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基于渗透材料的微流量灌溉方法.pdf

  • 上传人:54
  • 文档编号:6430967
  • 上传时间:2019-08-28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414.3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52980.X

    申请日:

    20070817

    公开号:

    CN101103694A

    公开日:

    2008011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25/06,A01G25/16

    主分类号:

    A01G25/06,A01G25/1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发明人:

    魏宁,李小春

    地址:

    430071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小洪山

    优先权:

    CN200710052980A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黄瑞棠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渗透材料的微流量灌溉方法,涉及一种灌溉方法。本发明包括下列步骤:①采用管路(20)在土壤(10)中布设灌溉管网,灌溉管网的终端通过阀门(30)与水源(40)连通;②根据灌溉区域的降雨量P、土壤的蒸发量E、植被的蒸发量Ev,计算需要灌溉的输水量Q=E+Ev-P;③人工控制阀门(30),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灌溉。本发明结构简单;降低了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和下渗无效灌溉损失,节约了灌溉用水;灌溉均匀;实施起来方法灵活、简单。适用于农业、园林、林业等涉及水量自动控制的灌溉领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渗透材料的微流量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①采用管路(20)在土壤(10)中布设灌溉管网,灌溉管网的终端通过阀门(30)与水源(40)连通;②根据灌溉区域的降雨量P、土壤的蒸发量E、植被的蒸发量E,计算需要灌溉的输水量Q=E+E-P;③人工控制阀门(30),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灌溉。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渗透材料的微流量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管路(20)的结构是:其横截面,从内向外,依次为透水空间(23)、骨架(21)和外管(22);所述的骨架(21)由透水或半透水管材构成;所述的外管(22)是一种多孔渗透材料外管。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溉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渗透材料的微流量灌溉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灌溉技术主要有:漫灌、浇灌、喷灌、滴灌、微灌、渗灌等灌溉技术 和基于土壤吸力、土壤变化、生物形态等特征的自动控制技术合成为自动灌溉方 法,主要问题在于这些方法在灌溉植被的同时,在土壤表面形成了水表面或者高 饱和度的土层,在自然条件下,水表面和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大,浪费了大量的水 资源。采用漫灌、浇灌、喷灌、滴灌等技术都会导致水分下渗,浪费了一部分水 资源;另外的基于土壤吸力、植被形态、生长状况的自动控制技术成本较高,且 节水效果不佳。传统的灌溉技术一旦出现损坏,需要人工修复。在我国水资源利 用紧张、大部分地区缺水的背景下,需要成本低廉、节水效果好、技术简单、可 以大规模利用的自动控制灌溉方法。

    综上所述,传统灌溉技术有以下缺点:

    1、传统的灌溉方法在灌溉植被的同时,在土壤表面形成了水表面或者高饱 和度的土层,在自然条件下,水表面和高饱和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大,浪费了大量 的水资源。

    2、传统灌溉方法容易多灌溉,造成多余水分下渗进入植被影响范围以外, 植被无法利用,浪费水资源。

    3、漫灌、喷灌、滴灌、渗灌等工艺无法根据植被的生长状况控制灌溉水量, 还需要人为的干预或者控制系统实现灌溉操作。

    如何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的效率?如何根据植被需求解决灌溉问题?廉价 可大规模利用的技术是节水灌溉技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创新现有技术, 扩大使用范围,而提供一种基于渗透材料的微流量灌溉方法。该方法是一种简单、 有效的节水灌溉方法,而且是一种能在常规灌溉方法的基础上完成的方法,成本 低廉,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提供更适宜植被生长的环境。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灌溉方法已经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植被培植和绿化的方法;各种灌溉方法已 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园林、林业、农业等灌溉领域。目前,喷灌、滴灌、渗灌等 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灌溉方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本发明包括下列步骤:

    ①采用管路(20)在土壤(10)中布设灌溉管网,灌溉管网的终端通过阀门 (30)与水源(40)连通,如图1所示;

    ②根据灌溉区域的降雨量P、土壤的蒸发量E、植被的蒸发量Ev,计算需要 灌溉的输水量Q=E+Ev-P;

    ③人工控制阀门(30),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灌溉。

    所述的步骤②,具体地说:

    根据灌溉区域的降雨量、土壤的蒸发量、植被的蒸发量,由式1、2计算需 要灌溉的输水量是

    Q=E+Ev-P    (1)

    Q-灌溉区域的单位面积需要的平均输水量或灌溉强度;

    E-单位面积上植物生长期间土壤的最大蒸发量;

    Ev-单位面积上植物生长期间植被的最大蒸发量;

    P-灌溉区域单位面积的平均降雨量;

    灌溉管网输水量计算方法:

    Q=nQg    (2)

    Qg-灌溉管路的单位长度t时间内的输水量;

    n-计算灌溉面积范围内管路的长度。

    ③根据式3计算的流量确定管内压力和灌溉时间;

    Qg=k×(Pin-Pout)/h×A×t    (3)

    Qg-灌溉管路的t时间内的输水量。

    k-渗透材料的渗透系数;可有孔隙直径计算得到或试验直接测得(单位 m/s);

    A-管单位长度的中径面积;(单位m2)

    Pin-管内的孔隙水压力(单位m,压力水头单位);

    Pout-管外的孔隙水压力(单位m,压力水头单位);

    h-灌溉管路厚度(单位m);

    t-管路输水时间;时间可以为间段性质的,一般设定为连续灌溉。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在土壤(10)中埋入由管路(20)组成的灌溉管网,管内和管外存在压力差 时,管路(20)的水分就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流入灌溉区域。本发明主要针对植物 生长期间土壤水分不平衡的问题,用管路(20)补充水量不平衡的部分,实现植 被生长的水量平衡,提供适合植被生长的环境。通过控制管路(20)内的压力和 灌溉时间可实现水流量的控制。当管路(20)内水压力较大时,水流量输送情况 如图3所示,当管路(20)内水压力较小时,水流量输送情况如图4所示。该方 法满足植物干旱气候和植被需水量大的条件下的灌溉,保持土壤水分在植被适合 的范围内。

    本发明主要利用多孔介质材料的渗透性原理,利用管路(20)内、外的压力 差别,即管外土壤(10)中的压力主要取决于管路(20)与土壤(10)的材料性 质。例如:亲水且接触良好时,孔压为负值;管路(20)与土壤(10)接触不紧 密处,孔压为0。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本发明结构简单,只需要采用管路(20)在土壤(10)中布设灌溉管网即 可,不需要安装额外的滴灌装置或渗灌装置;尤其采用成品管路(20)直接设计, 使成本控制容易,可形成低廉的灌溉系统;

    ②灌溉管网埋在地表以下,降低了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和下渗无效灌溉损 失,节约了灌溉用水;

    ③灌溉均匀,即灌溉区域的灌溉效果比较均衡;

    ④使用灌溉时间和灌溉水压力双重控制灌溉量,控制土壤的含水率在适合植 被生长的范围,实施起来方法灵活、简单。

    本发明适用于农业、园林、林业等涉及水量自动控制的灌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灌溉管网示意图;

    图2是管路(20)的结构图;

    图3是管路(20)内水压力较大时水分输送情况示意图;

    图4是管路(20)内水压力较小时水分输送情况示意图;

    图5是管路(20)内水分供给量随水压力变化曲线图。

    其中:

    10-土壤:

    20-管路,一种多孔渗透材料管路;

    21-骨架,由透水或半透水管材构成;

    22-外管,是一种多孔渗透材料外管;

    23-透水空间;

    30-阀门;

    40-水源。

    X-管内压力;Y-水分供给流量;F-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关于管路(20)

    1)管路(20)的结构

    如图2,管路(20)的结构是:其横截面,从内向外,依次为透水空间(23)、 骨架(21)和外管(22);

    所述的骨架(21)由透水或半透水管材构成;

    所述的外管(22)是一种多孔渗透材料外管。

    2)多孔渗透材料

    多孔渗透材料可选用粘土、土工布、棉麻、细砂、水泥砂浆、陶瓷(如:瓦 管、粘土砖等)、多孔橡胶、玻璃细颗粒等单独形成外管(22)或按照一定的比 例形成外管(22)。主要的几种利用方式如下:

    *粘土材料,比例10%~99%,土颗粒平均粒径为1μ~1000μm,土颗粒通 过土工布或其他棉麻布包裹或粘结剂粘结形成厚度0.05cm~10cm的土颗粒管。

    *土工布、棉麻织物、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加筋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 40%。

    *粘结剂的重量百分比为0.01%~10%;其渗透系数控制在10-3cm/s~ 10-9cm/s,又以10-4cm/s~10-6cm/s为最佳范围。

    *粘土烧制管,例如:陶瓷管、粘土砖管(制作工艺同瓦管一致,不同在于 控制孔隙平均直径),控制管孔隙平均直径为1μ~1000μm范围,管壁厚度为 1mm~100mm范围;保持一定的透水性,渗透性在10-3cm/s~10-9cm/s之间。

    *水泥管,原料为水泥和粉细砂,控制水管管壁的孔隙平均直径为1μ~ 1000μm范围,管壁厚度为0.05cm~10cm范围,控制水管的渗透性在10-3cm/s~ 10-9cm/s之间。可添加纤维类材料增加管外壁的韧性。

    *采用棉麻纺织形成致密管,能够保持较大的透水性水管。

    *多孔橡胶,控制多孔橡胶的渗透性在10-3cm/s~10-9cm/s,橡胶管壁厚度 为0.05cm~10cm范围。

    以上材料的几种或全部按比例配合,可形成坚韧且带一定柔度的多孔管路 (20),渗透系数控制在10-3cm/s~10-9cm/s之间即可。

    管路(20)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现有的管路连接方法,如胶带密封,橡胶连 接,胶合,热合等工艺。

    2、关于步骤①:

    灌溉管网的布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图1给出了一种管路布置情况;对 于微流量灌溉,管路直径要求不高,一般大于1cm即可以;对于主输水管道,需 要采用管路设计手册进行设计,满足灌溉流量情况下的水头损失不要太大(控制 水头损失在0.1~5m水头范围内)。管的埋深一般要求在1cm~300cm深度范围内, 根据植被根部深度确定管网的埋深,例如:草本要求管路的深度较浅,而树木要 求的深度较大。

    3、关于步骤②:

    灌溉区域内的降雨量、蒸发量可以查阅当地气候资料,植被蒸发量根据植被 生长过程的需水量变化情况,设计管路时,取最大的蒸发量进行设计,多余的水 分会蒸发掉。

    管路设计中,管壁材料的渗透系数由厂家提供或由试验确定,一旦管路确定 后,管内压力与时间Pin、t就确定为定值了,P和t的选择随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一般通过控制管内压力实现灌溉,时间确定为全程灌溉,管内压力与输水量的关 系如图5所示。

    遇到特殊天气,例如干旱,则需要增加水源压力或灌溉时间,若为雨季,则 降低水源压力和灌溉时间就可以控制整个灌溉系统了。

    4、关于步骤③

    通过阀门(30)接入水源(40),其中阀门(30)可为减压阀门或增压阀门 等压力调节阀门,调节灌溉管内的水压力,通过控制压力实现全程灌溉;或采用 普通阀门通过调整开关时间实现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

    关 键  词:
    基于 渗透 材料 流量 灌溉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基于渗透材料的微流量灌溉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43096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