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pdf

  • 上传人:三**
  • 文档编号:6360806
  • 上传时间:2019-06-04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746.4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96099.9

    申请日:

    2015.06.02

    公开号:

    CN104976715A

    公开日:

    2015.10.1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5/00申请日:20150602|||公开

    IPC分类号:

    F24F5/00; F25B41/04; F25B49/02

    主分类号:

    F24F5/00

    申请人: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鹏飞; 胡锐

    地址:

    519070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11323

    代理人:

    廉振保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蓄热装置,设置在压缩机外并吸收压缩机的废热;第一回流管路,流经蓄热装置后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端;第二回流管路,不流经蓄热装置直接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端;检测装置,设置在压缩机的吸气端,并检测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和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以及压缩机的吸气温度;空调系统根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和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可选择地经第一回流管路或第二回流管路回流至压缩机的吸气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能够提高压缩机吸气过热度,保证机组在低温工况时仍能高效可靠运行。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
    蓄热装置(2),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外并吸收所述压缩机(1)的废热;
    第一回流管路,流经所述蓄热装置(2)后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
    第二回流管路,不流经所述蓄热装置(2)直接连通至所述压缩机(2)的吸气端;
    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并检测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压力和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以及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
    所述空调系统根据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缩机(1)的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和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可选择地经所述第一回流管路或所述第二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换向阀(5),所述第一换向阀(5)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分别连通至所述蓄热装置(2),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
    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接口连通且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连通时,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进口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回流管路,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连通且第三接口与第四接口连通时,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进口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回流管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气液分离器(3),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3)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
    第二换向阀(4),所述第二换向阀(4)的第一接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连通至所述第二换向阀(4)的第三接口。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6)和第二换热器(7),所述第二换向阀(4)还包括第二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二换向阀(4)的第二接口连通至第一换热器(6),所述第二换向阀(4)的第四接口连通至第二换热器(7)。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的进气管上以检测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压力和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的低压传感器(8)以及检测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的管温传感器(9)。

    6.  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检测压缩机(1)的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和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并判断压缩机(1)是否需要提高吸气过热度;
    步骤S2:当需要提高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时,进入步骤S3;当不需要提高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时,进入步骤S4;
    步骤S3:空调系统流经第一回流管路,冷媒流经设置在压缩机(1)外吸收压缩机废热的蓄热装置(2),然后进入压缩机(1);
    步骤S4:空调系统流经第二回流管路,冷媒不经蓄热装置(2)直接进入压缩机(1);
    步骤S5:返回步骤S1。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还包括:
    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外环并确定温度补偿T补偿,根据T外环、T吸气、T低压对应饱和温度和/或T补偿判断压缩机(1)是否需要提高吸气过热度。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状态时,若检测到T外环≥a℃,则控制冷媒流经第二回流管路,进入步骤S4;或当空调系统处于制热状态时,若检测到T外环≥d℃,则控制冷媒流经第一回流管路,进入步骤S4,其中d<a。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状态时,若检测到T外环<a℃的同时检测到T低压对应饱和温度≥T吸气+T补偿b并持续T1时间,则控制冷媒流经第 一回流管路,进入步骤S3;或当空调系统处于制热状态时,若检测到T外环<d℃,同时检测到T低压对应饱和温度≥T吸气+T补偿e并持续T4时间,则控制冷媒流经第一回流管路,进入步骤S3。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步骤S1之后,所述步骤S2还包括: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状态时,若检测到T外环≥a℃并持续T2时间,或T低压对应饱和温度<T吸气+T补偿c并持续T3时间,则控制冷媒流经第二回流管路,进入步骤S4。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步骤S1之后,所述步骤S2还包括:当空调系统处于制热状态时,若检测到T外环≥d℃并持续T5时间,或T低压对应饱和温度<T吸气+T补偿f并持续T6时间,则控制冷媒流经第二回流管路,进入步骤S4。

    说明书

    说明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是通过在空调系统中增加一个较大的气液分离器,并在程序上合理控制电子膨胀阀节流来保证压缩机具有一定的吸气过热度。但在超低温制热时,由于室外工况较低,室外换热器换热效果变差,液态冷媒无法完全吸热蒸发,压缩机长期吸气带液运转,严重缩减压缩机寿命和机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提高压缩机吸气过热度,保证机组在低温工况时仍能高效可靠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蓄热装置,设置在压缩机外并吸收压缩机的废热;第一回流管路,流经蓄热装置后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端;第二回流管路,不流经蓄热装置直接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端;检测装置,设置在压缩机的吸气端,并检测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和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以及压缩机的吸气温度;空调系统根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和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可选择地经第一回流管路或第二回流管路回流至压缩机的吸气端。
    作为优选,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换向阀,第一换向阀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分别连通至蓄热装置,第一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至压缩机的吸 气端;
    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接口连通且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连通时,第一换向阀的进口端与压缩机的吸气端之间形成第二回流管路,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连通且第三接口与第四接口连通时,第一换向阀的进口端与压缩机的吸气端之间形成第一回流管路。
    作为优选,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换向阀的第四接口通过气液分离器连通至压缩机;第二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接口连通至压缩机,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接口连通至第二换向阀的第三接口。
    作为优选,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二换向阀还包括第二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二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至第一换热器,第二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至第二换热器。
    作为优选,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压缩机的进气管上以检测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和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的低压传感器和检测压缩机的吸气温度的管温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检测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和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并判断压缩机是否需要提高吸气过热度;步骤S2:当需要提高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时,进入步骤S3;当不需要提高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时,进入步骤S4;步骤S3:空调系统流经第一回流管路,冷媒流经设置在压缩机外吸收压缩机废热的蓄热装置,然后进入压缩机;步骤S4:空调系统流经第二回流管路,冷媒不经蓄热装置直接进入压缩机;步骤S5:返回步骤S1。
    作为优选,步骤S1包括: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外环并确定温度补偿T补偿,根据T外环、T吸气、T低压对应饱和温度和/或T补偿判断压缩机是否需要提高吸气过热度。
    作为优选,步骤S2包括: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状态时,若检测到T外环≥a℃,则控制冷媒流经第二回流管路,进入步骤S4;或当空调系统处于制热状态时,若检测到T外环≥d℃,则控制冷媒流经第一回流管路,进入步骤S4,其中d<a。
    作为优选,步骤S2包括: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状态时,若检测到 T外环<a℃,同时检测到T低压对应饱和温度≥T吸气+T补偿b并持续T1时间,则控制冷媒流经第一回流管路,进入步骤S3;或当空调系统处于制热状态时,若检测到T外环<d℃,同时检测到T低压对应饱和温度≥T吸气+T补偿e并持续T4时间,则控制冷媒流经第一回流管路,进入步骤S3。
    作为优选,在执行步骤S1之后,步骤S2还包括: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状态时,若检测到T外环≥a℃并持续T2时间,或T低压对应饱和温度<T吸气+T补偿c并持续T3时间,则控制冷媒流经第二回流管路,进入步骤S4。
    作为优选,在执行步骤S1之后,步骤S2还包括:当空调系统处于制热状态时,若检测到T外环≥d℃并持续T5时间,或T低压对应饱和温度<T吸气+T补偿f并持续T6时间,则控制冷媒流经第二回流管路,进入步骤S4。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蓄热装置,设置在压缩机外并吸收压缩机的废热;第一回流管路,流经蓄热装置后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端;第二回流管路,不流经蓄热装置直接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端;检测装置,设置在压缩机的吸气端,并检测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和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以及压缩机的吸气温度;空调系统根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和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可选择地经第一回流管路或第二回流管路回流至压缩机。由于空调系统是根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和压缩机的吸气温度选择流通的回流管路,因此可以根据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和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之间的关系来选择空调系统是否流经蓄热装置,从而对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进行调整,可以使得空调系统对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的调整更加准确及时,保证机组在低温工况时仍能高效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系统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过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1、压缩机;2、蓄热装置;3、气液分离器;4、 第二换向阀;5、第一换向阀;6、第一换热器;7、第二换热器;8、低压传感器;9、管温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蓄热装置2,设置在压缩机1外并吸收压缩机1的废热;第一回流管路,流经蓄热装置2后连通至压缩机1的吸气端;第二回流管路,不流经蓄热装置2直接连通至压缩机1的吸气端;检测装置,设置在压缩机1的吸气端,并检测压缩机1的吸气压力和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以及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空调系统根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缩机1的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和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可选择地经第一回流管路或第二回流管路回流至压缩机1的吸气端。
    由于空调系统是根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缩机1的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和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选择流通的回流管路,因此可以根据压缩机1的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和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之间的关系来选择空调系统是否流经蓄热装置2,从而对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进行调整,可以使得空调系统对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的调整更加准确及时,保证机组在低温工况时仍能高效可靠运行。
    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换向阀5,第一换向阀包括第一接口a、第二接口b、第三接口c和第四接口d,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b和第三接口c分别连通至蓄热装置2,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d连通至压缩机1的吸气端;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a与第四接口d连通且第二接口b与第三接口c连通时,第一换向阀5的进口端与压缩机1的吸气端之间形成第二回流管路,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a与第二接口b连通且第三接口c与第四接口d连通时,第一换向阀5的进口端与压缩机1的吸气端之间形成第一回流管路。第一换向阀5优选地为四通换向阀。
    通过该第一换向阀5,可以方便地对空调系统回流至压缩机的冷媒路径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方便及时地调整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提 高空调系统的工作能效。
    第一回流管路和第二回流管路也可以通过在管路上分别设置开关阀的方式来实现状态切换。
    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3和第二换向阀4,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d通过气液分离器3连通至压缩机1;第二换向阀4的第一接口a连通至压缩机1,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a连通至第二换向阀4的第三接口C。气液分离器3连通至压缩机1,将蒸发过后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并将气态冷媒输送至压缩机。第二换向阀4的第一接口A连通至压缩机1的出口,用于调整空调系统的制热和制冷状态时的冷媒流向。
    在空调系统工作时,如果需要提高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此时可以调整第一换向阀5至第二工作位置,冷媒在从第二换向阀4的第三接口C流出之后,经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a和第二接口b进入蓄热装置2内,经过蓄热装置2加热后,从蓄热装置2的出口流出,经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c和第四接口d流动至气液分离器3内,然后经气液分离器3流回至压缩机1内。由于冷媒在蓄热装置2内流动时温度得到提升,可以使液态冷媒进一步吸热蒸发,因此进入气液分离器3后能够提高气化程度,提高压缩机吸气过热度,避免压缩机长期吸气带液运转,保证空调系统在低温工况时仍能高效可靠运行,提升用户舒适性体验。
    通过在压缩机1外设置蓄热装置2,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压缩机1的废热,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制冷成本。通过在第二换向阀4和气液分离器3之间设置第一换向阀5,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换向阀的工作状态的方式,在需要提高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时,方便地利用蓄热装置2对进入压缩机1的冷媒进行加热,在不需要提高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时,避免冷媒流经蓄热装置2,提高蓄热装置2的热量积聚,控制更加方便,能够进一步提高蓄热装置2对冷媒的温度提升效果。
    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6和第二换热器7,第二换向阀4还包括第二接口B和第四接口D,第二换向阀4的第二接口B连通至第一换热器6,第二换向阀4的第四接口D连通至第二换热器7。第二换向阀4可以方便地调节冷媒从压缩机1内流出后的流动路径,实现空调 系统的制热和制冷功能,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换向阀4和第一换向阀5均为四通阀,成本较低,技术成熟,控制更加安全可靠。
    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压缩机1的进气管上以检测压缩机1的吸气压力和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的低压传感器8和检测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的管温传感器9。该低压传感器8可以检测进入气液分离器3内的冷媒压力,也即压缩机1的吸气压力,并根据该压力获取对应的饱和温度。该管温传感器9为感温包,可以获取进入压缩机1的冷媒温度,也即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通过对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与冷媒的饱和温度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是否需要对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进行调节。
    第一换热器6处还设置有环境温度感温包和化霜感温包,其中环境温度感温包可以检测当前的室外环境温度,化霜感温包可以控制空调系统是否进入化霜处理。
    结合参见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检测压缩机1的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和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并判断压缩机1是否需要提高吸气过热度;步骤S2:当需要提高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时,进入步骤S3;当不需要提高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时,进入步骤S4;步骤S3:空调系统流经第一回流管路,冷媒流经设置在压缩机1外吸收压缩机废热的蓄热装置2,然后进入压缩机1;步骤S4:空调系统流经第二回流管路,冷媒不经蓄热装置2直接进入压缩机1;步骤S5:返回步骤S1。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需要对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进行改善时,利用蓄热装置2从压缩机1的废气中汲取的热量对冷媒进行加热,提高能量利用率,并提高空调系统的工作性能,在不需要对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进行改善时,使冷媒无需经过蓄热装置2,空调系统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从而使空调系统可以方便地在正常运行模式和提升过热度运行模式之间来回切换。而且由于判断空调系统是否需要提高过热度是通过检测压缩机1的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和压缩机的吸气温度来进行判断的,因此对于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的调整会更加的准确及时,能够进一步提高空调系统的整体能效。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在正常运行模式和提升过热度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通过调整冷媒的回流路径实现,也即通过调整冷媒流经第一回流管路或者流经第二回流管路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压缩机1是否需要提高吸气过热度还包括,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外环,确定温度补偿T补偿,然后可以根据T外环、T吸气、T低压对应饱和温度和/或T补偿判断压缩机1是否需要提高吸气过热度。
    具体而言,在空调系统启动之后,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状态时,第二换向阀4不得电,第二换向阀4的第一接口A与第二接口B连通,第三接口C与第四接口D连通,冷媒从压缩机1流出后,经第一换热器6和电子膨胀阀,然后在第二换热器7内进行蒸发,从第二换热器7内流出的冷媒经第二换向阀4的第四接口D和第三接口C流动至第一换向阀5。
    此时若检测到T外环≥a℃,则第一换向阀5不得电,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a和第四接口d连通,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b和第三接口c连通,空调系统进入步骤S4,使得冷媒流经第二回流管路,冷媒经第一换向阀5之后直接进入气液分离器3,而不经过蓄热装置2,然后气态冷媒从气液分离器3的气体出口流动至压缩机1内。此处的a例如为5-15℃,优选地为10℃。
    当空调系统处于制热状态时,第二换向阀4得电,第二换向阀4的第一接口A与第四接口D连通,第二接口B与第三接口C连通,冷媒从压缩机1流出后,经第二换热器7和电子膨胀阀,然后在第一换热器6内进行蒸发,从第一换热器6内流出的冷媒经第二换向阀4的第二接口B和第三接口C流动至第一换向阀5。
    此时若检测到T外环≥d℃,则第一换向阀5不得电,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a和第四接口d连通,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b和第三接口c连通,空调系统进入步骤S4,冷媒经第二回流管路回流至压缩机1的吸气端,即冷媒经第一换向阀5之后直接进入气液分离器3,然后气态冷媒从气液分离器3的气体出口流动至压缩机1的吸气端。
    此处的d例如为-10-0℃,优选地为-5℃。
    在空调系统启动之后,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状态时,若检测到T外环<a℃,如果同时检测到T低压对应饱和温度≥T吸气+T补偿b并持续T1时间,则 第一换向阀5得电,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a和第二接口b连通,第三接口c和第四接口d连通,空调系统进入步骤S3,冷媒经第一回流管路回流至压缩机1的吸气端,具体而言,冷媒经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a和第二接口b之后进入蓄热装置2内,在蓄热装置2内进行加热升温之后,经第三接口c和第四接口d流动至气液分离器3,然后气态冷媒从气液分离器3的气体出口流动至压缩机1内。此处的T补偿b为对应于此时的T吸气的补偿温度。
    此处的a例如为5-15℃,优选地为10℃,T1例如为5分钟,此处的a的数值和T1的数值可以根据空调系统的实际工作环境由工作人员进行设定。
    在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在第一换向阀5得电的情况下,即空调系统进入步骤S3之后,冷媒流经第一回流管路回流至压缩机1的吸气端,空调系统继续返回步骤S1进行检测,此时若检测到T外环≥a℃并持续T2时间,或T低压对应饱和温度<T吸气+T补偿c并持续T3时间,则控制第一换向阀5掉电,此时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a和第四接口d连通,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b和第三接口c连通,空调系统进入步骤S4,冷媒直接经第二回流管路回流至压缩机1的吸气端,恢复正常运行模式。此处的T补偿c为对应于此时的T吸气的补偿温度。
    此处的a例如为5-15℃,优选地为10℃,T2和T3例如为5分钟,此处的a的数值和T2、T3的数值可以根据空调系统的实际工作环境由工作人员进行设定。
    在第一换向阀5掉电之后,此时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a和第四接口d连通,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b和第三接口c连通,冷媒直接经第二回流管路回流至压缩机1的吸气端,此时空调系统返回至步骤S1,继续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达到第一换向阀5得电条件。
    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状态时,若检测到T外环<d℃,如果检测到T低压对应饱和温度≥T吸气+T补偿e并持续T4时间,则第一换向阀5得电,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a和第二接口b连通,第三接口c和第四接口d连通,空调系统进入步骤S3,冷媒经第一换向阀5之后进入蓄热装置2内,在蓄热装置2内进行加热升温之后,流动至气液分离器3,然后气态冷媒从气液分离器3的气体出口流动至压缩机1内。此处的T补偿e为 对应于此时的T吸气的补偿温度。
    此处的d例如为-10-0℃,优选地为-5℃,T4例如为5分钟,此处的d的数值和T4的数值可以根据空调系统的实际工作环境由工作人员进行设定。
    当空调系统处于制热状态时,在第一换向阀5得电的情况下,冷媒经第一回流管路进入压缩机1,即空调系统进入步骤S3的情况下,继续返回步骤S1进行检测,此时若检测到T外环≥d℃并持续T5时间,或T低压对应饱和温度<T吸气+T补偿f并持续T6时间,则第一换向阀5掉电,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a和第四接口d连通,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b和第三接口c连通,冷媒流经第二回流管路进入压缩机1的吸气端,空调系统进入步骤S4,恢复正常运行模式。
    此处的d例如为-10-0℃,优选地为-5℃,T5例如为5分钟,T6例如为5分钟,此处的d的数值和T5、T6的数值可以根据空调系统的实际工作环境由工作人员进行设定。此处的T补偿f为对应于此时的T吸气的补偿温度。
    在第一换向阀5掉电之后,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a和第四接口d连通,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b和第三接口c连通,空调系统回复正常运行模式,并返回至步骤S1,继续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达到第一换向阀5得电条件。
    上述的d和a值之间的关系应该满足d<a。
    当检测到空调系统处于化霜过程中时,需要保持第一换向阀5处于掉电状态,也即保持空调系统处于正常运行模式。
    此外,第一换向阀5上电掉电的时间间隔必须满足要求,即:
    第一换向阀5上电后,至少运行T7分钟才能判断是否掉电;第一换向阀5掉电后,至少间隔T8分钟才能判断是否上电,从而保证空调系统温度检测数据的有效性。此处的T7例如为5分钟,T8例如为30分钟。
    当然,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空调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36080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