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传输平台的内部散热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传输平台,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传输平台的内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传输是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以光信号形态进行传输的技术。大容量、宽带化以及全光网络技术的应用成为未来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现在世界上大约有85%的通信业务经光纤传输。光传送网络技术、光因特网技术、宽带综合光接入技术是光通信发展的动力。光传输平台是指在光的传输过程中提供一种便于传输的平台,传输的有源器件包括激光器及组件、光电检测器及组件和光放大器等。无源器件包括单芯和多芯光纤连接器、光衰减器、光耦合器、介质膜滤光片及光纤光栅组成的滤光器、波分复用器和光开关等系列器件。光通信的发展需要更高速率、更大容量的器件,同时成本要低,这就依赖光电集成(OEIC)和光子集成(PIC),光传输平台信息网络体系为全面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奠定基础。
目前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将机架及其可插入式应用模块的散热设计均采取模块自带风扇强制通风散热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足,由于机架中应用模块的安装密度要求越来越高,模块越来越趋向薄型化,这就迫使风扇越来越微型化。如果要继续保持风扇的流量,势必要大幅提高风扇的转速,这又会导致风扇的寿命大幅缩短并增加噪声,环保节能性差,而且风扇一旦出现故障,必须将停止工作才能更换风扇,所以这对于光通信系统设备的不间断工作是非常不利的,不能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进行灵活调节,所以不易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特别需要一种光传输平台的内部散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光传输平台散热结构的复杂,而且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有很大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光传输平台的内部散热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法,同时可以确宝在风扇出现故障下,可实现整机在线工作状态下的风扇拆换,已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传输平台的内部散热装置,包括机架外框,所述机架外框内部连接应用模块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外框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其另一端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的一端连接横向风管,横向风管的一端设置有风管接口,所述的进风口与风管接口分别与模块内腔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块内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发热元件,其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发热元件,第一发热元件和第二发热元件平行放置。
在本发明所述的应用模块外壳四周设置有若干锁紧螺钉。
进一步,所述的机架外框的表面设置有可视窗。
进一步,所述的风扇的一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结构简单,散热性能好,在每个应用模块的后端设计有可与该横向风管插拔连接的接口,这样就有效避免由于风扇越来越微型化,从而导致风扇的寿命大幅缩短产生噪声等问题。而且本发明在机架后部安装了一排由横向风管连接有风扇,风扇如果出现故障,不用将其停止就可以在线工作状态下更换风扇,这对于光通信系统设备的不间断工作状态是十分有利的,环保节能性好,确保了光传输平台能够正常的散热,而不会由于散热不当导致工作中断,提升了使用的效率,是一种设计新颖的创作方案,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光传输平台的内部散热装置的结构参考图。
图中110-进风口,120-冷却气流向,130-机架外框,140-第一发热元件,150-第二发热元件,160-应用模块外壳,170-风管接口,180-横向风管,190-风扇,200-锁紧螺钉,210-模块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看图1一种光传输平台的内部散热装置,包括机架外框130,所述机架外框130内部连接应用模块外壳16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外框130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110,其另一端设置有风扇190,所述风扇190的一端连接横向风管180,横向风管180的一端设置有风管接口170,所述的进风口110与风管接口170分别与模块内腔210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块内腔2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发热元件140,其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发热元件150,第一发热元件140和第二发热元件150平行放置,这样就可以确放第一发热元件140和第二发热元件150在工作状态下散发的热量均匀,便于进风口110进来的冷气和散发的热量均匀交互,有效避免了由于散热不均匀而导至某个地方烧坏等问题。机架外框的表面设置有可视窗。风扇的一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在本发明所述的应用模块外壳160四周设置有若干锁紧螺钉200,锁紧螺钉200用于将应用模块外壳160在机架外框130上面紧固,确保了在使用时候不来回的移动,确保使用的安全。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为,先将应用模块外壳160通过锁紧螺钉200在机架外壳300上面紧固,在工作的时候,第一发热元件140和第二发热元件150会散发出热量,这时冷气会通过进风口110会沿着冷却气流向120的方向流向模块内腔210里边,冷气和散发的热量均匀交互,通过风管接口170流向横向风管180,最终由风扇190向外界排出热气,由于安装密度根据实际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模块越来越趋向薄型化,这就迫使风扇190越来越微型化。如果要继续保持风扇190的流量,势必要大幅提高风扇190的转速,会导致风扇190的寿命降低,由于本设计的风扇190可以直接安装于机架外框130上面,一旦风扇190出现故障,可实现整机在线工作状态下的风扇拆换,这对于光通信系统设备的不间断工作状态是十分有利的。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散热性能好,在每个应用模块的后端设计有可与该横向风管插拔连接的接口,这样就有效避免由于风扇越来越微型化,从而导致风扇的寿命大幅缩短产生噪声等问题。而且本发明在机架后部安装了一排由横向风管连接有风扇,风扇如果出现故障,不用将其停止就可以在线工作状态下更换风扇,这对于光通信系统设备的不间断工作状态是十分有利的,环保节能性好,确保了光传输平台能够正常的散热,而不会由于散热不当导致工作中断,提升了使用的效率,是一种设计新颖的创作方案,易于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