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P、K配比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P、K配比的方法.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640183.3 (22)申请日 2014.11.13 (73)专利权人 沈阳远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地址 110027 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 区开发大路27号 (72)发明人 孙璐璐 李振才 葛鹏 马海智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代理人 张志伟 (51)Int.Cl. A01C 21/00(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02696329 A,2012.10.03, CN 104041234 A,20。
2、14.09.17, CN 101514959 A,2009.08.26, US 2007220808 A1,2007.09.27, JP 特许第5343163 B1,2013.11.13, 蔡国军 等.配方施肥对枸杞生长结实及叶 片NPK含量的影响. 林业实用技术 .2012, (第5 期), 审查员 蔺国强 (54)发明名称 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 P、 K配比 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肥料调整领域, 具体为一种通过 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 P、 K配比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植物叶片的N、 P、 K含量的测定, 依 据计算出植株各元素的吸收量和施肥量, 调节肥 料N、。
3、 P、 K的配比指导施肥。 本发明通过多点试验 与分析表明, 只要测定植物叶片的N、 P、 K含量, 即 可调控肥料N、 P、 K配比。 生产实践应用证明, 该方 法是一种便捷、 准确且实用的方法。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04350853 B 2016.07.27 CN 104350853 B 1.一种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 P、 K配比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 骤: 1) 取样: 植物叶片取样时应保证各植株的苗龄和叶龄相同, 定植1020天后进行取样, 取样位置选取植物中部叶片, 每次取样2040个, 每个叶片试验设置3次重复; 2) 检测: 植物。
4、叶片烘干后, 采用硫酸-过氧化氢消煮, 通过凯氏半微量定氮法测定叶片 全氮含量, 通过钒钼黄比色法测定叶片全磷含量, 通过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叶片全钾含量; 3) 通过对相应部位叶片氮、 磷、 钾含量测定, 计算植物叶片各元素吸收量; 4) 计算各元素施肥量, 调整施用肥料N、 P、 K配比, 指导施肥; 按照目标产量, 进行各元素施肥量计算, 公式如下: 亩氮肥用量= 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氮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 亩磷肥用量= 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磷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 亩钾肥用量= 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钾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 目标产量为农作物。
5、每亩产量; CN为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基础参数, 取值范围为25; 0.16 为用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换算成每亩地耕层所能提供的养分量的系数; 植物叶片各元素吸收量的计算公式为: 元素吸收量 =叶片生物重量叶片中元素百分含量wt% 其中, 叶片生物重量为叶片的干重, 元素吸收量为植物叶片的全氮吸收量、 全磷吸收量 或全钾吸收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 P、 K配比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肥料利用率: N按3040%计算, P按1025%计算, K按4060%计算。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350853 B 2 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
6、、 P、 K配比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肥料调整领域, 具体为一种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 P、 K配 比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过程中肥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确定适合的肥料氮磷 钾消费比例, 对肥料的有效利用、 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 在化肥的生产和 施用中, 氮磷钾的消费比例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是因为它与农业的发展有密 切的关系。 比例合理, 不仅有利于土地生产潜力的发挥, 使农作物高产稳产, 为农业生产的 良性循环创造良好的条件, 而且对现代化农业的产品结构调整、 建设布局和进出口业务均 可起到促进作用。 00。
7、03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显示, 对肥料N、 P、 K配比的调整, 多采用针对土壤的测试来整合 肥料配比, 如: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2113431A)的花生测土施肥方法中, 通过土壤养分 检测来调整肥料中的N、 P、 K配比, 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但其并未考虑到植 株的切实状况, 植株作为肥料需求和吸收的第一载体, 它的项目指标检测直接反应了肥料 的配比情况, 从而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来调节肥料N、 P、 K配比的方法具有技术实施可行性。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 P、 K配比的方法, 通过检测植物叶片氮磷钾含量, 调整肥。
8、料的氮磷钾配比, 该方法不但准确, 并且较为便捷。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 P、 K配比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取样: 植物叶片取样时应保证各植株的苗龄和叶龄相同, 定植1020天后进行 取样, 取样位置选取植物中部叶片, 每次取样2040个, 每个叶片试验设置3次重复; 0008 2)检测: 植物叶片烘干后, 采用硫酸-过氧化氢消煮, 通过凯氏半微量定氮法测定 叶片全氮含量, 通过钒钼黄比色法测定叶片全磷含量, 通过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叶片全钾含 量; 0009 3)通过对相应部位叶片氮、 磷、 钾含量测定, 计算植物叶片各。
9、元素吸收量; 0010 4)计算各元素施肥量, 调整施用肥料N、 P、 K配比, 指导施肥。 0011 进一步的, 植物叶片各元素吸收量的计算公式为: 0012 元素吸收量叶片生物重量叶片中元素百分含量(wt) 0013 其中, 叶片生物重量为叶片的干重, 元素吸收量为植物叶片的全氮吸收量、 全磷吸 收量或全钾吸收量。 0014 进一步的, 按照目标产量, 进行各元素施肥量计算, 公式如下: 0015 亩氮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氮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 率;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4350853 B 3 0016 亩磷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磷吸收量1000-C。
10、N0.16肥料利用 率; 0017 亩钾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钾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 率; 0018 目标产量为农作物每亩产量; CN为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基础参数, 取值范围为25; 0.16为用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换算成每亩地耕层所能提供的养分量的系数。 0019 进一步的, 肥料利用率: N按3040计算, P按1025计算, K按4060计算。 0020 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是: 0021 本发明对植物叶片中氮、 磷、 钾含量的测定, 根据测定出的含量, 通过经验公式运 算, 即可得到植物叶片某一养分的吸收量, 依据本法发明公式计算施肥量, 调节肥料N、 P、 K 的配比。 00。
11、22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0023 1、 本发明通过对植物叶片的N、 P、 K含量的测定, 依据本发明计算出植株各元素的 吸收量和施肥量, 调节肥料N、 P、 K的配比指导施肥。 0024 2、 本发明通过多点试验与分析表明, 只要测定植物叶片的N、 P、 K含量, 即可调控肥 料N、 P、 K配比, 生产实践应用证明, 这是一种便捷、 准确且实用的方法。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不同肥料配比方案各元素施用量对比; 0026 图2不同肥料N、 P、 K配比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 P、 K配比的方法, 包 括。
12、以下步骤: 0028 1)取样: 植物叶片取样时应保证各植株的苗龄和叶龄相同, 定植1020天后进行 取样, 取样位置选取植物中部叶片, 每次取样2040个, 每个叶片试验设置3次重复。 0029 2)检测: 植物叶片烘干后, 采用硫酸-过氧化氢消煮, 通过凯氏半微量定氮法测定 叶片全氮含量, 通过钒钼黄比色法测定叶片全磷含量, 通过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叶片全钾含 量。 0030 3)通过对相应部位叶片氮、 磷、 钾含量测定, 计算植物叶片各元素吸收量, 计算公 式为: 0031 元素吸收量叶片生物重量叶片中元素百分含量(wt) 0032 其中, 叶片生物重量为叶片的干重, 元素吸收量为植物叶片的。
13、全氮吸收量、 全磷吸 收量或全钾吸收量。 0033 4)肥料配比方案计算: 0034 亩氮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氮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 0035 亩磷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磷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 0036 亩钾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钾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 0037 注: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4350853 B 4 0038 目标产量为农作物每亩产量; CN为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基础参数, 取值范围为2 5; 0.16为用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换算成每亩地耕层所能提供的养分量的系数。 0039 肥料利用率: N按3040计算, 。
14、P按1025计算, K按4060计算。 0040 5)根据肥料配比方案来调整肥料N、 P、 K配比指导施肥。 0041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 0042 实施例 0043 以番茄为例, 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 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4 本发明中的番茄试验品种为辽园多丽, 使用肥料采用N、 P、 K质量配比分别为15: 15: 15复合肥(肥料中含氮磷钾各15wt)和19: 8: 27复合肥(肥料中含氮19wt、 磷8wt、 钾27wt)。 其中, 所述的复合肥可以采用北京富特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圣诞树全水溶性 肥料, 产品型号分别为15-15-15复合肥。
15、和19-8-27复合肥。 0045 肥料配比方案如下: 0046 其中, 肥料配比方案a、 b、 c均为常规经验施肥方案, 肥料配比方案d按本发明给出 的肥料配比方案指导施肥。 0047 1)肥料配比方案a: 定植前施底肥N、 P、 K质量配比为15: 15: 15的复合肥10kg/亩, 果 膨期追20kg尿素(氮肥), 折合亩N肥用量为57.63kg、 亩P肥用量为25.45kg、 亩K肥用量为 41.09kg。 0048 2)肥料配比方案b: 定植前施底肥N、 P、 K质量配比为15: 15: 15的复合肥10kg/亩, 定 植后、 果膨期各追15kg尿素(氮肥)和5kg五氧化二磷(磷肥)。
16、, 折合亩N肥用量为53.05kg、 亩P 肥用量为27.03kg、 亩K肥用量为39.89kg。 0049 3)肥料配比方案c: 定植前施底肥N、 P、 K质量配比为15: 15: 15的复合肥10kg/亩, 定 植后开始每隔7天随滴灌追施4kg氧化钾(钾肥), 共追施5次, 折合亩N肥用量为51.29kg、 亩P 肥用量为22.31kg、 亩K肥用量为48.25kg。 0050 4)肥料配比方案d: 按照本发明肥料配比方案进行施肥, 不用底肥, 采用水肥一体 化智能施肥系统(如: 沈阳远大科技园有限公司的水肥一体化智能施肥系统)精确控制施肥 量, 肥料利用率N按3040计算, P按1025。
17、计算, K按4060计算; 0051 本实施例中, 通过对相应部位叶片氮、 磷、 钾含量测定, 计算植物叶片各元素吸收 量, 计算公式为: 0052 元素吸收量叶片干重叶片中元素百分含量(wt) 0053 其中, 叶片干重为0.209g, 元素吸收量为植物叶片的全氮吸收量、 全磷吸收量或全 钾吸收量。 本实施例中, 叶片中氮元素百分含量为3.29wt, 全氮吸收量为0.0069g; 叶片中 磷元素重量百分含量为0.58wt, 全磷吸收量为0.0012g; 叶片中钾元素重量百分含量为 4.78wt, 全钾吸收量为0.01g。 0054 本实施例中, 肥料配比方案计算过程如下: 0055 亩氮肥用。
18、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氮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 37.56kg(每亩); 0056 亩磷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磷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 8.9kg(每亩); 0057 亩钾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钾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4350853 B 5 39.67kg(每亩); 0058 按本发明公式测算, 亩N肥用量为37 .56kg、 亩P肥用量为8.9kg、 亩K肥用量为 39.67kg, 定植后施用N、 P、 K质量配比为19: 8: 27的复合肥。 0059 本实施例中, 目标产量为每亩2000kg, 基础。
19、参数CN为4, 肥料利用率: N按35计算, P按20计算, K按50计算。 0060 如图1所示, 从不同肥料配比方案各元素施用量对比可以看出, 按照本发明测算的 施肥方案d, N肥、 P肥及K肥施用量均小于常规经验施肥方案a、 b、 c。 0061 如图2所示, 从四种肥料配比方案的番茄产量可以看出不同肥料配比方案的产量 变化, 通过对四种肥料配比方案的番茄亩产量(方案a-1000kg、 方案b-1200kg、 方案c- 1500kg、 方案d-2000kg)对比, 肥料配比方案d通过检测番茄叶片的N,P,K水平, 调整肥料的 N,P,K配比, 优化施肥方式, 使产量大幅提高。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4350853 B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104350853 B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