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组中无论是在从各封闭阀将制
冷剂连接配管向前后方向引出时,还是从各封闭阀将制冷剂连接配管向左右方
向引出时,均可抑制配管间的相互干扰。
技术方案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组是通过气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及液
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与室内机组连接,并具有气体侧封闭阀和液体侧封闭阀。
气体侧封闭阀具有连接气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的第1连接口。液体侧封闭阀具
有连接液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的第2连接口。而且第1连接口和第2连接口俯
视时呈前后及左右错开配置的状态。
以往,第1连接口和第2连接口为前后排列或左右排列。因此,在前后排
列时,当将从两连接口引出的制冷剂连接配管在相同高度向前后方向引出时,
两配管就会相互干扰,在左右排列时,当将从两连接口引出的制冷剂连接配管
在相同高度向左右方向引出时,两配管就会相互干扰。
对此,技术方案1的室外机组的第1连接口和第2连接口在俯视时呈前后
及左右错开配置的状态。由于确保了两个制冷剂连接配管无论是向前后方向引
出还是向左右方向从两连接口引出均不会相互干扰的错开量,因此,即使是在
相同高度从两连接口向前后方向或是向左右方向引出将制冷剂连接配管,两配
管之间也不会相互干扰。
这样,技术方案1的室外机组可在配管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将来自各封闭阀
的制冷剂连接配管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引出。
技术方案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组是在技术方案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
室外机组中,第1连接口和第2连接口朝着相同方向。
这里,由于两个连接口朝着相同方向,所以很容易将从这些连接口引出的
两个制冷剂连接配管一并加以保温或覆盖。另外,可在配管互不干扰的情况下
将来自各封闭阀的制冷剂连接配管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引出,所以各制冷剂
连接配管的弯曲部的量可控制到最小限度。
技术方案3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组是在技术方案1或2的空气调节装
置的室外机组中,将第1连接口和所述第2连接口在前后及左右错开配置,所
以即使与两连接口连接的气体侧及液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维持左右方向位置、
且在侧视时至少有一部分互相重叠的高度位置向前后方向引出,气体侧及液体
侧制冷剂连接配管也互不干扰。另外,由于第1连接口和所述第2连接口是在
前后及左右错开配置,所以即使与两连接口连接的气体侧及液体侧制冷剂连接
配管维持前后方向位置、且在侧视时至少有一部分互相重叠的高度位置向左右
方向引出时,气体侧及液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也互不干扰。
这里,由于第1连接口和所述第2连接口是在前后及左右错开配置,所以
可以将为避开两制冷剂连接配管的相互干扰而弯曲配管或使用管接头的作业
控制到最小限度。
另外,如果使各自的中心在高度方向相互稍微错开,以在俯视及侧视时有
一部分重叠的状态下将两配管向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引出,则可在高度方向、
左右或前后方向缩小两个配管的占有空间。尤其是,在两个制冷剂连接配管的
管径不同时,采用这样的构成很有效。
技术方案4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组是在技术方案1或2的空气调节装
置的室外机组中,将第1连接口和第2连接口在前后及左右错开配置,所以即
使与两连接口连接的气体侧及液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维持左右方向位置而在
相同的高度位置上向前后方向引出,气体侧及液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也互不干
扰。另外,由于将第1连接口和所述第2连接口在前后及左右错开配置,所以
即使与两连接口连接的气体侧及液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维持前后方向位置而
在相同的高度位置向左右方向引出,气体侧及液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也互不干
扰。
这里,由于第1连接口和所述第2连接口是在前后及左右错开配置,所以
可以将为避开两制冷剂连接配管的相互干扰而弯曲配管或使用管接头的作业
控制到最小限度。
技术方案5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组是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意一种空
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组中,将第1连接口和第2连接口在前后及左右大致错开
相同距离。
这里,由于将第1连接口和第2连接口在前后及左右大致错开相同距离,
所以既可以控制从这些连接口向前后及左右引出的制冷剂连接配管间的相互
干扰,又可减少第1连接口和第2连接口的相对距离,从而缩小气体侧封闭阀
和液体侧封闭阀占有的空间。
不过,由于将第1连接口和第2连接口在前后及左右大致错开相同距离,
俯视时连接两连接口中心的直线对于沿前后方向的面以及沿左右方向的面具
有约45°的倾斜。
技术方案6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组是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意一种空
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组中,第1连接口和第2连接口向着下侧。另外,技术方
案6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组还具有箱状的壳体和底部升高构件。壳体覆盖
气体侧封闭阀及液体侧封闭阀,并至少在气体侧封闭阀及液体侧封闭阀的下方
形成开口。底部升高构件确保了设置面与壳体下面之间的空间。
这里,由于将第1连接口和第2连接口向着下侧,同时利用底部升高构件
在室外机组的设置面与壳体的下面之间形成空间,所以容易使制冷剂连接配管
通过该空间以提高美观性。
具体实施方式
<空气调节装置的构成>
图1表示包括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组的空气调节装
置的制冷剂回路。空气调节装置1是楼房用多联式的空气调节装置,形成多个
室内机组与一个室外机组2并列连接的结构。空气调节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10
是将压缩机11、四通转换阀12、室外热交换器13、室外膨胀阀14、室内膨胀
阀15、室内热交换器16依次连接,形成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压缩机11、四
通转换阀12、室外热交换器13及室外膨胀阀14包括在室外机组2内,室内膨
胀阀15及室内热交换器16包括在室内机组3内。另外,四通转换阀12与室
内热交换器16之间由气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17a连接,室外膨胀阀14与室内
膨胀阀15之间由液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17b连接。制冷剂连接配管17a、17b
配置在室外机组2与室内机组3之间。
此外,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是将实际回路简化后的回
路。譬如,实际的压缩机11大多是将用变频器进行转速控制的变量压缩机和
开关控制的定量压缩机组合使用(参照图3)。另外,在室外机组2内还设有
储液器及储能器及其它附属机器,但在此省略图示。
在室外机组2的内部制冷剂回路的末端部设有气体侧封闭阀18和液体侧封
闭阀19。气体侧封闭阀18配置在四通转换阀12侧,液体侧封闭阀19配置在
室外膨胀阀14侧。气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17a与气体侧封闭阀18连接,液体
侧制冷剂连接配管17b与液体侧封闭阀19连接。这些封闭阀18、19在设置室
外机组2和室内机组3时被置于关闭状态。在将各机组2、3设置于现场并将
气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17a及液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17b与封闭阀18、19连
接后,将封闭阀18、19置于打开状态。
<空气调节装置的动作>
以下,说明该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动作。
首先,制冷运转时,四通转换阀12保持在1图中用实线表示的状态。从压
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转换阀12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
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液化。液化的制冷剂通过全开状态的室外膨胀
阀14,并经过液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17b流入各室内机组3。在室内机组3,
制冷剂在室内膨胀阀15被减压到所定的低压,再在室内热交换器16与室内空
气进行热交换后蒸发。由于制冷剂的蒸发而冷却的室内空气被未图示的室内风
扇吹向室内而将室内制冷。另外,在室内热交换器16蒸发而气化的制冷剂经
过气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17a回到室外机组2并被吸入压缩机11。
另一方面,制热运转时,四通转换阀12保持在1图中用虚线表示的状态。
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四通转换阀12而流入各室内机
组3的室内热交换器16,并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液化。由于制冷剂
的蒸发而被加热的室内空气被未图示的室内风扇吹向室内并将室内制热。在室
内热交换器16液化的制冷剂从全开状态的室内膨胀阀15经过液体侧制冷剂连
接配管17b返回室外机组。回到室外机组2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14被减压
到所定的低压,再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蒸发。在室外
热交换器13蒸发而气化的制冷剂通过四通转换阀12被吸入压缩机11。
不过,在制冷运转时及制热运转时的任何情况下,停止中的室内机组3的
室内膨胀阀15均为关闭状态,制冷剂不流入该室内机组3的室内热交换器16。
<室外机组的构成>
以下结合图2及图3详述室外机组2。图2是室外机组2除去壳体和室外风
扇后的立体图,图3是从高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看下方的俯视图。在图2中,封
闭阀18、19的图示省略。另外,内部的制冷剂连接配管等也省略了图示。
如图3所示,壳体的正面板21、侧面板22、背面板23安装在支柱51、52、
53、54的外侧。垂直延伸的4根支柱51~54由下端附近的底板61、上部横档
62及电动机支承台63互相连接。在电动机支承台63上安装有电动机70,用
以驱动未图示的室外风扇。
另外,支柱51~54是从底板61向下方延伸。因此,在将室外机组2安装至
设置面(地面)后,在底板61和设置面之间形成空间。该空间具有可供气体
侧制冷剂连接配管17a和液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17b通过的大小(高度)。支
柱51~54的下端向内侧弯曲,形成矩形的地脚51a、52a、53a、54a。在各地脚
51a、52a、53a、54a上形成贯通孔,用于插通将室外机组2固定于设置面的化
合紧固件等。
底板61在支承压缩机11和室外热交换器13的同时,还通过安装板64起
到固定封闭阀18、19的作用。另外,底板61在封闭阀18、19的下方部分设
有开口。
<封闭阀在室外机组中的配置>
室外机组2的气体侧封闭阀18及液体侧封闭阀19如图3及图4所示,相互
邻接排列。而且气体侧封闭阀18及液体侧封闭阀19的排列方向无论是对于壳
体的正面板21还是对于侧面板22均大致成为45°的角度。即,气体侧封闭阀
18和液体侧封闭阀19相距L2配置,同时在左右方向(沿正面板21的方向)
只相距L1,在前后方向(沿侧面板22的方向)也相距L1。距离L2约为距离
L1的1.4倍。
另外,气体侧封闭阀18的配管连接口18a和液体侧封闭阀19的配管连接口
19a都是向着下侧。在图中,封闭阀18、19的结构进行过简化,但封闭阀18、
19是用锥形螺母(或者法兰盘)与制冷剂连接配管17a、17b接合的。
采用上述封闭阀18、19的配置,即使与两连接口18a、19a连接的气体侧及
液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17a、17b维持左右方向位置而在相同的高度向前方向
引出,气体侧及液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17a、17b也互不干扰(参照图4用双
点划线所示的配管17a、17b)。另外,即使与两连接口18a、19a连接的气体
侧及液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17a、17b维持前后方向位置而在相同的高度向侧
方引出时,气体侧及液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17a、17b也互不干扰(参照图4
用双点划线所示的配管17a、17b)。
不过,本实施形态的室外机组2是将气体侧封闭阀18和液体侧封闭阀19
按图3及图4那样配置,但气体侧封闭阀18和液体侧封闭阀19的位置也可以
相互调换。
<本实施形态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组的特征>
(1)以往,气体侧封闭阀的配管连接口和液体侧封闭阀的配管连接口是沿
着壳体的侧面板前后排列,或者沿着壳体的正面板左右排列。因此,在前后排
列时,如果将从两连接口引出的制冷剂连接配管在相同高度向前后方向引出,
两个配管就会相互干扰,在左右排列时,如果将从两连接口引出的制冷剂连接
配管在相同高度向左右方向引出,两个配管就会相互干扰。
对此,本实施形态的室外机组2的气体侧封闭阀18的配管连接口18a和液
体侧封闭阀19的配管连接口19a在俯视时在前后及左右错开距离L1。由此,
从两连接口18a、19a在底板61下方的相同高度位置上无论是将制冷剂连接配
管17a、17b向前后方向引出还是向左右方向引出,两个配管17a、17b均互不
干扰。从而,使弯曲制冷剂连接配管17a、17b或使用管接头的作业被控制到
最小限度。
(2)本实施形态的室外机组2的气体侧封闭阀18的配管连接口18a和液体
侧封闭阀19的配管连接口19a在前后及左右错开距离L1。由此将两个连接口
18a、19a的相对距离L2控制得较小,将气体侧封闭阀18和液体侧封闭阀19
在壳体内占有的空间控制得较小。
不过,与传统的在前后或左右排列两个封闭阀的结构相比,相对距离L2本
身并未缩小,即,如果从斜向看,两个封闭阀18、19之间可确保大致相同距
离,所以可象以往一样确保作业空间。
(3)本实施形态的室外机组2的气体侧封闭阀18的配管连接口18a和液
体侧封闭阀19的配管连接口19a均下,所以很容易将从这些连接口18a、19a
引出来的两个制冷剂连接配管17a、17b一并用保温带卷绕或用金属装饰板覆
盖。
(4)本实施形态的室外机组2的气体侧封闭阀18的配管连接口18a和液体
侧封闭阀19的配管连接口19a向下,同时利用支柱51~54的底板61的下侧部
分在室外机组2的设置面与底板61之间形成空间,所以可在该空间通过两个
制冷剂连接配管17a、17b,提高美观性。
<其它实施形态>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气体侧封闭阀18及液体侧封闭阀19对于壳体的正面
板21和对于侧面板22均呈大致45°的角度而排列,即使与两连接口18a、19a
连接的气体侧及液体侧制冷剂连接管17a、17b维持左右方向的位置而在相同
的高度位置上向前方或侧方引出,气体侧及液体侧制冷剂连接配管17a、17b
在俯视时也呈相互离开的状态,互不干扰。
也可以采用图5所示的两个封闭阀18、19的配置来取代图4等所示的两个
封闭阀18、19的配置,
在图5所示的封闭阀18、19的配置中,气体侧封闭阀18和液体侧封闭阀
19在左右方向(沿着正面板21的方向)错开距离L3,且在前后方向(沿着侧
面板22的方向)错开距离L4。错开距离L3时,当将配管17a、17b左右方向
不弯曲地从两封闭阀18、19向前方引出时,俯视时两个封闭阀18、19呈互不
重叠地相互离开的状态。而错开距离L4时,当将配管17a、17b前后方向不弯
曲地从两个封闭阀18、19向侧方引出时,俯视时两个封闭阀18、19有部分重
叠。
因此,如图6所示,在将从两个封闭阀18、19引出的气体侧及液体侧制冷
剂连接配管17a、17b前后方向不弯曲地向侧方引出时,使两个配管17a、17b
的中心在高度方向错开距离L5,俯视时两个配管17a、17b有部分重叠,在此
状态下,将两个配管17a、17b向侧方引出。这样,可将两配管17a、17b占有
的水平方向的空间控制得较小,同时不必弯曲配管17a、17b或使用管接头就
可从封闭阀18、19将配管17a、17b向侧方引出。另一方面,虽然两配管17a、
17b的中心在高度方向稍微错开(距离L5),但如图6所示,俯视时两个配管
17a、17b只有部分重叠,且可使两个配管17a、17b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因
而,两个配管17a、17b在高度方向的占有空间较为紧凑,即使室外机组的设
置面和底板间的空隙狭小,两个配管17a、17b也可在此通过。
利用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组,由于第1连接口和第2连接口俯
视时呈前后及左右错开配置的状态,并且确保了错开量,所以从两连接口无论
是将制冷剂连接配管向前后方向引出还是向左右方向引出,两个配管均互不干
扰,因此,即使从两连接口在相同的高度将制冷剂连接配管向前后方向引出或
向左右方向引出,两个配管均互不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