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接管件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接管件。
背景技术
管件之间如何能够实现快速拆装、维修方便以及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已
成为管件行业领域内技术人员的不断追求。目前,管用接头常采用的有钳压式
和螺母卡套式结构。其中,钳压式接头需用专用压钳进行安装,费时费力。另
外,如果没有将钳压式接头压入到位,管件的密封性能便得不到保障。再者,
钳压式接头若发生泄漏,难以进行拆卸,必须将管材剪断,使得接头不能重复
利用。而螺母卡套式接头需用扳手扭紧螺母进行安装,更加费时费力。且如果
管件没有插入到位,或是安装人员没有扭紧螺母,管件的密封性能同样是得不
到保障。且使用一段时间后,螺母容易发生松动,管件的密封性能将受到极大
影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管材且防松
脱效果好的快接管件。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接管件,包括:管芯,所述管芯外侧壁设有第一安装槽;外壳座,
所述外壳座设有装设所述管芯的通道,用于形成所述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
凸缘,所述第一凸缘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外壳套,所述外壳套套在所述
管芯外,所述外壳套端部与所述外壳座连接;夹管套,所述夹管套套在所述管
芯外、且与所述管芯之间设有用于管材插入的容纳空间,所述夹管套与所述外
壳套间隙配合,所述夹管套包括套设在所述管芯外的环形管以及与所述环形管
连接的多个夹紧件,所述外壳座端部具有沿着所述管芯轴向逐渐扩大的渐扩面,
所述夹紧件的端部与所述外壳座端部的渐扩面相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芯外侧壁设置有一个以上第二安装槽,所述
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座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外壳套端
部套接于所述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上设置有第三安装槽,所述外壳套端部
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装入所述第三安装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紧件外侧壁设置有凹部,所述外壳套内侧壁
设置有与所述凹部相应的第三凸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凸缘沿所述管芯轴向方向的截面呈弧形或
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紧件内侧壁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环形卡尺,
其中一个所述卡尺的尺高高于其它所述卡尺的尺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形成所述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台阶,所述
第一凸缘位于所述第二台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缘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开口槽,若干个所
述第一开口槽将所述第一凸缘分成多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套内侧壁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开口槽,
两个所述第二开口槽关于所述管芯轴心放线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取管件,所述取管件包括取管件本体,所述
取管件本体设有与所述管材外侧壁相适应的弧形开口,所述取管件本体还设有
第四凸缘以及把手,所述第四凸缘环绕所述弧形开口设置,且所述第四凸缘与
所述环形管相配合。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发明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1、上述的快接管件,通过在管芯上增设外壳座,并在外壳座上设置外壳套,
在外壳套内设置夹紧件,通过夹紧件夹住管材,以避免管材松脱。且外壳座端
部设置沿着所述管芯轴向逐渐扩大的渐扩面,使夹紧件各端部均与渐扩面抵触。
当需要取出管材时,沿着管芯轴向向管芯内推动环形管,各夹紧件的端部便沿
着渐扩面滑动、并被渐扩面扩开,此时便可抽出管材。可见,相对于现有技术
的连接管件,本发明更方便拆装管材,且防止管材松脱效果好。
2、通过在管芯与管材之间设置密封圈,使得快接管件的密封性能得以大大
提升。
3、将外壳套端部套接在外壳座的第一台阶,使第二凸缘装入到第三安装槽
中,即可将外壳套安装在外壳座上,安装极其方便。
4、当从管芯的一端插入管材时,第二台阶即可抵触管材端部,使得管材端
部安装在第二台阶上,并避免管材继续插入。在将外壳座装设到管芯上的过程
中,第一凸缘的多段围成的圈能够被扩大,即便于装设在管芯上。
5、当管材受力向外拉或受内压时,由于第三凸缘与凹部相配合,同时第五
凸缘与凹槽相配合,使得管材不能有较大位移或被拉出,也能保证管材具有较
好的密封性能。可知本发明方便安装,省时省力,且没有空间限制,密封性能
好,不易出现松脱。
6、当将管材插入时,齿高较高的卡齿的齿顶可先抓住管材,形成一圈线收
紧,而非一圈面收紧,可保证管材插入后不会马上向后退松,随后其它卡齿也
抓紧管材,使得便于将管材安装到管芯上。
7、当需要取出管材时,先将取管件本体的弧形开口套接管材,使得第四凸
缘抵触环形管端部,按压把手使得夹管套沿着管芯的轴向方向压入外壳套内部,
夹紧件端部抵触到渐扩面并被渐扩面扩开,如此即可便于将管材从夹管套中拔
出。如此可见,本发明的取管件结构简单,便于将管材抽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快接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快接管件装配好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管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外壳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外壳座沿轴向方向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外壳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外壳套沿轴向方向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外壳套部分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夹管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夹管套部分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取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取管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管芯,11、第一安装槽,12、第二安装槽,13、密封圈,20、外壳座,
21、第一凸缘,22、渐扩面,23、第一台阶,24、第三安装槽,25、第二台阶,
26、第一开口槽,30、外壳套,31、第二凸缘,32、第三凸缘,33、第二开口
槽,34、第五凸缘,40、夹管套,41、环形管,42、夹紧件,421、凹部,422、
卡尺,423、凹槽,50、取管件本体,51、弧形开口,52、第四凸缘,5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其示意出了本发明所述快接管件的结构图,图2则示意出了
快接管件整体的外观图,图3-13则相应示意出了快接管件各零部件的结构图。
本发明所述的快接管件,包括管芯10、外壳座20、外壳套30及夹管套40。
所述管芯10外侧壁设有第一安装槽11。所述外壳座20设有装设所述管芯
10的通道。用于形成所述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缘21。所述第一凸缘21
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1内。所述外壳套30套在所述管芯10外,所述外壳套
30端部与所述外壳座20连接。
所述夹管套40套在所述管芯10外、且与所述管芯10之间设有用于管材插
入的容纳空间。将管材从管芯10端部插入容纳空间后,夹管套40夹紧管材,
能较好的避免管材脱出。
其中,所述夹管套40与所述外壳套30间隙配合,夹管套40与外壳套30
之间的间隙B可为0.35~0.45。此尺寸范围既容易插入管材,又不会导致管材
插入后太松,耐拉拔性能较好。所述夹管套40包括套设在所述管芯10外的环
形管41以及与所述环形管41连接的多个夹紧件42。所述外壳座20端部具有沿
着所述管芯10轴向逐渐扩大的渐扩面22,所述夹紧件42的端部与所述外壳座
20端部的渐扩面22相抵触。如此,沿着管芯10轴向向管芯10内推动环形管
41,各夹紧件42的端部便沿着渐扩面22滑动、并被渐扩面22扩开,此时夹紧
件42便失去了对管材的夹紧作用,非常便于抽出管材,更换管材或快接管件。
上述的快接管件,通过在管芯10上增设外壳座20,并在外壳座20上设置
外壳套30,在外壳套30内设置夹紧件42,通过夹紧件42夹住管材,以避免管
材松脱。且外壳座20端部设置沿着所述管芯10轴向逐渐扩大的渐扩面22,使
夹紧件42各端部均与渐扩面22抵触。当需要取出管材时,沿着管芯10轴向向
管芯10内推动环形管41,各夹紧件42的端部便沿着渐扩面22滑动、并被渐扩
面22扩开,此时便可抽出管材。可见,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连接管件,本发明更
方便拆装管材,且防止管材松脱效果好。
请参阅图3,所述管芯10外侧壁设置有一个以上第二安装槽12。所述第二
安装槽12内设置有密封圈13。通过在管芯10与管材之间设置密封圈13,使得
快接管件的密封性能得以大大提升。
请参阅图4-5,所述外壳座20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台阶23。所述外壳套30
端部套接于所述第一台阶23。所述第一台阶23上设置有第三安装槽24,所述
外壳套30端部设置有第二凸缘31,所述第二凸缘31装入所述第三安装槽24内。
如此,将外壳套30端部套接在外壳座20的第一台阶23,使第二凸缘31装入到
第三安装槽24中,即可将外壳套30安装在外壳座20上,安装极其方便。
用于形成所述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台阶25。所述第一凸缘21位于所述
第二台阶25上。当从管芯10的一端插入管材时,第二台阶25即可抵触管材端
部,使得管材端部安装在第二台阶25上,并避免管材继续插入。所述第一凸缘
21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开口槽26,图中示意出的第一开口槽26为三个。三个所
述第一开口槽26将所述第一凸缘21分成三段。如此在将外壳座20装设到管芯
10上的过程中,第一凸缘21的多段围成的圈能够逐渐被扩大,直到外壳座20
装设到管芯10上。可见设置若干个第一开口槽26能使得内孔便于扩张,即更
易于将外壳座20装设在管芯10上。
请参阅图6-8,所述外壳套30内侧壁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开口槽33。
两个所述第二开口槽33关于所述管芯10轴心放线对称设置。如此,便于外壳
座20模具注塑生产时脱模,使得外壳套30更易于生产制造。
请参阅图9-11,所述夹紧件42外侧壁设置有凹部421,所述外壳套30内
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凹部421相应的第三凸缘32。所述第三凸缘32沿所述管芯
10轴向方向的截面呈弧形或梯形。在夹管套40外壁上设有凹槽423,相对应在
外壳套30的内壁上设有第五凸缘34。第五凸缘34与凹槽423之间设有间隙。
当管材受力向外拉或受内压时,由于第三凸缘32与凹部421相配合,同时第五
凸缘34与凹槽423相配合,使得管材不能有较大位移或被拉出,也能保证管材
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可知本发明方便安装,省时省力,且没有空间限制,密
封性能好,不易出现松脱。
所述夹紧件42内侧壁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环形卡尺422,其中一个所述
卡尺422的尺高比其它所述卡尺422的尺高高。其中,多个夹紧件42与环形管
41一体成型,并且夹紧件42与环形管41均为铜材。当将管材插入时,齿高较
高的卡齿的齿顶可先抓住管材,形成一圈线收紧,而非一圈面收紧,可保证管
材插入后不会马上向后退松,随后其它卡齿也抓紧管材,使得便于将管材安装
到管芯10上。
请参阅图12-13,所述的快接管件还包括取管件。所述取管件包括取管件本
体50。所述取管件本体50设有与所述管材外侧壁相适应的弧形开口51,图13
中示意出的弧形开口51为半圆形。所述取管件本体50还设有第四凸缘52以及
把手53。所述第四凸缘52环绕所述弧形开口51设置,且所述第四凸缘52与所
述环形管41相配合。当需要取出管材时,先将取管件本体50的弧形开口51套
接管材,使得第四凸缘52抵触环形管41端部,按压把手53使得夹管套40沿
着管芯10的轴向方向压入外壳套30内部,夹紧件42端部抵触到渐扩面22并
被渐扩面22扩开,如此即可便于将管材从夹管套40中拔出。如此可见,本发
明的取管件结构简单,便于将管材抽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
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
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
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