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元复合卷烟滤棒及卷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多元复合卷烟滤棒及卷烟.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25113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8.21 CN 103251130 A *CN103251130A* (21)申请号 201310196362.8 (22)申请日 2013.05.22 A24D 3/04(2006.01) (71)申请人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横 路 186 号 8-16 楼 (72)发明人 孔浩辉 陈森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 曹志霞 (54) 发明名称 一种多元复合卷烟滤棒及卷烟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元复合卷烟滤。
2、棒, 包括丝 束滤芯以及包覆丝束滤芯的包装纸, 沿烟气入口 到烟气出口的方向, 丝束滤芯依次包括第一段滤 芯、 第二段滤芯、 第三段滤芯, 所述第二段滤芯的 外周表面还设有多个导流槽, 导流槽与第二段滤 芯的外端面导通, 第二段滤芯的压降为 300Pa/cm 以上。 本发明应用到卷烟抽吸时, 烟气到达第二段 滤芯时, 由于第二段滤芯中间吸阻很大, 外围为引 流槽, 吸阻很小, 迫使烟气向外围转向, 主要从引 流槽通过 ; 到达第三段滤芯时, 由于吸烟过程的 抽吸作用, 使得烟气除沿滤棒外围流动外, 同时向 滤棒中心流动。这一方面提高了外围丝束的过滤 作用, 另一方面延长烟气在滤棒中的流动路径,。
3、 从 而提高了滤棒的过滤效率, 实现吸烟后滤棒色泽 的调节。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251130 A CN 103251130 A *CN103251130A* 1/1 页 2 1. 一种多元复合卷烟滤棒,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丝束滤芯以及包覆丝束滤芯的包装纸, 沿烟气入口到烟气出口的方向, 所述丝束滤芯依次包括第一段滤芯、 第二段滤芯、 第三段滤 芯, 所述第二段滤芯的外周表面设有多个导流槽, 所述导流槽与第二段滤。
4、芯的外端面导通, 所述第二段滤芯的压降为 300Pa/cm 以上。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元复合卷烟滤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段滤芯的长度为 5-10mm。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元复合卷烟滤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段滤芯长度为 5-10mm。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元复合卷烟滤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槽为长条形槽, 其长 度方向沿第二段滤芯的轴线方向设置。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多元复合卷烟滤棒, 其特征在于, 多个导流槽围绕第二段滤芯 的轴心线间隔均匀地设置。 6.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多元复合卷烟滤棒, 其特征在于, 多个导流槽相互平行设置。 。
5、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元复合卷烟滤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槽的长度与第二段 滤芯的长度相同。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元复合卷烟滤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槽的横截面形状为 三角形或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或方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复合卷烟滤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槽的槽深为0.3mm 1mm。 10.一种多元复合卷烟, 包括烟丝棒以及滤棒,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棒为权利要求19 任一项所述的多元复合卷烟滤棒。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251130 A 2 1/3 页 3 一种多元复合卷烟滤棒及卷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烟, 尤其涉及一种设有能。
6、够在抽吸时自动对烟气导流的卷烟滤 棒及卷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卷烟产品中, 通常采用过滤嘴对卷烟主流烟气中的焦油进行过滤。现有技术 中的过滤嘴结构简单, 由于气流动力学的特点, 卷烟主流烟气流经滤棒时, 中心部位气流速 和气流量最大, 而外围气流速和气流量低, 参见图 1, 图 1 中带箭头的线条代表气流线, 气流 线越长表示流速越大, 气溶胶颗粒越多。由图 1 可以看出, 现有技术的卷烟产品, 主流烟气 主要从滤棒中间部位逸出, 滤棒外围部分逸出较少, 这使得滤棒中间丝束利用效率过高, 而 外围丝束利用效率较低, 从而导致吸烟后滤棒末端变为黄褐色, 尤其是中间部分, 这样会影 响观感。
7、。 0003 由此可见, 如何使得吸烟后滤棒不会变成这种令人生厌的黄褐色色泽, 即如何调 节吸烟后滤棒的色泽, 这是本领域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多元复合卷烟滤棒, 可以自行对烟气导流, 调节吸烟 后滤棒的色泽。基于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元复合卷烟。 0005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0006 一种多元复合卷烟滤棒, 包括丝束滤芯以及包覆丝束滤芯的包装纸, 沿烟气入口 到烟气出口的方向, 所述丝束滤芯依次包括第一段滤芯、 第二段滤芯、 第三段滤芯, 所述第 二段滤芯的外周表面还设有多个导流槽, 所述导流槽与第二段滤芯的外。
8、端面导通, 所述第 二段滤芯的压降为 300Pa/cm 以上。本技术方案中, 将第二段滤芯的压降为 300Pa/cm 以上 较为合适, 如果压降过小, 有部分气流将从第二段滤芯中心部位通过, 即第二段滤芯无法实 现改变烟气流向的目的。 0007 优选地, 所述第二段滤芯的长度为 5-10mm。 0008 优选地, 所述第三段滤芯长度为 5-10mm。 0009 优选地, 所述导流槽为长条形槽, 其长度方向沿第二段滤芯的轴线方向设置。 0010 优选地, 多个导流槽围绕第二段滤芯的轴心线间隔均匀地设置。 0011 优选地, 多个导流槽相互平行设置。 0012 优选地, 所述导流槽的长度与第二段滤。
9、芯的长度相同。 0013 优选地, 所述导流槽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或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或方形。 0014 优选地, 所述导流槽的槽深为 0.3mm 1mm。 0015 本发明的一种多元复合卷烟, 包括烟丝棒以及滤棒, 所述滤棒为前述的多元复合 卷烟滤棒。 0016 与现有技术中的卷烟相比, 本发明的多元复合卷烟滤棒, 包括丝束滤芯以及包覆 说 明 书 CN 103251130 A 3 2/3 页 4 丝束滤芯的包装纸, 沿烟气入口到烟气出口的方向, 所述丝束滤芯依次包括第一段滤芯、 第 二段滤芯、 第三段滤芯, 所述第二段滤芯的外周表面还设有多个导流槽, 所述导流槽与第二 段滤芯的外端面导通, 。
10、所述第二段滤芯的压降为 300Pa/cm 以上。因而, 在应用到卷烟抽吸 时, 烟气到达第二段滤芯时, 由于第二段滤芯中间为丝束部分吸阻很大, 外围为设有引流槽 的沟槽部分, 吸阻很小, 迫使烟气向外围沟槽部分转向, 主要从沟槽部分通过 ; 到达第三段 滤芯时, 由于吸烟过程的抽吸作用, 使得烟气除沿滤棒外围流动外, 同时向滤棒中心位置流 动。这样, 一方面提高了外围丝束的过滤作用, 另一方面延长了烟气在滤棒中的流动路径, 从而提高了滤棒的过滤效率, 实现吸烟后滤棒色泽的调节。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为现有技术中卷烟的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2 为本发明多元复合卷烟滤棒实施例的内部。
11、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3 为图 2 中第二段滤芯的横向端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 行详细说明。 0021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 利用气流动力学原理, 自动改变吸烟过程中卷烟主流烟气 在滤棒中的流向, 实现吸烟后滤棒色泽的调节。 0022 参见图2、 图3, 本实施例的多元复合卷烟滤棒1包括滤棒主体, 所述滤棒主体包括 丝束滤芯以及包覆丝束滤芯的包装纸, 其中, 沿烟气入口到烟气出口的方向, 丝束滤芯由第 一段滤芯 11、 第二段滤芯 12、 第三段滤芯 13 构成。 0023 其中, 沿第二段滤芯 12。
12、 的轴线方向, 第二段滤芯的外周表面设有多个导流槽 12a, 这些导流槽 12a 为长条形槽, 其长度方向与第三段滤芯的轴线方向平行, 其横截面为三角 形, 在其他实施例中, 也可为半圆形、 方形等形状。多个导流槽 12a 围绕第二段滤芯的轴心 线均匀分布在其外周表面。 本实施例中, 导流槽的长度与第二段滤芯的长度相同, 在其他实 施例中也可以将导流槽的长度设置地小于第二段滤芯的长度, 仅导流槽的外端部与第二段 滤芯的外端部导通。本实施例中, 导流槽的槽深为 1mm, 在其他实施例中, 也可为 0.3mm 1mm 中的任意一值。 0024 如图 2 所示, 本实施例的卷烟滤棒在应用到卷烟中抽吸。
13、时, 烟气经第一段滤芯后 到达第二段滤芯时, 由于第二段滤芯中间为丝束部分吸阻很大, 外围为设有引流槽的沟槽 部分, 吸阻很小, 迫使烟气向外围沟槽部分转向, 主要从沟槽部分通过 ; 到达第三段滤芯时, 由于吸烟过程的抽吸作用, 使得烟气除沿滤棒外围流动外, 同时向滤棒中心位置流动。这 样, 一方面提高了外围丝束的过滤作用, 另一方面延长了烟气在滤棒中的流动路径, 从而提 高了滤棒的过滤效率, 实现吸烟后滤棒色泽的调节。 0025 本实施例中, 第二段滤芯的长度为 7mm, 在其他实施例中, 也可设置为 5-10mm 中的 任意一值 ; 本实施例中, 第三段滤芯的长度为 8mm, 在其他实施例。
14、中, 也可设置为 5-10mm 中 的任意一值。 0026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的是,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 说 明 书 CN 103251130 A 4 3/3 页 5 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 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251130 A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251130 A 6 2/2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251130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