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P、K配比的方法.pdf

  • 上传人:00062****4422
  • 文档编号:6423499
  • 上传时间:2019-08-27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36.0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40183.3

    申请日:

    20141113

    公开号:

    CN104350853B

    公开日:

    201607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C21/00

    主分类号:

    A01C21/00

    申请人:

    沈阳远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璐璐,李振才,葛鹏,马海智

    地址:

    110027 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大路27号

    优先权:

    CN201410640183A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张志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肥料调整领域,具体为一种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P、K配比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植物叶片的N、P、K含量的测定,依据计算出植株各元素的吸收量和施肥量,调节肥料N、P、K的配比指导施肥。本发明通过多点试验与分析表明,只要测定植物叶片的N、P、K含量,即可调控肥料N、P、K配比。生产实践应用证明,该方法是一种便捷、准确且实用的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P、K配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样:植物叶片取样时应保证各植株的苗龄和叶龄相同,定植10~20天后进行取样,取样位置选取植物中部叶片,每次取样20~40个,每个叶片试验设置3次重复;2)检测:植物叶片烘干后,采用硫酸-过氧化氢消煮,通过凯氏半微量定氮法测定叶片全氮含量,通过钒钼黄比色法测定叶片全磷含量,通过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叶片全钾含量;3)通过对相应部位叶片氮、磷、钾含量测定,计算植物叶片各元素吸收量;4)计算各元素施肥量,调整施用肥料N、P、K配比,指导施肥;按照目标产量,进行各元素施肥量计算,公式如下:亩氮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氮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亩磷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磷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亩钾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钾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目标产量为农作物每亩产量;CN为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基础参数,取值范围为2~5;0.16为用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换算成每亩地耕层所能提供的养分量的系数;植物叶片各元素吸收量的计算公式为:元素吸收量=叶片生物重量×叶片中元素百分含量wt%其中,叶片生物重量为叶片的干重,元素吸收量为植物叶片的全氮吸收量、全磷吸收量或全钾吸收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P、K配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肥料利用率:N按30~40%计算,P按10~25%计算,K按40~60%计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调整领域,具体为一种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 P、K配比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过程中肥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确定适合的肥料 氮磷钾消费比例,对肥料的有效利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 在化肥的生产和施用中,氮磷钾的消费比例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是 因为它与农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比例合理,不仅有利于土地生产潜力的发挥, 使农作物高产稳产,为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对现代化农业 的产品结构调整、建设布局和进出口业务均可起到促进作用。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显示,对肥料N、P、K配比的调整,多采用针对土壤的 测试来整合肥料配比,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2113431A)的花生测土 施肥方法中,通过土壤养分检测来调整肥料中的N、P、K配比,虽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但其并未考虑到植株的切实状况,植株作为肥料需求和 吸收的第一载体,它的项目指标检测直接反应了肥料的配比情况,从而根据植株 的生长情况来调节肥料N、P、K配比的方法具有技术实施可行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P、K配比 的方法,通过检测植物叶片氮磷钾含量,调整肥料的氮磷钾配比,该方法不但准 确,并且较为便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P、K配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样:植物叶片取样时应保证各植株的苗龄和叶龄相同,定植10~20天 后进行取样,取样位置选取植物中部叶片,每次取样20~40个,每个叶片试验设 置3次重复;

    2)检测:植物叶片烘干后,采用硫酸-过氧化氢消煮,通过凯氏半微量定氮 法测定叶片全氮含量,通过钒钼黄比色法测定叶片全磷含量,通过火焰光度计法 测定叶片全钾含量;

    3)通过对相应部位叶片氮、磷、钾含量测定,计算植物叶片各元素吸收量;

    4)计算各元素施肥量,调整施用肥料N、P、K配比,指导施肥。

    进一步的,植物叶片各元素吸收量的计算公式为:

    元素吸收量=叶片生物重量×叶片中元素百分含量(wt%)

    其中,叶片生物重量为叶片的干重,元素吸收量为植物叶片的全氮吸收量、 全磷吸收量或全钾吸收量。

    进一步的,按照目标产量,进行各元素施肥量计算,公式如下:

    亩氮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氮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

    亩磷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磷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

    亩钾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钾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

    目标产量为农作物每亩产量;CN为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基础参数,取值范围 为2~5;0.16为用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换算成每亩地耕层所能提供的养分量的系数。

    进一步的,肥料利用率:N按30~40%计算,P按10~25%计算,K按40~ 60%计算。

    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是:

    本发明对植物叶片中氮、磷、钾含量的测定,根据测定出的含量,通过经验 公式运算,即可得到植物叶片某一养分的吸收量,依据本法发明公式计算施肥量, 调节肥料N、P、K的配比。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对植物叶片的N、P、K含量的测定,依据本发明计算出植株 各元素的吸收量和施肥量,调节肥料N、P、K的配比指导施肥。

    2、本发明通过多点试验与分析表明,只要测定植物叶片的N、P、K含量, 即可调控肥料N、P、K配比,生产实践应用证明,这是一种便捷、准确且实用 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不同肥料配比方案各元素施用量对比;

    图2不同肥料N、P、K配比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P、K配比 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样:植物叶片取样时应保证各植株的苗龄和叶龄相同,定植10~20天 后进行取样,取样位置选取植物中部叶片,每次取样20~40个,每个叶片试验设 置3次重复。

    2)检测:植物叶片烘干后,采用硫酸-过氧化氢消煮,通过凯氏半微量定氮 法测定叶片全氮含量,通过钒钼黄比色法测定叶片全磷含量,通过火焰光度计法 测定叶片全钾含量。

    3)通过对相应部位叶片氮、磷、钾含量测定,计算植物叶片各元素吸收量, 计算公式为:

    元素吸收量=叶片生物重量×叶片中元素百分含量(wt%)

    其中,叶片生物重量为叶片的干重,元素吸收量为植物叶片的全氮吸收量、 全磷吸收量或全钾吸收量。

    4)肥料配比方案计算:

    亩氮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氮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

    亩磷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磷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

    亩钾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钾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

    注:

    ①目标产量为农作物每亩产量;CN为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基础参数,取值范 围为2~5;0.16为用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换算成每亩地耕层所能提供的养分量的系 数。

    ②肥料利用率:N按30~40%计算,P按10~25%计算,K按40~60%计算。

    5)根据肥料配比方案来调整肥料N、P、K配比指导施肥。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以番茄为例,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中的番茄试验品种为辽园多丽,使用肥料采用N、P、K质量配比分 别为15:15:15复合肥(肥料中含氮磷钾各15wt%)和19:8:27复合肥(肥 料中含氮19wt%、磷8wt%、钾27wt%)。其中,所述的复合肥可以采用北京富 特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圣诞树全水溶性肥料,产品型号分别为15-15-15复合肥 和19-8-27复合肥。

    肥料配比方案如下:

    其中,肥料配比方案a、b、c均为常规经验施肥方案,肥料配比方案d按本 发明给出的肥料配比方案指导施肥。

    1)肥料配比方案a:定植前施底肥N、P、K质量配比为15:15:15的复合 肥10kg/亩,果膨期追20kg尿素(氮肥),折合亩N肥用量为57.63kg、亩P肥 用量为25.45kg、亩K肥用量为41.09kg。

    2)肥料配比方案b:定植前施底肥N、P、K质量配比为15:15:15的复合 肥10kg/亩,定植后、果膨期各追15kg尿素(氮肥)和5kg五氧化二磷(磷肥), 折合亩N肥用量为53.05kg、亩P肥用量为27.03kg、亩K肥用量为39.89kg。

    3)肥料配比方案c:定植前施底肥N、P、K质量配比为15:15:15的复合 肥10kg/亩,定植后开始每隔7天随滴灌追施4kg氧化钾(钾肥),共追施5次, 折合亩N肥用量为51.29kg、亩P肥用量为22.31kg、亩K肥用量为48.25kg。

    4)肥料配比方案d:按照本发明肥料配比方案进行施肥,不用底肥,采用水 肥一体化智能施肥系统(如:沈阳远大科技园有限公司的水肥一体化智能施肥系 统)精确控制施肥量,肥料利用率N按30~40%计算,P按10~25%计算,K按 40~60%计算;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相应部位叶片氮、磷、钾含量测定,计算植物叶片各元 素吸收量,计算公式为:

    元素吸收量=叶片干重×叶片中元素百分含量(wt%)

    其中,叶片干重为0.209g,元素吸收量为植物叶片的全氮吸收量、全磷吸收 量或全钾吸收量。本实施例中,叶片中氮元素百分含量为3.29wt%,全氮吸收量 为0.0069g;叶片中磷元素重量百分含量为0.58wt%,全磷吸收量为0.0012g;叶 片中钾元素重量百分含量为4.78wt%,全钾吸收量为0.01g。

    本实施例中,肥料配比方案计算过程如下:

    亩氮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氮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 =37.56kg(每亩);

    亩磷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磷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 =8.9kg(每亩);

    亩钾肥用量=[目标产量×植物叶片全钾吸收量÷1000-CN×0.16]÷肥料利用率 =39.67kg(每亩);

    按本发明公式测算,亩N肥用量为37.56kg、亩P肥用量为8.9kg、亩K肥用 量为39.67kg,定植后施用N、P、K质量配比为19:8:27的复合肥。

    本实施例中,目标产量为每亩2000kg,基础参数CN为4,肥料利用率:N 按35%计算,P按20%计算,K按50%计算。

    如图1所示,从不同肥料配比方案各元素施用量对比可以看出,按照本发明 测算的施肥方案d,N肥、P肥及K肥施用量均小于常规经验施肥方案a、b、c。

    如图2所示,从四种肥料配比方案的番茄产量可以看出不同肥料配比方案的 产量变化,通过对四种肥料配比方案的番茄亩产量(方案a-1000kg、方案b-1200 kg、方案c-1500kg、方案d-2000kg)对比,肥料配比方案d通过检测番茄叶片 的N,P,K水平,调整肥料的N,P,K配比,优化施肥方式,使产量大幅提高。

    关 键  词:
    通过 植物 叶片 检测 调整 肥料 配比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通过对植物叶片的检测调整肥料N、P、K配比的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42349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