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油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油器.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6109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9.24 CN 104061090 A (21)申请号 201410096048.7 (22)申请日 2014.03.14 2013-056784 2013.03.19 JP F02M 5/12(2006.01) (71)申请人 株式会社京浜 地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赤羽根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127 代理人 李辉 黄纶伟 (54) 发明名称 化油器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化油器, 无需增大浮子室的 直径就能够有效抑制浮子室的燃料油面的波动。 浮子 (7)。
2、 形成为围绕燃料凸台 (1a) 且在枢轴 (9) 侧敞开的优弧状, 在该浮子 (7) 上形成有从该浮 子 (7) 的下方外周缘向下方突出的圆弧状的上部 纵肋 (23) , 另一方面, 在浮子室体 (5) 上形成有圆 弧状的下部纵肋 (25) , 该下部纵肋 (25) 从该浮子 室体 (5) 的底部向浮子 (7) 的下表面立起, 并且配 置在上部纵肋 (23) 的内侧。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6。
3、1090 A CN 104061090 A 1/1 页 2 1. 一种化油器, 所述化油器具备 : 化油器主体 (1) , 其具有水平方向的进气道 (2) ; 和浮 子室体 (5) , 其与该化油器主体 (1) 的下端面接合, 并在与该化油器主体 (1) 的下端面之间 形成浮子室 (4) , 化油器主体 (1) 具有燃料凸台 (1a) , 该燃料凸台 (1a) 对在进气道 (2) 开口 的主喷头 (15) 进行保持, 并且突出到浮子室 (4) 内, 在浮子室 (4) 中收纳有浮子 (7) , 该浮子 (7) 经枢轴 (9) 以上下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化油器主体 (1) , 使开闭燃料流入孔 (。
4、11) 的浮 阀 (10) 进行动作而将浮子室 (4) 的燃料油面 (Fa) 控制为固定, 所述化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浮子 (7) 形成为围绕所述燃料凸台 (1a) 且在所述枢轴 (9) 侧敞开的优弧状, 在该 浮子 (7) 上形成有从该浮子 (7) 的下方外周缘向下方突出的圆弧状的上部纵肋 (23) , 另一 方面, 在浮子室体 (5) 上形成有圆弧状的下部纵肋 (25) , 该下部纵肋 (25) 从该浮子室体 (5) 的底部朝向所述浮子 (7) 的下表面立起, 并且配置在所述上部纵肋 (23) 的内侧。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化油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浮子 (7) 的内周面和。
5、外周面上形成有向半径方向突出的多条横肋 (24) 。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化油器, 其特征在于, 在化油器主体 (1) 上凹陷设置有环状的上部空间 (30) , 该上部空间 (30) 使浮子室 (4) 向上方扩大而允许浮子 (7) 上升到关闭浮阀 (10) 的水平位置以上, 并且, 在化油器主体 (1) 上设置有向下的阶梯状的外侧回油部 (31) , 该外侧回油部 (31) 面对该上部空间 (30) 的外 周侧。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化油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燃料凸台 (1a)上设置有向下的阶梯状的内侧回油部 (32) , 所述内侧回油部 (32) 面对所述上部。
6、空间 (30) 的内周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061090 A 2 1/4 页 3 化油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化油器的改良, 该化油器具备 : 化油器主体, 其具有水平方向的进气 道 ; 和浮子室体, 其与该化油器主体的下端面接合, 并在与该化油器主体的下端面之间形成 浮子室, 化油器主体具有燃料凸台, 该燃料凸台对在进气道开口的主喷头进行保持, 并且突 出到浮子室内, 在浮子室中收纳有浮子, 该浮子经枢轴以上下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化油 器主体, 使开闭燃料流入孔的浮阀进行动作, 从而将浮子室的燃料油面控制为固定。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 如下述专利文献 1 中记。
7、载的那样公知这样的化油器。 0003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1-271648 号公报 0004 在专利文献 1 中记载有这样的化油器 : 在浮子室的内壁突出设置有围绕浮子的波 动防止板, 但是, 对于这样的结构, 为了避免波动防止板与浮子的干涉, 需要使浮子室形成 为较大的直径, 从而会导致化油器的大型化。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增大浮子室的直径 就能够有效抑制浮子室的燃料油面的波动的所述化油器。 0006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化油器, 该化油器具备 : 化油器主体, 其具有 水平方向的进气道 ; 和浮子室体, 其与该。
8、化油器主体的下端面接合, 并在与该化油器主体的 下端面之间形成浮子室, 化油器主体具有燃料凸台, 该燃料凸台对在进气道开口的主喷头 进行保持, 并且突出到浮子室内, 在浮子室中收纳有浮子, 该浮子经枢轴以上下摆动自如的 方式支承于化油器主体, 使开闭燃料流入孔的浮阀进行动作而将浮子室的燃料油面控制为 固定, 所述化油器的第 1 特征在于, 所述浮子形成为围绕所述燃料凸台且在所述枢轴侧敞 开的优弧状, 在该浮子上形成有从该浮子的下方外周缘向下方突出的圆弧状的上部纵肋, 另一方面, 在浮子室体上形成有圆弧状的下部纵肋, 该下部纵肋从该浮子室体的底部朝向 所述浮子的下表面立起, 并且配置在所述上部纵。
9、肋的内侧。 并且, 所述下部纵肋对应于后述 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前侧下部纵肋 25。 0007 另外, 本发明的第 2 特征在于, 在第 1 特征的基础上, 在所述浮子的内周面和外周 面上形成有向半径方向突出的多条横肋。 0008 另外, 本发明的第 3 特征在于, 在第 1 或第 2 特征的基础上, 在化油器主体上凹陷 设置有环状的上部空间, 该上部空间使浮子室向上方扩大而允许浮子上升到关闭浮阀的水 平位置以上, 并且, 在化油器主体上设置有向下的阶梯状的外侧回油部, 该外侧回油部面对 该上部空间的外周侧。 0009 另外, 本发明的第 4 特征在于, 在第 3 特征的基础上, 在所述燃料。
10、凸台上设置有向 下的阶梯状的内侧回油部, 所述内侧回油部面对所述上部空间的内周侧。 0010 根据本发明的第 1 特征, 当随着车辆的加速和减速运转或侧倾运转而使得浮子室 说 明 书 CN 104061090 A 3 2/4 页 4 内的积存燃料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时, 在浮子的下方, 浮子的下表面的圆弧状的上 部纵肋与浮子室体的在上部纵肋的内侧排列的圆弧状的前侧下部纵肋协作来约束燃料的 流动, 由此能够阻碍燃料移动, 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与燃料的移动相伴随的燃料油面的波 动, 由此, 能够抑制因燃料油面的波动所引起的浮子的剧烈晃动, 能够防止浮阀的无用的开 闭, 从而能够实现燃料油面的稳定。
11、化。而且, 由于上部纵肋和下部纵肋都配设在浮子的下 方, 因此能够实现浮子和浮子室体的同心接近配置, 从而能够实现圆形截面的浮子室体的 紧凑化。 0011 根据本发明的第 2 特征, 在浮子由于来自外部的振动而上下振动的情况下, 在浮 子的内、 外周面上形成的多条横肋承受燃料的阻力, 由此, 浮子的上下振动衰减, 从而能够 抑制由浮子的无用的升降所导致的浮阀的无用的开闭。 0012 根据本发明的第 3 特征, 当随着燃料向前后或左右方向移动而使得燃料欲朝向上 部空间沿浮子室的内周面上窜时, 在化油器主体上形成的向下的阶梯状的外侧回油部能够 抑制燃料朝向上部空间上窜, 能够有效地抑制因燃料朝向上。
12、部空间上窜所引起的燃料油面 的波动, 从而能够抑制因燃料油面的波动所引起的浮子的剧烈晃动。 0013 根据本发明的第 4 特征, 当燃料欲朝向上部空间沿燃料凸台的外周面上窜时, 在 燃料凸台上形成的向下的阶梯状的内侧回油部能够抑制燃料朝向上部空间上窜, 能够有效 地抑制因燃料朝向上部空间上窜所引起的燃料油面的波动, 从而能够抑制因燃料油面的波 动所引起的浮子的剧烈晃动。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化油器的纵剖侧视图。 0015 图 2 是沿图 1 的 2-2 线的剖视图。 0016 图 3 是浮子室体的俯视图。 0017 图 4 是沿图 3 的 4-4 线的剖视图。 001。
13、8 标号说明 0019 C : 化油器 ; 0020 F : 燃料 ; 0021 Fa : 燃料油面 ; 0022 1 : 化油器主体 ; 0023 2 : 进气道 ; 0024 4 : 浮子室 ; 0025 5 : 浮子室体 ; 0026 7 : 浮子 ; 0027 9 : 枢轴 ; 0028 10 : 浮阀 ; 0029 11 : 燃料流入孔 ; 0030 15 : 主喷头 ; 0031 23 : 上部纵肋 ; 0032 24 : 横肋 ; 说 明 书 CN 104061090 A 4 3/4 页 5 0033 25 : 下部纵肋 (前侧下部纵肋) ; 0034 30 : 上部空间 ; 0。
14、035 31 : 外侧回油部 ; 0036 32 : 内侧回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基于附图中示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在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8 首先, 在图 1 和图 2 中, 机动二轮车用发动机的化油器 C 具备 : 化油器主体 1, 其具 有与发动机的进气口连接的水平方向的进气道 2 ; 和浮子室体 5, 其隔着 O 型圈 3 与该化油 器主体 1 的下端面接合, 从而在与该化油器主体 1 的下端面之间形成浮子室 4。浮子室体 5 通过螺栓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紧固于化油器主体 1。以下, 在化油器 C 中, 将进气道 2 的下游 侧 (发动机侧) 称作前侧, 将。
15、进气道 2 的上游侧称作后侧。 0039 化油器主体1一体地具有燃料凸台1a, 该燃料凸台1a从化油器主体1的下表面中 心部突出至浮子室 4 内, 中空的浮子 7 以围绕该燃料凸台 1a 且后侧敞开的优弧状收纳于浮 子室4, 固定安装于该浮子7的后部的支承板8经枢轴9以能够上下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 浮子室体 5, 在支承板 8 上连接有浮阀 10, 该浮阀 10 借助于支承板 8 的上下摆动来开闭化 油器主体1的燃料流入孔11。 在燃料流入孔11上连接有从燃料箱伸出的燃料导管, 从而使 得燃料能够流入。 0040 并且, 浮子 7 在其水平位置关闭浮阀 10, 当浮子 7 从其水平位置下降时,。
16、 打开浮阀 10, 通过基于这样的浮阀 10 所实现的燃料流入孔 11 的开闭, 在浮子室 4 中一直贮存有形成 一定水平的燃料油面 Fa 的燃料 F。在浮阀 10 中内置有弹簧, 该弹簧允许浮子 7 上升到水平 位置以上, 并缓和对浮阀 10 的冲击。 0041 在所述燃料凸台1a上排列设置有主喷嘴13和慢速喷嘴14, 主喷嘴13和慢速喷嘴 14 分别在燃料油面 Fa 下开口, 在主喷嘴 13 上连接有在进气道 2 开口的主喷头 15, 通过主 喷嘴 13 计量后的燃料从主喷头 15 喷出, 在慢速喷嘴 14 上连接有慢速喷头 16, 该慢速喷头 16 在比主喷头 15 靠下游侧的进气道 2。
17、 开口, 通过慢速喷嘴 14 计量后的燃料从慢速喷头 16 喷出。 0042 在化油器主体1上一体地形成有向进气道2的上方延伸的阀筒17, 从上方开闭 (升 降) 进气道 2 的活塞型的节气门 18 滑动自如地收纳于该阀筒 17, 在该节气门 18 的中心部 附设有针型阀 19, 该针型阀 19 插入主喷头 15 内, 且与节气门 18 一起升降。因此, 主喷头 15 在节气门 18 的中心部的正下方开口, 慢速喷头 16 在节气门 18 的下游侧缘部附近开口。 另外, 在节气门 18 上连接有用于节气门 18 的开闭操作的节气门拉索 20。在比节气门 18 靠 上游侧的进气道 2 中设有蝶形。
18、的阻风门 21。 0043 在所述优弧状的浮子7上一体地形成有圆弧状的上部纵肋23和上下多条 (在图示 例中为 2 条) 横肋 24、 24, 所述上部纵肋 23 从浮子 7 的下方外周缘向下突出, 所述横肋 24、 24从浮子7的内周面和外周面突出。 其中的一条横肋24由凸缘构成, 所述凸缘从上下分割 而成型的浮子 7 的接合面突出。 0044 如图 1 图 3 所示, 浮子室体 5 形成为圆形截面, 浮子室体 5 的内周面和浮子 7 的 外周面配置成同心。在该浮子室体 5 的底面上一体地形成有圆弧状的前侧下部纵肋 25 和 说 明 书 CN 104061090 A 5 4/4 页 6 圆弧。
19、状的后侧下部纵肋 26, 所述前侧下部纵肋 25 朝向浮子 7 的下表面立起, 并且配置在所 述上部纵肋 23 的内侧, 所述后侧下部纵肋 26 朝向浮子 7 的支承板 8 立起, 并且沿着浮子室 体 5 的内周面的后侧半周延伸。另外, 在浮子室体 5 上一体地形成有 3 个半径方向纵肋 27、 27., 这些半径方向纵肋从浮子室体 5 的底部立起, 并且从前内侧面和左右内侧面呈平板 状突出。 0045 如图1所示, 在化油器主体1的下表面上凹陷设置有环状的上部空间30, 该上部空 间 30 使得浮子室 4 向上方扩大, 该上部空间 30 允许浮子 7 上升到水平位置以上, 该上升如 前述那样。
20、由用于缓和对闭阀状态的浮阀 10 的冲击的弹簧的变形所引起。 0046 在化油器主体1上形成有向下的阶梯状的外侧回油部31, 该外侧回油部31面对化 油器主体 1 的上部空间 30 的外周侧。另外, 在所述燃料凸台 1a 上形成有向下的阶梯状的 内侧回油部 32, 该内侧回油部 32 面对上部空间 30 的内周侧。 0047 如图 3 和图 4 所示, 在浮子室体 5 的底壁上, 与燃料凸台 1a 相邻地立起设置有用 于排出过剩燃料的溢流管 35, 在与溢流管 35 的下端连接的燃料排出通道 36 上连接有排泄 管 37。另外, 将浮子室 4 的底部与燃料排出通道 36 连通的排泄孔 38 设。
21、置于浮子室体 5, 该 排泄孔 38 平常被螺纹安装于浮子室体 5 的排泄螺栓 39 封闭。 0048 接下来, 对该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049 当随着机动二轮车的加速和减速运转或侧倾运转而使得浮子室 4 内的积存燃料 F 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时, 在浮子 7 的下方, 浮子 7 的下表面的圆弧状的上部纵肋 23 与浮子室体 5 的在上部纵肋 23 的内侧排列的圆弧状的前侧下部纵肋 25 协作来约束燃料 F 的流动, 从而阻碍燃料 F 移动。而且, 浮子室体 5 的圆弧状的后侧下部纵肋 26 和半径方向 纵肋 27、 27. 也阻碍燃料 F 移动。通过以上措施, 能够有效地抑制与燃。
22、料 F 的移动相伴随 的燃料油面 Fa 的波动。因此, 能够抑制因燃料油面 Fa 的波动所引起的浮子 7 的剧烈晃动, 能够防止浮阀 10 的无用的开闭, 从而能够实现燃料油面 Fa 的稳定化。 0050 而且, 由于上部纵肋 23、 前侧下部纵肋 25、 后侧下部纵肋 26 和半径方向纵肋 27、 27. 都配设在浮子 7 的下方, 因此能够实现浮子 7 和浮子室体 5 的同心状的接近配置, 从 而能够实现圆形截面的浮子室体 5 的紧凑化。 0051 另外, 在浮子室体 5 的底部, 前侧下部纵肋 25、 后侧下部纵肋 26 和半径方向纵肋 27、 27. 相互分开, 因此, 在维修时, 能。
23、够在卸下排泄螺栓 39 而从排泄孔 38 抽出浮子室 4 的燃料 F 时防止浮子室 4 内的燃料残留。 0052 另外, 当随着燃料 F 向前后或左右方向移动而使得燃料 F 欲朝向上部空间 30 沿浮 子室 4 的内周面上窜时, 在化油器主体 1 上形成的向下的阶梯状的外侧回油部 31 能够抑制 燃料 F 朝向上部空间 30 上窜。另外, 当燃料 F 欲朝向上部空间 30 沿燃料凸台 1a 的外周面 上窜时, 在燃料凸台 1a 上形成的向下的阶梯状的内侧回油部 32 能够抑制燃料 F 朝向上部 空间 30 上窜。通过以上措施, 能够有效地抑制因燃料 F 朝向上部空间 30 上窜所引起的燃 料油。
24、面 Fa 的波动。因此能够抑制因燃料油面 Fa 的波动所引起的浮子 7 的剧烈晃动。 0053 另外, 在浮子 7 由于来自外部的振动而上下振动的情况下, 在浮子 7 的内、 外周面 上形成的多条横肋 24、 24 承受燃料 F 的阻力, 由此, 浮子 7 的上下振动衰减, 从而能够抑制 由浮子 7 的无用的升降所导致的浮阀 10 的无用的开闭。 0054 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定, 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说 明 书 CN 104061090 A 6 1/4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61090 A 7 2/4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61090 A 8 3/4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61090 A 9 4/4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61090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