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6431292
  • 上传时间:2019-08-28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707.6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293913.0

    申请日:

    20170428

    公开号:

    CN108236553A

    公开日:

    2018070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G15/02,A61G15/10,A61H23/00

    主分类号:

    A61G15/02,A61G15/10,A61H23/00

    申请人:

    张富穗

    发明人:

    张富穗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市

    优先权:

    10514289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春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包括一座椅、一第一推压敲击机构、一第二推压敲击机构及一移动敲击机构,提供受治者以坐姿接受左、右对称推压并实施三度空间立体震动的机能,帮助骨盆系内拉力不对称的筋肉放松而恢复平衡,将荐骨、髂骨及大腿骨三者拉回各自的生理正位,让整复后的骨盆系统较易维持长期稳定。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包括:一座椅,所述座椅包括一座部及一椅背;一第一推压敲击机构,所述第一推压敲击机构左、右对称地装设在所述座椅的侧边,所述第一推压敲击机构具有一对第一感压推板及一对第一震动元件;一对所述第一感压推板能彼此左、右相对地对称移动,并且一对所述第一感压推板分别设有一第一压力开关;各所述第一感压推板对称移动时能碰触到受治者并受到来自所述受治者的第一阻力,在所述第一阻力大于一预设值时,所述第一压力开关使所述第一感压推板停止移动,且所述第一震动元件的电路导通,使所述第一震动元件开始震动;一第二推压敲击机构,所述第二推压敲击机构左、右对称地装设在所述座椅的侧边,所述第二推压敲击机构具有一对第二感压推板及一对第二震动元件;一对所述第二感压推板能彼此左、右相对的对称移动,并且一对所述第二感压推板分别设有一第二压力开关;各所述第二感压推板对称移动时能碰触所述受治者并受到来自所述受治者的第二阻力,在所述第二阻力大于一预设值时,所述第二压力开关使所述第二感压推板停止移动,且所述第二震动元件的电路导通,使所述第二震动元件开始震动;及一移动敲击机构,所述移动敲击机构设在所述座椅的后方,所述移动敲击机构具有一驱动机构及一第三震动元件,所述第三震动元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且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震动元件上下运动,所述第三震动元件能降低至一能对应震动所述受治者的荐骨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三震动元件能从震动所述荐骨的位置上升沿所述受治者的腰椎、胸椎及颈椎进行反复按摩震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及所述椅背均往后倾斜,所述受治者坐在所述座部的状态下能向后滑动并紧靠所述椅背,达到初步定位的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及所述椅背往后倾斜的角度介于10度至30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及所述椅背能枢转地铰接,所述座部及所述椅背均能调到水平并形成整复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压敲击机构朝向所述受治者的股骨上端,且在一对所述第一感压推板彼此左、右相对地对称移动时,一对所述第一感压推板能触压所述股骨上端外凸的大转子的外侧并对所述大转子进行震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值设定于3千克至6千克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压敲击机构朝向所述受治者的髂骨前上棘外侧,且在一对所述第二感压推板彼此左、右相对地对称移动时,一对所述第二感压推板能触压所述受治者的所述髂骨前上棘外侧并对所述受治者的髂骨进行震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震动元件与所述驱动机构之间设有一角度调整机构,在震动所述荐骨的位置时,所述第三震动元件能朝下转动一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震动元件在震动所述荐骨的位置时能朝下转动28度至32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设在所述椅背的后面,所述椅背的中间设有一沟槽,所述第三震动元件能穿过所述椅背并接触与震动所述受治者的身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敲击机构能从震动所述荐骨的位置上升并沿所述受治者的所述腰椎、所述胸椎及所述颈椎进行反复按摩震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震动元件、所述第二震动元件及所述第三震动元件分别为一震动叉。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压推板、所述第二感压推板及所述椅背分别设有开口,所述第一震动元件对应穿过所述第一感压推板的开口并接触与震动所述受治者的身体,所述第二震动元件对应穿过所述第二感压推板的开口并接触与震动所述受治者的身体,所述第三震动元件对应穿过所述椅背的开口并接触与震动所述受治者的身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叉设有两个震动头,提供震动的震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震动头彼此距离3厘米至5厘米,所述震动头的震幅介于0.3厘米至0.6厘米之间。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尤指一种同时对坐姿时的受治者大腿骨外侧、髂股上端及后方的荐椎施以敲击,帮助拉力失衡的筋肉放松,将骨头拉向正位,辅助身体骨盆恢复其生理正位。

    背景技术

    骨盆系统(pelvis system)位于身体的中心,由髂骨(ilium)、荐骨(又称骶骨、仙骨或sacrum)和耻骨(pubis)所组成。荐骨以荐椎关节往上连接第五腰椎,承受人体上半身的重量。髂骨以左、右髂股关节连接股骨(大腿骨)。荐骨与髂骨之间以荐髂关节连接,可将上半身的重量传递至髂骨,再由髂骨通过髂股关节传递至大腿骨。如果骨盆系统呈现歪斜,则左、右髂骨关节将一高、一低甚至一前、一后,造成长短脚和体态歪斜等失衡的情形。

    荐骨必须处在生理正位,上面的脊椎才能得到平衡的支撑;但如果长期姿势不良、长短脚或体态歪斜,左、右髂骨关节必然一高一低或一前一后,荐髂关节也必然跟着一高一低或一前一后,造成荐骨旋转歪偏,荐骨上面的脊椎将失去平衡的支撑。加上长短脚左、右着地时的速度、反弹力度与方向不同,脊椎两侧的筋肉受力不相同,造成左右筋肉拉力不对称,久之形成脊椎侧弯且骨盆系统无法自我回归生理正位。

    要解决脊椎侧弯,必须解决荐骨偏斜歪转的问题,但解决荐骨歪偏的问题必须导正骨盆系统,并且使骨盆系统内拉力失去平衡对称的筋肉及上方脊椎左、右松紧不对称的筋肉放松,才可能使骨盆系统内的骨头在被外力推回时,靠各自的筋肉保持于各自的生理正位,维持长期稳定。

    传统骨盆系统的整复手法,必须请受治者侧卧或趴卧在整复床上,整复师以双手选择推移荐骨、髂骨、大腿骨其中之一或之二,无法对三者同时实施整复措施;然而荐骨、髂骨、大腿骨三者是动态的平衡系统,若无法同时对三者推按,几乎无法恢复三者之间的立体动态平衡。

    尽管如此,受限于整复师一人只有双手,只能根据受治者所表达的病征作选择性的推拿;然而这种选择性的推拿对于骨盆系统无法帮助其达到动态的平衡,应非最有效的直接对治办法。(关于以上骨盆系统的传统整复手法,读者可自行参考现有的所有通行的整脊教科书及教学视频所提供的教学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对坐姿时的受治者大腿骨外侧、髂骨上端侧边及背后的荐骨同时提供三度空间敲击的能量,帮助骨盆系统内拉力已经失衡的筋肉放松,并将不对称向外偏歪的骨头向平衡对称的方向推移,辅助拉力失衡的筋肉恢复平衡而将骨头拉回生理正位。

    本发明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包括:

    一座椅,座椅包括一座部及一椅背;

    一第一推压敲击机构,第一推压敲击机构左、右对称地装设在座椅的侧边,第一推压敲击机构具有一对第一感压推板及一对第一震动元件;两第一感压推板能彼此左、右相对地对称移动,并且一对第一感压推板分别设有一第一压力开关;各所述的第一感压推板对称移动时能碰触到受治者并受到来自受治者的第一阻力,在第一阻力大于预设值时,第一压力开关使第一感压推板停止移动,且第一震动元件的电路导通,使第一震动元件开始震动;

    第一感压推板可推压在股骨的上端,譬如压推在股骨上端最明显外凸的大转子(greater trochanter)旁侧,通过大转子、髂股关节、髂骨、荐髂关节,最后推动荐骨。在震动期间,若因筋肉松软下来,导致第一感压推板前进的阻力下降至低于预设值时,第一压力开关重新使第一感压推板继续前进,直到阻力又大于预设值时,再停止前进。

    由于骨盆系统内拉力失衡的现象可因此减轻,加上第一感压推板推压的力量,骨盆系统内的骨头渐渐获得自我归正的能力。当筋肉的拉力渐渐恢复平衡,渐渐自动将骨头拉回生理正位,保持骨盆系统长期稳定。

    一第二推压敲击机构,第二推压敲击机构左、右对称地装设在座椅的侧边,第二推压敲击机构具有一对第二感压推板及一对第二震动元件;两第二感压推板能彼此左、右相对的对称移动,并且一对第二感压推板分别设有一第二压力开关;各第二感压推板对称移动时能碰触受治者并受到来自受治者的第二阻力,在第二阻力大于预设值时,第二压力开关使第二感压推板停止移动,且第二震动元件的电路导通,使第二震动元件开始震动。

    两第二感压推板可朝向髂骨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外侧的位置推压,通过荐髂关节去推转荐骨。第二震动元件震动时,震动能量将通过髂股、荐髂关节传递到荐骨,放松传递路径上拉力过紧的筋肉。同样地,在震动期间,若因筋肉松软下来,导致第二感压推板前进的阻力下降至低于预设值时,第二压力开关重新使第二感压推板继续前进,直到阻力又大于预设值时,再停止前进。如此,当筋肉的拉力恢复平衡,第二感压推板的推动,有助于骨头恢复到生理正位而维持长期稳定平衡。

    一移动敲击机构,移动敲击机构设在座椅的后方,移动敲击机构具有一驱动机构及一第三震动元件,第三震动元件与驱动机构连接,且驱动机构驱动第三震动元件上下运动,第三震动元件能降低至能对应震动受治者的荐骨的位置,并且第三震动元件能从震动荐骨的位置上升沿受治者的腰椎、胸椎、颈椎进行反复按摩震动。

    如上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中,所述座部及所述椅背均往后倾斜,所述受治者坐在所述座部的状态下能向后滑动并紧靠所述椅背,达到初步定位的作用。

    如上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中,所述座部及所述椅背往后倾斜的角度介于10度至30度之间。

    如上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中,所述座部及所述椅背能枢转地铰接,所述座部及所述椅背均能调到水平并形成整复床。

    如上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推压敲击机构朝向所述受治者的股骨上端,且在一对所述第一感压推板彼此左、右相对地对称移动时,一对所述第一感压推板能触压所述股骨上端外凸的大转子的外侧并对所述大转子进行震动。

    如上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中,所述预设值设定于3千克至6千克之间。

    如上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推压敲击机构朝向所述受治者的髂骨前上棘外侧,且在一对所述第二感压推板彼此左、右相对地对称移动时,一对所述第二感压推板能触压所述受治者的所述髂骨前上棘外侧并对所述受治者的髂骨进行震动。

    如上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中,第三震动元件与驱动机构之间设有一角度调整机构(居中连接),在震动荐骨的位置时,第三震动元件能朝下转动一角度。

    如上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中,所述第三震动元件在震动所述荐骨的位置时能朝下转动28度至32度,以取得适当的角度震动荐骨。

    如上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设在所述椅背的后面,所述椅背的中间设有一沟槽,所述第三震动元件能穿过所述椅背并接触与震动所述受治者的身体。

    如上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敲击机构能从震动所述荐骨的位置上升并沿所述受治者的所述腰椎、所述胸椎及所述颈椎进行反复按摩震动。

    如上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震动元件、所述第二震动元件及所述第三震动元件分别为一震动叉。

    如上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感压推板、所述第二感压推板及所述椅背分别设有开口,所述第一震动元件对应穿过所述第一感压推板的开口并接触与震动所述受治者的身体,所述第二震动元件对应穿过所述第二感压推板的开口并接触与震动所述受治者的身体,所述第三震动元件对应穿过所述椅背的开口并接触与震动所述受治者的身体。

    如上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中,所述震动叉设有两个震动头,提供震动的震源。

    如上所述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其中,两个所述震动头彼此距离3厘米至5厘米,所述震动头的震幅介于0.3厘米至0.6厘米之间。

    传统人体骨盆系统的整复,必须请受治者趴卧或侧卧在整复床才能进行推拿,本发明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受治者是采取坐姿进行整复,先推动特别外凸偏脱的骨头然后实施三度空间的立体震动,放松骨盆系统内拉力失衡的筋肉,帮助筋肉将骨盆系统的骨头拉回生理正位。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推压人体骨盆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展平成整复床的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的椅背与第二感压推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使用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 2 座椅

    3 第一推压敲击机构 4 第二推压敲击机构

    5 移动敲击机构 6 震动头

    7 整复床 9 受治者

    θ 角度 21 座部

    22 椅背 31 第一感压推板

    32 第一震动元件

    33 第一压力开关

    41 第二感压推板 42 第二震动元件

    43 第二压力开关 45 螺杆

    44 马达 46 滑座

    51 驱动机构 52 第三震动元件

    53 角度调整机构 54 马达

    55 螺杆 56 滑座

    91 大转子 92 髂骨

    93 髂股关节 94 荐髂关节

    95 荐骨 99 骨盆系统

    221 沟槽 921 髂骨前上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敬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所提供一种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1,用以对坐姿时的受治者9大腿骨外侧、髂骨92上端侧边及背后的荐骨95同时提供敲击的能量,帮助骨盆系统99内拉力已经失衡的筋肉放松,并将不对称向外偏歪的骨头向平衡对称的方向推移,进一步辅助拉力失衡的筋肉将骨头拉回生理正位。

    本发明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1,包括一座椅2、一第一推压敲击机构3、一第二推压敲击机构4及一移动敲击机构5。

    座椅2包括座部21及椅背22。座部21及椅背22可往后倾斜一定的角度θ(可介于10至30度,譬如15度),让受治者9在坐上之后,自动往后滑而达到初步的身体定位。

    座部21与椅背22两者可以彼此固定,也可活动铰接。如图2至图3所示,如果将座部21与椅背22实施铰接,可使两者都能调到水平而变成一般的整复床7,对受制者进行其他整复的动作。

    第一推压敲击机构3,左、右对称地装设在座椅2的侧边,具有一对第一感压推板31及一对第一震动元件32,即第一推压敲击机构3对称的设在座椅2的两侧,两个第一感压推板31分别位于座椅2的两侧,且两个第一震动元件32分别位于座椅2的两侧。第一感压推板31可彼此左、右相对地对称移动(即两个第一感压推板31能同时朝向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的方向移动)而推压在股骨的上端,譬如压住股骨上端外凸的大转子91(greater trochanter)旁侧,通过大转子91、髂股关节93、髂骨92、荐髂关节94,最后推动荐骨95。

    在第一感压推板31上设有第一压力开关33,当对称移动时碰触人体,阻力(第一感压推板31碰触受治者9后受到的来自受治者9的阻碍第一感压推板31继续移动的第一阻力)大于一预设值时(譬如设定于3至6公斤之间),第一压力开关33切换电路使第一感压推板31停止前进,同时导通第一震动元件32的电路,使第一震动元件32开始震动。在震动期间,若因筋肉松软下来,导致第一感压推板31前进的阻力下降至低于预设值时,第一压力开关33重新使第一感压推板31继续前进,直到阻力又大于预设值时,再停止前进。

    前述震动的能量将通过大转子91、髂股关节93、髂骨92、荐髂关节94,最后震动荐骨95,此传递路径上若有拉力过紧失衡的筋肉将被震动松弛。由于骨盆系统99内拉力失衡的现象可因此减轻,加上第一感压推板31推压的力量,骨盆系统99内的骨头渐渐获得自我归正的能力。当筋肉的拉力恢复平衡,自动将骨头拉回生理正位而保持长期稳定。

    第二推压敲击机构4,左、右对称地装设在座椅2的侧边,也具有一对第二感压推板41及一对第二震动元件42,即第二推压敲击机构4对称的设在座椅2的两侧,两个第二感压推板41分别位于座椅2的两侧,且两个第二震动元件42分别位于座椅2的两侧。两第二感压推板41可彼此左、右相对的对称移动(即两个第二感压推板41能同时朝向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的方向移动)推压髂骨92,譬如朝向髂骨前上棘921(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外侧的位置推压,通过荐髂关节94去推转荐骨95。在第二感压推板41上设有第二压力开关43;倘若第二感压推板41前进时碰触人体的阻力(第二感压推板41碰触受治者9后受到的来自受治者9的阻碍第二感压推板41继续移动的第二阻力)大于预设值时(譬如设定于3至6公斤之间),第二压力开关43切换电路使第二感压推板41停止移动,同时导通第二震动元件42的电路,使第二震动元件42开始震动。

    同样地,在震动期间,若因筋肉松软下来,导致第二感压推板41前进的阻力下降至低于预设值时,第二压力开关43重新使第二感压推板41继续前进,直到阻力又大于预设值时,再停止前进。此震动能量最后将传递到荐骨95,使传递路径上拉力过紧的筋肉放松。当筋肉的拉力恢复平衡,第二感压推板41推动,有助于骨头恢复到生理正位而维持长期稳定平衡。

    移动敲击机构5,设在座椅2的后方,具有一驱动机构51及一第三震动元件52。第三震动元件52与驱动机构51连接并受其上、下驱动,即驱动机构51与第三震动元件52连接,且驱动机构51驱动第三震动元件52上下运动,操作时可移动至接触荐骨95的位置,并可从震动荐骨95的位置上升至震动胸椎或颈椎的位置。

    较佳者,在第三震动元件52与驱动机构51之间可增设一角度调整机构53居中连接,即在第三震动元件52与驱动机构51之间居中设置一角度调整机构53,使在震动荐骨95的位置时能让第三震动元件52朝下转动28至32度,以取得适当的角度震动荐骨95。

    前述驱动机构51可利用一般现有的驱动机构51加以实现。第三震动元件52或角度调整机构53可锁接在滑座56上而随其上下移动,达到驱动的机构效果。

    如图4及图5所示意,驱动机构51可设在椅背22的后面,而椅背22的中间可设一沟槽221,让第三震动元件52得以穿过椅背22而接触与震动受治者9的后背部。

    如图所示,第一震动元件32、第二震动元件42可分别与第一感压推板31、第二感压推板41连接,并以现有的震动按摩元件进行实现,譬如以线圈带动铁芯提供敲击按摩的能量,或以震动马达锁定在第一感压推板31、第二感压推板41提供震动的机能。

    本实施例是选用一种震动叉作为第一震动元件32、第二震动元件42和第三震动元件52;第一感压推板31、第二感压推板41及椅背22分别有一开口可供震动叉穿过而接触与震动受治者9的身体。震动叉有两个震动头6,两者距离3厘米至5厘米,震幅介于0.3厘米至0.6厘米之间,以固定或变频的方式提供适当震动的震源。

    如图4所示,在第二感压推板41的背后可连接一滑座46,滑座46与螺杆45螺合,可利用马达44转动螺杆45而驱动滑座46,用螺杆45的正逆转控制滑座46的进退,借此使第二感压推板41得以前进和后退。(由于第一感压推板31与第二感压推板41的驱动方式完全相同,在此不重复赘述。)

    如图2所示,在椅背22的背后可连接一滑座56,滑座56与螺杆55螺合,可利用马达54转动螺杆55而驱动滑座56,利用螺杆55的正、逆转控制滑座56的往返,让第三震动元件52得以沿开口或沟槽221上、下移动,沿受治者9的腰椎、胸椎、颈椎实施反复按摩震动。

    本发明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1,通过以上组合,可用以对坐姿的受治者9大腿骨外侧、髂骨92上端及荐骨95同时平衡推压及敲击的能量,帮助已经失衡过紧的骨盆系统99骨头筋肉放松,并将特别外凸偏脱的骨头推向平衡对称的位置,辅助身体骨盆恢复生理正位,同时放松颈椎、胸椎、腰椎两侧的筋肉,使左右拉力平衡。

    传统人体骨盆系统的整复,受治者9只能趴卧或侧卧在整复床接受推拿,本发明的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1,首创让受治者以坐姿进行骨盆系统的整复,其主要步骤是先推动特别外凸偏脱的骨头然后实施三度空间的立体震动,放松骨盆系统内拉力失衡的筋肉,帮助筋肉将骨盆系统的骨头拉回生理正位;因此,本案所创作的应该是史上第一座以坐姿辅助骨盆系统整复的发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关 键  词:
    人体 骨盆 系统 辅助 导正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体骨盆系统的辅助导正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43129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