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一种隔离直流双向变换器.pdf

  • 上传人:le****a
  • 文档编号:6420515
  • 上传时间:2019-07-12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352.8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02151.1

    申请日:

    2012.01.05

    公开号:

    CN102570831B

    公开日:

    2015.01.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M 3/335申请日:20120105|||公开

    IPC分类号:

    H02M3/335; H02M7/797

    主分类号:

    H02M3/335

    申请人:

    深圳市高斯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阮世良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宝田一路南侧凤凰岗第一工业区厂房A厂房05层东侧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代理人:

    王翀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离直流双向变换器,其包括:DSP、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变压器、隔离驱动单元、隔离单元、电感、电解电容,变压器包括一个原边绕组和两个副边绕组;当能量从高压端流向低压端时,DSP通过隔离驱动单元驱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进行全桥变换,并驱动第五MOS管和第六MOS管进行同步整流;当能量从低压端流向高压端时,DSP驱动第五MOS管和第六MOS管进行推挽变换,并驱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进行同步整流。本发明特别适合于高压端小电流到低压端大电流的双向变换。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隔离直流双向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DSP、第一MOS管、第二
    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变压器、
    隔离驱动单元、隔离单元、电感、电解电容,其中,变压器包括一个原边
    绕组和两个副边绕组;
    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漏极分别接高压端,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第三MOS
    管的漏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和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三MOS管
    和第四MOS管的源极分别接地;DSP的其中一个驱动端通过隔离驱动单元
    分别与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的栅极连接,
    DSP的其中一个电压检测端通过隔离单元与高压端连接,另一个电压检测
    端与低压端连接,DSP的电流检测端连接在第五MOS管的源极和地的连接
    点之间;
    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其中一端与第二MOS管和第四MOS管的连接点连接,另一
    端与第一MOS管和第三MOS管的连接点连接;电感的一端与两个副边绕组
    的连接点连接,另一端分别接低压端和电解电容的正极,电解电容的负极
    接地;DSP的另一个驱动端分别与第五MOS管和第六MOS管的栅极连接,
    第五MOS管的漏极与其中一个副边绕组连接,第五MOS管和第六MOS管的
    源极分别接地,第六MOS管的漏极与另一个副边绕组连接;
    当能量从高压端流向低压端时,DSP通过隔离驱动单元驱动第一MOS管、第二
    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进行全桥移相变换,并驱动第五MOS管
    和第六MOS管进行同步整流;当能量从低压端流向高压端时,DSP驱动第
    五MOS管和第六MOS管进行推挽变换,并驱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
    第三MOS管、第四MOS管进行同步整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直流双向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二
    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
    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阳极与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
    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阳极与第二MOS管的源极连
    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阳极与第三MOS管的源
    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阳极与第四MOS管
    的源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离直流双向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
    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
    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五MOS管的漏极连接,阳极与第五MOS管的源极连接;
    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六MOS管的漏极连接,阳极与第六MOS管的源极连
    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离直流双向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
    单元或隔离驱动单元采用线性光耦隔离。

    说明书

    一种隔离直流双向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变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离直流双向变换器。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应用中,由于输入端的不稳定,通常会采用电池或超级电容进行
    储能,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双向变换器。在双向变换器两边电压差别很大的场
    合,如十倍以上情况下,采用不隔离的变换器模式效率较低,很不经济,特别
    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安全的原因,也是需要隔离,因此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
    隔离的双向变换器。

    在输出电压较低的大功率应用中,采用何种模式,在目前尚无完整的解决
    方案;目前的双向变换器各有优缺点,但在一侧为高压小电流,另一侧为低压
    大电流的应用场合,均不太适用,特别在某些新能源应用中,对于低压侧需要
    恒流充电或者恒流放电的场合,目前存在的这些双向变换器都不适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离直流双向变换器,特别适合于高压端小电流到低压
    端大电流的双向变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隔离直流双向变换器,包括:DSP、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
    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变压器、隔离驱动单元、隔离单
    元、电感、电解电容,其中,变压器包括一个原边绕组和两个副边绕组;

    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漏极分别接高压端,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第三
    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和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三MOS管和
    第四MOS管的源极分别接地,DSP的其中一个驱动端通过隔离驱动单元分别与第
    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的栅极连接,DSP的其中一个
    电压检测端通过隔离单元与高压端连接,另一个电压检测端与低压端连接,DSP
    的电流检测端连接在第五MOS管的源极和地的连接点之间;

    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其中一端与第二MOS管和第四MOS管的连接点连接,
    另一端与第一MOS管和第三MOS管的连接点连接;电感的一端与两个副边绕组
    的连接点连接,另一端分别接低压端和电解电容的正极,电解电容的负极接地;
    DSP的另一个驱动端分别与第五MOS管和第六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五MOS管的
    漏极与其中一个副边绕组连接,第五MOS管和第六MOS管的源极分别接地,第
    六MOS管的漏极与另一个副边绕组连接;

    当能量从高压端流向低压端时,DSP通过隔离驱动单元驱动第一MOS管、第
    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进行全桥移相变换,并驱动第五MOS管和
    第六MOS管进行同步整流;当能量从低压端流向高压端时,DSP驱动第五MOS管
    和第六MOS管进行推挽变换,并驱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
    第四MOS管进行同步整流。

    本发明的双向变换器,DSP根据实际控制的需求,控制第一MOS管、第二
    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的驱动方式,可以
    实现能量从低压端到高压端的流动,也可实现从高压端到低压端的流动,从而
    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该双向变换器通过变压器实现了低压端、高压端电压的
    隔离,通过隔离驱动单元和隔离单元实现了直流隔离,而且由于低压端为中间
    抽头的全波整流,可以处理较大的电流,因此本发明的双向变换器特别适合于
    高压端小电流到低压端大电流的双向变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隔离直流双向变换器在一实施例中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高压端V1到低压端V2变换的原理及波形图;

    图3是低压端V2到高压端V1变换的原理及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一详细的阐述。

    本发明的隔离直流双向变换器,能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通过变压器实现
    了低压端、高压端电压的隔离,通过隔离驱动单元和隔离单元实现了直流隔离,
    特别适合于高压端小电流到低压端大电流的双向变换。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双向变换器,包括:DSP、第一MOS管Q1、第二MOS
    管Q2、第三MOS管Q3、第四MOS管Q4、第五MOS管Q5、第六MOS管Q6、变压
    器、隔离驱动单元、隔离单元、电感L2、电解电容C1,其中,变压器包括一个
    原边绕组L1-A和两个副边绕组L1-B、L1-C;

    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的漏极分别接高压端V1,第一MOS管Q1
    的源极和第三MOS管Q3的漏极连接,第二MOS管Q2的源极和第四MOS管Q4的
    漏极连接,第三MOS管Q3和第四MOS管Q4的源极分别接地,DSP的其中一个驱
    动端通过隔离驱动单元分别与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
    第四MOS管Q4的栅极连接,DSP的其中一个电压检测端通过隔离单元与高压端
    V1连接,另一个电压检测端与低压端V2连接,DSP的电流检测端连接在第五MOS
    管Q5的源极和地的连接点之间;

    变压器的原边绕组L1-A的其中一端与第二MOS管Q2和第四MOS管Q4的连
    接点连接,另一端与第一MOS管Q1和第三MOS管Q3的连接点连接;电感L2的
    一端与两个副边绕组L1-B、L1-C的连接点连接,另一端分别接低压端V2和电
    解电容C1的正极,电解电容C1的负极接地;DSP的另一个驱动端分别与第五
    MOS管Q5和第六MOS管Q6的栅极连接,第五MOS管Q5的漏极与其中一个副边
    绕组L1-C连接,第五MOS管Q5和第六MOS管Q6的源极分别接地,第六MOS管
    Q6的漏极与另一个副边绕组L1-B连接;

    当能量从高压端流向低压端时,DSP通过隔离驱动单元驱动第一MOS管Q1、
    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第四MOS管Q4进行全桥移相变换,并驱动第
    五MOS管Q5和第六MOS管Q6进行同步整流;当能量从低压端流向高压端时,
    DSP驱动第五MOS管Q5和第六MOS管Q6进行推挽变换,并驱动第一MOS管Q1、
    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第四MOS管Q4进行同步整流。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还可以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
    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阳
    极与第一MOS管Q1的源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二MOS管Q2的漏极
    连接,阳极与第二MOS管Q2的源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三MOS管
    Q3的漏极连接,阳极与第三MOS管Q3的源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第
    四MOS管Q4的漏极连接,阳极与第四MOS管Q4的源极连接。在进行同步整流
    时,可以分别利用与MOS管并联的二极管进行工作,此时可以不再驱动MOS管
    工作。

    另外,基于同样的道理,本发明还可以包括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六二极管D6;
    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第五MOS管Q5的漏极连接,阳极与第五MOS管Q5的源
    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与第六MOS管Q6的漏极连接,阳极与第六MOS
    管Q6的源极连接。

    其中,从高压端V1到低压端V2的变换是一个全桥变换器,输出侧为中间
    抽头的全桥整流,从低压端V2到高压端V1的变换是电流型推挽模式,输出侧
    为全桥整流;从高压端V1到低压端V2的变换中,MOS管Q1、Q2、Q3、Q4工作
    在开关状态,MOS管Q5、Q6可以直接工作在同步整流状态,也可简单的利用其
    体二极管或并联的二极管工作,此时不需要驱动MOS管Q5、Q6;从低压端V2到
    高压端V1的变换中,MOS管Q5、Q6工作在开关管状态,MOS管Q1、Q2、Q3、Q4
    可以利用其体二极管或并联的二极管工作(此时无需驱动)在同步整流状态。

    其控制原理说明如下:

    高压端V1到低压端V2的变换是PWM全桥控制,原理如图2所示,分析如
    下:

    t0时刻,MOS管Q1、Q3同时导通,t1时刻,MOS管Q1、Q3同时关断;此
    时间内,输出电感L2的电流线性上升,变压器输出通过MOS管Q5整流输出;

    t1时刻到t2时刻,MOS管Q1、Q2、Q3、Q4全部关断,输出电感L2中电流
    线性下降,变压器副边绕组均有电流流过,电流通过MOS管Q5、Q6续流,这两
    个MOS管中电流相等;

    t2时刻,MOS管Q2、Q4同时开通,进入另一个能量传递过程,输出电感L2
    中的电流线性上升,变压器输出通过MOS管Q6整流输出;此状态直到t3时刻
    MOS管Q2、Q4关断为止;

    t3时刻,MOS管Q2、Q4关断,变压器副边绕组进入续流阶段,输出电感L2
    中电流线性下降,变压器副边绕组均有电流流过,电流通过MOS管Q5、Q6续流,
    这两个MOS管中电流相等;

    直到t0’时刻,MOS管Q1、Q3重新开通,t0到t0’时刻为一个周期,从该
    t0’时刻又是一个新周期开始,其后工作按t0到t0’时刻内的原理进行。

    低压端V2到高压端V1的变换是电流型推挽模式,控制原理如图3所示,
    分析如下:

    假设在t0时刻,MOS管Q5导通,MOS管Q6关断,此时电感L2中电流线性
    减小,变压器原边输出通过MOS管Q1、Q3整流后输出到高压端V1;

    t1时刻,MOS管Q6开通,MOS管Q5继续开通,此时变压器相当于短路,及
    低压端V2的电压通过电感L2及MOS管Q5、Q6到地,因此电感L2中电流会线
    性上升;

    t2时刻,MOS管Q6继续开通,MOS管Q5关断,此时变压器开始工作,变压
    器原边绕组侧通过MOS管Q2、Q4整流后输出到低压端V1;

    t3时刻,MOS管Q5开通,MOS管Q6继续开通,此时变压器相当于短路状态,
    电感L2中电流线性上升;

    直到t0’时刻,MOS管Q6关断,一个完整的开关周期结束,此时工作状态
    又重新从t0时刻开始。

    如图1所示实际为一个1KW隔离双向变换器,两边电压V1为800V,V2为
    12V,采用DSP进行控制,检测低压端V2侧电压和电流,隔离后检测高压端V1
    侧电压,DSP设置在低压端V1侧,故低压端V1侧的隔离驱动不需要隔离;隔离
    单元和隔离驱动单元具体可以采用线性光耦隔离,如HCPL-T250。

    系统设计的目标是:低压端V2输出为恒压恒流,即低压端输出电流过大时
    将输出恒流,低压端输出的最大电流控制在80A,当电流小于80A时系统母线电
    压为12V,12V母线接收外部能量时,系统启动从12V到800V的变换,并将系
    统母线维持在12V,低压端最大的吸收电流控制在80A。

    由于系统采用DSP控制,DSP检测低压端电压、电流,根据电流流向和电压
    设定相应的驱动模式,当能量从高压端流向低压端时,通过隔离驱动MOS管Q1、
    Q2、Q3、Q4进行全桥变换,根据相应控制,驱动MOS管Q5、Q6,使其工作在同
    步整流状态(参见图2);当能量从低压端流向高压端时,驱动MOS管Q5、Q6工
    作(参见图3),由于高压端电流较小,此时MOS管Q1、Q2、Q3、Q4不驱动,可
    以利用与其并联的二极管进行整流;控制中向DSP里输入相关控制算法后,进
    行各个MOS管的驱动控制,以满足系统要求。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
    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一种 隔离 直流 双向 变换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隔离直流双向变换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42051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