,使反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7的手柄部37a相比正转用收割 离合器操纵杆36及脱粒离合器操纵杆35的手柄部36a、35a而位于机体前 方侧。
通过如上所述设置所述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脱粒离合器操纵杆 35及反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7,在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及脱粒离 合器操纵杆35被操作至接合操作位置的状态下,不应对反转用收割离合器 操纵杆37进行接合操作,此时,构成如下状态: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 36及脱粒离合器操纵杆35的手柄部36a、35a位于难以对反转用收割离合器 操纵杆37向接合侧进行操作的位置。
相反,在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及脱粒离合器操纵杆35被操作至 断开操作位置的状态下,由于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及脱粒离合器操 纵杆35的手柄部36a、35a位于机体后方侧,因此,处于断开位置的正转用 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及脱粒离合器操纵杆35不会妨碍反转用收割离合器操 纵杆37的离合操作,从而容易进行反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7的离合操作。
所述反转用收割离合器13与所述正转用收割离合器12通过未图示的牵 制连结机构连结,以便能够将所述反转用收割离合器13与所述正转用收割 离合器12都操作至断开状态,但当任一方处于接合状态时,不能对另一方 进行接合操作。
〔动力传递结构〕
在机体架1的相比设置有所述发动机20的位置更靠近机体前方侧的前 端侧,设置有变速箱7,在该变速箱7内,配置有对驱动左右履带行驶装置 10、10的驱动系统进行变速的变速机构。
在所述发动机20的输出轴21与变速箱7的输入轴70之间,设置有将 来自所述发动机20的驱动力传递至该变速箱7的输入轴70的行驶驱动系统 的带传动机构22。
即,该行驶驱动系统的带传动机构22构成为,将第一传动带22a与第 二传动带22b,经由设置在枢轴支承于机体架1的固定部的中间轴23上的中 间带轮23a、23b,在设置于发动机20的输出轴21的行驶系统输出带轮21a 与设置于变速箱7的输入轴70的输入带轮70a之间挂设,从而连动地连结。
在所述变速箱7内组装有: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71、向左右履带行驶 装置10、10的驱动轴73传递驱动力的齿轮式变速机构72,所述静液压式无 级变速机构71具有可变容量的轴向柱塞式液压泵以及由来自该液压泵的液 压油驱动的轴向柱塞式液压马达。而且,通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71对 从所述输入轴70输入的发动机动力进行无级变速,并且,通过齿轮式变速 机构72对变速后的动力进行多级变速,从而对左右的履带行驶装置10、10 的各驱动轴73、73左右独立地进行驱动及停止驱动。
〔反转驱动系统〕
而且,在该变速箱7内,设置有与向所述行驶驱动系统传递动力的齿轮 式变速机构72相独立的、用于向收割部4输出反转动力的反转收割输出部 74。
如图3所示,该反转收割输出部74由使用行星齿轮机构的减速机构构 成。该反转收割输出部74构成为,被输入将从所述输入轴70输入的发动机 动力从不受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71的变速影响的传动上游侧的传动齿轮 70b分支而得到的动力,并且,从反转用输出轴75输出经行星齿轮机构较大 地减速的动力。
所述反转用输出轴75设置成在与变速箱7的所述输入轴70所突出侧的 横侧面相反的一侧的横侧面突出。经由反转传动用传动机构24传递驱动力, 使从该反转用输出轴75输出的动力,在旋转方向与输入至收割部4的进料 器4A的进料器输入轴47(相当于动力输入部)的动力中经由脱粒驱动系统 的传动机构55传递的动力的旋转方向相反的状态下,传递至进料器输入轴 47。
所述反转传动用传动机构24构成为,将第一反转传动带24a与第二反 转传动带24b,经由设置在枢轴支承于机体架1的固定部的中间轴25上的中 间带轮25a、25b,在设置于反转用输出轴75的输出带轮75a与设置于进料 器输入轴47的反转用输入带轮47a之间挂设。在该传动机构24中,在设置 在反转用输出轴75上的输出带轮75a与设置在中间轴25上的中间带轮25a 之间以及中间带轮25b与反转用输入带轮47a之间,进行进一步减速驱动。
而且,通过所述反转传动用传动机构24与设置在所述变速箱7内的反 转收割输出部74,构成向收割部4的进料器4A的进料器输入轴47传递反 转用驱动力的反转收割传动机构A。
在所述反转传动用传动机构24上设置有反转用收割离合器13,该反转 用收割离合器13对在设置于所述中间轴25的一个中间带轮25b与设置于进 料器输入轴47的反转用输入带轮47a之间挂设的第二反转传动带24b施加 作用。
如图3、图4所示,该反转用收割离合器13具有与第二反转传动带24b 抵接的张紧轮体13a,利用未图示的连结机构使反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7 与张紧轮体13a连结,通过设置于所述驾驶部3的反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 37的离合操作,该张紧轮体13a能够使第二反转传动带24b切换到张紧状态 或松弛状态。该反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7配置在驾驶部3的横向外侧附 近,与所述脱粒离合器操纵杆35和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相比,远离 驾驶座30,该反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7配置在驾驶员乘坐在驾驶座30 的状态下伸手便能够方便操作的位置。
由此,构成如下的带张紧离合器:若对反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7进 行接合操作,则张紧轮体13a使第二反转传动带24b张紧而使反转用收割离 合器13处于离合器接合状态,若对反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7进行断开操 作,则张紧轮体13a使第二反转传动带24b松弛而使反转用收割离合器13 处于离合器断开状态。
如图4所示,由于变速箱7自身的上部靠近机体架1的上表面而配置在 机体的较低位置,因此,安装在所述变速箱7后上部的反转收割输出部74 配置在低于作为收割部4的进料器4A的动力输入部的进料器输入轴47的位 置。
而且,反转传动用传动机构24也构成为,使反转用输出轴75及中间轴 25位于比进料器输入轴47低的位置,并且使第一反转传动带24a及第二反 转传动带24b的大部分配置在作为动力输入部的进料器输入轴47的下方侧。
因此,若考虑所述反转收割输出部74及反转传动用传动机构24的重心, 则使其处于相比进料器输入轴47非常低的位置。
〔正转驱动系统〕
在所述发动机20的输出轴21上,一体地设置有用于向脱粒装置5等的 脱粒驱动系统传递驱动力的脱粒系统输出带轮21b。
该脱粒系统输出带轮21b、设置在位于脱粒装置5底部附近的风机轴53 上的脱粒输入带轮53a以及在所述脱粒系统输出带轮21b与脱粒输入带轮 53a上挂设的脱粒用传动带54,构成了将发动机动力传递至脱粒驱动系统的 脱粒驱动系统的传动机构55。
而且,由于在该风机轴53上,除了所述脱粒输入带轮53a外,还固定 设置有脱粒筒输出带轮53b、分选输出带轮53c及正转收割输出带轮53d, 因此传递至所述风机轴53的发动机动力被分别分支到向脱粒筒52传递动力 的脱粒筒传动机构56、向脱粒装置5内的各种分选机构传递动力的分选传动 机构57以及向收割部4的进料器输入轴47传递动力的正转收割传动机构 48。
如图3所示,向所述脱粒筒52传递动力的脱粒筒传动机构56跨在脱粒 筒输出带轮53b与脱粒筒输入带轮51a之间而设置,该脱粒筒输出带轮53b 在风机轴53的自脱粒装置5右侧的横侧壁50a朝横向右侧外部突出的位置 设置,该脱粒筒输入带轮51a用于向脱粒筒52传递驱动力。
该脱粒筒传动机构56具有在脱粒装置5右侧的横侧壁50a的上部支承 于横侧壁50a的中间传动轴56a、在脱粒装置5的前壁50b的上部支承于前 壁50b的中间传动轴56b。支承于所述横侧壁50a的中间传动轴56a具有沿 横侧壁50a配置的横壁中间传动带轮56c,支承于前壁50b的中间传动轴56b 具有沿前壁50b配置的前壁中间传动带轮56d。
在所述脱粒筒输出带轮53b与横壁中间传动带轮56c上挂设有第一脱粒 筒传动带56e,在所述脱粒筒输入带轮51a与前壁中间传动带轮56d上挂设 有第二脱粒筒传动带56f。
而且,使各中间传动轴56a、56b彼此通过设置在端部的锥齿轮56g、56h 而连动,以使横壁中间传动带轮56c与前壁中间传动带轮56d在脱粒装置5 的前壁50b及横侧壁50a的内侧相互连动。
向脱粒装置5内的各种分选机构传递动力的分选传动机构57构成为, 自设置在风机轴53的从脱粒装置5的脱粒室50朝横向左侧外部突出的位置 的分选输出带轮53c,经由传动带57a、57b,对一次处理物螺旋输送装置58A、 二次处理物螺旋输送装置58B及摆动分选装置的驱动轴58C等进行驱动。
所述正转收割传动机构48构成为,从设置在风机轴53的位于所述分选 输出带轮53c左外侧位置的正转收割输出带轮53d取出动力。
即,在收割部4的进料器4A侧,在进料器输入轴47的隔着进料器4A 与设置有所述反转用输入带轮47a的一侧相反的左侧,设置有正转用输入带 轮47b,经由传动带48a自正转收割输出带轮53d向该正转用输入带轮47b 传递正转用驱动力。
如图4所示,由于正转收割传动机构48的自脱粒驱动系统分支的位置 是设置在风机轴53上的正转收割输出带轮53d所处的位置,因此,该正转 收割传动机构48处于比作为进料器4A的动力输入部的进料器输入轴47低 的脱粒装置5底部附近位置,该正转收割传动机构48也配置在重心较低的 位置。
在所述正转收割传动机构48上,设置有对挂设在正转收割输出带轮53d 与正转用输入带轮47b之间的传动带48a施加作用的正转用收割离合器12。
如图3、图4所示,该正转用收割离合器12具有与传动带48a抵接的张 紧轮体12a,利用未图示的连结机构使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与张紧轮 体12a连结,通过设置在所述驾驶部3的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的离 合操作,该张紧轮体12a能够使传动带48a切换到张紧状态或松弛状态。
由此,构成如下的带张紧离合器:若对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进 行接合操作,则张紧轮体12a使传动带48a张紧,正转用收割离合器12处 于离合器接合状态,若对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进行断开操作,则张 紧轮体12a使传动带48a松弛,正转用收割离合器12处于离合器断开状态。
设置有对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20的输出轴21的脱粒系统输出带轮21b 与配置在风机轴53上的脱粒输入带轮53a上挂设的脱粒用传动带54施加作 用的脱粒离合器11。
如图3所示,该脱粒离合器11具有与脱粒用传动带54抵接的张紧轮体 11a,利用未图示的连结机构使脱粒离合器操纵杆35与张紧轮体11a连结, 通过对设置在所述驾驶部3的脱粒离合器操纵杆35进行离合操作,该张紧 轮体11a能够使脱粒用传动带54切换到张紧状态或松弛状态。
由此,如果对脱粒离合器操纵杆35进行接合操作,则张紧轮体11a使 脱粒用传动带54张紧,脱粒离合器11处于离合器接合状态,如果对脱粒离 合器操纵杆35进行断开操作,则张紧轮体11a使脱粒用传动带54松弛,脱 粒离合器11处于离合器断开状态。
由于具有以上结构,因此在一同驱动收割部4与脱粒装置5以进行收割 脱粒作业时,如果将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操作至接合位置(机体前 方侧),则脱粒离合器操纵杆35也被操作至接合位置(机体前方侧),从而 能够一同驱动收割部4与脱粒装置5,以进行收割脱粒作业。
此时,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与反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7经由 所述牵制连结机构连结,以便在将反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7操作至接合 位置的情况下,不能将所述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向接合位置操作。
在一同驱动收割部4与脱粒装置5以进行收割脱粒作业的状态下,如果 将所述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操作至断开位置,则收割部4的驱动停 止,而脱粒装置5继续驱动。如果将脱粒离合器操纵杆35操作至断开位置, 则脱粒装置5与收割部4一同停止驱动。
正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6与反转用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7经由上述牵 制连结机构连结,以便在进行上述收割脱粒作业的状态下,如果要将反转用 收割离合器操纵杆37操作至接合位置,则如上所述,只要不先将正转用收 割离合器操纵杆36操作至离合器断开位置,便不能对反转用收割离合器操 纵杆37进行接合操作。
〔其他〕
如图6所示,履带行驶装置10、10具有以下结构,即,在履带14的左 右方向中心位置稍外侧,形成有位于履带14的左右一对芯杆突起14a、14a 中间的爪卡合孔14b。由此,驱动爪15a与爪卡合孔14b卡合的驱动链轮15 和在芯杆突起14a之间转动的导轮16也位于履带14的左右方向中心位置稍 外侧。
而且,在履带14的内周侧位于芯杆突起14a左右两外侧的转轮17、17 在机体左右方向上的宽度w1、w2形成为,位于自机体中心离开的一侧的转 轮17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w2大于位于芯杆突起14a的机体中心侧的转轮 17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w1。
因此,与使位于芯杆突起14a的左右两外侧的转轮17、17中的自机体 中心离开的一侧的转轮17在机体左右方向上的宽度w2与位于芯杆突起14a 的机体中心侧的转轮17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w1相同程度地较窄地形成的情 况相比,能够使自机体中心到该转轮17的最外侧端部边缘的距离L增大。 其结果是,自机体中心到左右两侧的转轮17的最外侧端部边缘的距离L、L 增大,从而能够使机体的翻倒角增大,提高机体的行驶稳定性。
〔第一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向收割部4输出反转动力的反转收割输出 部74,使用设置在变速箱7内的行星齿轮机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 也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反转机构,例如,使用在变速箱7内由直齿轮的齿轮 组等构成的反转机构,或在变速箱7外侧使用带传动机构使从变速箱7的反 转用输出轴75输出的动力反转等。其他结构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的结构。
〔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具有经由中间轴25连动的第一反转传动带24a 与第二反转传动带24b的反转传动用传动机构24、设置在变速箱7的反转收 割输出部74构成反转收割传动机构A,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 也可构成为通过一条带使设置在反转收割输出部74的反转用输出轴75上的 输出带轮75a与设置在进料器输入轴47上的反转用输入带轮47a连动的反 转收割传动机构A。此情况下,只要在设置于反转用输出轴75的输出带轮 75a与设置于进料器输入轴47的反转用输入带轮47a之间挂设的一条带设置 张紧离合器并对反转动力进行离合操作即可。
并且,作为反转传动用传动机构24,并不限定于带传动机构,也可使用 链传动或齿轮连动机构进行动力传递。其他结构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 同的结构。
〔第三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正转收割传动机构48自处于比作为进料器4A的动 力输入部的进料器输入轴47低的位置的风机轴53分支,但本实用新型并不 限定于此,也可自与进料器输入轴47同等或更高的位置分支。其他结构可 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工业实用性
作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不限于收获水稻、小麦等谷 粒的联合收割机,也能够应用于收获大豆等豆类或菜籽等花卉类的联合收割 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