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4

高压器件.pdf

  • 上传人:zhu****_FC
  • 文档编号:6415795
  • 上传时间:2019-06-10
  • 格式:PDF
  • 页数:44
  • 大小:1,017.1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26895.2

    申请日:

    2010.07.09

    公开号:

    CN101950735B

    公开日:

    2014.10.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21/8238申请日:20100709|||公开

    IPC分类号:

    H01L21/8238; H01L21/336; H01L27/092; H01L29/78; H01L29/10

    主分类号:

    H01L21/8238

    申请人:

    新加坡商格罗方德半导体私人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国伟; P·R·维尔马

    地址:

    新加坡新加坡城

    优先权:

    2009.07.10 US 12/500,62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代理人:

    程伟;靳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器件,形成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含设置制备有主动器件区域的衬底。该主动器件区域包含栅极堆叠的栅极堆叠层,该栅极堆叠层于栅极介电层上至少包括有栅极电极层。对应于该栅极的第一掩膜设置于该衬底上。该衬底经图案化,以至少去除部分的未经该第一掩膜保护的顶部栅极堆叠层。第二掩膜亦设置于该衬底上,该第二掩膜具有开口,该开口曝露出一部分该第一掩膜与该顶部栅极堆叠层。沟道井藉由注入离子穿透该开口与栅极堆叠层进入该衬底而形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形成器件的方法, 包括 : 设置制备有主动器件区域的衬底, 其中, 该主动器件区域包含栅极堆叠的栅极堆叠层, 该栅极堆叠层在栅极介电层上至少包括有栅极电极层 ; 在该衬底上设置对应于该栅极的第一掩膜 ; 图案化该衬底, 以至少去除部分的未经该第一掩膜保护的顶部栅极堆叠层 ; 在该衬底上设置第二掩膜, 该第二掩膜具有开口, 该开口曝露出一部分该第一掩膜与 该顶部栅极堆叠层 ; 以及 注入离子穿透该开口与栅极堆叠层进入该衬底, 以形成沟道井。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形成器件的方法, 其中, 该顶部栅极堆叠层包括该栅极堆叠的 该栅极电极层。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形成器件的方法, 其中, 该栅极电极层包括硅, 该硅包含非晶硅 或多晶硅。
    4: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形成器件的方法, 其中, 该第一掩膜包括硬式掩膜。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形成器件的方法, 其中, 该栅极的第一边缘对应于该器件的该 栅极的沟道边缘, 而该栅极的第二边缘对应于该器件的该栅极的漏极边缘。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形成器件的方法, 其中, 该栅极的第一边缘对应于该器件的该 栅极的沟道边缘, 而该栅极的第二边缘对应于该器件的该栅极的漏极边缘。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形成器件的方法, 其中, 图案化该衬底以让该栅极介电层保留 于该衬底上。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形成器件的方法, 其中, 图案化该栅极堆叠层以让该栅极介电 层保留于该衬底上。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形成器件的方法, 其中, 注入离子包括倾斜角度注入。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形成器件的方法, 其中, 该注入的倾斜角度约 1-45 度。
    11: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形成器件的方法, 其中, 注入离子包括多重倾斜角度注入, 该 多重倾斜角度注入绕着该衬底的平面旋转。
    12: 如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形成器件的方法, 其中, 该注入的倾斜角度约 1-45 度。
    1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形成器件的方法, 其中, 注入离子包括四方倾斜角度注入, 该 四方倾斜角度注入绕着该衬底的平面旋转。
    1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形成器件的方法, 其中, 该第二掩膜包括光刻胶。
    15: 一种形成器件的方法, 包括 : 设置制备有主动器件区域的衬底, 该主动器件区域在该主动器件区域的第一部分中包 含有经掺杂的漂移井, 栅极堆叠的栅极堆叠层在该衬底的表面上的栅极介电层上至少包括 有栅极电极层 ; 在该衬底上设置对应于该栅极的第一掩膜 ; 图案化该衬底, 以至少去除部分的未经该第一掩膜保护的顶部栅极堆叠层 ; 在该衬底上设置第二掩膜, 该第二掩膜具有开口, 该开口曝露出一部分该第一掩膜与 该顶部栅极堆叠层 ; 以及 注入离子穿透该开口与栅极堆叠层进入该衬底, 以形成沟道井。
    16: 如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形成器件的方法, 其中, 该衬底包括 : 2 漂移隔离区域, 在该经掺杂的漂移井中 ; 以及 经掺杂的深井, 在包围该经掺杂的漂移井的该主动器件区域的该衬底中。
    17: 如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形成器件的方法, 其中, 该第一掩膜包括硬式掩膜。
    18: 如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形成器件的方法, 其中, 该栅极的第一边缘对应于该器件的 该栅极的沟道边缘, 而该栅极的第二边缘对应于该器件的该栅极的漏极边缘。
    19: 一种器件, 包括 : 衬底, 制备有主动器件区域, 其中, 该主动器件区域包含栅极堆叠, 该栅极堆叠于栅极 介电层上具有栅极电极层, 其中, 至少该栅极电极层利用硬式掩膜进行图案化 ; 经掺杂的沟道井, 置于该衬底中, 邻近该栅极的第一边缘, 其中, 该栅极的该第一边缘 在该栅极下的该沟道井的沟道边缘与该沟道井重叠, 该栅极的该第一边缘与该沟道边缘定 义该器件的有效沟道长度 ; 以及 经掺杂的漂移井, 邻近该栅极的第二边缘。
    20: 如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器件, 其中, 该有效沟道长度小于约 0.4 微米。

    说明书


    高压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而言是关于半导体器件或者积体电路, 更详而言的, 是关于高功率器件。 参考前案
         本申请案是部分连续申请案 (continuation-in-partapplication), 主张 2009 年 2 月 23 日提出申请的美国专利申请案编号 12/390,509 的利益。所揭露的全部内容皆并入 本申请案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侧向双扩散电晶体 (Lateral Double-Diffused(LD)transistor) 已于高电压应用 中获得广泛采用。 对于高效能的侧向双扩散电晶体而言, 当电晶体导通时, 期望具有低漏极 至源极 (drain-to-source) 导通电阻 on-resistance(Rdson) 以最小化其功率散逸, 并且期 望具有高崩溃电压 (breakdown voltage) 以最大化其电压耐受力 (voltagecapability)。 为了达到低漏极至源极导通电阻, 该高侧向双扩散电晶体的沟道应尽可能越短越好。
         当制程技术演进至深次微米 ( 例如 : 超过 0.35μm) 非常大型积体电路 (VLSI) 时, 期望将高压 (HV) 侧向双扩散电晶体与低压 (LV) 电晶体制造于相同衬底上。一般而言, 用 于形成如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MOS) 的低压器件的制程是用于形成高压器件。然而, 习知的 CMOS 制程并不相容于形成高压电晶体。举例而言, 制程覆盖问题使得用以定义该沟 道长度的高压沟道井难以对准 (alignment)。制程覆盖中的制程变异需要很大的制程窗口 (process window)。如此一来, 使得形成短沟道长度以达到低漏极至源极导通电阻 (Rdson) 变得困难。再者, 所用的薄栅极电极妨碍本身作为硬式掩膜 (hard mask), 使得形成该沟道 井的制程控制进一步恶化。
         由先前的讨论可知, 本发明期望提供形成有短沟道长度的可靠高压器件, 以具有 低漏极至源极导通电阻 (Rdson)。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形成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含设置制备有主动器件区域 (active device region) 的衬底。 该主动器件区域包含栅极堆叠 (gate stack) 的栅极堆叠层, 该栅 极堆叠层于栅极介电层上至少包括有栅极电极层。 对应于该栅极的第一掩膜设置于该衬底 上。该衬底经图案化, 以至少去除部分的未经该第一掩膜保护的顶部栅极堆叠层。第二掩 膜亦设置于该衬底上, 该第二掩膜具有开口, 该开口曝露出一部分该第一掩膜与该顶部栅 极堆叠层。沟道井藉由注入离子穿透该开口与栅极堆叠层进入该衬底而形成。
         于另一实施例中, 揭露了另一个形成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含设置制备有主动器 件区域的衬底。 该主动器件区域于该主动器件区域与栅极堆叠的栅极堆叠层的第一部分中 包含有经掺杂的漂移井 (dopeddrift well)。该等栅极堆叠层于该衬底的表面上的栅极介 电层上至少包含有栅极电极层。对应于该栅极的第一掩膜设置于该衬底上。该衬底经图案
         化, 以至少去除部分的未经该第一掩膜保护的顶部栅极堆叠层。第二掩膜亦设置于该衬底 上, 该第二掩膜具有开口, 该开口曝露出一部分该第一掩膜与该顶部栅极堆叠层。 沟道井藉 由注入离子穿透该开口与栅极堆叠层进入该衬底而形成。
         于再一实施例中, 提供了一种器件。该器件包含制备有主动器件区域的衬底。该 主动器件区域包含栅极堆叠, 该栅极堆叠于栅极介电层上具有栅极电极层。至少该栅极电 极层利用硬式掩膜进行图案化。 该器件亦包含经掺杂的沟道井, 置于该衬底中, 邻近该栅极 的第一边缘。该栅极的第一边缘与在该栅极下的沟道井的沟道边缘部份重迭。该栅极的第 一边缘与该沟道边缘定义该器件的有效沟道长度。 该器件亦包含邻近该栅极的第二边缘的 经掺杂的漂移井。
         配合参照以下说明书与附加图式, 本发明上述这些或其他目的与本发明说明书中 所揭露的优点与特征将变得清楚明了。再者, 可了解到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的 特征并非独立的, 而能够以各种组合或排列而存在。 附图说明
         于附加图式中, 类似的参考编号一般而言是参照不同图式中的相同零件。 再者, 该 等附加图式无须依正确比例绘制, 且一般而言是为了强调并且描绘本发明的原理。于以下 说明书内容中,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是参考下列附加图式进行描述, 其中 :
         第 1 图是显示器件的实施例 ;
         第 2a 至 2g 图是显示用于形成器件的制程的实施例 ;
         第 3a 至 3g 图是显示用于形成器件的制程的替代实施例 ;
         第 4a 至 4g 图是显示用于形成器件的制程的另一实施例 ; 以及
         第 5a 至 5g 图是显示用于形成器件的制程的另一实施例。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器件或积体电路 101 衬底
         110 器件区域 112 主动子区域
         116 主动子区域 122 井
         124 井 132 深井
         133 边缘 135 沟道井
         136 井 140 电晶体
         142 栅极介电材料 144 栅极电极
         146 扩散区域 148 分隔件
         150 电晶体 160 器件区域
         165 高压主动区域 171 本体接触区域
         172 高压栅极介电材料 174 高压栅极电极
         176a 源极扩散区域 176b 漏极扩散区域
         178 侧壁分隔件 179a 边缘
         179b 边缘 180 隔离区域
         180a 漂移浅沟槽隔离区域 242 栅极介电层
         244 栅极电极层 287 软式掩膜5101950735 A CN 101950739
         说掩膜层 开口 软式掩膜 软式掩膜 软式掩膜 开口明书掩膜层 栅极电极层3/12 页288 289 387 487b 587b 589388 587 587c288b 344 硬式掩膜 软式掩膜 软式掩膜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般而言是关于半导体器件或积体电路。更详而言的, 一些实施 例是关于高功率器件。 举例而言, 高功率器件包含侧向双扩散电晶体, 如金属氧化物电晶体 (MOS)。可采用该等高功率器件作为切换电压整流器 (switching voltage regulator), 以 作为功率管理的应用。该等侧向双扩散电晶体能够轻易地被整合入器件或积体电路。该等 器件或积体电路可结合至例如消费性电子产品中或与消费性电子产品共同使用, 更具体而 言, 可应用于如行动电话、 平板电脑以及个人数位助理 (PDA) 的可携式消费性产品。
         第 1 图显示器件的实施例的一部分 100。如图所示, 该部分 100 包含衬底 101。该 衬底可包括硅衬底。该衬底可轻微地掺杂 p 型掺杂物 (p-type dopant)。亦可使用如硅锗 或绝缘体上硅 (SOI) 的 N 型或者其他类型的衬底。 该衬底可制备有第一与第二区域 110 与 160。 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第一区域包括低 压 (LV) 器件区域, 同时该第二区域包括高压 (HV) 器件区域。该等区域可为其他类型的器 件区域或者可设置额外的器件区域。举例而言, 可为了双栅极氧化物 (dual gate oxide ; DGO) 器件而形成双栅极氧化物区域。该等双栅极氧化物器件可用于 I/O 电路系统。又或 者, 该等双栅极氧化物器件可仅包含高压区域。
         于 一 个 实 施 例 中, 该 第 一 区 域 包 括 第 一 与 第 二 类 型 的 主 动 子 区 域 (active sub-region)112 与 116。该第一与第二类型是互补的类型, 形成互补类型的器件。举例而 言, 该互补类型的器件包括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MOS) 器件。形成非互补或其他类型的 器件亦是有用的。
         该第一类型主动子区域包括例如 n 型主动子区域, 而该第二类型主动子区域包括 p 型主动区域。 该第一类型主动子区域包括经第二类型掺杂的井 122 ; 该第二类型主动子区 域包括经第一类型掺杂的井 124。举例而言, 该第一类型主动子区域包括 p 型掺杂井, 而该 第二类型主动子区域包括 n 型掺杂井。亦可使用其他组构的主动子区域。P 型掺杂物可包 含硼 (B)、 铟 (In) 或两者的组合, 同时 n 型掺杂物可包含磷 (P)、 砷 (As)、 锑 (Sb) 或三者的 组合。
         第一类型的电晶体 140 设置于该第一类型主动子区域中, 而第二类型的电晶体 150 设置于该第二类型主动子区域中。举例而言, n 型电晶体设置于具有 p 型掺杂井的 n 型 主动子区域中, 同时 p 型电晶体设置于具有 n 型掺杂井的 p 型主动子区域中。于一个实施 例中, 该等电晶体是 MOS 场效电晶体 (MOSFET)。亦可使用其他类型的电晶体。
         例如, 电晶体包括栅极, 该栅极于栅极介电材料 142 上具有栅极电极 144。该栅极 电极包括例如多晶硅 (polysilicon)。亦可使用如多晶硅化物或金属硅化物等其他类型的 栅极电极材料。藉由将所欲的金属与多晶硅反应可形成多晶硅化物或者金属硅化物。可使
         用如钴、 钛或镍 (nickel) 等各种类型的金属。亦可使用其他类型的栅极电极材料。再者, 该栅极电极可掺杂有掺杂物。掺杂该栅极电极可取决于制程技术。例如, 该栅极电极可掺 杂有相同于该电晶体类型的掺杂物类型。亦可使用其他掺杂物类型掺杂该栅极电极。该栅 极介电材料可为硅氧化物 (silicon oxide)。亦可使用其他类型的栅极电极或栅极介电材 料。该栅极电极材料与栅极介电材料可取决于制程技术。举例而言, 钴硅化物栅极电极可 用于 0.18 微米与 0.13 微米制程技术, 同时镍硅化物可用于 0.09 微米制程技术。亦可使用 其他组构的栅极电极与栅极介电材料。
         该栅极的侧壁可设置有侧壁分隔件 148。 该等侧壁分隔件可包括如硅氧化物、 硅氮 化物或者两者的组合的介电材料。亦可使用其他类型的材料于该等侧壁分隔件。
         扩散区域 146 邻近该栅极。该等扩散区域可作为该电晶体的源极与漏极。可设置 延伸扩散区域 147。 该等延伸扩散区域可为浅扩散区域, 于该等分隔件下方延伸。 该第一类 型电晶体的扩散区域 ( 包含该等延伸扩散区域 ) 掺杂有第一类型掺杂物, 而该第二类型电 晶体的扩散区域掺杂有第二类型掺杂物。举例而言, p 型扩散区域为 p 型电晶体所设置, 而 n 型扩散区域为 n 型电晶体所设置。该等扩散区域的深度与掺杂物浓度可例如取决于应用 方式 ( 如电压需求 )。 该高压区域包含高压主动区域 165。 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高压主动区域包括第一类 型主动区域。举例而言, 该高压主动区域包括 n 型主动区域。亦可设置 p 型高压主动区域。 再者, 可了解到, 为了简化起见该高压区域仅描绘一个主动区域, 而该高压区域可包含高压 主动区域或子区域。举例而言, 该等高压主动子区域可为用于互补类型高压器件的互补类 型高压子区域。
         设置如浅沟槽隔离 (STI) 区域的隔离区域 180, 以隔离该等区域中的低压与高压 区域以及该等区域内的主动子区域。亦可使用其他类型的隔离区域。
         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第一类型高压主动区域至少包括第一与第二部分。该第一部 分包括第二类型高压沟道 ( 或本体 ) 井 135, 而该第二部分包括第一类型高压漂移井 136。 该高压漂移井可定义高压器件的类型。举例而言, p 型高压主动区域可具有 n 型高压沟道 井与 p 型高压漂移井。于一个实施例中, 第三或中间部分将该沟道与漂移井分隔开。于其 他实施例中, 该第一与第二部分是相邻接的部分。 举例而言, 该高压沟道与高压漂移井互相 接触。
         深井 132 可设置于该高压主动区域中, 包围该高压沟道与漂移井。一般而言, 该深 井包括第一类型的掺杂物或者与该高压器件类型相同的掺杂物。 该深井可用以将该漂移井 与该衬底隔离。举例而言, p 型器件将具有 n 型深井。于一些情况下, 该深井可选择性存在 或者该深井可包括该第二类型或者与该高压器件类型相反类型的掺杂物。 举例而言, 至于 n 型高压器件, 该深井可为 p 型或 n 型深井。所选择的深井的不同类型可取决于衬底的类型。 一般而言, 经 p 型掺杂的衬底是用于制造器件。当使用 p 型衬底时, 可选择该 n 型深井。这 是因为 n 型漂移井已不同于该 p 型衬底。对于 n 型衬底而言, p 型深井可用以将该沟道井 与该衬底隔离。亦可使用其他组构的深井。
         如图所示, 第一类型高压器件设置于该第一类型高压主动区域中。于一个实施例 中, 该第一类型高压器件包括侧向双扩散 (LD) 器件, 如 LDMOS 器件。该高压器件包括具有 第一与第二边缘 179a 至 b 或者多个侧壁的栅极。
         该栅极于高压栅极介电材料 172 上包含有高压栅极电极 174。该高压栅极电极可 包括多晶硅。亦可使用如多晶硅化物或者金属硅化物等其他类型的高压栅极电极材料。可 使用如钴、 钛或镍等各种类型的金属。亦可使用其他类型的高压栅极电极材料。再者, 该栅 极电极可掺杂有掺杂物。例如, 该高压栅极电极可掺杂有与该电晶体类型相同的掺杂物类 型。亦可使用掺杂有其他掺杂物的高压栅极电极。该高压栅极介电材料可为硅氧化物。亦 可使用其他类型的高压栅极介电材料。
         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高压栅极电极材料与高压栅极介电材料可取决于 CMOS 制程 及 / 或技术。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高压栅极电极材料与高压栅极介电材料可取决于用于低 压器件的 CMOS 制程及 / 或技术。举例而言, 钴硅化物栅极电极可用于 0.18 与 0.13 微米的 制程技术, 同时镍硅化物可用于 0.09 微米制程技术。亦可使用其他组构的栅极电极与栅极 介电材料。
         该栅极的侧壁可设置有侧壁分隔件 178。 该等侧壁分隔件可包括如硅氧化物、 硅氮 化物或者两者的组合的介电材料。亦可使用其他类型的材料于该等侧壁分隔件。
         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高压栅极 ( 如栅极电极 )、 栅极介电材料与分隔件的各种栅极 元件具有与该低压区域中的低压器件相同类型的材料。如此一来, 提升了形成高压与低压 器件的制程可相容性。 该高压栅极与该高压主动区域的第一及第二部分中的沟道和漂移井部分重迭。 漂 移隔离区域 180a 可设置于该高压器件的高压侧上的漂移井 136 内。该漂移隔离区域 180a 能够改善该高压器件因高电压所造成的崩溃电压。举例而言, 该漂移隔离区域特别用以承 受超过大约 10 伏特的高电压应用。如图所示, 该漂移隔离区域 180a 置于该栅极下方的漂 移井 136 中。亦可将该漂移井置于其他位置, 如部分位于该栅极下方。
         第一类型漏极扩散区域 176b 设置于该漂移隔离区域 180a 与隔离区域 180 的间, 将该高压主动区域与该高压区域中其他子主动区域隔离。第一类型的源极扩散区域 176a 设置于该第一类型高压主动区域的沟道井 135 中。 可设置源极延伸区域 177, 其延伸于该高 压栅极的沟道侧 (channel side) 上的分隔件下方。该第一类型源极与漏极扩散区域例如 包括用于 p 型高压主动区域的 p 型扩散区域。亦可设置用于 n 型高压主动区域的 n 型扩散 区域。取决于应用方式, 可选择该等扩散区域的掺杂物深度与浓度。于一个实施例中, 扩散 区域的掺杂物深度与浓度可相同于低压器件的掺杂物深度与浓度。 亦可使用其他掺杂物深 度与浓度。
         第二类型本体接触区域 171 可设置于该高压主动区域的第一部分中。如图所示, 该第二类型本体接触区域 171 介于该源极扩散区域 176a 与该隔离区域 180 的间。该第二 类型本体接触区域包括第二类型掺杂物。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本体接触区域的掺杂物深度 与浓度可相同于该低压器件的扩散区域。亦可使用其他掺杂物深度与浓度。该本体接触区 域 171 提供电性耦合至该沟道井 135。
         该沟道井 135 的边缘 133 延伸于该栅极的源极侧 (source side) 上的栅极下面。 该边缘 133 可称作为该沟道井的沟道边缘。该沟道井 135 的沟道边缘与该源极侧上的栅极 的第一边缘 179a 定义了该高压电晶体的沟道, 该沟道具有有效沟道长度 L。
         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有效沟道长度藉由离子注入 (ionimplantation) 所控制, 且 自我对准 (self-aligned) 至该栅极边缘。举例而言, 掺杂物离子利用注入掩膜 (implant
         mask) 进行注入穿透该栅极电极或者利用硬式掩膜进行注入穿透该栅极电极。于一个实施 例中, 亦使用该注入掩膜以图案化该高压栅极的沟道边缘。该有效沟道长度可藉由所选定 以满足临限电压 (threshold voltage) 与崩溃电压需求的沟道或本体注入条件进行控制。 举例而言, 可藉由降低倾斜角度、 注入能量或者剂量等而得到较短的有效沟道长度。
         利用经自我对准至该注入的栅极边缘的沟道井, 可避免制程覆盖问题。能够达到 具有非常低的漏极至源极导通电阻的非常短有效沟道长度, 使得高电流能够通过小面积。 此对于 0.35 微米以下如 0.25 微米、 0.18 微米与 0.13 微米的制程技术特别有用。
         具有降低的功率散逸的功率管理应用需求较小的面积, 能够增进效能同时降低成 本。
         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有效沟道长度 L 小于 0.4 微米。于另一实施例中, 该有效沟道 长度小于 0.3 微米。于又一实施例中, 该有效沟道长度小于 0.25 微米。例如, 取决于应用 方式, 亦可使用其他有效沟道长度。
         第 2a 至 2g 图显示用于形成器件或积体电路 100 的制程的实施例的剖面图。参照 第 2a 图, 设置有衬底 101。该衬底可包括如经轻微 p 型掺杂的衬底的硅衬底。亦可使用其 他类型的衬底, 包含经 n 型掺杂的衬底、 硅锗或绝缘体上硅 (SOI)。
         如图所示, 第一与第二器件区域 110 与 160 定义于该衬底上。该第一区域例如包 括低压器件区域, 同时该第二区域包括高压器件区域。可设置其他类型的器件区域或者额 外的器件区域。又或者, 该器件可仅包含高压区域。
         该低压器件区域 110 可定义有第一与第二类型主动子区域 112 与 116。于一个实 施例中, 该第一与第二类型主动子区域是互补类型的主动子区域, 以形成如 CMOS 器件的互 补器件。亦可形成非互补或其他类型的器件。
         如同该高压器件区域 160, 高压主动区域 165 定义于其中。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高 压主动区域 165 可为第一或第二类型高压主动区域。虽然仅描绘一个高压主动区域, 但是 可了解到该高压器件区域可包含额外的高压主动区域或子区域。 该等高压主动子区域可为 互补的多个高压主动子区域。
         该衬底亦制备有多个隔离区域 180, 以将该等器件区域与其他主动器件子区域分 隔开。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等隔离区域 180 包括多个浅沟槽隔离 (STI)。可采用各种习知制 程以形成该等浅沟槽隔离区域。 举例而言, 可利用习知蚀刻与掩膜技术来蚀刻该衬底, 以形 成多个沟槽, 接着以如硅氧化物的介电材料填充该等沟槽。可实施化学机械研磨 (CMP) 以 去除过剩的介电材料, 并且提供平坦的衬底顶部表面 (substrate top surface)。 亦可使用 其他制程或材料, 以形成该等浅沟槽隔离。
         于第 2b 图中, 形成有用于该器件区域的主动区域的掺杂井 (doped well)。 于一个 实施例中, 经第一类型掺杂的井 124 形成于该第二类型高压主动子区域 116 中, 而经第二类 型掺杂的井 122 形成于该第一类型高压主动子区域 112 中。举例而言, n 型掺杂井形成于 该 p 型主动子区域中, 而 p 型掺杂井形成于该 n 型主动子区域中。
         于该高压主动区域 165 中, 至少包含第一与第二部分。举例而言, 该第一部分对应 于漏极部分, 而该第二部分对应于源极部分。 于一些实施例中, 设置有第三或中间部分以将 该第一与第二部分分隔开。又或者, 该第一与第二部分是相邻接的部分, 而没有中间部分。
         于一个实施例中, 掺杂井 136 形成于该高压主动区域的漏极部分中。该掺杂井例如为该高压器件的漂移井。该漂移井具有与该高压主动区域相同的类型。至于第一类型高 压主动区域, 该漂移井包括第一类型。举例而言, n 型漂移井为 n 型高压主动区域所设置。
         漂移浅沟槽隔离区域 180a 可选择性地设置于该漂移井 136 中。该漂移浅沟槽隔 离区域置于该漂移井中, 以改善高压器件的可靠度。 举例而言, 该漂移浅沟槽隔离区域改善 该高压器件的崩溃可靠度 (breakdown reliability)。该漂移浅沟槽隔离区域可与其他浅 沟槽隔离区域于同时形成。
         深高压井 132 可设置于该高压主动区域 165 中。如图所示, 该深高压井 132 形成 于整个高压主动区域 165 中, 并且包围该高压主动区域 165 的第一与第二部分。该深高压 井具有与该漂移井和该高压主动区域相反的类型。至于第一类型高压主动区域, 该深井包 括第二类型。举例而言, p 型深井为 n 型高压主动区域所设置。
         各种井的掺杂物深度与浓度皆可取决于例如应用方式。举例而言, 较高电压的应 用方式可能需要较低的掺杂物掺杂浓度与较深的井深度。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深井 132 的 -3 深度大约 3 微米, 具有大约 5E16cm 的掺杂物浓度。对于漂移井 136 而言, 可能需要大约 -3 1.5 微米的深度, 具有大约 5E17cm 的掺杂物浓度。其他掺杂物深度与浓度亦可用于该等 井。 如上所述, 该等浅沟槽隔离区域形成于各种掺杂井形成的前。亦可使用如于形成 各种掺杂井后形成该等浅沟槽隔离区域的其他制程方案掺杂井。
         可藉由离子注入形成掺杂井。 P 型掺杂物可包含硼 (B)、 BF2( 硼与氟化合 )、 铟 (In) 或者三者的组合, 同时 n 型掺杂物可包含磷 (P)、 砷 (As)、 锑 (Sb) 或三者的组合。 一般而言, 第一与第二类型的主动区域是于个别制程中选择性地形成。举例而言, 该等 n 型区域可注 入有 n 型掺杂物, 同时注入掩膜防止 p 型区域的掺杂。
         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高压区域的井是个别地形成自该等低压区域。 举例而言, 可首 先形成该等低压井, 接着形成该等高压井。 亦可在形成该等低压井的前形成该等高压井。 不 同类型的低压井可形成于个别制程中, 而不同类型的高压井亦可形成于个别制程中。举例 而言, 该低压区域中的第一类型与第二类型井于个别注入制程中形成。 同样地, 该高压区域 中不同类型的井亦是于个别注入制程中形成。
         可藉由单一注入制程或多道注入制程形成掺杂井。于多道注入制程中, 可于不同 能量程度注入掺杂物, 以达到所欲的掺杂分布 (dopingprofile)。至于单一注入制程, 实施 高温驱进 (drive-in) 制程以达到所欲的掺杂分布。
         可采用单一注入制程以例如形成多个深井。 对于 n 型深井而言, 可以大约 6E12cm-2 的掺杂物浓度于大约 2000KeV 的能量程度注入磷, 接着于大约 1100℃进行两小时驱进。亦 可使用单一注入制程以形成其他类型的井。 亦可利用多道注入制程形成多个井。 举例而言, 可藉由多道注入制程形成低压井。
         于第 2c 图中, 该衬底上形成有多个栅极层。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衬底上形成有栅 极介电层 242。该栅极介电层可包括硅氧化物。亦可使用其他种类的介电材料 ( 如氮氧化 硅 )。又或者, 可使用高 k、 低 k 或者介电材料合成物。对于 1.8V 栅极电压电晶体, 该栅极
         介电层 242 的厚度可为大约 30 埃。亦可使用其他厚度。该厚度可取决于栅极电压应用方式。举例而言, 较高的栅极电压可能需要较厚的栅极介电层。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栅极介 电层是藉由热氧化 (thermal oxidation) 而形成。亦可使用如化学气相沉积 (CVD) 的其他制程技术以形成该栅极介电层。
         栅极电极层 244 沉积于该栅极介电层 242 上。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栅极电极层包 括多晶硅 (poly)。该栅极电极层 244 可形成如同非晶层 (amorphous) 或结晶层。对于非晶 的沉积层, 可实施接下来的处理以结晶该沉积层。亦可使用其他类型的栅极电极材料。举 例而言, 可接着处理该多晶硅, 以形成多晶硅化物或金属栅极。 该栅极电极层的厚度可能为 大约 2000 埃 或更低。于另一实施例中, 该栅极电极层的厚度为大约 2500 埃或更低。于 又一实施例中, 该栅极电极层的厚度为大约 4000 埃或更低。举例而言, 于多晶硅化物栅极 的实施例中, 该多晶硅可为大约 2000 埃, 同时钨为大约 2000 埃。亦可使用其他厚度。可使 用各种制程技术以形成该栅极电极层。举例而言, 可藉由 CVD 沉积多晶硅, 同时可藉由溅镀 (sputtering) 沉积金属。取决于材料, 亦可使用其他制程技术。 参照第 2d 图, 掩膜层 288 形成于该衬底上, 覆盖该栅极电极层。于一个实施例 中, 该掩膜层包括光刻胶。该掩膜如所欲般进行图案化。为了图案化该掩膜层, 可采用微 影技术 (photolithography)。举例而言, 该掩膜可透过微影掩膜而选择性地曝露于曝光源 (exposuresource)。取决于是否使用正或反光刻胶, 可藉由显影将经曝露或未经曝露的部 分去除。为了增进微影解析度 (lithographic resolution), 可于该掩膜层下设置 ARC 层 ( 未显示 )。
         该掩膜层 288 经图案化以形成开口 289, 以曝露一部分该栅极电极层 244。于一个 实施例中, 该开口对应于用于沟道井注入的开口。 举例而言, 该掩膜层作为该沟道井注入掩 膜。可利用该掩膜层图案化该 ARC 层。接下来, 亦可图案化该 ARC 层。
         于第 2e 图中, 该衬底注入有掺杂物, 以形成沟道井 135。于一个实施例中, 布置有 与该高压主动区域的类型相反的掺杂物。举例而言, p 型掺杂物注入进入该 n 型高压主动 区域的 p 型深井。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等掺杂物以某角度进行注入, 以形成自该栅极电源至 该沟道井的边缘的沟道。该注入角度 θ 可介于大约 1 至 45 度的范围。亦可使用其他注入 角度。取决于应用方式的需求, 可变化注入的条件。举例而言, 剂量与能量可经选择, 以达 到所欲的有效沟道长度。
         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沟道井藉由多道注入所形成。 举例而言, 该沟道井可藉由至少 两道倾斜与旋转注入 (rotate implant) 而形成。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注入包括四方注入 (quad implant)。四方注入包括 4 道倾斜角度注入 (tilted angled implant), 每一个倾 斜角度注入皆转动达一旋转角度 (rotation angle)。举例而言, 可利用四方注入于大约 30 -2 度的倾斜角度以大约 45 度的旋转角度以大约 2E13cm 剂量的硼于大约 130KeV 的能量程 度形成 p 型沟道井。亦可使用其他倾斜角度、 旋转角度、 剂量及能量程度。举例而言, 四方 -2 注入可包括大约 7 度的倾斜角度以大约 45 度的旋转角度以大约 2E13cm 剂量的硼于大约 150KeV 的能量程度。
         在形成该沟道掺杂井 135 的后, 去除该栅极电极层 244 的经曝露部分, 如第 2f 图 所示。 于一个实施例中, 实施如反应离子蚀刻 (RIE) 的非等向性蚀刻 (anisotropic etch), 以去除该栅极电极层的经曝露部分。于一个实施例中, 去除该栅极电极层的经曝露部分形 成高压栅极的第一边缘。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第一边缘对应于该高压栅极的源极侧。如 图所示, 该栅极介电层 242 可作为蚀刻该栅极电极层的蚀刻停止 (etch stop)。由于该栅 极介电层可作为用于接下来离子注入的注入掩膜, 以保护该衬底免于注入损伤 (implant
         damage), 因此留下该栅极介电层是有利的。 又或者, 可去除该栅极介电层的经曝露部分。 亦 可利用去除该栅极介电层 242 以曝露出该衬底。在蚀刻该栅极电极层的后, 去除该掩膜层 288。
         如上所述, 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注入掩膜可作为沟道井注入掩膜, 以及作为用于图 案化该高压栅极的第一边缘 ( 例如 : 源极侧 ) 的掩膜。利用相同掩膜以形成该沟道井与该 栅极的源极侧, 该沟道自我对准至该栅极边缘。 如此一来, 使得该高压器件的沟道长度经良 好控制, 以产生非常短的有效沟道长度, 以降低漏极至源极导通电阻的效能。 于一个实施例 中, 该有效沟道长度 L 短于 0.4 微米。于另一实施例中, 该有效沟道长度 L 短于 0.3 微米。 于又一实施例中, 该有效沟道长度 L 短于 0.25 微米。
         参照第 2g 图, 另一掩膜层 288b 形成于该衬底上, 并且经图案化。该掩膜层经图案 化以曝露出部分欲去除的栅极电极层 244, 保护对应于该等低压器件的栅极的部分。 举例而 言, 该掩膜可作为栅极掩膜。此外, 该掩膜层 288b 保护该高压区域的源极部分以及该高压 器件的栅极。该栅极电极层 244 的经曝露部分经去除以形成该低压与高压器件的栅极。
         如第 1 图所描绘, 在形成有该等栅极的后, 制程继续形成该器件。该制程例如包含 藉由离子注入形成延伸区域 147, 接着形成分隔件 148 与 147 以及扩散区域 146 与 176。 不同 类型的延伸与扩散区域可形成于不同的制程中。 举例而言, n 型扩散区域形成于一个注入制 程中, 而 p 型扩散区域形成于另一制程中。再者, 可个别地形成不同器件区域的扩散与延伸 区域。 在形成有该等扩散区域的后, 可形成硅化物栅极与接点 (contact)。 举例而言, 该衬底 101 上沉积有如钴的金属, 且该金属经反应以形成硅化物接点与栅极。该等接点与栅极可 形成于相同或不同的制程中。去除未经反应的金属。可形成前金属 (pre-metal) 与阶层间 (inter-level) 介电层, 其中形成有接点与内连接 (interconnect)。可藉由如双镶嵌技术 (dual damascene technology) 形成额外的内连接阶层。最终可实施钝化 (passivation)、 切块 (dicing)、 组合与测试, 以完成该积体电路。
         形成器件 100 的制程的替代实施例显示于第 3a 至 3g 图中。参照第 3a 图, 显示经 局部处理的器件。该经局部处理的器件类似于第 2c 图中所示者。硬式掩膜 388 形成于该 栅极电极层 244 上。该硬式掩膜例如包括硅氧化物。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硬式掩膜 388 藉 由 CVD 而形成。该硬式掩膜的厚度可大约为 40 奈米。亦可使用其他材料、 技术或者厚度。 举例而言, 该硬式掩膜可由硅氧化物或其他类型的材料形成。
         参照第 3b 图, 软式掩膜 287( 如光刻胶 ) 形成于该硬式掩膜 388 上。 可藉由微影技 术图案化该软式掩膜, 以形成开口 289, 该开口 289 可作为沟道注入掩膜。ARC 层可设置于 该软式掩膜 287 与该硬式掩膜 388 的间。该软式掩膜的图案藉由例如反应离子蚀刻 (RIE) 而转换至该硬式掩膜。
         于一个实施例中, 如第 3c 图所示, 在图案化该硬式掩膜的后, 去除该软式掩膜层。 该衬底注入有掺杂物以形成沟道掺杂井 135。 于一个实施例中, 注入有与该高压主动区域的 类型相反的掺杂物。举例而言, p 型掺杂物注入进入 n 型高压主动区域的 p 型深井。
         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等掺杂物于某角度进行注入, 以自该栅极边缘至该沟道井的 边缘形成沟道。注入角度 θ 可介于大约 1 至 45 度。亦可使用其他的注入角度。取决于应 用方式的需求, 可变化注入的条件。 举例而言, 角度、 剂量与能量可经选择, 以达到所欲的有 效沟道长度。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沟道井藉由多道注入而形成。 举例而言, 该沟道井可藉由至少 两道倾斜与旋转注入而形成。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注入包括四方注入。四方注入包括 4 道 倾斜角度注入, 每一道注入皆转动达一旋转角度。举例而言, 可利用四方注入于大约 30 度 -2 的倾斜角度以大约 45 度的旋转角度以大约 2E13cm 剂量的硼于大约 130KeV 的能量程度形 成 p 型沟道井。 亦可使用其他倾斜角度、 旋转角度、 剂量及能量程度。 举例而言, 四方注入可 -2 包括大约 7 度的倾斜角度以大约 45 度的旋转角度以大约 2E13cm 剂量的硼于大约 150KeV 的能量程度。
         如第 3d 图所示, 于该衬底上沉积有另一软式掩膜层 287, 覆盖该硬式掩膜层与经 曝露的栅极电极层。该软式掩膜藉由微影而图案化。该软式掩膜保护部份对应于该等电晶 体栅极的硬式掩膜层 388。新的 ARC 层可设置于该软式掩膜 287 与该硬式掩膜 388 的间。 于第 3e 图中, 该硬式掩膜的经曝露部分经去除, 曝露出部分的栅极电极层。可藉由例如反 应离子蚀刻 (RIE) 达到该硬式掩膜层的图案化。该经图案化的硬式掩膜可作为栅极掩膜。 如第 3f 图所示, 于图案化该硬式掩膜的后, 该软式掩膜经去除。
         参照第 3g 图, 该栅极电极层 244 藉由例如蚀刻进行图案化以于该低压与高压区域 中形成多个栅极。可藉由例如反应离子蚀刻 (RIE) 达到该栅极电极层的图案化。图案化该 栅极电极层亦侵蚀该硬式掩膜, 缩减其厚度。 于蚀刻该栅极电极层的后, 可藉由例如清洁步 骤去除该硬式掩膜 388。制程如先前所述般继续完成该器件。
         形成器件 100 的制程的另一实施例显示于第 4a 至 4g 图中。参照第 4a 图, 显示经 局部处理的器件。该经局部处理的器件类似于第 3a 图中所显示者。
         参照第 4b 图, 软式掩膜层 387( 如光刻胶层 ) 形成于该硬式掩膜 388 上。可于该 软式掩膜与该硬式掩膜的间设置有 ARC 层。该软式掩膜经图案化以曝露出部分的硬式掩膜 388。该软式掩膜所剩下的部分对应于该高压区域 160 中的高压栅极。可藉由微影技术达 到该软式掩膜的图案化。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经图案化的软式掩膜层亦曝露出该低压区域 110 中的硬式掩膜。
         如第 4c 图所示, 该软式掩膜的图案藉由例如反应离子蚀刻而转换至该硬式掩膜。 该反应离子蚀刻去除经曝露的部分硬式掩膜以曝露出该高压区域中欲去除的部分栅极电 极层 344。 于一个实施例中, 去除该硬式掩膜亦曝露出该低压区域中的栅极电极层。 在图案 化该硬式掩膜的后, 该软式掩膜经去除。
         于第 4d 图中, 另一软式掩膜层 487( 如光刻胶层 ) 形成于该衬底上。ARC 层可设置 于该软式掩膜层下。该软式掩膜层可藉由微影技术进行图案化, 以曝露出该低压区域中欲 去除的部分栅极电极层 344, 保护对应于该等低压器件的栅极的部分。举例而言, 该经图案 化的软式掩膜可作为用于该低压区域的栅极掩膜。该软式掩膜层自该高压区域被去除。
         于第 4e 图中, 该栅极电极层经图案化。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低压区域中的栅极电 极层利用该软式掩膜进行图案化, 同时该硬式掩膜使用于该高压区域中。使用软式掩膜有 利于形成该低压区域中具关键尺寸 (critical dimension) 的栅极。
         参照第 4f 图, 另一软式掩膜层 487b( 如光刻胶层 ) 形成于该衬底上。ARC 层可设 置于该软式掩膜层下。 该软式掩膜层可藉由微影技术进行图案化, 以形成开口 489。 该经图 案化的软式掩膜层可作为沟道注入掩膜。
         如第 4g 图中所示, 该衬底注入有掺杂物以形成沟道掺杂井 135。 于一个实施例中,注入有与该高压主动区域相反类型的掺杂物。举例而言, p 型掺杂物经注入进入 n 型高压 主动区域的 p 型深井。
         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等掺杂物于某角度进行注入, 以自该栅极边缘至该沟道井的 边缘形成沟道。该注入角度 θ 可介于大约 1 至 45 度。亦可使用其他的注入角度。取决于 应用方式的需求, 可变化注入的条件。 举例而言, 角度、 剂量与能量可经选择, 以达到所欲的 有效沟道长度。
         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沟道井藉由多道注入所形成。 举例而言, 该沟道井可藉由至少 两道倾斜与旋转注入而形成。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注入包括四方注入。四方注入包括 4 道 倾斜角度注入, 每一个倾斜角度注入皆转动达一旋转角度。 举例而言, 可利用四方注入于大 -2 约 30 度的倾斜角度以大约 45 度的旋转角度以大约 2E13cm 剂量的硼于大约 130KeV 的能 量程度形成 p 型沟道井。亦可使用其他倾斜角度、 旋转角度、 剂量及能量程度。举例而言, 四方注入可包括大约 45 度的倾斜角度以大约 45 度的旋转角度以大约 2E13cm-2 剂量的硼于 大约 150KeV 的能量程度。
         于一个实施例中, 在去除该沟道井的后, 该注入掩膜与硬式掩膜经去除。举例而 言, 首先去除该注入掩膜, 接着去除该硬式掩膜。于一些实施例中, 保留该硬式掩膜。在形 成该等栅极的后, 该制程如先前所述般继续完成该器件。
         形成器件 100 的制程的替代实施例显示于第 5a 至 5g 图中。参照第 5a 图, 显示经 局部处理的器件。该经局部处理的器件类似于第 4c 图中所示者。
         如第 5b 图所示, 软式掩膜层 587( 如光刻胶层 ) 形成于该衬底上。ARC 层可设置于 该栅极软式掩膜层下。 该软式掩膜层可藉由微影技术进行图案化, 以曝露出该高压区域, 保 护该等低压器件免于被处理。如第 5c 图所描绘, 该高压区域中的栅极电极藉由例如反应离 子蚀刻进行图案化, 以利用该硬式掩膜作为栅极掩膜形成该栅极。在图案化该高压区域中 的栅极电极的后, 该软式掩膜经去除。
         参照第 5d 图, 另一软式掩膜层 587b( 如光刻胶 ) 形成于该衬底上。ARC 层可设置 于该软式掩膜层下。 该软式掩膜层可藉由微影技术进行图案化, 以形成开口 589。 该经图案 化的软式掩膜层可作为沟道注入掩膜。
         如第 5e 图所示, 该衬底注入有掺杂物以形成沟道掺杂井 135。 于一个实施例中, 注 入有与该高压主动区域相反类型的掺杂物。举例而言, p 型掺杂物经注入进入 n 型高压主 动区域的 p 型深井。
         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等掺杂物于某角度进行注入, 以自该栅极边缘至该沟道井的 边缘形成沟道。该注入角度 θ 可介于大约 1 至 45 度。亦可使用其他的注入角度。取决于 应用方式的需求, 可变化注入的条件。 举例而言, 角度、 剂量与能量可经选择, 以达到所欲的 有效沟道长度。
         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沟道井藉由多道注入所形成。 举例而言, 该沟道井可藉由至少 两道倾斜与旋转注入而形成。于一个实施例中, 该注入包括四方注入。四方注入包括 4 道 倾斜角度注入, 每一个倾斜角度注入皆转动达一旋转角度。 举例而言, 可利用四方注入于大 -2 约 30 度的倾斜角度以大约 45 度的旋转角度以大约 2E13cm 剂量的硼于大约 130KeV 的能 量程度形成 p 型沟道井。亦可使用其他倾斜角度、 旋转角度、 剂量及能量程度。举例而言, 四方注入可包括大约 45 度的倾斜角度以大约 45 度的旋转角度以大约 2E13cm-2 剂量的硼于大约 150KeV 的能量程度。
         参照第 5f 图, 软式掩膜层 587c 的其他层 ( 如光刻胶 ) 形成于该衬底上。ARC 层可 设置于该软式掩膜层下。该软式掩膜层可藉由微影技术进行图案化, 以曝露出该低压区域 中部分欲去除的栅极电极层 344。此外, 保留该软式掩膜层于该高压区域中, 以保护该高压 区域免于被处理。如第 5g 图中所描绘, 该经曝露的部分栅极电极层 344 经去除, 以形成该 低压器件的栅极。
         类似第 4a 至 4g 图所示的实施例, 该等低压栅极利用软式掩膜进行图案化, 同时硬 式掩膜用以图案化该高压栅极。 在形成该等低压栅极的后, 该软式掩膜经去除, 接着去除该 等高压栅极上的硬式掩膜。于一些实施例中, 可保留该硬式掩膜。该制程如先前所述般继 续完成该器件。
         本发明可以其他特定形式进行体现, 而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与基本特性。 因此, 前 述的实施例皆为例示, 而非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精神是由附加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指出, 并 非由所前述实施例所指出, 且所有来自该等申请专利范围的意义与等效范围内的所有变化 皆涵盖于申请专利范围中。

    关 键  词:
    高压 器件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压器件.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41579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