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一种环氧大豆油废水处理工艺.pdf

  • 上传人:bo****18
  • 文档编号:6382011
  • 上传时间:2019-06-05
  • 格式:PDF
  • 页数:4
  • 大小:211.0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12393.9

    申请日:

    2015.08.20

    公开号:

    CN105130108A

    公开日:

    2015.12.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9/14申请日:20150820|||公开

    IPC分类号:

    C02F9/14

    主分类号:

    C02F9/14

    申请人:

    南通海珥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江; 曹志亮; 张浩

    地址:

    226000江苏省南通市经济开发区通顺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16

    代理人:

    滑春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大豆油废水处理工艺,依次经过隔油、物化处理、初沉、接触氧化、二沉、排放完成了环氧大豆油的废水处理;其优点在于:环氧大豆油废水经过二级隔油后可以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大多数油类物质;而后再经Fenton高级氧化除去双氧水,这时废水中的COD已基本去除了80%~90%。加入液碱调节pH至中性,pH6~8左右进入絮凝池,加入PAM再经初沉可除去不溶物,气浮除去少量悬浮物质进入中间池与生活污水经空气搅拌调节后,此时的废水已具备了可生化的条件(COD约1800mg/L,pH在7左右),于是泵至接触氧化池,生化处理后经二沉沉淀污泥后排放,排水指标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CJ343-20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环氧大豆油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依次经过隔油、物化处理、初沉、接触氧化、二沉、排放完成了环氧大豆油的废水处理,其具体步骤如下:
    隔油:在环氧废水中加入真空冷凝液,使环氧废水中的浮油分离,环氧化废水与真空冷凝液从隔油池的两个入口加入,分别经过隔油后再汇集,进行水质的混合、调节;部分浮油经净化后作为产品出售,部分浮油作为废弃物进行处理,没有达到标准的浮油回收再净化,达到标准的浮油被回收,而产生的废气至废气处理装置,剩下的废水再进入到反应池中;
    物化处理:将反应池中的废水中加入硫酸亚铁和液碱,反应池底部通过空气管道与物化风机相连接,除去双氧水,并调节废水的pH至中性,产生一些沉淀物;
    初沉:将沉淀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送至污泥浓缩池;
    气浮:通过加压溶气法除去废水中的剩余的固体杂质,固体杂质排放到污泥浓缩池;
    中间池:气浮后的废水和未经处理的生活废水进入中间池,通入压缩空气进行水量和水质的调节、混匀;
    接触氧化:中间池的废水到接触氧化池中,接触氧化池底部通过空气管道与生化风机相连接,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对废水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二沉:将第二次产生的沉淀物送至污泥浓缩池,以保证出水SS达标;
    排放:将处理好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进行排放。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大豆油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过程中,所加入的环氧化废水速度为80m3/d,所加入的真空冷凝液速度为10m3/d。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大豆油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化处理中反应池的物化风机升压至5000mmpa。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大豆油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氧化过程中中间池的物化风机升压至5000mmpa,接触氧化的生化风机升压至6000mmpa,中间池中的生活污水的速度为3m3/d。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环氧大豆油废水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废水处理工艺,特别是一种环氧大豆油废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环氧大豆油废水中主要含油类、双氧水、甲酸和脂肪酸甲酯等,酸性强、有机物浓度高、具有强氧化性,原水COD可高达20000mg/L,pH1~2,传统的处理方式是隔油-物化处理-初沉-水解酸化-曝气-二沉-排放,由于设有水解酸化池,大大提高了建设成本,以及运营中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使减少水解酸化池的设置,可大大减少建设成本,以及运营中的安全风险系数的环氧大豆油废水处理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环氧大豆油废水处理工艺,其创新点在于:依次经过隔油、物化处理、初沉、接触氧化、二沉、排放完成了环氧大豆油的废水处理,其具体步骤如下:
    1)隔油:在环氧废水中加入真空冷凝液,使环氧废水中的浮油分离,环氧化废水与真空冷凝液从隔油池的两个入口加入,分别经过隔油后再汇集,进行水质的混合、调节;部分浮油经净化后作为产品出售,部分浮油作为废弃物进行处理,没有达到标准的浮油回收再净化,达到标准的浮油被回收,而产生的废气至废气处理装置,剩下的废水再进入到反应池中;
    2)物化处理:将反应池中的废水中加入硫酸亚铁和液碱,反应池底部通过空气管道与物化风机相连接,除去双氧水,并调节废水的pH至中性,产生一些沉淀物;
    3)初沉:将沉淀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送至污泥浓缩池;
    4)气浮:通过加压溶气法除去废水中的剩余的固体杂质,固体杂质排放到污泥浓缩池。
    5)中间池:气浮后的废水和未经处理的生活废水进入中间池,通入压缩空气进行水量和水质的调节、混匀。
    6)接触氧化:中间池的废水到接触氧化池中,接触氧化池底部通过空气管道与生化风机相连接,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对废水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7)二沉:将第二次产生的沉淀物送至污泥浓缩池,以保证出水SS达标;
    8)排放:将处理好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进行排放。
    进一步的,所述隔油过程中,所加入的环氧化废水速度为80m3/d,所加入的真空冷凝液速度为10m3/d。
    进一步的,所述物化处理中反应池的物化风机升压至5000mmpa。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氧化过程中中间池的物化风机升压至5000mmpa,接触氧化的生化风机升压至6000mmpa,中间池中的生活污水的速度为3m3/d。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环氧大豆油废水经过二级隔油后可以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大多数油类物质;而后再经Fenton高级氧化除去双氧水,这时废水中的COD已基本去除了80%~90%。加入液碱调节pH至中性,pH6~8左右进入絮凝池,加入PAM再经初沉可除去不溶物,气浮除去少量悬浮物质进入中间池与生活污水经空气搅拌调节后,此时的废水已具备了可生化的条件(COD约1800mg/L,pH在7左右),于是泵至接触氧化池,生化处理后经二沉沉淀污泥后排放,排水指标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CJ343-20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环氧大豆油废水处理工艺,依次经过隔油、物化处理、初沉、接触氧化、二沉、排放完成了环氧大豆油的废水处理,其具体步骤如下:
    1)隔油:在环氧废水中加入真空冷凝液,使环氧废水中的浮油分离,环氧化废水与真空冷凝液从隔油池的两个入口加入,分别经过隔油后再汇集,进行水质的混合、调节;部分浮油经净化后作为产品出售,部分浮油作为废弃物进行处理,没有达到标准的浮油回收再净化,达到标准的浮油被回收,而产生的废气至废气处理装置,剩下的废水再进入到反应池中;
    2)物化处理:将反应池中的废水中加入硫酸亚铁和液碱,反应池底部通过空气管道与物化风机相连接,除去双氧水,并调节废水的pH至中性,产生一些沉淀物;
    3)初沉:将沉淀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送至污泥浓缩池;
    4)气浮:通过加压溶气法除去废水中的剩余的固体杂质,固体杂质排放到污泥浓缩池。
    5)中间池:气浮后的废水和未经处理的生活废水进入中间池,通入压缩空气进行水量和水质的调节、混匀。
    6)接触氧化:中间池的废水到接触氧化池中,接触氧化池底部通过空气管道与生化风机相连接,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对废水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7)二沉:将第二次产生的沉淀物送至污泥浓缩池,以保证出水SS达标;
    8)排放:将处理好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进行排放。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关 键  词:
    一种 环氧大 豆油 废水处理 工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环氧大豆油废水处理工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38201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