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昆虫的饲养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低成本人工饲料饲养1龄 野桑蚕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野桑蚕和家蚕同属鳞翅目家蚕蛾科,它们有共同的祖先——古野桑蚕。野 桑蚕经过漫长的野外环境的选择淘汰延续下来,家蚕则在室内人为条件下定向 选择培育而来。因此,野桑蚕具有许多家蚕没有的品质,如抗逆性、抗药性、 对变温的适应性、腹足强把握力、行动活泼性、迁飞能力、拟态性等,历来作 为家蚕生理、生态的比较研究对象和遗传育种的基因资源被重视和利用。但是, 野桑蚕生存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体内会携带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给研究带来 干扰,希望能在室内饲养。虽然有人用桑叶饲养野桑蚕,但由于桑叶受季节性 的限制,不能全年饲养,因此,人工饲料饲养野桑蚕是十分必要的。
在本发明作出之前,题为《饲料含水量及空气中相对湿度对人工饲养野蚕 的影响》[浙江农业学报2(4):181-185.1990]和《野蚕混合饲料及人工饲养 的初步研究》[浙江农业学报7(1):51-54.1995]的研究论文中公开了在一定 温度和相对湿度饲养条件下,在容积为22×15×5cm3的容器中饲养100~150 头野桑蚕初孵幼虫的人工饲养的方法,由于所使用的饲料为含琼脂类人工饲 料,增加了批量饲养野蚕的成本。
目前,一般商业化的蚕用人工饲料主要成分为桑叶粉、脱脂大豆粉、桑绿 枝粉、淀粉、柠檬酸、维生素类、防腐剂、无机盐等,使用不含琼脂人工饲料, 将降低野桑蚕的饲养成本,有利于批量生产,以满足科研和其它应用领域的需 要。然而,在野桑蚕人工饲养的过程中,饲育的难点是1龄蚕,因此,如何 解决1龄野桑蚕的人工饲育问题是提高批量饲养野桑蚕能力、降低饲育成本 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简便、安全、2龄 野桑蚕起蚕率高,且成本低廉的人工饲料饲育1龄野桑蚕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对蚕种进行卵面灭菌处理后,在饲育环境为温度 25±1℃、相对湿度为70~75%、黑暗条件下,将孵化的野桑蚕蚁蚕移至放有 人工饲料的密闭容器中,容器的容积为60~70cm2×1.6~1.8cm,饲育密度为 0.9~1.2头/cm2,经6~8天育成2龄野桑蚕起蚕。
养野桑蚕前,蚕室、蚕具进行清洗、消毒。人工饲料为5×2×0.2~0.3cm3的片状,1龄饲育期给饵一次共3~4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针对野桑蚕习性野,不善群居,易 扩散,趋光性强的生长特性,通过限定饲育头数、控制饲育容器的容积,适当 缩小其活动空间,将野桑蚕特有的生活习性和人工饲料饲育的特点有机结合起 来,有效增加了其摄食饲料的几率,提高了2龄起蚕率,使1龄野桑蚕用低成 本人工饲料饲育成为可能;同时,由于人工饲料具有省力、卫生、不受桑叶环 境条件限制的特点,尤其是使用了不含琼脂的人工饲料,将降低成本,利于批 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容积不同的容器饲育1龄野桑蚕对2龄起蚕率影响的对比柱形 图,其中,容积容器分别为:A=65cm2×1.8cm、B=110cm2×2cm、C=160cm2×6cm;
图2是采用不同饲育密度饲育1龄野桑蚕对2龄起蚕率影响的对比柱形 图,其中,饲育密度分别为:a=0.6头/cm2、b=0.9头/cm2、c=1.2头/cm2、 d=1.5头/cm2、e=1.8头/cm2、f=2.1头/cm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人工饲料饲育1龄野桑蚕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饲养野桑蚕前,先对蚕室、蚕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对蚕种进行卵面 灭菌处理;
2、按人工饲料使用说明配制饲料,并加工成5×2×0.2cm3的片状;
3、将孵化的野桑蚕蚁蚕移至放有3~4片人工饲料的密闭容器中,容器的 容积为65cm2×1.8cm,饲育密度为0.9头/cm2;
4、在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70~75%,光线为黑暗的饲育环境中, 全龄给饵一次,经6~8d发育成2龄野桑蚕起蚕。
参见附图1,在容器容积分别为:A=65cm2×1.8cm、B=110cm2×2cm、C=160cm2×6cm的各容器中饲育80头蚁蚕的条件下,由图1可以看到,饲育容器容积为65cm2×1.8cm时的2龄起蚕率最高。
参见附图2,在相同的饲育容器(65cm2×1.8cm)条件下,饲育密度分别为: a=0.6头/cm2、b=0.9头/cm2、c=1.2头/cm2、d=1.5头/cm2、e=1.8头/cm2、f=2.1头 /cm2,由图2可见,饲育密度0.6头/cm2、0.9头/cm2和1.2头/cm2的2龄起蚕率高。 为提高饲育容器使用效率,饲育密度以0.9~1.2cm2为宜。
按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人工饲料饲育的1龄野桑蚕,2龄起蚕率达到了 50~60%;将这些2龄起蚕继续饲育,结茧率可达到45~50%,化蛾率可达到 40~45%。本发明所提供的人工饲料饲育1龄野桑蚕的方法,具有简便、安全、 有效和低成本的特点,有利于野桑蚕的小批量人工生产,以满足科研及其它应 用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