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烧结含油轴承以及线性致动器.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6404057
  • 上传时间:2019-06-07
  • 格式:PDF
  • 页数:18
  • 大小:1.03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71717.1

    申请日:

    2014.10.23

    公开号:

    CN105221572A

    公开日:

    2016.01.06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C 29/02申请日:20141023|||公开

    IPC分类号:

    F16C29/02; F16C33/10; H02K33/16

    主分类号:

    F16C29/02

    申请人:

    保来得株式会社

    发明人:

    羽吹文夫; 田边重之

    地址:

    日本琦玉县

    优先权:

    2014.06.25 JP 2014-129837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

    王永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结含油轴承以及线性致动器,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性致动器(1)具有固定轴(20)和沿着固定轴(20)移动的可动构件(30)。可动构件(30)具有设置有永磁体的主体部分(31)和设置在主体部分(31)的轴向的各个端部的轴承(32)。在各个轴承(32)上形成有供固定轴(20)插入的插入孔(h2)。此外,在各个轴承(32)中,将形成有轴承面(b)的轴承部分x的内径形成在0.4mm以上0.8mm以下的范围内,并且在插入孔(h2)的轴向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形成与轴承部分x相连续的倒角部分y。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烧结含油轴承,其设置在具有沿着固定轴移动的可动构件的线性致动器上,所述烧结含油轴承的特征在于,
    具有插入孔,所述插入孔设置在所述可动构件上,供所述固定轴插入,
    所述插入孔中的形成有与所述固定轴相对向的轴承面的轴承部分的内径形成在0.4mm以上0.8mm以下的范围内,
    在所述插入孔的轴向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形成有与所述轴承部分相连续的倒角部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含油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部分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

    3.  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烧结含油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部分的内周面为R形面。

    4.  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烧结含油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角部分的内周面为锥形面,
    所述锥形面相对于所述轴承面的倾斜角度形成在1°以上4°以下的范围内。

    5.  一种线性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烧结含油轴承。

    说明书

    说明书烧结含油轴承以及线性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结含油轴承以及具有该烧结含油轴承的线性致动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抑制在驱动时发生噪音以及可动构件的振动频率产生偏差的烧结含油轴承和线性致动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移动电话等移动信息终端中设置有能够产生振动的振动致动器,具有在来电等时,通过驱动振动致动器产生振动,由此来进行来电通知等的功能。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设置在移动信息终端中的振动致动器,已知的有使设置在直流电动机的旋转轴上的偏心锤旋转的振动致动器(参照专利文献1)、使扇形形状的可动构件旋转的振动致动器(参照专利文献2)以及通过电磁力使可动构件进行直线往复移动的振动致动器(所谓的“线性致动器”)等。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移动信息终端的小型化和薄型化,振动致动器的小型化和薄型化备受期待。作为容易实现小型化和薄型化的振动致动器,相对于所述振动致动器的设置面,可使可动构件平行地进行往复移动的线性致动器(所谓的“水平线性致动器”)正在被研发(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3所涉及的水平线性致动器具有固定在壳体内的固定轴和沿着固定轴移动的驱动构件。在壳体的内周面设置有线圈。此外,驱动构件具有圆筒形状的永磁体和设置在永磁体的轴向的各个端部的轴承。通过将固定轴插入一对轴承而使固定轴对驱动构件进行支承。
    此外,在专利文献3所涉及的线性致动器中,通过控制流过线圈的电流使驱动构件沿着固定轴进行往复移动(振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平7-1076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特开平6-2055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特开2003-1174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可是,在现有的水平线性致动器中,在驱动时除了可能发生噪音以外,驱动构件(可动构件)的振动频率也有可能产生偏差。
    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水平线性致动器中,在设置在永磁体的轴向的各个端部的轴承的开口部分有可能会形成微小的毛刺(在对材料进行加工时产生的突起)。在轴承的开口部分形成有毛刺的情况下,在进行驱动时,形成在轴承上的毛刺会与固定轴接触而发生噪音,并且导致可动构件的振动频率产生偏差。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抑制线性致动器在驱动时发生噪音以及可动构件的振动频率产生偏差。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面的发明涉及一种烧结含油轴承,其设置在具有沿着固定轴移动的可动构件的线性致动器上,所述烧结含油轴承的特征在于,具有插入孔,所述插入孔设置在所述可动构件上,供所述固定轴插入,所述插入孔中的形成有与所述固定轴相对向的轴承面的轴承部分的内径形成在0.4mm以上0.8mm以下的范围内,在所述插入孔的轴向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形成有与所述轴承部分相连续的倒角部分。
    在第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烧结含油轴承中,形成有轴承面的轴承部分的内径形成在0.4mm以上0.8mm以下的范围内。并且,在插入孔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形成有与轴承部分相连续的倒角部分。
    由此,在第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烧结含油轴承中,即使在插入孔的端部(开口部分)形成有微小的毛刺,也能够抑制该等毛刺与固定轴发生接 触。
    为此,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烧结含油轴承,能够抑制线性致动器在驱动时发生噪音以及可动构件的振动频率产生偏差。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烧结含油轴承,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烧结含油轴承的特点在于,所述倒角部分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烧结含油轴承中,能够方便地构成倒角部分。
    尤其是,在烧结含油轴承中形成插入孔后,通过冲压加工形成倒角部分,由此能够通过冲压加工除去在形成插入孔时产生的微小的毛刺。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烧结含油轴承,第三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烧结含油轴承的特点在于,所述倒角部分的内周面为R形面。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烧结含油轴承中,通过将与轴承部分相连续的倒角部分的内周面设置成R形面,在轴承部分与倒角部分的边界没有形成角,所以能够提高可动构件相对于固定轴进行移动时的平稳性。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烧结含油轴承,第四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烧结含油轴承的特点在于,所述倒角部分的内周面为锥形面,所述锥形面相对于所述轴承面的倾斜角度形成在1°以上4°以下的范围内。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烧结含油轴承中,与将倒角部分的内周面设置成R形面的场合相比,能够方便地形成倒角部分。
    其中,在轴承部分的内径形成在0.4mm以上0.8mm以下的范围内的烧结含油轴承中,如果锥形面相对于轴承面的倾斜角度小于1°,则形成在插入孔的端部(开口部分)的微小的毛刺可能会与固定轴发生接触。
    另一方面,如果锥形面相对于轴承面的倾斜角度大于4°,则烧结含油轴承可能会产生裂纹。
    因此,通过将锥形面相对于轴承面的倾斜角度形成在1°以上4°以下的范围内,不仅能够防止烧结含油轴承产生裂纹,而且还能够抑制线性致动器在驱动时发生噪音以及可动构件的振动频率产生偏差等。
    第五方面的发明涉及一种线性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如第一方面的 发明至第四方面的发明中的任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烧结含油轴承。
    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线性致动器,能够抑制在驱动时发生噪音以及可动构件的振动频率产生偏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线性致动器在驱动时发生噪音以及可动构件的振动频率产生偏差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性致动器1的大致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第一例所涉及的轴承的截面图。
    图3是第二例所涉及的轴承的截面图。
    图4表示添加在基础油中的抗氧化剂的种类与润滑油的损耗率之间的关系。
    图5表示添加在基础油中的极压剂和油性剂的种类与润滑油的润滑性之间的关系。
    图6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倒角加工方法。
    图7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倒角加工方法的第一工序。
    图8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倒角加工方法的第二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性致动器1进行说明。
    线性致动器1设置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移动电话等移动信息终端中,是来电时被驱动而产生振动的方式的致动器(所谓的“振动致动器”)。
    此外,线性致动器1是后述的可动构件30相对于该线性致动器1的设置面平行移动的方式的线性致动器(所谓的“水平线性致动器”)。
    (线性致动器1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性致动器1的大致结构的截面图,图2是第一例所涉及的轴承的截面图,图3是第二例所涉及的轴承 的截面图,图4表示添加在基础油中的抗氧化剂的种类与润滑油的损耗率之间的关系,图5表示添加在基础油中的极压剂和油性剂的种类与润滑油的润滑性之间的关系。
    图1所示的线性致动器1具有框体10、固定在框体10内部的固定轴20、由固定轴20支承的可动构件30、用于对可动构件30施力的一对弹簧40以及设置在框体10内部的线圈部分50。
    框体10形成为圆筒形状或者方筒形状。框体10由铁等金属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10的轴向(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尺寸(内部尺寸)形成在8mm~15mm的范围内。此外,框体10的高度形成为5mm以下。
    固定轴20形成为圆柱形状。固定轴20由SUS420J2、SUS303、陶瓷、钴合金、超硬合金等形成。固定轴20设置在框体10的轴向的两个侧壁之间。固定轴20的各个端部由框体10的轴向的各个侧壁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轴20的外径形成在0.4mm~0.8mm的范围内。
    可动构件30具有设置有未图示的永磁体的主体部分31和设置在主体部分31的轴向的各个端部的轴承32。
    主体部分31具有供固定轴20插入的插入孔h1,并被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主体部分31设置有被形成为圆筒形状的永磁体。永磁体沿着径向在同一极性磁化。具体来说是,永磁体的内周面侧在S极和N极中的一个极磁化,永磁体的外周面侧在S极和N极中的另一个极磁化。
    在此,主体部分31也可以设置成沿着轴向设置多个永磁体。在采用这一结构时,彼此不同的极在相邻的二个永磁体的外周面侧磁化。此外,也可以在主体部分31设置重锤。
    设置在主体部分31的重锤由钨和铜等金属形成,尤其优选由纯铜形成。
    各个轴承32为烧结含油轴承。各个轴承32具有供固定轴20插入的插入孔h2(参照图2和图3),并且被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插入孔h2的内径被形成为小于主体部分31(永磁体)的插入孔h1的内径。
    如图2和图3所示,各个轴承32具有形成在轴向的各个端部的倒角部分y和形成在两个倒角部分y之间的轴承部分x。
    在此,各个轴承32也可以设置成只在各个轴承32的轴向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例如在各个轴承32的轴向的两个端部中的与主体部分31相 反一侧的端部)形成倒角部分y。
    轴承部分x的内周面是与固定轴20的外周面接触(滑动接触)的轴承面b。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部分x的内径被形成在0.4mm~0.8mm的范围内。
    如后所述,各个倒角部分y通过冲压加工(倒角加工、倒棱加工)形成。各个倒角部分y的内周面与轴承部分x的轴承面b相连续。各个倒角部分y的内径随着从内侧(轴承部分x侧)朝向外侧(轴承部分x的相反侧)逐渐扩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各个倒角部分y的内周面为R形面。各个倒角部分y(R形面)的曲率形成在R0.03mm~R0.7mm的范围内。
    此外,如图3所示,也可以将各个倒角部分y的内周面设置成锥形面。此时,在将轴承部分x的内径形成在0.4mm~0.8mm的范围内的场合,如果锥形面(各个倒角部分y的内周面)相对于轴承面b的倾斜角度a小于1°,则形成在插入孔h2的端部(开口部分)的微小的毛刺可能会与固定轴20发生接触。另一方面,如果倾斜角度a大于4°,则在形成锥形面时,或者在驱动时,轴承32可能会产生裂纹。因此,倾斜角度a优选形成在1°~4°的范围内。
    移动信息终端需要具有能够承受掉落时的冲击的强度。因此,一般来说,在制造移动信息终端时,需要进行规定的落下试验(例如,对移动信息终端进行100次从180cm的高度落下的试验,以进行强度验证)。因此,各个轴承32也需要具有能够承受上述规定的落下试验的强度。
    另一方面,线性致动器1由于设置在移动信息终端中,所以与一般的线性致动器相比,需要形成为较小的尺寸。因此,各个轴承32与一般的烧结含油轴承相比,也需要形成为较小的尺寸,因此轴承的体积变小。此外,一般来说,在烧结含油轴承中,轴承的体积越小,其强度越低。
    因此,在各个轴承32中,与一般的烧结含油轴承相比,需要通过提高密度,降低含油率来确保强度。具体来说是,在各个轴承32中,将密度形成为6.6g/cm~7.4g/cm的范围内,并且将含油率形成在8vol%~15vol%的范围内,由此来确保各个轴承32具有必要的强度,并且抑制因润滑油不足而发生磨耗。此外,一般的烧结含油轴承的含油率在18vol%以上。
    在各个轴承32中,如果轴承部分x的轴向尺寸小于0.2mm,而可能因强度不足而在上述规定的落下试验中产生变形。因此,优选在各个轴承32 中将轴承部分x的轴向的尺寸形成为0.2mm以上。为此,在各个轴承部分x中,优选将倒角部分y的尺寸形成在0.03mm~0.2mm的范围内。
    此外,线性致动器需要具有能够承受反复使用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因此,一般来说,在制造线性致动器时,需要进行规定的耐久性试验(例如,反复进行100万次2秒钟的动作以进行耐久性的验证)。
    另外,一般来说,在将线性致动器安装到移动信息终端上时,在高温的回流炉内进行锡焊处理。因此,在进行锡焊处理时,含浸在烧结含油轴承中的润滑油可能会发生损耗(蒸发),而在润滑油发生了损耗时,会导致线性致动器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下降。
    因此,在各个轴承32中,通过向含浸在烧结含油轴承内的润滑油内添加抗氧化剂来抑制润滑剂的损耗(蒸发),并且提高线性致动器1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具体来说是,含浸在各个轴承32中的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构成。作为基础油,优选使用聚α烯烃类基础油。此外,作为添加剂添加抗氧化剂。
    作为抗氧化剂,可以使用苯酚类抗氧化剂、胺类抗氧化剂、Zn-DTP(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中的至少一种抗氧化剂。
    如图4所示,作为抗氧化剂,使用胺类抗氧化剂、Zn-DTP抗氧化剂、硫类抗氧化剂,由此能够降低润滑油的损耗率,尤其是通过使用芳香族胺类抗氧化剂,能够提高润滑油损耗率的降低效果。
    此外,在线性致动器1中,由于固定轴20不相对于各个轴承32进行旋转,所以在固定轴20的外周面与各个轴承32的轴承面b之间不会形成油膜,从而无法通过形成油膜来提高润滑性能(耐磨耗性和低摩擦性)。
    因此,在各个轴承32中,通过向含浸在轴承内的润滑油添加极压剂和油性剂来提高润滑特性。
    具体来说是,作为上述添加剂添加极压剂和油性剂。作为极压剂和油性剂,可以使用包含Mo-DTP(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Zn-DTP(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氯化石蜡、硫化油脂、脂肪族磷酸酯、芳香族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物质的极压剂和油性剂。
    尤其是,如图5所示,通过作为极压剂和油性剂使用脂肪族磷酸酯, 能够在降低摩擦系数的同时,降低磨耗量。
    各个轴承32设置在主体部分31的轴向的各个端面。主体部分31的插入孔h1的中心轴与各个轴承32的插入孔h2的中心轴设置在一条直线上。此外,可动构件30在固定轴20插入在相连续的插入孔h1和插入孔h2中的状态下设置。由此,可动构件30以能够沿着固定轴20移动的方式支承在固定轴20上。此外,在可动构件30中,各个轴承32的轴承面b与固定轴20的外周面接触(滑动接触),而其他部分则不与固定轴20发生接触。
    各个弹簧40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各个弹簧40设置在框体10的轴向的各个侧壁的内表面与各个轴承32的外侧的端面之间。设置在一侧的侧壁上的弹簧40朝着另一侧的侧壁对可动构件30进行施力。由此,在线圈部分50中没有电流流动的状态下,可动构件30设置在框体10内的轴向的大致中央部分。
    线圈部分50(固定构件)设置在框体10的内周面。线圈部分50由多个线圈形成。多个线圈沿着框体10的轴向排列。各个线圈由沿着框体10的内周面卷绕的绕组构成。此外,相邻的两个线圈被构造成绕组的卷绕方向彼此相反,使得在周向上有反向的电流流动。
    线性致动器1设置在移动信息终端的规定的设置面上。此时,固定轴20平行地设置在设置面上。由此,可动构件30的移动方向相对于设置面平行。
    此外,线性致动器1通过使电流流过线圈部分50的各个线圈而被驱动。具体来说是,按照规定的周期切换在各个线圈中流动的电流的朝向,能够使可动构件30沿着固定轴20进行往复移动(振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在线性致动器1进行驱动时,可动构件30以规定的频率(100Hz至200Hz的范围内的频率)进行振动。
    (各个轴承32的制造方法)
    以下对各个轴承32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6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倒角加工方法,图7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倒角加工方法的第一工序,图8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倒角加工方法的第二工序。
    在制造轴承32时,首先在作为原料的金属粉末中添加金属润滑剂,并 进行搅拌和混合。在此,作为金属粉末,可以使用铜粉、青铜粉、黄铜粉、锌白铜粉、铁粉、铜镍合金粉、被覆有铜的铁粉、不锈钢粉、锡粉、石墨粉和该等粉末的混合粉等。
    此外,作为金属润滑剂,可以使用以硬脂酸锌、硬脂酸锂等为代表的金属皂的粉末、乙烯基双硬脂酰胺等脂肪酰胺的粉末或者聚乙烯等蜡类润滑剂的粉末。
    作为原料的金属粉末、固体润滑成分和金属润滑剂并不仅限于上述原料。
    接着,将搅拌混合后的原料粉末在100~500MPa左右的压力下在模具内进行模压成形,以形成压粉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压粉体时,在压粉体(轴承32)的轴向的各个端面与插入孔h2的内周面的角部c形成C形面(C形倒角)。具体来说是,通过将原料粉末在模具内进行模压加工,在各个角部c形成C形面。
    之后,将压粉体在规定的气氛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烧结以形成烧结体。通过对压粉体进行烧结,使相邻的金属粒子进行扩散接合,使金属粒子结合而形成多孔质的烧结体。
    上述规定的气氛是指在真空气氛、还原性气体(氨分解气体、氢气、吸热型气体等)气氛、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气氛以及该等还原性气体和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气氛等,可以根据原料组分适当选择。
    在上述烧结的规定的温度中,实用温度在600~1200℃左右,例如,在采用青铜(Cu-Sn)时,上述烧结的规定温度在600~800℃左右,在采用以铁为主体的材料时,上述烧结的规定温度在700~1200℃左右。烧结温度也根据原料组成适当选择。
    并且,在模具内对烧结体进行再压缩(sizing),形成压缩成形体(以下称为“烧结体”)。通过对烧结体进行再压缩,能够提高尺寸精度,并且能够改善表面粗度。
    接着,在烧结体形成倒角部分y。
    倒角部分y通过冲压加工(倒角加工、倒棱加工)形成。具体来说是,倒角部分y通过将加工销p(参照图6至图8)按压在烧结体(轴承32)的轴向的各个端面与插入孔h2的内周面的角部c(形成有C形面的角部c)上而使角部 c压缩变形来形成。
    在此,如图6所示,在现有的倒角加工方法中,在将加工销p按压在角部c上时,受到在烧结体的内部产生的应力的影响,在烧结体中产生朝向外径方向的变形和轴向上的压缩,可能会导致烧结体产生裂纹。此外,在图6中以虚线箭头来表示在烧结体的内部产生的应力。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倒角加工方法中,通过使用图7和图8所示的冲压加工装置100,能够抑制烧结体产生裂纹。
    具体来说是,冲压加工装置100具有基座110、隔着压缩螺旋弹簧120安装在基座110上的模具130以及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的加工销p。
    模具130由金属形成。在模具130中形成有能够载置烧结体(轴承32)的载置部分。载置部分的内径与烧结体(轴承32)的外径(目标外径)大致相等。
    在加工销p的前端部分形成有与要在角部c形成的面(R形面或者锥形面)相对应的转印面。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倒角加工方法中,首先对烧结体(轴承32)的两个角部c中的一个角部c(位于轴向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的角部c)实施倒角加工。
    也就是说,如图7所示,在烧结体的轴向的两个端面中的一个端面朝向上方的状态下将烧结体设置在模具130的载置部上。此后,使加工销p下降,以规定的强度将加工销p的前端部分按压在设置于模具130的载置部分的烧结体上。
    此时,由于烧结体的外周面由模具130支承,所以能够防止烧结体朝外径方向变形。此外,由于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20吸收了在烧结体的内部产生的应力中的朝向下方的分量,所以能够抑制烧结体在轴向的压缩。由此,能够抑制烧结体出现裂纹。
    在烧结体的两个角部c中的一个角部c的倒角加工结束后,对另一个角部c(位于轴向的两个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的角部c)实施倒角加工。
    也就是说,如图8所示,在烧结体的轴向的两个端面中的另一个端面朝向上方的状态下将烧结体设置在模具130的载置部上。此后,使加工销p下降,以规定的强度将加工销p的前端部分按压在设置于模具130的载置 部分的烧结体上。
    通过以上的方法在烧结体(轴承32)中形成倒角部分y。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再压缩(sizing)后在烧结体(压缩成形体)上形成倒角部分y,但也可以在再压缩前的烧结体上形成倒角部分y。
    然后,对形成倒角部分y后的烧结体(再压缩后的烧结体)实施清洗处理,将在各种加工中产生的金属屑和再压缩用润滑油等除去。
    之后,在清洗后的烧结体中含浸润滑油,由此完成轴承32。在此,在对烧结体进行润滑油的含浸时,采用在真空润滑油含浸炉内进行润滑油含浸的方法(真空润滑油含浸法)进行。
    (各个轴承32以及线性致动器1的作用和效果)
    在各个轴承32中,将形成有轴承面b的轴承部分x的内径形成在0.4mm以上0.8mm以下的范围内,并且在插入孔h2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形成与轴承部分x相连续的倒角部分y。
    由此,在各个轴承32中,即使在插入孔h2的端部(开口部分)形成有微小的毛刺,也能够抑制该等毛刺与固定轴20发生接触。
    因此,在线性致动器1中,能够抑制在驱动时发生噪音以及可动构件30的振动频率产生偏差。
    此外,在线性致动器1中,倒角部分y通过冲压加工来形成。
    由此,能够方便地构成倒角部分y。
    尤其是,在线性致动器1中,在烧结体形成插入孔h2后,通过冲压加工来形成倒角部分y。
    由此,能够通过冲压加工来除去在形成插入孔h2时产生的微小的毛刺。
    此外,在各个轴承32中,通过将与轴承部分x相连续的倒角部分y的内周面设置成R形面,在轴承部分x与倒角部分y的边界没有形成角,所以能够提高可动构件30相对于固定轴20进行移动时的平稳性。
    另一方面,在各个轴承32中,在将与轴承部分x相连续的倒角部分y的内周面设置成锥形面的场合,通过将锥形面相对于轴承面b的倾斜角度形成在1°以上4°以下的范围内,不仅能够防止发生裂纹,而且还能够抑制线性致动器在驱动时发生噪音以及可动构件的振动频率产生偏差。
    符号说明
    1线性致动器
    10框体
    20固定轴
    30可动构件
    31主体部分
    32轴承
    h1插入孔
    h2插入孔
    x轴承部分
    y倒角部分
    40弹簧
    50线圈部分
    100冲压加工装置
    110基座
    120压缩螺旋弹簧
    130模具
    P加工销

    关 键  词:
    烧结 含油 轴承 以及 线性 致动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烧结含油轴承以及线性致动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40405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